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呼蘭河傳》有感500字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領悟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呼蘭河傳》有感500字,歡迎大家分享。

讀《呼蘭河傳》有感500字1

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我百感交集。

呼蘭河是一個東北小城,作者蕭紅的童年就是在這兒度過的。這兒有淳樸的鄉情,有四季的美景,還有各類當地的風俗。但是由於當時封建社會的古板保守和城裏居民思想的封建愚昧,因此在書中的字裏行間,雖然沒有作者的特指,但卻無不透露着作者對故鄉人愚昧思想的諷刺。這些迷信的人們真是對待任何事物都執迷不悟。一個生龍活虎的少女,一個還未成年的孩子本該歡笑嬉戲,可卻被這些思想的禁錮活活殘害致死。作爲同齡人,我憤怒,作爲讀者,我爲這個封建社會而感到悲哀,我們不得不說,她也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在她身上,有着被男權中心主義深深殘害的烙印。

面對這種情景,我的思緒不由盪漾開來,一個路邊的乞丐涌入我的大腦。他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無家可歸,而且沒有學歷,但是他卻擁有一個正常人該擁有的四肢健全,五官端正,最重要的是他——年紀也不大。一個人最珍貴的是青春,既然仍未失去所謂的青春,爲何不懷着自己的抱負去爲美好的明天打拼呢?其實仔細回味生活的“一花一草”,一個人活着並不是由錢財纔是最重要的。錢財乃身外之物,人世間還有比其更可貴的親情與友情。也許這個年輕人是爲生活的窘境所逼而不得放棄自尊乞討爲生,以換取微薄的收入。但是有一點是不可置疑的——愛拼纔會贏。也許當今社會中一些人爲錢財矇蔽了雙眼,不擇手段地爲自己謀利益,也許一些人更喜歡不勞而獲,也許在一些人看來錢財的價值已高過一切,有錢纔有權勢,有錢纔有尊重。但是我們作爲肩負着成爲祖國新一代棟樑的使命,我們不能爲此矇蔽雙眼,而應辨別事情的是非,就像要極力反對愚昧的思想一樣。

讀《呼蘭河傳》有感500字2

近期我讀了民國時期著名女作家蕭紅寫的一本名叫《呼蘭河傳》的書,這本書深深地觸動了我。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以呼蘭河城爲線索,寫出了當時社會上的各種景象;寫出了呼蘭河城人們的生活百態。比如鄰居老胡家娶了個小團圓媳婦,婆婆爲讓小團圓媳婦進門後,能百依百順。適應當時的生活,所以就把小團圓媳婦吊起來用鞭子打,用烙鐵烙她的腳心。把小團圓媳婦打病了。可他們並沒有急於找醫生來給她看病,而是迷信地請來了跳大神的來給小團圓媳婦驅鬼。用盡了各種辦法也沒有把她的病治好,反而變本加厲。活活把小團圓媳婦折騰死了……

現在我們的民族文化的確比當時進步了很大,但仍存在問題。

現如今馬路上開的都是外國車;用的都是外國手機;吃的都是洋快餐。彷彿我們已經與世界接軌。卻恰恰相反,我們拋棄了我們的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舉步維艱,停滯不前。讓國產二字成爲了劣等產品的代名詞。使中國的汽車生產商放棄了自主研發的理想,都變成了合資企業,買着外國的汽車,用着外國的技術。

所以我們仍需要像蕭紅那樣的當代民族文化的覺醒者,去指出這樣的怎麼不好。應該怎麼去解決這個民族文化的傳承問題。讓中國真正的覺醒;路上開的車大都是中國製造,讓中華民族真正的復興。

讀《呼蘭河傳》有感500字3

“月圓的時候,可以看到;月彎的時候,也可以看到;但人的靈魂的扁缺卻永遠看不到。”

我被這句意味深長的話深深吸引了,於是開始看蕭紅的書《呼蘭河傳》。

作者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寫過很多書,如《生死場》《馬伯樂》《她認出了風暴》……《呼蘭河傳》是其代表作。

故事主要講的是童年的蕭紅與鄉親們的故事。在呼蘭河城不是天堂,那裏充滿着無知,但也被蕭紅包容的心接受。她寫出了那份獨屬於童年鄉土的心靈,那是她心靈的家。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一個辟邪的故事,是一個年幼的童養媳,因爲生了一場大病,她的婆婆就傾家蕩產地救她,不是求醫治病,而是請“神”驅邪:燒柴火架鍋燒水,然後讓她進去洗澡的事,她在鍋中痛苦地掙扎,而圍觀的人羣還認爲是鬼邪在她身體裏反抗……因爲這個婆婆的迷信無知,明明是要爲她治病,卻還“煮”她,最終害她在悲慘中死去了。

讀到這裏,我非常震驚,非常氣憤。我爲這個小女孩兒可憐的遭遇感到悲痛不已,爲這些人的愚昧無知感到氣憤!真想衝進去對他們說:“你們真的太愚蠢了,這樣會害死她的!”

