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靠譜的主題讀後感

馬克思靠譜一書是國內第一本對馬克思主義進行系統宣講的理論普及讀物。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馬克思靠譜的主題讀後感,相信能帶給大家幫助。

馬克思靠譜的主題讀後感

馬克思靠譜的主題讀後感【1】

馬克思的一生也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思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響,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個人性格,愛情,生活,事業,等等。這些是可以被認爲是偶然因素,終歸也將是必然因素。童年時代的馬克思就可以看出來是帶有極強的個性,由於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自然而然在和女孩們的相處中處於領導地位,這也導致在和朋友的交往中顯得高傲,他成年後強勢的作風應該也源於此,任何時候教育都是對人影響最大的因素之一。

關於愛情,馬克思晚年的生活很大程度受到了影響。在失去燕妮之後,他對愛人的理解與支持的需要,他對愛人的思念,人是不可能孤獨的活在這個世上的,因爲思想是不能孤獨的,這些都飽含着他對愛情的浪漫主義情懷。我想在馬克思的愛情形成階段是受浪漫主義影響,而在真正得到愛情和愛情生活當中理性佔了上風,因爲他似乎一直忙於事業,忙於理想,然而最終他迴歸了,這也表明,骨子裏面他仍然是一個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人。

馬克思生活上的窘迫其實源於他對金錢的態度,其實也反映了他的個性,他不善於理財,他認爲金錢不重要,懶得花心思,也因爲他豁達的性格,不拘小節的作風。但生活的壓力沒有使得他在工作上有任何的退縮,執著的追求,使他可以從容面對任何困難。

事業中的馬克思是執著的,專橫的,偏執的,尖銳的,這點是毫無疑問的,這也正是偉大之處,有人不喜歡這一點,因爲他沒有看到這僅僅是因爲他對事業的態度,很多人評價他的時候用了很極端的詞,但正是因爲這些極端才能創造出偉大的理論。

有些人死了,卻活在我們心裏,馬克思永遠值得我們銘記!

90後們在這本書裏與馬克思深情相遇,他們之間不再存在不可逾越的兩個世界、兩個時代的鴻溝。以往80後、90後的年輕人對馬克思有距離感,把馬克思視爲思想政治教育一個符號與標籤,甚至在接受多年強迫式的思政教育之後對馬克思產生了牴觸心。本書力圖用走心、妥帖且青春的講述方式,爲年輕人呈現一個有血有肉有靈、與九零後的心靈足跡無比契合的馬克思。用馬克思真實的個人魅力去與80後、90後慷慨激昂、懷疑一切等諸多特質勾連起來,讓讀者形成共情與共鳴,去追尋馬克思在新時代的價值。

事業中的馬克思是執著的,專橫的`,偏執的,尖銳的,這點是毫無疑問的,這也正是偉大之處,有人不喜歡這一點,因爲他沒有看到這僅僅是因爲他對事業的態度,很多人評價他的時候用了很極端的詞,但正是因爲這些極端才能創造出偉大的理論。

有些人死了,卻活在我們心裏,馬克思永遠值得我們銘記!

馬克思靠譜的主題讀後感【2】

1月末讀完《馬克思靠譜》。平時在機關裏,就常常耳聞領導、同事們推薦該書。第一次瞭解它是在2016年9月馬克思靠譜進高校講座(內民大專場),講座上鍾君部長的發言生動而有深度,讓我對它充滿了期待。

而且,我在研究生期間所修的專業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該書自然而然地被我列入了必讀書目。故而,在部裏開展贈書活動之前,我就按捺不住,自己買了一本。讀罷此書,收益頗豐。它對枯燥教條的政治課本進行了揚棄,它以平易近人的語言、翔實的內容,讓我們瞭解馬克思,瞭解我們身處的世界。

不得不說,它彌補和鞏固了我在專業學習中曾經一知半解的知識點,增益了我對祖國的制度自信、理論自信和道路自信。在一次機關黨支部的黨課上,我把該書中關於批判歷史虛無主義的部分梳理出來,與自己的觀點相結合,做了一次簡短的黨課發言。這次發言獲得了領導的肯定,這使我大受鼓舞。《馬克思靠譜》,真的十分靠譜~

