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讀後感:呼蘭河的記憶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呼蘭河的記憶,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呼蘭河傳》讀後感:呼蘭河的記憶

《呼蘭河傳》讀後感:呼蘭河的記憶1

拿起《呼蘭河傳》,美麗的插圖將我深深吸引了,打開,我彷彿走進了蕭紅的童年。

――題記

大作家,應該都是幸福的吧!我帶着這個想法,走進了蕭紅的童年。

我向大街上走去,呼蘭河這個小城,可真熱鬧啊!街上做買賣的吆喝聲,孩童的歡笑聲,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圖――然而,一陣哭泣聲打破了這和諧的風景。一個小孩玩着玩着掉進了大坑裏!這大坑極其危險,掉進去了很難上來,越掙扎越深陷,一個好心人連忙將小孩子拉了上來,而一些過路人只是回頭看了一眼,又轉了回去,一切好像沒有發生過。這要是現在,一定有一羣人幫忙,或是早就將這個坑填了,枉絕悲劇的發生。由此看來,呼蘭河的人們,似乎不太願意參與別人的事,似乎都很冷漠。

走着走着,到了“祖父的園子”,我左看看右瞧瞧,園子裏的一切果真那麼自由:白蝴蝶、黃蝴蝶在空中嬉戲,玩累了便在隨處可見的小野花上小憩一會;倭瓜和黃瓜想開花就開花,想結果就結果,不開花不結果也沒關係;小蕭紅可以看着祖父種菜,也可以拿個黃瓜啃,可以朝天澆水,也可以躺在草地上享受這短暫而美好的自由……

在呼蘭河這小城中,我看到了人們的冷漠,命運的不公,同樣也看到了蕭紅幸福的童年。書中寫盡了她對家鄉的回憶,對童年的挽留,儘管她不知道最後祖父的園子怎麼樣了,左鄰右舍還在幹什麼,火燒雲是否會一會兒變出馬來,一會兒變出狗來……

《呼蘭河傳》讀後感:呼蘭河的記憶2

在這近一個月中,我讀完了著名女作家蕭紅所著的《呼蘭河傳》,感受頗豐。

這本書看似寫景,寫一些小事,一些舊社會的小事,但卻反映出不一樣的一面。

整本書通過對呼蘭河畔人民的日常生活的描寫,讓我們看到了蕭紅那個時代的社會充滿了迷信。就因爲一個大泥坑,人們可以說到十萬八千里去,什麼海龍王啊,什麼叫魂啊的。《呼蘭河傳》裏所描寫的,都是那個年代最平凡,普通的一些人。蕭紅的筆讓我們看到一個與現在完全不同的年代:那時候人們生病了不是去醫院,而是去跳大神;女孩嫁人不是看對方人品,而是看別人的生日和財富。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的不可理解甚至愚昧,但是蕭紅對家庭的描寫中,又能讓人感受到一絲溫暖。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有時迷信是可怕的,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科學依據,不能過分相信迷信。文中用“跳大神”來治病就沒有任何科學依據,那些“大神”“二神”的人,都利用了人們的迷信來賺錢,放在今天,那就叫“騙子”。而當時可不一樣,人們將把他們視爲至高無上的人。這同時也告訴我們,時代在進步,所有現象都會被更科學的理由解釋,很多事情都會被用科學的方法解決。人們的觀念也會隨着時代而改變。書中的“跳大神”如果放在今天,沒有人會相信,而在當時沒有人不信。

也許我們現在相信的東西,放在10年後,20年後,30年後,甚至50年後,那時可能沒人相信。所以我們的觀念要隨着時代而改變,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不要落伍。

