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中尉的女人》讀後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法國中尉的女人》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法國中尉的女人》讀後感

現如今圖書被一刀切的分爲兩類,一類叫做"虛構類圖書"另一類則爲"非虛構類圖書"。小說無疑統統劃入"虛構類圖書"一列,但實際上的閱讀體驗卻可能是完全相反的,我們在看"非虛構類圖書"時會不自覺地懷疑"這些是真的嗎?"而在閱讀小說時,我們的意識深處卻相信這世界上某處真有其人其事,即使過去沒有,即使到如今也未曾發生,未來也一定會出現,總之我們認爲小說具有其真實性。這就是我們的讀者。

但是在閱讀《法國中尉的女人》這本書時,這種真實性感受卻沒有產生,或者說是被作者刻意的打壓下去了,用他不斷的改變故事的走向的方法,把這種真實性打破了,薩拉不再是個飽滿的立體的個人,而是個神祕的甚至是虛無縹緲的存在,如同作者自己對虛構的說法,對"真實的""想象的"的糾纏。

他是這樣說的:大約二千五百年前,有一位希臘人說過,虛構無處不在。我發現這種新的現實(或者非現實)更令人信服。我希望你也會有我這種感覺:我無法完全控制我頭腦中的這些人物,就像你無法控制——你的孩子、同事、朋友,甚至是你自己。但是這很荒謬嗎?一個人物不是"真實的"就是"想象的"?如果你這樣想,虛僞的讀者,我就只能一笑置之了。你甚至認爲自己的過去都不是十分真實。你給它添加枝葉,給它鍍金或給它抹黑,進行刪節,把它修補……把它編成了小說,總之,當你把它寫成一本書,放在書架上的時候,那已經是一本歪曲事實的自傳了。我們全都在逃脫真實的現實。這就是人的基本定義。

這明顯是作者的不自信,他害怕讀者不相信真有其人,害怕讀者說這是他"想象的"人物,所以有這一"此處無銀三百兩",這種不自信甚至愈寫愈烈,後來乾脆玩起了AB劇,徹底將其淪爲虛構。

又或者是作者有意爲之,他就是要拐彎磨腳的告訴讀者,其實查爾斯即是薩拉,薩拉也是查爾斯,而查爾斯加薩拉既是作者,作者通過這兩個人說着他一個人想說的話,是他幻想自己擺脫了時代、血統、階級和國家的束縛時,他並沒有意識到,自由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薩拉身上,體現在他假想的與薩拉共同的流亡之中。

儘管查爾斯經歷了自己製造的這一切痛苦,但是他從來沒有想過要自殺。當他幻想自己擺脫了時代、血統、階級和國家的束縛時,他並沒有意識到,自由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薩拉身上,體現在他假想的與薩拉共同的流亡之中。他不再很相信那種自由了,他覺得自己過去只是從一個陷阱或監獄到另一個陷阱或監獄。但是在這種孤獨旅行的狀態下,他也還是可以找到自己的精神寄託。他雖然成了一個流浪者,但是他畢竟與衆不同,無論他所做的決定結果證明是愚蠢的還是聰明的,能做到這樣的人畢竟很少。時不時地他會看到一對新婚夫妻,這時他又會想起歐內斯蒂娜。他於是捫心自問,他是羨慕他們還是可憐他們呢?他發現自己在婚姻問題上起碼沒有什麼遺憾。不管他的命運多苦,總比他拒絕接受的命運要高尚。

這本書的可貴之處也即在這種閃光的思想方面,又比如薩拉對待婚姻的看法,即使在今天也是難得可貴。特別是在"守寡式婚姻,喪偶式育兒"的當代中國婚姻家庭模式中,結婚對女人的束縛和要求都要大過男性很多,女性在婚姻中的犧牲也更多。

我不想結婚,因爲……第一,是因爲我的過去,它使我習慣了孤寂。以前我總以爲自己憎恨孤寂。在我目前所生活的環境裏,要避免孤寂十分容易。我發現我很珍惜這種生活。我不想與他人分享。我喜歡保持我目前的狀況,而不是一個丈夫,無論他待我多麼好,多麼溺愛我,必定會期待我表現得像一個妻子應該表現的那樣。

對愛情的看法

我怕的不是你。我怕的是你對我的愛。我很清楚,一進入愛情領域,就沒有什麼神聖不可侵犯的東西可言了。

其他暫且不論就只結婚之後公公婆婆的.入侵即使是獨立自主的當代女性也不能倖免。

也難怪作者的不自信。即使在今天能有這種思想境界的女性恐怕依然很少很少。

生命之河,充滿了神祕的法則和神祕的選擇,流經荒涼的河堤向前而去。

但是生活畢竟不是一種象徵,不是猜一次錯一次的謎,不應該之以一種心態對待生活,不應該只以一種心態對待生活,不應該擲輸一次骰子就放棄。不管城市生活如何無情,多麼匱乏、空虛、無望,都應該忍受下去。總有一天,生活之河會重新奔流,最終注入深不可測的、帶有鹹味的、遙遠的大海。

看完整本書,還是認爲這是一本冠着《法國中尉的女人》的名字寫着福爾斯的自傳,爲了吸引讀者而不得不做的巧妙佈局,之前一度懷疑是作者的不自信,到這裏才最終承認這就是作者的有意爲之,他知道讀者讀着讀着就難免真的會認爲確有薩拉其女子,通常時作家也樂見其成,但是這次不行,所以趕緊出來攪局,打破人們的幻想,拐彎抹角的告訴讀者,沒有薩拉只有查爾斯只有福爾斯,高明!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