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孩子讀繪本》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如何給孩子讀繪本》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如何給孩子讀繪本》讀後感

《如何給孩子讀繪本》是被譽爲“日本繪本之父”的鬆居直著作的。本書通過“孩子的眼睛大人的眼睛”、“讀圖的要訣”、“文圖合奏的力量”、“真正的繪本體驗”等幾個方面向我們介紹瞭如何讀繪本、如何看繪本、如何運用繪本。

給我啓發的就是這有生命力的語言應該儘量用心來輕鬆地敘述,讓聽者或讀者不經意間領悟,而不是隻把語言看作知識,採用解釋、灌輸的方法,塞給孩子。這富有生命力的語言就是繪本。就像《聖經·新約》中有一段著名的比喻———“撒種人”:你們聽啊!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日頭出來一曬,因爲沒有根,就枯乾看。有落在荊棘裏的,荊棘長起來,把它擠住了,就不結實。又有落在好土裏的,就發生長大,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有生命力的語言經過播撒就能讓孩子感受到生的快樂,給予孩子生的力量,在孩子的心裏生根發芽。

我現在執教低年級,低年級的孩子對語文的學習是新奇的,如何讓他們喜歡語文這門學科呢?我認爲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採用解釋、灌輸的方法,塞給孩子。老師就是生命力語言的撒種人,採用做動作、表演、朗讀、圖片等方法從字詞句段中引導孩子發現語言文字的魅力。課本配有精美的'插圖,就像小小的繪本,鼓勵孩子結合圖片理解課文內容。比如教學統編教材一年級上冊古詩《江南》時看到圖中一片連着一片的荷葉,挨挨擠擠接連着天,孩子們不禁感嘆荷葉真多呀!這樣茂盛的蓮葉景象就是“蓮葉何田田”,抽象的詞語理解變得形象化,孩子輕鬆地掌握了,教學難點也突破了。在理解“魚戲蓮葉間”時,筆者就在黑板上畫上蓮葉和小魚的簡筆畫,引導學生看圖說話,小魚在水裏游來游去———這就是“魚戲蓮葉間”,蓮葉成了他們捉迷藏的好地方,圖示小魚兒一會兒游到東邊,一會兒游到西邊……生動地區別了“間”與“東西南北”。在教學統編教材一年級下冊《荷葉圓圓》時,筆者先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看到的荷葉?然後把做好的荷葉呈現在孩子們面前,孩子們一下子就抓住了荷葉的顏色,形狀特點,通過多媒體將搖籃、停機坪、歌臺、涼傘等圖片分別與荷葉對比,孩子們在實物和對比中找到了事物之間的想通之處,形象地感知了小水珠把荷葉當做搖籃,小蜻蜓把荷葉當做停機坪,小青蛙把荷葉當做歌臺,小魚兒把荷葉當做涼傘等這種對應的比喻關係,瞭解了比喻的生動形象特點。

學習語文有方法,閱讀更要有方法。因爲語文的學習重在閱讀。

低年級的孩子對閱讀感興趣,尤其對圖畫書感興趣。就如杜威所主張的,興趣首先就應該是兒童自我與對象統一的活動;興趣是兒童生長中的能力的信號和特徵。比如,上課在學習欣賞課時,要求學生看到一幅作品,能夠分析圖畫的特點、內容及所表達的情感。這幅畫喜歡了,他們能準確的說出色彩的變化,以及畫中人物的情感特點。這就是圖畫的魅力所在。繪本就有這樣的魅力。孩子細心讀圖,不僅能發現故事中的人物心理、關係變化,更能培養孩子積極思考的能力。而這樣的繪本本身就是一個個精彩的情境教學,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由課外補充課內,孩子靈活運用了閱讀方法,有生命力的語言的習得就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也會變得輕鬆。

我努力將得到的一點啓發運用到我的教育教學中,跟孩子一起讀繪本,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