馬克思靠譜的主題讀後感【3】

作爲國家公職人員,共產黨員,政治正確非同兒戲。在一年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中,如果不是帶着牴觸的情緒去敷衍塞責,而是從哲學的高度、宏觀經濟學的廣度去思考,那麼國家機器的運行機制和無產階級的意識形態必會潛移默化的入心入腦。在做人做事時不受控制的跳出來,影響看待問題的角度,指導社會實踐,進而使人生格局、思想境界隨着學習的不斷深入有所提升和改觀,然後就有了更加努力工作的理由。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人類自我解放的共產主義社會,或將替代"變成高富帥,贏取白富美"而成爲一個體制內共產黨員的終極人生目標。

共產主義是理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國情,這是我黨的口頭禪,而這一切都來自於馬克思思想的創造性衍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可見,只要身在體制內,只要談治黨治國,只要談社會建設,都繞不開馬克思這位大鬍子的老頭。他作爲我們必將回歸的初心和靈魂導師而堅挺的存在着。

而這位在文件中出現頻率遠高於其他詞彙的老頭子,這位被頂禮膜拜的世紀偉人,這位被高舉在歷史的榮譽柱上的大神,我們真正瞭解嗎?

正當我在意識形態之海中游移,想要掀開歷史的面紗走近偉人以求指點時,我的研究生老師鍾君推薦了一本書《馬克思靠譜》,給了我一個方向和機會。此書是配合在自治區大火的電視節目《開卷有理》的紙質版本,娛樂性必然大於其政治性,而這恰是一本科普讀物必備的優點,所以它更適合對馬克思其人茅塞初開的九零後,也正是因爲這樣,火了《馬克思是個九零後》這首歌,也讓這本人物傳記似的作品有了更加充分的可讀性。如果你深諳馬克思理論之道,這本書或許作用甚微,但作爲翻開整個體系的動力和深入的引子,卻是沒有更合格的了。因爲它通篇沒有晦澀難懂的理論,而是給老馬穿上新潮的衣服,化妝打扮一番穿越到了現代,用時下流行的語言、詼諧幽默的文字、輕鬆的筆觸、獨特的視角,透視了一位3D版的馬克思。讓這個寬寬額頭,眼神清澈,大鬍子濃密的形象深入人心。故做畫一張,以表喜愛之情。

初識老馬,大概是在初高中的課本里。那時,他的名字絕對能排在我最厭惡黑名單的前十。什麼"剩餘價值"、"階級鬥爭"巴拉巴拉,對於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來說簡直是天書。然而慚愧的是直到現在,自己對那些耳熟能詳概念的認知仍然停留在皮毛之上。除了領會上級文件精神,學習必學書目,"高舉馬克思理論偉大旗幟"張口就來外,我也從未主動拿起馬克思的著作去閱讀,因爲大家都知道,如果沒有興趣,那絕對是一件需要傾注強大意志力的痛苦事情。工作十餘年或許對社會現狀,政府運作諱莫如深,但對它們的理論基礎,老馬思想核心的掌握卻是零散和碎片化的,這笑柄屬實讓人慚愧。縱觀全局,這或許也是個人黨性修養的提高,學習教育推進的瓶頸所在。

馬克思爲什麼靠譜?書裏瀰漫着一種迷之自信。從馬克思的青春懵懂到哲學思想初成,再到天才世界觀破土,本書以思想上的進化升級爲線,穿起了期間幾部影響世人著作的明珠。宏觀理論上化晦澀爲直白易懂,生活細節上化旁觀爲身臨其境,讓讀者爲老馬的思想火花迸發而歡呼,又爲其生活悲慘而痛苦,看到老馬子女因爲窘迫而夭折,看到老友恩格斯、妻子燕妮的追隨不棄,動情處幾近淚目。老馬筆耕不輟,心裏裝着大愛,真真正正是爲全人類,以自己的肉身去對抗資本的惡魔,這是何等的思想境界,又是何等的人生格局?行文到後幾章,重點放在了社會主義爲什麼靠譜上,馬克思作爲一個醫生,拿着手術刀給資本主義開膛破肚,雖然刀刀見血,讓大資本家們聞"馬"喪膽,但治病救人是一個醫生的天職,他推誠置腹的指出病情,這讓苟延殘喘的資本主義病人能夠針對癥結自我修復,甚至是隱藏自己粉飾太平。進而使福山的"歷史的終結"論一度甚囂塵上,成爲社會主流共識。然而,這些蒙人雙眼的論調會終現弊端,下坡路不可避免的出現在前方。新自由主義、西式民主制度儘管看起來先進合理,但它們仍然救不了行將就木的資本主義制度,因爲無法改變的是: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必須依仗更爲先進的生產關係,而現實是: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已無法容納日益膨脹的巨大生產力。骨子裏的頑疾不除,表面折射着七彩光的巨大泡沫終將面臨不可修復的破裂。資本世界妄圖用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政策製造虛假繁榮,其實這都是表面功夫,況且養肥的也是體重已經嚴重超標的少數資產階級。再回看當代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發展力道十足。究其緣由,不外乎領導層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爲支撐把握住了歷史推進的根本和主線,進而再一次把中國推向了世界的巔峯。然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難以避免,但泱泱大中國在制度上俯視芸芸衆生的優越感何懼挑戰。

