《大話西方藝術史》優秀讀後感(通用5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大話西方藝術史》優秀讀後感(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話西方藝術史》優秀讀後感(通用5篇)

《大話西方藝術史》讀後感1

收到寄來的書後,大概打開瀏覽了一番,書裏的紙張偏厚,很有質感。平時說起藝術,我們腦子裏總會想到“高深”“不接地氣”幾個字,好像它們不屬於日常生活,展覽裏的繪畫作品也讓人有些看不懂。

《大話西方藝術史》回顧了整個西方的藝術史,包括畫家和流派。從幾萬年前的洞窟壁畫到文藝復興到浪漫主義再到印象派,直至二十世紀的超現實主義,彷彿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帶領人穿越時空的隧道,見證一幅幅名畫的誕生。書籍對專業人士來說或許過於簡單,但對想要接觸藝術的門外漢來說卻值得推薦。

書中作者沒有大談特談某種手法或故弄玄虛,而是通過有趣的語言和耐人尋味的圖片展開闡述,每一章介紹一位畫家或流派,逐漸將整個西方藝術史簡單又清晰的闡述完全。每一章結束還會有一個總結:即“意公子說”,讓人對本章內容和畫家有了更深的理解。

如在作者介紹拉斐爾·桑西這一章時,用“你纔是媽寶男呢,哼!”的有趣話語作爲標題;

在寫“自畫像之父”阿爾佈雷特·丟勒時,總結到:“關注自我、永遠對這個世界抱有好奇心和探索的勇氣,是丟勒身上最顯著的特質,也是文藝復興的先驅們爲我們留下的啓示。”

這算是我的第一本藝術類書籍,意公子的解讀存在着許多見解、領悟和自己的感觸,使印象中枯燥難懂的藝術史變得既通俗又有趣。

如果你現在問我:“藝術是什麼”

我想我會回答:“藝術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

儘管我還是不太懂得鑑賞畫作,分辯不出好與壞,但卻知道,一幅畫能被做到極致,必定是不俗的。拋開畫家和流派,我們把目光聚焦於畫作本身,如《蒙娜麗莎》。

書中說明,這個神祕微笑的眼角和嘴角上竟有將近40層超薄油彩,薄到每層油彩的厚度不到兩微米,相當於頭髮絲直徑的五十分之一。人們推測,是達芬奇先把這些油彩塗抹在手指上,再用手指逐層將油彩抹到畫布上,等完全風乾再塗抹下一層,每次操作間隔至少兩個月,《蒙娜麗莎》這幅畫他用了十二年才完成。

試問,世間有幾幅如此用心的畫作?

達芬奇將匠人精神發揮到了極致。

在藝術的世界裏,我們從色彩和結構中感受到的美千姿百態,只要你走進去,我想它不會讓你失望。

《大話西方藝術史》讀後感2

“大話”兩個字你就能知道本書是通俗易懂向的,就很適合我這種藝術素養不是很高的人去閱讀,是一把打開你藝術興趣之門的鑰匙。所以如果本身就是藝術專業的話就毋需浪費時間閱讀本書啦。

時間線很明顯從山洞中的壁畫講到當代藝術,時間跨度萬年不過區區幾小時就能閱讀完。真的很有趣的一本書,感覺像一個“導遊”帶我走完了這段西方藝術史。

我出去旅遊的時候總愛做足攻略,或者購買導遊服務,不然我對一無所知的地方真不知道要怎麼去感受。當你對風土人情有幾本瞭解的時候,你在去體驗,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兵馬俑說白了就是個土坑,人俑破敗且顏色褪去,如果沒有那些故事那個時代的加持,真的很普通。我贊同藝術需要去感受,但有些時候我們需要有人告訴我們什麼是好的好在哪裏。奇葩說有過一個命題“救畫還是救貓”我第一反應就是救貓,我確實聽不見遠方的哭聲,我感覺只要藝術家存在藝術就不會消失,可是眼前的生命你不救就消失了。很喜歡和學藝術的朋友一起看展,可以收穫很多,自己去看展時感覺很尋常的事情也會變得厲害起來。