《呼蘭河傳》讀後感:呼蘭河的記憶3

“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這是作家矛盾先生對《呼蘭河傳》的點評。

《呼蘭河傳》這本書共分爲七章,我最喜歡第三章,因爲這章不像其它章節那樣悲傷,反而十分生動的描寫了作者蕭紅和祖父的快樂田園生活,令我向往。在蕭紅家有一個園子,她和祖父種了果樹、養了花,祖父蹲在地上拔草,蕭紅就拔草;祖父鏟地,蕭紅就鏟地;但是大多時候,她都在幫倒忙。蕭紅和祖父時時刻刻在一起,累了就在樹蔭下休息,童年充滿了快樂。這是一幅多麼溫暖、溫馨的場景,沒有高樓大廈卻其樂融融。

現在的呼蘭河是否還有往日的模樣?那早晨的露珠是否落在地上?蕭紅家的園子裏是否還有果樹?還有那午間的太陽和黃昏的紅霞,可還會照着那向日葵?蕭紅雖未寫出許多優美的語句,但卻充滿了她兒時的回憶,難以忘卻。呼蘭河水見證了時間流逝的變遷,只留下多彩的記憶。

呼蘭河水日夜不停奔流,而我們每個人心中不都有一條呼蘭河嗎?那童年的歡樂,那成長的經歷,我們不都在描繪自己多彩的畫卷嗎?珍惜如今幸福美好的生活,讓心裏的呼蘭河水奔流向海!

《呼蘭河傳》讀後感:呼蘭河的記憶4

《呼蘭河傳》這本書講述了蕭紅住的這座小城——呼蘭河和蕭紅童年的故事,呼蘭河這座小城是荒涼的、寂寞的,蕭紅的童年是同樣寂寞的。

她19歲時逃出了家庭,漂泊在外,這本書中讓我唯一感受到快樂的,就是蕭紅和她的祖父在一起的時候,祖父慈祥的面孔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裏,他和蕭紅一起在後園裏玩,一起唸詩……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蕭紅和祖父的園子。

她在裏面哪個快活,看見一個黃瓜熟了,抓起來就啃,這時又看見了蜻蜓,便丟下黃瓜抓蜻蜓去了,要睡覺便睡覺,要玩便玩,非常自由。

還有那家裏的儲藏室,兩間黑乎乎的屋子,裏面有無數的蜘網蛛絲,那麼多的耗子,可那裏卻成了小主人的天地,她在裏頭翻找着,找出了許多“寶貝”,她用小刀和墨汁在牆上刻着、畫着,也沒人教育她。

她還幹了許多傻事:有一次,她們家一隻鴨子落井了,祖父便把它用黃泥裹起來烤了。蕭紅十分愛吃。有很長時間鴨子不落井了,她便把鴨子趕向井裏,這時祖父說不用,直接抓了烤就行了,但小主人不幹,她說落井的好吃。

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啓發,我知道了在原來城市裏的生活是怎樣的了,平平凡凡的過日子是我們最大的希望,無憂無慮,是我們最嚮往的一種生活了。

《呼蘭河傳》讀後感:呼蘭河的記憶5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做《呼蘭河傳》,讀着讀着,我彷彿被蕭紅帶回了呼蘭河,彷彿看到了胡家無緣無故地打小團圓媳婦,彷彿看到了雲遊真人利用人們的迷信心理騙錢,彷彿看到了跳大神的人在那兒瞎擺弄,又彷彿看到了小團圓媳婦在滾燙的熱水中的掙扎……與其說小團圓媳婦是被燙死的,還不如說是被封建迷信思想害死的!比如說街中的大坑吧!人們和家畜不管在晴天還是雨天都會遭殃,這個坑淹死過豬,淹死過貓、狗、雞、鴨,甚至有人掉進裏面也很難出來。遇到這種情況,大家的第一個想法肯定就是:把坑填上不就好了麼?但是他們的想法卻五花八門——什麼拆牆讓路啦,種樹攀爬啦,但就是沒有想到這個最簡便、最直接的方法!

