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讀後感400字(精選37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孔子》讀後感400字(精選3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孔子》讀後感400字(精選37篇)

《孔子》讀後感 篇1

暑假裏看了幾本書,其中一本是《孔子的智慧》。孔子是一個教育家、思想家,也算半個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分子。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政治生活。孔子的歷史地位,以朱熹對他崇拜的話來說,叫“天不生孔子,萬古如長夜”。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的生存智慧裏,一以貫之的爲“和”字:“禮之用,和爲貴,先王之道,斯爲美。”

這對於生存問題遠未成爲昨日話題的當代人類,有效地整合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價值的激烈衝突,並最終促進世界的和諧與進步,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價值。全世界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開會後,發表宣言說:“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頭兩千五百。

《孔子》讀後感 篇2

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好學的故事流傳至今。

孔子30歲時,他已經有了三千多名的學生了。可是,他還是認爲自己的學識不夠淵博。孔子曰:聖則吾不能,吾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如果誰有知識,誰那裏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爲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他真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而且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安貧樂道,直道而行的人哪!

孔子的著作《春秋》、《論語》。其中《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至今仍被世人視爲至理。孔子還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而儒學則是當今社會的濟世良藥,特別是儒學在抗拒西方個人主義,強調社會意識,勤勞,容忍,節儉等方面可以作爲現代一種新途經受到肯定。

孔子的好學值得我們學習,他說過: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只要我們能和孔子一樣刻苦學習,也能成爲一位值得他人尊重的學者。孔子的好學值得我們學習,他的品行更值得我們學習。他待人有禮,從不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學識,讓別人來崇拜自己。

《孔子》讀後感 篇3

《孔子的故事》這本書的作者是北京大學教授李長之,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孔子的故事。通過這本書我知道,孔子的儒家思想對後世的儒家學問影響是非常大的,然而他坎坷求索的一身,也被歷代人說了又說。本書作者李長之用最淺顯而輕鬆的文字,把孔子一生的基本輪廓爲我們生動的勾畫了出來。李長之是詩人,又是寫散文的高手,他的筆鋒也帶有濃郁的抒情意味。在他的筆下,兩千五百餘年前的孔子,栩栩如生的身影活躍在字裏行間。

我最喜歡的一篇是《過匡城被拘留》講的是孔子在衛國沒呆幾個月就離開的故事。他由於走得很倉促,又由於自己坐車,而他的弟子大多數是步行的。這其中就有子貢。當時的子貢還是個二十四、五歲的青年。因爲他找不到老師孔子了,很着急,就對路人詢問起來。有一個人笑嘻嘻地告訴他,我只看見東門有一個人長得很體面而且兩腮很像堯帝,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產,腰像大禹,不過比大禹又短了三寸,而且樣子很狼狽,像一條喪家狗。子貢知道這一定是孔子了,便找到東門,終於追到老師孔子了。孔子見着子貢並問他去哪裏了?是怎樣找來的?子貢便把剛纔聽來的話告訴了孔子。孔子聽了就笑道:一個人的說法是不正確的,不能以點概全,不過說我像條喪家狗,倒一點不錯!一點不錯!

讀了這篇文章,我瞭解到要形容一個人的面貌,要做到面面俱到。不能只針對一處的特點來進行形容,要從整體上形容一個人的面貌。

《孔子》讀後感 篇4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憑藉堅忍不拔的意志成爲了華夏文明中不可缺少的風采,論語,這記錄了孔子言行錄的傳書,當然也成爲了現代人們口中淬的千古佳話。

孔子的父親孔紇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大英雄,卻在孔子嬰兒時期離開了人世,孔子的母親是顏員外的千金,姓顏名徵在,她在孔子少年時期爲孔子提升了不少古代文化、禮儀、品德,可惜好景不長,在孔子十五六歲時母親也因病去世,還未成年的孔子沒有因爲父母的離去而放棄學業,在大家的幫助下,他更加努力地學習,最終成爲了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也辦起了中國古代第一所私立學校。

現如今,孔子睿智、謙讓、講信用的好品格。成爲了我們小學生的好榜樣,而在我心中,孔子的孝心也讓我敬佩不已。在孔子牙牙牙學語之時,顏徵在就給他誦童謠,小仲尼可以和母親簡單對話了,顏徵在就給他講故事,當小仲尼可以自己捧起書時,顏徵在就開始教他認字、寫字….爲了教育好兒子,顏徵在不僅要擔任好一個母親,更要做好一個好老師。當小仲尼懂事以後,他立志要好好學習,讓媽媽更快樂,長大後的孔子還念念不忘小時候母親對他的尊尊教導,在《論語爲政》中說過:光對父母養,不是至孝,能對父母敬,纔是大孝……