看了這個故事,我知道了,做人不能迷信愚昧,也要自己動動腦子,如果一味地聽別人的話,就喪失了自己的靈魂,所以我們也要有自己的主見,自己去分辨是非對錯。

滿天星光,滿目月亮,讀完了這本書,我的心中不由得有一些憂愁,蕭紅把那些苦難和悲涼通過《呼蘭河傳》傳遞了出來,而我們在這些苦難中領悟到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讀《呼蘭河傳》有感500字4

對於《呼蘭河傳》,矛盾先生這樣說:“如果又使我憤怒也不是,悲痛也不是,沉甸甸地壓在心上,因而願意忘卻,但又不忍輕易忘卻的,莫過於太早的死和寂寞的死。”

灰色的比較平靜的敘述,暗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生活,灰色的人生,整個村莊就像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天空中,見不得半點陽光。

在那裏到處可見由於人的無知、愚昧、麻木而引起的一場場災難。那裏的人只是爲了活着而活着,爲了死去而死去。在當時那個年代,他們的遭遇在人們看來是十分平常的,是自作自受的,更是無法挽救的。

在蕭紅的筆下,“我”是個不諳世事的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我”用一雙澄澈的眼打量着周圍的一切。在“我”的眼裏,這縣城裏有着心智未開的居民和鄉村應有的純淨生活,雖然不如大城市的繁華,但也別有一番風味。“我”的活動大多是在後院的那個花園,在這座大花園裏,“我”的童年當中加入了灰色元素。

小說當中,作者極力想表現孩童眼中未至而燦爛的世界。文中的字裏行間,隨處可見作者流露出的刻骨的憂傷,筆下人物和風景不帶有一種憂鬱的美。在作者筆下,裏面的人物和命運都帶着悲劇的色彩。小團圓媳婦被婆家狠心的折磨至死,而圍觀的人只有獵奇的心態,沒人有過同情和憐憫;有二伯孤獨的活着,害怕死後沒人給他送行;馮歪嘴子好不容易成了家,兒媳婦卻早死,剩下自己拉扯兩個孩子……

蕭紅靜靜地敘述着這些故事,這種平靜帶給人不安和絕望。故意去壓抑,故意去冷漠,反倒給人無盡的傷感。

其實令人傷心的不僅僅是那些小人物的悲慘命運,更是周圍人的冷漠無情……

讀《呼蘭河傳》有感500字5

一副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淒涼的歌謠,一個觸動人心的故事,這是我讀《呼蘭河傳》的最初印象。

《呼蘭河傳》是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的中國著名女作家蕭紅的一部回憶性長篇小說,講述了呼蘭城的小團圓媳婦、二伯、馮歪嘴子等人的遭遇,表現了呼蘭小城人們精神上的愚昧和麻木。

我讀完《呼蘭河傳》,尤爲書中三個不同的生活悲劇而唏噓。天真活潑的小團圓媳婦被迷信陋習活活折磨死了,孤苦無依的有二伯遭受欺凌,貧困的磨官馮歪嘴子的不幸。我深切體會到了他們的悲慘生活,對那些弱小者充滿了同情,但我也同樣在思考,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他們遭遇如此的命運?他們爲何不以自己的努力而改變命運?那是因爲那個時代是如此灰暗,那時人們的思想是如此落後。

相比之下,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幸福的。時代在不斷進步,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思想也越來越現代。我們有父母的呵護,有老師的關愛,衣食住行都不用擔憂,每天只管好好上學。但有時候我們還覺得生活對自己不公,還經常使性子發脾氣。與小說中小團圓媳婦等人的遭遇相比,我們的所謂不如意實在不算什麼,我們應該爲生長在這個時代而慶幸。

讀了《呼蘭河傳》之後,更加激發起我對現在生活的熱愛,更加觸發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讀《呼蘭河傳》有感500字6

呼蘭河,遙遠地去了,那血雨腥風的日子末了,那愚昧的封建時代更顯得遙遠,一份永違的單純也被掠走了......