茅盾曾經說過:“呼蘭河傳裏的人物都像最低級的植物似的。只要極少的水分、土壤和陽光就能夠生存了,磨官馮歪嘴子是他們中生命力最強的一個——強的使人不禁想讚美他。”這本書不但形象生動,還有一定的諷刺意義,希望你有時間也去看看。

《呼蘭河傳》讀後感:呼蘭河的記憶6

在暑假裏,我讀了蕭紅寫的《呼蘭河傳》,裏面每篇文章都引人入勝,無時無刻地吸引着我。我跳大神、唱身歌、放河燈、小團圓媳婦,有二伯……

首先,作者以動人的筆調描寫了呼蘭河周邊的景色,由其是不斷給人帶來災難的東二道街的大泥坑。然後,描寫了小城的精神“盛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報廟會,其中野臺子戲描寫的最爲詳細,讓人印象深刻。

隨後,就寫了蕭紅小的時候與祖父生活在一起的景象。作者小的時候和祖父發生的搞笑的事有很多。有一次,作者摘了一大堆玫瑰花給正在蹲在地上拔草的祖父戴花,作者把祖父的草帽插了一圈的花,還聽到祖父說,今年春天雨水大,玫瑰開的這麼香,二里路也怕聞得到的,這可讓作者笑的夠嗆。也讓我感到非常地搞笑,看來作者小時候也很淘氣。

但小團圓媳婦的慘死,讓人心碎,感到無比的可惜,就是因爲封建思想,才使小團圓媳婦死去,這也讓作者感到無比的惋惜,也表達了作者對於舊中國封建思想、封建習俗的社會現實的否定。

作者通過追憶家鄉的各種人物和生活囤面,生動刻畫了許多人物。雖然有點悲傷,可是仍然有美,讓人讀起來感到十分地開心、愉快。

《呼蘭河傳》讀後感:呼蘭河的記憶7

小說中的大部份人物毫無人性,敘述慘烈、殘酷,呼蘭河傳讀後感300字。遮避在我們生活周圍的事情太多,我們往往看不到太多的真相,蕭紅讓我們沒有遮避地直接進入生活,不掩飾也不修飾在她看來自然的、有生命的東西——它們構成文學的審美對象。

蕭紅在一篇文章中曾寫道:“這是兇殘的世界,失去了人性的世界,用暴力毀滅了它吧!毀滅了這些失去了人性的東西!”(《同命運的小魚》)。這失去了的人性,我們在蕭紅的作品中俯拾皆是。

人性的冷漠。王寡婦的獨子掉河淹死了,她自此瘋了,但瘋了還忘不了自己的悲哀,隔三差五的哭一場,但哭完仍得回家吃飯、睡覺、賣豆芽菜。人們雖對她有惻隱之心,不過爲時甚短罷了,不久就把這事忘記了,偶爾還有人偷她的菜,但她還是平平靜靜的活着;造紙房裏,私生子被活餓死,因爲是初生的孩子,算不了什麼,也就不說他了;狗在咬一個討飯的,主人問“咬什麼?”僕人答:“咬一個討飯的”說完了也就完了,可見這討飯的活着是一錢不值了。

作者筆下呼蘭河的人性是麻木的人性“人活着是爲飯穿衣。人死了就完了。”人性的冷漠,在作品中成爲一種正常的存在狀態。人生的麻木活着是無望的,生老病死只是人們逆來順受的事情,人們只好把希望寄託在爲“鬼神所做的事上”如:跳大神、放河燈、娘娘廟大會等。

《呼蘭河傳》讀後感:呼蘭河的記憶8

今天看了蕭紅的《呼蘭河傳》,說來挺丟臉的,我很少讀近現代的文章,這還是老師要求讀的。因爲近現代的文章太過沉重吧,適逢戰亂,國家風雨飄搖,普通大衆也面臨着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困境,不同於古代士大夫的花團錦簇,也不同於現代的歌功頌德,那個年代的文章大多是真實的,鮮血淋漓的,作爲一個生活在新時代的人,真的不想看。