是呀,讓父母快樂、放心,纔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

《孔子》讀後感 篇5

孔子出生在春秋戰國中晚期的魯國。孔子本來是一個平凡的人,他之所以能蜚聲海內外,完全得益於他對知識的渴求,對學問的不懈努力與追求。孔子三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她的母親帶年幼的孔子來到了魯國的國都曲阜,靠親友的接濟和給別人做零活度日。孔子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他對中國有影響,對國際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孔子很早就出去幹活,賺錢養家。孔子一邊幹活一邊學習。他不但鑽研歷代經典,在歷史經驗借鑑得失,他還把歷史的名人作爲學習的對象,學習他們的事蹟,吸取他們的經驗他們的教訓。他崇拜周公。子產。管仲等人,並把他們當做學習的榜樣,學習他們治國的道理和做人的方式。

孔子最初開始收徒講學,大概是在27歲。那時他的學生還不多而且都是些希望出人頭地的平民子弟和士族子弟。他們看到有些統治者都向他詢問不懂的東西,所以對他很尊重。接着就投到了他的門下學習。孔子教學打破了原來的等級制度,向所有喜歡學習的人傳授知識。孔子對自己的學生沒有其他的要求,凡是喜歡學習的成年人不論老幼。貧賤。國籍等條件,都可以投到他的門下學習,這就是有名的“有教無類”。

孔子還曾經做過一個不可思議的舉動,那就是周遊列國,在周遊列國的途中遇到了許多的困難,但孔子和他的弟子都沒有屈服。當然途中也有很多次當上了大官,但最終孔子還是繼續周遊列國。

學習無止境,人不是應該活到老學到老嗎?就像孔子一樣,學習纔是自己的,名利都是浮雲。

《孔子》讀後感 篇6

我是一個不愛學習的人,可是自從我讀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後,受到了很大的感觸。

讀了這篇課文後我暗暗自責,孔子在人們眼裏是學識淵博的老師,可是孔子認爲他自己的學問還是不夠深。爲了增進學問他從曲阜走到了洛陽,一路上他風餐露宿,日夜兼程。不知遇到了多少挫折,可是他沒有後退。見到老子是那彬彬有禮的態度讓我自嘆,我有許多地方不如他。

第一不禮貌

我每次見到老師總是低着頭,快步的走離老師的身邊。還有一次,在大街上,我遇到了爸爸的朋友,他向我親切的打招呼。我卻默不作聲地走了。可是學過這篇課文後,我準備徹底改變自己。每次見到老師、熟人主動打招呼問好。

第二不謙虛

我以前是一個傲慢的人。總覺得自己什麼都會。有一次數學考試,試卷全是算式,我居然連錯四道。試卷發下來,臉紅了,纔打了就十二分。可是學過這篇課文後,我要謙虛、認真、不驕傲。

第三不愛學習

一年級的時候,我總是不喜歡上學。一去課堂,老師都要講許多知識,讓我感到十分厭倦。可是學過這篇課文後,我才知道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孔子爲了讀書千里迢迢從曲阜去洛陽拜老子爲師,這讓我自嘆不如。

我有許多地方不如他。我要加倍努力,成爲國家的有用之才。

《孔子》讀後感 篇7

今天,我讀完了《孔子好學不倦》這篇文章,對我啓發教育特別深。這篇文章介紹了孔子的好學精神。他60歲了,還要拜師學琴。他學琴與別人不同,別人總是迫不及待地新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學兩三天,可是他一首曲子埋頭一練就是十天。這又是爲什麼呢 原來孔子不但要把曲子練熟,而且還要通過曲子的旋律來推摩出曲子的精髓和主人公的人品,個性,精神甚至外貌。孔子的好學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他的老師。

想想自己,感到非常慚愧。有一次,我碰到了一道難題怎麼也想不出來該怎麼做。這時,我想到了一本書上有這道題的答案,於是我就不懂裝懂地把答案抄了下來,並且交給了老師。第二天,本子發下來了,我得了個優。今天讀了孔子的文章,讓我又想起了這件事, 孔子彷彿在提醒我,作爲一個學生,在班裏對學習不懂裝懂,遇到困難一定要虛心向老師請教。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習,是進步的階梯,成功的基石,只有勤學,不弄虛作假,才能取得成功,我們現在正是讀書的大好時光,就要更加努力學習,長大後爲祖國做出新貢獻。

《孔子》讀後感 篇8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我們要虛心向他人學習。另外還告訴我們要從別人的缺點去反省和檢討自己的行爲,及時做出修正,讓自己更出色。雖然大家都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因爲人們常犯的一個通病,就是往往看到自己的優點和他人的缺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他人的優點。在學校裏那些調皮搗蛋,成績差得同學我們就會認爲他們全身都是缺點,一無是處,而相反那些成績好的同學,大家就會認爲他們什麼都好。其實不是這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只是有些人優點多一點,而有的人缺點多一點而已。比如說我們班的付震吧,他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但他很關係集體:有一次,我們班的垃圾桶壞了,第二天就只有他拿了一個新的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值得我們去學習。我們大家在一起就是爲了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共同努力!