呼蘭河,是灰暗的。灰暗的天空,灰暗的日子,灰暗的社會......舊思想貫穿着所有人,封建迷信更是少不了,跳大神,拜龍王廟等。團圓媳婦的走更是令人同情。她一個年僅12歲的小姑娘,卻承擔着那麼多風風雨雨,盡心盡力,卻還要遭盡打罵,被視爲妖怪,用熱水燙三次,這過的是什麼日子?封建社會的男尊女卑,讓天下多少無辜的婦女受盡了屈辱?團圓媳婦終於在打罵中,舊思想中倒下了,了卻了一生一世的委屈。啊,多麼可憐的孩子,此時,我的淚花不禁涌上了眼眶,憐憫已掙脫了我的懷抱......也許,在當時這司空見慣,但在現實中卻能讓我們泣不成聲。

呼蘭河,更是純真的。人們快快樂樂,熱熱鬧鬧的,從不擔憂什麼。摘黃瓜,種糧食,採蘑菇,喂家畜......在那時都不足爲奇,現在卻稀少了。早晨,叫賣的,擔菜的哼着小曲兒;正午,耕田的,餵鴨的拉拉家常;傍晚,人們在樹下乘乘涼,聊聊天;每逢節假日,姑娘們梳妝着自己。這,就是呼蘭河獨有的淡雅,純樸。

《呼蘭河傳》給我留下了無限的遐想。我慶幸着自己能生活在這男女平等,比較和平的新世紀,但又不忍純樸就這樣去了,並一去不復返。啊,我感慨萬千,現在的新時代與封建社會真是截然不同!但不經歷風風雨雨又怎能使人類文明邁進一大步呢?正是過去了那麼多事,歷經了那麼多興亡朝代,才使時代變遷着,並日新月異啊!

找回那份純樸,讓社會更加和諧,也許這就是“中國夢”吧!

讀《呼蘭河傳》有感500字7

暑假裏,我讀了蕭紅的《呼蘭河傳》。書中講了我和祖父一起經歷的有趣的故事。我一看就喜歡上它了。幾乎是一口氣將它讀完的。

我還記得其中有一段特別有趣。一想到我就不由自主的想要笑。它講的是我在後園裏隨手摘了一束玫瑰。給祖父戴在草帽上。而祖父卻渾然不知。我爲自己這樣的惡作劇沾沾自喜。笑得上氣不接下氣。甚至引得外婆也跟着一起笑個不停。可祖父還說道:“今年春水的花香二里都能聞到。”不用說,我就笑得更厲害了。這一段我忍不住讀了好幾遍,每讀一遍都不由得笑一次。

合上書我經不住想:我和祖父一起是多麼快樂多麼自由呀!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可以盡情的自由的瘋。想怎麼瘋就怎麼瘋,想瘋多久就瘋多久!漸漸的,漸漸的,從我的自由,快樂中。我,又感覺到了祖父是多麼的疼愛我啊!正是因爲他疼着我、寵着我、由着我,我纔會這樣的自由快樂。

此外書中還講到了,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有六七尺深,因爲在那個大坑裏曾經淹死過人、豬,狗、貓、馬。所以幾乎每家都知道那個大坑。有的人說拆牆,有的人說種樹,就是從來沒有人說要把這個坑填平。讀到這裏,我恨死了這個大坑,我想作者大概也不喜歡它吧!那裏的人們也不喜歡它吧!我甚至在夢中也夢到了這個大坑。一夜過後,她神不知鬼不覺的消失了人們高興的手舞足蹈。我一高興卻醒了空歡喜一場。

在作者的筆下它的童年是快樂的。她從小在後園裏長大和祖父一起玩,一起幹活。他和祖父時時刻刻在一起,它的'童年充滿了歡樂。

《呼蘭河傳》我讀完了,可我的思想還沉浸在蕭紅那充滿歡樂的童年裏。我從書中深深感受到了童年是一首歌。

讀《呼蘭河傳》有感500字8

寫《呼蘭河傳》這本書的人名叫蕭紅,他原名叫張迺瑩,由於她一生坎坷,所以寫出來的文章到最後都會表達出一種激憤與批評當時社會一種不好的現象。 “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是矛盾先生對《呼蘭河傳》的評價,我認爲非常對。

“一篇敘事詩”體現在作者小時候的各種經歷,從她一開始跟着祖父去菜園子裏胡鬧,到她來到街市上觀察那些好玩的事情。有“大水泥泡子”,有“祭拜死人的老祖廟”,還有一些豐富的傳統活,讓我體會到了那裏的風土習俗。最後她還將她的一些周圍鄰居的事也講給我們聽了。這不就是一篇完美的敘事詩嗎?