本來人生就未必是陽光明媚,看一篇這樣的東西要難受好多天,更何況,人還年輕,這些太過沉重而悲哀的東西有時候還真未必感覺得到,讀起來也是相對枯燥和晦澀。

有人說,《呼蘭河傳》描寫的都是悲劇,但我覺得那都是生活,我們就這麼出生,這麼活着,也這麼死亡,我們所遭遇的不幸,卻也不是不幸,因爲活着就有生死離別,就有“ 人生不如意,十之有八九 ”,就有生活困苦的可憐人。

這是人生常態,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用樂觀的眼光去看待這些生活中的汲汲營營就是生活,用悲觀的眼光看就是在封建壓迫下的悲劇。其實,給過去的困苦生活打上階級標籤在我看來是牽強附會的,在那個時代,生產力就是如此,社會制度就是如此,真要說誰壓迫誰,自然界還有肉弱強食呢。我覺得,這些東西與其說是封建社會壓迫下導致的悲劇,還不如說是人性的悲哀。這也許是在生產力不高,沒有積極有效的社會制度來規範保障之下,長時間以來自然產生的社會結果。

《呼蘭河傳》讀後感:呼蘭河的記憶9

寒假時趙老師推薦我們讀《呼蘭河傳》。我知道這個消息後腦中就冒出了一堆的問題:作者爲什麼要給呼蘭河立傳呢?這本書講了什麼故事?有哪些人物於是,我帶着這些疑問翻開了這本書。

把這本書看完後,我陷入了深深的遐想。

作者蕭紅用平靜的語氣講述了呼蘭河這個小城中發生的一個個悲劇,但這些悲劇大多都是因爲當時人們的無知和愚昧所引起的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泥坑,有六七尺深,人和家畜無論在什麼天氣中都會遭殃,淹死過小豬,也悶死過貓狗等動物。人們爲了避免這種事的發生,說拆牆的有,說種樹的'也有,可就是沒有說把泥坑填平的。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的人們啊!自己要順應一切,這絕對是他們的悲哀!

作者在文中一直寫我家的園子是很荒涼的,這就引出了後面的一個個悲劇。文章中的團圓媳婦才十二三歲,就被賣了出去,稍有不慎就會被打,最後死了。與其說他是被嚇死的,還不如說是被害死的。我還看到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我在黑夜中小心地活着,而自尊心極強的有二伯;刻薄無聊的老廚子從他們身上發生的悲劇中,我感到自己是多麼幸運,可以出生在現在這個時代中,人人自由,人人平等,沒有不公平。

這本書本身沒有顏色,但其中講述的一件件悲劇,卻慢慢的給這本書染上了灰色。

《呼蘭河傳》讀完了,然而我的心情卻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幅灰色的畫面中!

《呼蘭河傳》讀後感:呼蘭河的記憶10

在一個週末,我看了著名女作家蕭紅的《呼蘭河傳》,窗外細雨綿綿,我的情緒由天氣變得很沉重。

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敘述,黯淡的畫面把咱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地走。在故事發生的小村莊裏,到處都顯得那麼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整個村莊就像是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烏雲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在那裏,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愚昧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只是爲了活着而活着,爲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杯具地出現,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那裏邊。人們說拆牆的有,說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愉悅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動地就是後院的那個大花園。在這座大花園裏,作者和祖父一齊玩耍,一齊幹活,童年的生活充滿了樂趣。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我的小時候,那充滿溫馨的一段時光。在每個人的記憶裏,童年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曲歌。

《呼蘭河傳》讀完了,而我的情緒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畫面中!

