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與黑讀後感-初一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紅與黑讀後感-初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紅與黑讀後感-初一

讀《紅與黑》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總體感覺很壓抑。但《紅與黑》作爲司湯達的代表作,的確有其巨大的魅力。

《紅與黑》這部小說的故事據悉是採自1828年2月29日《法院新聞》所登載一個死刑案件。在拿破崙帝國時代,紅與黑代表着“軍隊”與“教會”,是有野心的法國青年發展的兩個渠道。“紅”是象徵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熱血和革命;而“黑”則意指僧袍,象徵教會勢力猖獗的封建復辟王朝。這也是我爲何讀這本書感到非常困難的原因,這是一本有歷史背景的書,而對於我就是對這段歷史沒有那麼的瞭解。所以,我讀這本書的時候,可能感觸更深的是於連的兩段愛情。

主人公於連具有多疑、敏感、虛榮、自卑的等性格特徵。愛情只是於連用來緩解自己的自卑,取得權勢的工具。他的真愛從來都不是瑞納夫人,也不是瑪娣兒特,只有權勢纔是於連的真愛。

在與瑞納夫人的感情中,於連充當的是一個誘惑者的形象,他的目的本就不是愛情,而是佔有後的快樂。首先,於連是一個有着自卑心理的人,所以當他聽到瑞納夫人稱他爲“先生”時他會大爲驚訝。由於他的自卑和自視清高,他十分痛恨市長把他當作下人看待,於是他便想要報復市長,在這種情況下,瑞納夫人就成了於連實施報復的犧牲品,當於連終於牽到瑞納夫人的手的時候,他感到的“只是歡娛而不是愛情”,再次可以看出於連對瑞納夫人的追求只是他對權勢的追求而已。這也就是爲什麼即使瑞納夫人說自己可以爲於連去死,於連依然不會爲了愛情而獻出自己的生命

於連的另外一段感情是與瑪娣兒特,於連並不愛瑪特爾那清高傲慢的性格,但想到“她卻能夠把社會上的好地位帶給她丈夫”時,便熱烈地追求起她來。可見,對於瑪娣兒特的追求也只是處於利害關係的考量,瑪娣兒特只是一個可以讓他擁有顯貴權勢的.靠山而已,這是一場充滿着利益的感情。如果說於連對於瑞納夫人還稍有一點點感情的話,對於瑪娣兒特則真的是完完全全的沒有了,他拼盡了全力、採取了各種手段以獲取瑪娣兒特的愛慕,可到了故事的結局,當於連前途在無希望的時候,他對瑪娣兒特就只剩下了厭倦和冷漠。

儘管於連不曾真心付出,不曾對兩個女人有過真正的愛情,但瑞納夫人和瑪娣兒特卻是真的愛了於連。前者真誠無私,後者悲壯熱烈。

瑞納夫人雖然嫁給了市長,但這是一場沒有愛情的婚姻,可以說在於連到來之前,瑞納夫人還不曾體驗過愛情。於連的出現喚醒了瑞納夫人塵封已久的“少女心”,喚起了她對於愛情的強烈渴望,使得她把所有的熱情都放在了於連身上,可是這對於一個有夫之婦來說是多大的罪過呀,瑞納夫人的內心承擔着極大的痛苦和折磨,可她還是要愛於連,願意爲他犧牲自己,最後追隨着於連離開了人世。瑞納夫人的愛無疑是真誠的,可她至死都沒有明白她用生命來愛的於連只想要權勢。但好在於連在臨死前選擇了她。

瑪娣兒特出生高貴,她從於連身上看到了庸碌的貴族公子不具備的才幹,而於連一開始對她的拒絕更加激起了她的征服欲。於連和瑪娣兒特的愛情是在互相的折磨中度過的,兩個人都是孤傲的,瑪娣兒特企圖以折磨於連來彰顯她的高貴地位,但一旦於連裝出一副不以爲然的樣子,瑪娣兒特就會瘋狂的請求於連的愛,並願意成爲他的奴隸。於連死後,“她的目光和眼光是狂亂的”,不難看出,她對於連的愛是真的,不然不會如此痛苦。瑪娣兒特愛的悲壯而熱烈,但終究也得不到於連的真心相待,因爲從一開始,一切都是充滿着目的與利益的。她的愛情和瑞納夫人的比起來更加可悲,因爲她是徹徹底底的失敗!

書上說“對於一個二十歲的青年。他對世界的憧憬,以及如何在這個世界上有所作爲,是壓倒一切的。”復辟的現實使平民可以靠能力才幹實現生命顯赫的拿破崙時代消失了,於連不得不選擇黑色的道路,他只爲自己負責。這也就造就了兩段悲劇的愛情。我們不能過於苛責於連,是時代造就了於連。於連無愧於他的愛情,即使他的愛情都是有目的的,但至少他是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