"儘管當前中國經濟遭遇經濟增速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風景這邊獨好"的局面必將長期存在。我很慶幸生於此時,能夠跟偉大的中華民族一起經歷復興時代。"馬克思靠譜","社會主義靠譜","中國更靠譜"給了我們底氣和行動力,因爲實現"中國夢"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共同願望和責任。

馬克思靠譜的主題讀後感【4】

作爲我們這一代人,聽到馬克思這個名字當然毫不陌生,他對於社會主義的構想在今天仍影響着許多國家的發展。他的偉大不言而喻,可能就是因爲這種偉大,我們總是以瞻仰偉人的角度去了解他,彷彿高不可攀、遙不可及,前段時間,單位給我們推薦了《馬克思靠譜》這本書,閱讀後,使我重新認識了一個朋友般的——馬克思。

誰的青春不叛逆,誰的青春不彷徨。馬克思也擁有着激情昂揚的青春。看似其貌不揚的小馬卻將白富美燕妮征服,衆所周知馬克思一生潦倒貧困,燕妮作爲家中女主人沒有因生活水平的巨大落差而憤然離去,反而在馬克思背後全力支持,生活中事無鉅細,思想上碰撞共鳴。他們的愛情少了些天真浪漫,卻在革命考驗中溫暖燃燒。“其實,最好的愛情不是物質上的門當戶對,而是精神上的勢均力敵”。

馬克思與恩格斯偉大友誼,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誼讓我感動着,從他們的友誼中,讓我看到了真正而偉大的友誼。在兩位偉人的感情波折中,馬克思表現了偉人的真誠坦率和自責精神,而恩格斯則表現了偉人的自我犧牲精神和寬宏大度,這就是他們偉大友誼的真正密碼。偉人寬廣的胸懷鑄就了偉大革命事業的成功和理論成果的輝煌,也成爲我們今天在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中應該繼承和發揚的寶貴精神財富。

中國有周恩來“爲中華崛起而讀書”,德國有馬克思“爲人類幸福而工作”。十七歲的馬克思高調宣言自己的終身理想,並高調用之後的行動向世人證明自己的承諾,放棄安逸多金的政府工作,義無反顧投身看似虛無縹緲的思想事業,真正做到將他人的幸福當做自己的幸福。

馬克思說:“沒有知識從來也不能幫助任何人”。他在倫敦最初十年間,即使生活艱難,他也每天去圖書館如飢似渴的進行學習和研究。他所積累的知識非常淵博,包括經濟學、法學、宗教學等各個領域,他也熟識德、法、英三種語言。他之所以能掌握如此多的知識,除了天資聰穎外,更重要的是因爲他的勤奮拼搏、對知識的忘我追求以及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這種嚴肅的學習態度、驚人的學習毅力、刻苦的學習精神貫穿他的一生,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馬克思曾說:“我還有這樣一個特點:要是隔一個月重看自己的東西,就會感到不滿意,於是又得全部改寫”。法拉格曾回憶說:“馬克思對待著作的責任心,並不亞於他對待科學那樣嚴格。他不僅從不引證一件他還未十分確定的事,而且在他尚未徹底研究好一個問題時,他也絕不談論這個問題。”嚴謹治學是人類的崇高品質和優良傳統,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

願在馬克思的啓迪下,我們可以不斷進步,爲人類的幸福生活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