《孔子》讀後感 篇9

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我讀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受到了很大的啓發。

孔子是一個很愛學習的人, 他的知識已經很多了,已經是很有名的老師,還要不遠千里,風餐露宿,日夜兼程,來到洛陽,終於拜了老子爲師。老子問孔子:“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爲什麼還要拜我爲師呢?”孔子說:“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他。

在沒有學這篇課文之前,我就已經知道無論自己有多深的學問,都不要驕傲這個道理。學習《孔子拜師》一文後,我更感受到了孔子是一個謙虛好學的老師,非常佩服孔子的學問,同時也很敬重他的品行。我和孔子一樣有同感,學問就象大海一樣無邊無際沒有止境,只要我們虛心向別人學習,相信最終總會有收穫的。

今後,我要牢記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怕苦不怕累,虛心好學,長大要和孔子一樣做一個有學問的人。

《孔子》讀後感 篇10

暑假裏,我看了一本歷史類的書《孔子的故事》。這是一本介紹孔子生平事件的書。

《孔子的故事》中有許多故事,其中一個關於孔子有趣的故事:一次,孔子帶着弟子來到寶地觀賞風景,看見路上一羣孩子在玩耍。孔子便乘馬車慢慢駛過去,別的孩子全躲開了,唯獨一個小孩一動不動。孔子說:“小孩,請你讓一下可以嗎?”小孩不但不讓還岔開雙腿,說:“不行,這裏有個城池,你的車馬怎麼過去啊!”孔夫子說:“咦,這明明是路,哪有城池?”“我腳下邊就是城池。”孔子一看,孩子兩條腿岔開像城門一樣,兩腿中間放着幾塊石子,搭了一道小城牆。於是,孔子問這孩子:“這個城牆有什麼用啊?”小孩說:“城牆是擋你車馬的,還要防軍隊。”孔子就說:“你這麼小的城牆,我車過去又怎樣呢?”小孩說:“不對,這總還是一道城牆。既然是城牆,你的車馬怎麼過得去呢?”孔子就請教小孩說:“那我該怎麼辦呢?”孩子就說:“你覺得是城躲車馬,還是車馬繞城而走呢?”孔子一想,只能讓馬車從他旁邊過去。

讀了《孔子的故事》這本書,我懂得了孔子之所以博學多才是因爲他謙虛好學的美德;之所以能爲人類的文明做出貢獻,是因爲他勤學苦讀。他那刻苦學習的精神真值得我學習!

《孔子》讀後感 篇11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孔子拜師》,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孔子是山東曲阜的大思想家,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30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老子的故事。

這篇課文讓我學到了孔子謙遜有理、孜孜以求、求知若渴的精神,因爲他在途中風餐露宿,不辭勞苦遠赴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爲師;我還學到了老子誨人不倦,因爲課文中說了:老子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了孔子,這就能體現出老子的誨人不倦。老子也非常有禮貌,他知道孔子遠赴而來,就出來迎候。

我認爲孔子能風餐露宿,步行幾個月到洛陽,這都不是現代化城市一般常人都能做到的。老子也非常有禮貌,即便孔子是他的晚輩,也出門上前迎接。

我跟孔子一對比,那可是有千丈遠啊。首先,我的求知慾望沒有孔子強,孔子已經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他還向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老子虛心請教;我還沒有孔子能吃苦,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是走路去洛陽的,而且途中風餐露宿。

這兩位名人身上有許多優點,他們都值得我們去學習!

《孔子》讀後感 篇12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其中,《孔子好學不倦》的故事,對我的啓發教育特別深。

這個故事介紹了孔子的好學精神。孔子60歲,還要拜師學琴。他學琴與別人不同,別人總是迫不及待地要求學新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學兩三天。可是孔子學一首曲子埋頭一練就是十天,明明已經彈熟了還是不肯換新曲。這又是爲什麼呢?原來孔子不但要把曲子練熟而且還要通過曲子的旋律來揣摩出曲子的精髓和主人公的人品、個性、精神甚至外貌。孔子的好學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他的老師。

想想自己,我感到非常慚愧。有一次,我碰到了一道難題,怎麼也沒想出來該怎麼做。這時,我突然想起一本書上有這題的答案,就不懂裝懂把答案抄下來,並且交給老師。第二天,作業發下來,我得了優,老師還表揚我。可是,現在翻看本子一看,好像“優”上多了一個小黑點,彷彿在說:“你懂了麼?”我越想越難受。今天讀了孔子的故事,讓我又想起了這件事,提醒我,作爲一個值日生,在班裏要起好帶頭的作用,對待學習不能不懂裝懂。學習是進步的階梯,成功的基礎,只有勤學好問,不弄虛作假才能取得成功。