美是藝術嘛?藝術當然是包含美的,但藝術不僅僅是美。“喜劇的內核是悲劇”,但藝術的內核不單單是美醜。我所認爲的藝術,它有着對一個時代有着顛覆性作用,它包含着這個時代裏的特色,它是永不枯竭的素材庫,它能表達出強烈的感情……從這些風格的更替來看,每當有新事物出現的時候總會有強烈的批評和反對,可歷史很好的像我們證明了,沒有人會給批評家立碑的,所以“藝術家”們不要壓抑你們的好奇心限制你們的想象力勇敢的創作吧。

我不學藝術,可我想學會感受藝術。

《大話西方藝術史》讀後感3

我現在已經對西方藝術有了初步的瞭解。

我非常贊同作者意公子的那句話:“我們不需要成爲藝術界專業的學者,但也不能以純粹無知的狀態去欣賞藝術。”透過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書,它倒更像是一本精緻的畫冊,但這本畫冊裏呈現的不僅是一幅幅絕倫的藝術作品,而是透過這些佳作爲我們解讀蘊涵其中的深層意義。藝術來源於生活,瞭解了畫家們個人經歷與所處的社會背景,藝術似乎並不是“高高在上,琢磨不透”了。

在看到高更的畫作介紹時,我好像突然對毛姆筆下的《月亮與六便士》裏那位以“高更”爲原型的銀行家多了幾分理解。不論是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還是凡·高、莫奈,亦或是畢加索、弗洛伊德,每一位爲藝術奉獻的畫家,都在以巧妙的心思和精妙的手法震撼着我的心靈。

藝術可以是有形的物體,也可以是無形的觀念。世界和生活本身就是藝術。無論是技藝、構圖,還是大膽的想法,達到極致,即爲藝術。

我很慶幸這本書豐富了我的生活。

《大話西方藝術史》讀後感4

一本有梗的大話西方藝術史,作者用現代的語言和眼光帶我們重讀西方藝術的漸進發展史。這是一本瞭解西方藝術的科普讀物,詼諧幽默的語言可以讓小白更好的'去接受並且產生興趣,其中也不乏含有語言的嚴謹。在開頭就闡述了一種很有意思的說法,人怎麼來的,你比較東西方之後會發現,竟然會有一些異曲同工之妙,人與人之間的想法會有很大的相同之處,屬實怪哉。

這本書的每一小章節就訴說了一個故事,敘述了一個藝術家的一生偉大的創作以及人生中的起起伏伏,作者通過時間的節點以及親切的第一人稱語言帶你去西方藝術的發源地開始,帶你快速的遊覽了一遍各種風格的藝術,寫實的,浪漫主義的,到黑暗的中世紀再到文藝復興,人類關注從神到人的自身,以及環境的改變,時局的變化對藝術都有很大程度的影響。

相對來說我會覺得這是一本比較適合歷史新人的作品,或者對藝術感興趣的一種精神美食。

《大話西方藝術史》讀後感5

入門讀物,有趣比專業更重要。

記得之前在看TED演講的時候,聽過一個生物學老師說過這樣一段話(大意),“很多人說我教小孩不嚴謹,常常不嚴謹忽略個例,但其實並不是我不嚴謹。倘若和我交流的是個教授,我當然會十分嚴謹各種特殊情況都考慮上,邊邊角角,一處不落。但是和我對話的只是一個個剛接觸生物的小孩子,要是彎彎繞繞,每說一個大規律後都要加上一個but的話,孩子們就會覺得很難受,興趣度就沒那麼強烈了。我作爲一個引路人,要做的是幫他們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而不是對一個初學者吹毛求疵。”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就忽然想起了這位生物老師的這番話,並且深以爲然。以前中學美術鑑賞課老師則以興趣爲主,但奈何課時太少,難以形成體系,而市面上其他西方藝術賞析又太專業,很難找到既有趣直白又系統有思考的入門級書籍,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興趣就不得不作罷。

《大話西方藝術史》則很好的平衡了興趣和知識框架體系,以淺白幽默的話語將知識、框架、見解一一道來。每一節的開頭都足以有趣吸引眼球,而每一節的結尾都以“意公子說”的方式向我們傳達蟄伏於藝術並高於藝術的閃光品質與價值觀。

正如意公子所說,“我們不需要成爲藝術界專業的學者,但也不能以純粹無知的狀態去欣賞藝術。”雖然始於興趣,但總能收穫新的知識與觀念。這也許就是接觸一門全新學科最好的開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