“一幅多彩的風土畫”體現在當時的風土習俗,像“放河燈”啦,“跳大神”啦,“野臺子戲”啦等許多在我們南方一般見不到的東西,在她們那就常出現。這樣也就更加的豐富多彩,饒有情趣了,也非常的有意思。 “一串悽婉的歌謠”體現在當時不合理的婚姻包辦現象,一切由大人說了算。而且在那兒的人情味也不是很濃,誰家死了個人,第二天就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好象沒發生過一樣。最可怕的是哪家人有錢和誰說定了“我出5000吊錢買你家的娃”,只要家長說行就行,孩子一生就由那人操控了。 整本書看下來,歡樂給了我不少,但我們是不是該反省一下人類的愚昧無知,改造一下我們的靈魂呢?我認爲是的。

讀《呼蘭河傳》有感500字9

作者蕭紅細膩地表寫了舊時代的呼蘭河。在她的表述下,我漸漸地走進了80多年前的東北,一個衰落的村莊。村子裏面,只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會??整個村落就像暴風雨前的天空一樣,烏雲蔽日,沒有半點色彩。這裏的村民,活着的目的僅僅因爲活着,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讓人覺得呼蘭河的人們,缺少了些什麼。

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敘述,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地走。在故事發生的小村莊裏,到處都顯得那麼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整個村莊就像是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烏雲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在這裏,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愚昧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只是爲了活着而活着,爲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地出現,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這裏邊。人們說拆牆的有,說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這是在文章的

我不知道在這個村莊裏,在這座城市裏,在舊中國這片土地上,還有多少像團圓媳婦這樣受到迫害的人,一個團圓媳婦死去了,還有更多的像團圓媳婦這樣的女人在受着迫害!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婦的死??在那個年代裏,她們的遭遇在人們看來是司空見慣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沒有人可以挽救的。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我們的新社會,人們在知識中變得更加的睿智,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自己美好的生活,沒有男女的不平等。

讀《呼蘭河傳》有感500字10

這幾天,我讀了蕭紅的代表作——《呼蘭河傳》。

有人說,《呼蘭河傳》像蕭紅的一本自傳而又不是自傳。而茅盾所認爲,《呼蘭河傳》不是一本嚴格意義的小說,而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景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這些都是別人眼中的《呼蘭河傳》,真正看完《呼蘭河傳》後,我則覺得,《呼蘭河傳》是蕭紅在爲自己兒時的家鄉——呼蘭河所代言。借蕭紅手下的筆,描述出了以兒時蕭紅眼中形形色色的呼蘭河。

這不僅僅是蕭紅自己的一本自傳。這是以一個小女童的視角所看到的呼蘭河的風土人情。

蕭紅如林海音一般,用精湛的寫法再現了當時呼蘭河的情景。將每一個人的性格都真實的反饋在紙上。讓我們看着書,就很容易聯想到當時小蕭紅所在的呼蘭河,當時小蕭紅身邊的人或事。雖性格不同,但他們純樸的民風在蕭紅筆下可是一點也沒少的。讓人讀着讀着就會想到自己的童年。

讀《呼蘭河傳》時,我很容易將自己帶入其中。看到好笑的地方我會笑起來,看到可憐人是我也會替他傷心。在其中我更少讀到了各種風俗,更近地瞭解到了他們的生活。而在裏面讀到了曾經學過的兩篇課文的原著——《火燒雲》和《祖父的園子》,更是意外之喜。

茅盾曾寫到:“《呼蘭河傳》給我們看蕭紅的童年是寂寞的。”是的,蕭紅也多次在《呼蘭河傳》中提到“荒涼”、“寂寞”,但我覺得,蕭紅的童年是無憂無慮的。小城生活有寂寞,必有開心,雖單調,但每天都在發生新事情。

我沒有茅盾那麼有文采,文學。如果實在讓我用一句話概括,評價《呼蘭河傳》的話,我只能說:“這是蕭紅純真的孩童回憶。”

