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東周列國志》有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東周列國志》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在中國歷史上,總有許許多多歷史故事熠熠生輝,並能夠給人們啓迪。而《東周列國志》就再現了當年烽煙四起、諸侯紛爭的年代。它成書於明代,作者是明代的馮夢龍,記載了從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至秦始皇統一中國的這一段歷史,其中的許多故事我們耳熟能詳,如退避三舍、圍魏救趙、紙上談兵等家喻戶曉的故事。

令我感觸很深的是春秋時期鄭莊公“黃泉”見母親的行爲。鄭莊公母親武姜不喜愛大兒子,也就是鄭莊公,因爲武姜生他不太順利,而武姜更喜愛小兒子共叔段。鄭莊公即位後,武姜與共叔段想謀反,不料被鄭莊公發現。於是鄭莊公發誓,不到黃泉絕不與母親相見。一年後,他後悔自己說的話,十分懷念母親。大臣潁考叔出主意,他認爲“黃泉”爲地下的泉水,讓鄭莊公在地道中挖出泉水的地方與母親相見。潁考叔安排之後,母子倆抱頭痛哭。我欣賞鄭莊公孝順母親的行爲,儘管母親謀反,但他始終對母親念念不忘。而現在的我們,有些人就爲小事而與母親發生爭吵,實在不應該。“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用自己的能力去發揚光大。管鮑之交是歷史上的一段佳話,兩位好友互謙互讓,值得讚揚。其中,在《東周列國志》中記載了一個故事:管仲帶兵打仗,向前衝總在最後面,後退總在最前頭,大夥兒都笑他膽子小。鮑叔牙幫好友辯解,說他家老母無人贍養,管仲要保護自己性命。從這本書的語言中不難看出,作者對鮑叔牙的行爲是讚揚的`。可能,由於古代與現代觀念不同吧,我認爲觀衆的行爲應當要批判。保衛祖國,就應衝鋒在前退卻在後。而鮑叔牙既然是他的好友,更不應包庇。這故事放在現代的話,可能會遭批判。因此,在當今這個社會中,我認爲還是不要學習他們的,不過應該學習的是管仲的孝,鮑叔牙與管仲間真摯的朋友關係。閱讀這本書,我真的是學到了很多。學習歷史,就是爲了“鑑往知來”,這些栩栩如生的故事,有正面的例子,也有反例。我們應自己分析,自己判斷,做一個“大寫的人”。家長感言:學習歷史是百益而無一害的,史學著作《東周列國志》就可以讓我們領略歷史的傳奇。諸多著名成語就源於東周故事 。

因此,他是文學的精華所在。學歷史的意義是“鑑往知來”,東周時代看似與現代社會毫無關聯,卻能影射出現代社會,從書中找到現代社會的影子。因此,我們要學習歷史,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陶冶我們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