《呼蘭河傳》讀後感:呼蘭河的記憶11

這天我讀了一本叫《呼蘭河傳》的書,書裏講了好多“我”和祖父搞笑的故事,如果想知道就往下看吧。

我記得有一段個性搞笑,講了“我”在後園裏摘了一束玫瑰,給祖父戴在草帽上,而祖父不知道,還說:“今年春水大,花香二里都能聞見。”從這能看出祖父十分幽默,十分疼愛我。

作者出生時祖父都已經六十多少了,作者三、四歲時,祖父快七十了,七十歲的祖父十分愛作者,他們爺倆在後園笑個不停。祖父的後園就是小作者的天堂,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怎樣樣,就怎樣樣,一切都是自由的。

書裏講到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在那個大坑裏淹死過人、豬、狗、貓、馬,那個大坑家家戶戶都知道,有的人說拆牆,有的人說種樹,就是沒有說把這個坑填平。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是愉悅的,也是寂寞的。她從小在後園裏長大的,作者和祖父在後園裏一齊玩,一齊幹活,作者和祖父時時刻刻在一齊,童年充滿了愉悅。

文章中寫到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才十二,本該是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而她卻早早的賣給了一戶人家做童養媳,是多麼的可憐!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咱們的新社會,人們用知識變得智慧,用自我的雙手去創造自我完美的生活,沒有男女的不平等,沒有可怕的戰爭。

啊!我真想永久地停留在童年,但是時光總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顆善良、熱情的心好好珍惜,感受這完美的時光吧!

《呼蘭河傳》我讀完了,可我的思想還停在那灰色的境界裏。

《呼蘭河傳》讀後感:呼蘭河的記憶12

童年,在我們眼中是充滿了幸福,充滿了快樂的。童年是一生中最難忘的日子,我想,現代作家蕭紅也是這麼覺得的吧。

當我拿到《呼蘭河傳》這本書時,就會想到我們曾經學過的那篇課文《祖父的園子》,也是蕭紅所寫的。那篇課文所描寫的蕭紅的童年是多麼的美好啊,可讀完《呼蘭河傳》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蕭紅的父親對她很冷淡,母親對她很兇,祖母對她很不好,她只能和祖父在一起。

這本書最讓我深刻的一章就是第五章,主要講了胡家養了個童養媳,他就是年近十二歲的小團圓媳婦。胡家經常無端打她,鄰居還沒有一個出來制止的。終於,小團圓媳婦被折磨死了的事。

小團圓媳婦是個較典型的童養媳,這個事例更加表現出生活在封建社會的人們的愚昧。這些人還很迷信,認爲只要請了法師來,一切災難都能解決。

當讀到“還沒有到二月,那黑忽忽的、笑呵呵的小團圓媳婦就死了”這句時,我心裏就會有一絲憤怒,爲那些愚昧的人民的所作所爲感到憤怒。如果一個人的生命不能自己做主,還讓別人隨意踐踏,那人世間還有良知存在嗎?還有人性存在嗎?

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的美好,可是我們卻不懂得珍惜。同學們,讓我們好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吧!因爲比起呼蘭河的那些孩子們,我們的童年好得多。

《呼蘭河傳》讀後感:呼蘭河的記憶13

呼蘭河傳作者,蕭紅,原名張乃瑩,她出生於黑龍江省呼蘭和縣的一個地主家庭。這篇《呼蘭河傳》曾被文學家茅盾評價爲“一篇記敘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其中《火燒雲》、《祖父的園子》是作者幼兒時的回憶。

本書講述了蕭紅幼兒時期所接觸的人物和事情,如“祖父、祖母、母親、有二伯、團圓媳婦”等。他從小被父母遺棄,只有祖父每天精心照顧她,教她念詩。我最喜歡作者描寫的園子。

“祖父一天都在後園裏邊,我也跟着祖父在後園裏邊,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戴一頂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當祖父下重,種下小白菜的時候,我就跟在後邊兒,把那下了種的土窩一個一個地溜平,哪裏會溜得準,只是東一腳西腳的瞎鬧。有的菜種不但沒被蓋上,反而把菜籽踢飛了。”這段話寫得生動有趣,把蕭紅和祖父在後園種菜的經歷寫得活靈活現,有細節描寫,讓人感覺身臨其境。

當時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思想影響到了許多人,書中的團圓,媳婦就是一個例子。

書中團圓媳婦因爲婆婆打碎了一個碗,很想打人,於是,團圓媳婦就成了他唯一的發泄對象婆婆用烙鐵烙她的腳心,最終被折磨得生了病,幾天後便去世了。團圓媳婦的經歷是如此的悲慘啊!