讀《呼蘭河傳》有感500字11

寒假裏,老師推薦我們讀了一本蕭紅的名著——《呼蘭河傳》,這本書不厚,筆者用了這麼點墨水,就把我領進了上個世紀20年代北方一座普通的小城呼蘭河,那個既不富裕也不繁華的小地方。在這麼一個普通的小城市裏,樣樣俱全,布莊、藥莊、茶莊,洋醫生什麼都有。這裏的人忙這忙那,永遠停不下來,他們對生活抱着麻木不仁、聽天由命的態度,生老病死,一天天過着平凡的日子。

書中第五章,講了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故事是關於老胡家小團圓媳婦的悲慘命運。小團圓媳婦的婆婆性格不好,一有不順心的事情就想打人,她身邊也沒什麼人好打,只能打一點毛病也沒有的小團圓媳婦了。團圓媳婦剛到的時候,大家都很歡迎她。可是一有人打她了,大家又說她該打。婆婆是個心軟的人的,不禁開始後悔爲什麼要打小團圓媳婦。後來小團圓媳婦病了,衆人給小團圓媳婦出了很多愚昧的主意:跳大神、亂吃藥、捂被子、洗燙水澡,小團圓媳婦沒過多久就被折磨死了。

小團圓媳婦是一個多天真,多無辜的女孩啊,在作者的筆下,她就是一個弱者,沒有人能夠把她從無辜中救出。她那麼可悲,但那些看熱鬧的人呢,看客們津津樂道地欣賞小城的各種風景。各種喜怒哀樂他們繞有興致地看,他們有些人自己也經歷過,但現在成爲了看客,做到了麻木不仁,實際上,他們自己更可悲。這麼多麻木不仁的人構成了那個舊社會的北方。

死去小團圓媳婦可悲,看熱鬧的人可悲,那個舊社會更可悲。作者通過小團圓媳婦的死對舊中國北方農村的封建文化進行了深刻的批判,讓我們感受到現在的社會比以前好得多了。當然,對身邊的弱者,我們也應當有同情心,盡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呼蘭河小城,我能讀懂你,但不想遇見你。

讀《呼蘭河傳》有感500字12

爸爸幫我買回了必讀書目,老師要求我們必須寫讀後感,可我總愛偷懶不寫。這天,我拿起了《呼蘭河傳》,開始讀。

一開始,我以爲“呼蘭河”是一個人的名字,這本書是說呼蘭河的一生。可看過之後,我就改變了自己的看法。“呼蘭河”是一個小城的名字,這本書記敘了作者蕭紅在呼蘭河度過的童年。我十分喜歡小團圓媳婦這一章。

呼蘭河的人也太壞了吧?一個好好的、生龍活虎的女孩子,就這樣被弄死了,太可憐了。另外,那些袖手旁觀的人口口聲聲打着“好心人”的口號,只會耍嘴皮子,說的比干得漂亮,要他們去弄這些藥材,全跑了!可憐地小姑娘,還要當衆脫了衣服洗澡,那水燙地能煮雞蛋了,那些沒良心的人,居然全往團圓媳婦頭上澆!如果有人把那麼熱的水往你頭上澆,你能忍受嗎?還有團圓媳婦的婆婆,太沒良心了,自己不小心跌了一跤把團圓媳婦抓來打一頓,自己丟了一根針也把團圓媳婦抓來打一頓,世上居然有這樣沒良心的人!小團圓媳婦最終被他們弄死了。

那兒的風俗也很獨特,跳大神、唱秧歌、野臺子戲、去娘娘廟、老爺廟祭拜,真是好玩極了。我最不喜歡跳大神,那個大神太醜了,不知道的人還以爲是個瘋子呢!

呼蘭河這個地方令人羨慕,我羨慕它的熱鬧,同時也很佩服蕭紅,她能把事情一件一件地全部寫了出來。《呼蘭河傳》,我百看不厭!

讀《呼蘭河傳》有感500字13

這本《呼蘭河傳》,描述了呼蘭河附近的人們曾經的生活,雖然他們有些迷信、死板,但卻十分的淳樸,該是什麼樣的,就是什麼樣。

呼蘭河畔的人們,也有茶餘飯後消閒的事物。比如那個在路當中的大泥坑,在那的人眼裏面竟是十分有威嚴的,因爲在它裏面淹死過許多牲畜,所以總是會有人說:“大泥坑裏又淹死了一匹馬。”儘管馬最終還是被救上來了。《呼蘭河傳》裏還描述了作者蕭紅生活中的各種有趣的事和物。她最喜歡和她的外祖父一起在菜園裏一起玩耍,將她那小孩貪玩的本性展露無遺。蕭紅會把稻穀從地裏剷掉,留下一大片狗尾草;會把盛開的玫瑰插在祖父的草帽上,聽祖父說:“今年的玫瑰真是香。”而樂的哈哈大笑;會到貯藏室裏探險,那木尺、銅環這樣的“好東西”來玩。