作者的童年充滿苦難、悲涼與傷感,甚至絕望,但他以一顆包容的心,把一切不美的東西都包容了。這本書告訴我們,雖然生活有苦難,但只要積極向上,以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呼蘭河傳》讀後感:呼蘭河的記憶14

暑假裏,我讀了被譽爲“文學洛神”的民國傳奇女作者蕭紅在生命最後時刻完成的、也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呼蘭河傳》。在蕭紅這部自傳體小說裏,作者細膩傳神刻畫了當時東北農村的一些景物、人物和事件,讀來令人觸目驚心。

在書中,我看到了美麗的呼蘭河,也看到了童年時期的蕭紅跟在祖父後面在園子裏愉快的玩耍;看到了跳大神的人在那裏瞎擺弄,也看到了雲遊真人利用人們的迷信心理騙取錢財的詭計;還看到了胡家無緣無故毆打小團圓的媳婦,小團圓的媳婦最終在滾燙的熱水中被燙死-------但與其說她是被燙死的,還不如說她是被封建迷信思想害死的。

書中有一個大坑讓我十分難忘。作者在書中寫到:不管是在晴天還是雨天,人和家蓄都會因爲這個大坑遭殃,這個大坑淹死過貓、狗、雞鴨,也淹死過豬、淹死過馬,甚至有人掉進去也很難出來。但對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人們的想法卻五花八門-------什麼拆牆讓路啦,什麼種樹爬牆啦等等。但唯獨沒有人想到,用土石把這個大坑填上。遇到這種情況,大家的第一個想法難道不是把這個大坑填上嗎?我一直很奇怪,爲什麼沒有人想過把這個大坑填上呢?難道僅僅就是爲了不失去茶餘飯後的談資嗎?

《呼蘭河傳》雖然具有色彩濃烈的東北風情,但卻是當時舊中國鄉村的一個縮影,這部作品用寫實的手法寫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無奈、淒涼以及悲歡離合。它有一定的諷刺意義,在作者的筆下,人性的殘酷與美好都展露無遺。

《呼蘭河傳》讀後感:呼蘭河的記憶15

有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有人說書是人類的精神糧食,有人說書是通往成功的一座橋……總而言之,書是我們每個人人生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即使三天不吃飯,也不能三天不讀書。

我認爲的好書是能夠讓人們懂得道理的,是能讓人們學到知識的,是一看就能讓人沉迷的。如:《騎鵝旅行記》、《狼王夢》、《草房子》、《呼蘭河傳》……而最讓我動心的就是這本《呼蘭河傳》了。

這本書向我們講述了作者張乃瑩(蕭紅)在呼蘭河城的童年往事、與鄰居的趣事等等。

作者用樸素的筆調,真實而動人的向我們講述了她童年時代東北農村黑暗、落後的社會生活。並且向我們揭示了傳統意識對人們的束搏和危害,表達了作者對窮苦人民的同情。

這本書共七大章,前四章寫出了呼蘭河城的風景和風俗,後三章描寫了三個人物,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馮歪嘴子這個人物。他的生活環境十分貧苦,即使他遭受着人們的唾棄和諷刺,他的生活態度也並沒有任何改變,他和他的兒子一起努力活着。

他讓我知道一個道理,不要在意別人的目光,無論別人怎麼罵你、說你都不要去理會,和往常一樣生活,才能堅強的活着。

這本書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還使我迷戀,如果你們想看一看作者的家鄉的風景和習俗,就去買來讀一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