我小時候自然也像蕭紅那樣貪玩,而且還有一個童心未泯的外公。有一次我和姐姐還有外公乘着一輛兩層的公交車,在市區裏閒逛。我們三人聊着天,不一會兒便到了終點站,公交車的廣播開始仗着自己的大嗓門催促乘客下車,而我突發奇想,想直接坐這輛車回家,於是便和外公姐姐一起躲到了最後一排,以逃避司機的檢查。車上立刻變得空無一人,在後排的我們三人只能聽到自己的呼吸聲和從街上傳來的輕微的嘈雜聲。司機從樓下走了上來,來檢查車上有沒有人。我卻在這時不合時宜的打了一個噴嚏,雖然不響,但司機卻聽得真真切切,並朝我們這邊走過來。姐姐和外公拼命的向我擠眉弄眼,似乎想用眼神把我殺死。司機越走越近,我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但還是被司機趕下了車去。

《呼蘭河傳》把我帶回了我的童年,讓我彷彿也生活在呼蘭河畔。

讀《呼蘭河傳》有感500字14

看了蕭紅以直率樸拙、平易近人的手法塑造出的沉悶、迷性而又有色彩、很有趣的《呼蘭河小城》,我萬分感慨。在呼蘭河小城中,人們過着簡單、平凡、樸實的生活。大家總是把陳舊的事擺出來當作新鮮的事,對於自己有好處的事,置之不理,抱着一種隨它去的心態;而對於自己有害的事,就擔驚受怕,一會兒扯到神,一會兒扯到鬼,花了許多冤枉錢,真是可笑啊!每到小城隆重的節日,街上熱鬧非凡,人們對此談天說地,言人人殊。還有主人公這個平凡家庭的各種令人牽腸掛肚的悲歡離合,更加詳細地講述了這些人們的品格。我覺得,做人不應該做只從個人角度出發,不顧別人感受的事,這樣損人利己是不好的,就算別人不說,自己心裏倒也愧疚。做人還要做得勤勞樸實,雖說這樣有點辛苦,但來日方長,看到了沉甸甸的碩果,又何必在意這之中的分分秒秒呢?我覺得我們現在要好好珍惜生活。在呼蘭河小城的普通家庭中,買一塊豆腐也要忍痛割愛,還要痛心上一整天,相對於我們現在的生活,花錢大手大腳,錢像塵土一樣揮出去眼也不眨一下,簡直就是天壤之別。我們現在有電視、電腦、手機這些高科技產品來娛樂,、瞭解新聞,而他們什麼都沒有。因此,我們在這樣好的環境中成長,一定要好好學習讀了《呼蘭河傳》,我有了許多感觸,這些有意義的感觸,我會努力去實現的。

讀《呼蘭河傳》有感500字15

在這個特殊的寒假裏,我在家裏讀了一本由著名作家蕭紅1940年在香港創作的傳統小說《呼蘭河傳》。

在《呼蘭河傳》這本書中,作者通過對家鄉的各種人物和生活的描寫,揭示了舊中國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社會現實。通過講述作者的童年故事,以嫺熟的敘事技巧、抒情的散文風格、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流露出作者的“孤寂與苦悶造就了她“回憶式”的巔峯之作。她以更加成熟的藝術筆觸,寫出作者記憶中的家鄉,一個北方小鎮的單調的美麗、人民的善良與愚昧。蕭紅小說的風俗畫面並不僅爲了增加一點地方色彩,它本身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與深刻的生命體驗。

閱讀的過程中,一個童養媳、天真的少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謊稱自己14歲,面對如此粗暴的婆婆,她最終喪命,她就是書中的團圓媳婦。還有一位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性情古怪,勤勞、倔強而又麻木的老人。她非常窮,甚至連住的地方也沒有,別人常常取笑他,而且大家給他起了很多名字如“二掌櫃的”、“二爺”、“二東家”,這是我在本書中認爲最形象生動的人物,也是最能體現當時社會的殘酷。

我在讀完這本書後,我想到了我的童年是多麼的幸福,我爲團圓媳婦的不幸感到憤怒、我爲以前的舊中國不該有的愚昧無知而難過、我爲自己現在的生活而慶幸;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做一個可以勇敢追求自己夢想的自由人!

加油吧,讓我們一起創建一個更美好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