《孔子》讀後感 篇13

孔子已經是當時非常有名的學者和教育家,但是他並不滿足,還要學習的知識,並且不畏艱險、跋山涉水來到千里之外,向老子學習。我要向孔子學習,學習他謙虛好學、彬彬有禮的精神品質。我有時候考試成績比較好,就沾沾自喜、驕傲自滿。

主要寫了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可他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於是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爲師,幾個月後來到了洛陽,在城外,孔子看見一架馬車,車旁站着一位70多歲的老人,孔子想這位老人可能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於是上前行禮,問到:“老人家,您就是老蚺先生吧?”“你是——”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老師收下我這個學生吧?”老子說:“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爲什麼還要拜我爲師呢?”孔子說:“學無止境!” 這充分說明了老子、孔子都很謙虛,禮貌待人,而且表明學習是沒有盡頭的,值得我們學習。我還認識到“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真正含義,這將激勵我努力學習。

通過學習課文,我知道了學習是沒有止盡的,偉大的教育家孔子都能認真求學,更何況我們這些剛剛步入知識殿堂的小學生呢?在今後的學習中,我一定要學習孔子的學習態度,認認真真學習、踏踏實實做人,長大後成爲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孔子》讀後感 篇14

孔子向師襄子學琴。師襄子教了他一首曲子後,他每日彈奏,絲毫沒有厭倦的樣子,手法從生疏漸至熟練。過了十天,師襄子對他說:“這首曲子你已經彈得很不錯了,可以再學一首新曲子了!”孔子站起身來,恭恭敬敬地說:“我雖然學會了曲譜,可是還沒有學會彈奏的技巧啊!”又過了許多天,師襄子認爲孔子的手法已經很熟練,樂曲也彈奏得更和諧悅耳了,就說:“你已經掌握了彈奏技巧,可以再學一首新曲子了!”孔子說:“我雖然掌握了彈奏技巧,可是還沒有領會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又過了許多天,師襄子來到孔子家裏,聽他彈琴,被他精妙的彈奏迷住了。一曲終了,師襄子長長吁了一口氣說:“你已經領會了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可以再學一首新曲子了!”

孔子還是說:“我雖然彈得有點像樣子了,可我還沒有體會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樣的人啊!”又過了很多天,孔子請師襄子來聽琴。一曲既罷,師襄子感慨地問:“你已經知道作曲者是誰了吧?”孔子興奮地說:“是的!此人魁梧的身軀,黝黑的臉龐,兩眼仰望天空,一心要感化四方。他莫非是周文王嗎?”師襄子趕緊離席拜謝,既驚訝又敬佩,激動地說:“你說得很對!我的老師曾告訴我,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你百學不厭,才能達到如此高的境界啊!”

孔子學琴的經過,表現出孔子治學的嚴謹——一絲不苟,做事的認真——精益求精,讓我懂得了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凡事都要持之以垣,不要只求表面功夫,做就要做好。

《孔子》讀後感 篇15

孔子是歷史上一個很有名氣的人,他一生桃李滿天下。我很崇拜他。今年,劉老師讓我們買了一本《孔子的故事》,這本書介紹了孔子一生的歷程,使我們更加了解,更加熟悉孔子了。

這本書中最讓我回味無窮的是;孔子從政的那部分。孔子剛開始當中都宰,把中都治理得井井有條。接着,魯定公又讓他做司空。任司空時,他和他的弟子一起調查農業生產情況,還興修水利。司空沒做多久,孔子又被升任爲司寇。任司寇時,他實施一些法律,還創了最早的陪審團。他斷父子互訟案,智救大野澤,又在夾谷和齊國會盟取得了勝利,又誅殺可正卯,還抑三桓墮三都。孔子爲政的時候,民心歸服,一派政通人和的景象。

我合上書本,閉目沉思:孔子可真是個清官呢!他忠心中力爲老百姓辦事,用一顆仁愛之心對待百姓,不百姓財產,他可真是個清官。孔子曾經說過:“做官就要身體力行,爲老百姓做出模範,還要勤政愛民,永不懈怠。”只要這樣做,纔算得是個好官。

可是有些官卻不這樣做,比如衆所周知的,他身爲一名國家高級幹部,本應爲民謀利,爲民造福。可是貪婪的私慾導致他,肆無忌憚地收賂,謀取非法利益,而且數額特別巨大。像這樣的人就是貪官,我們不可以學習他。鄭培民說過:“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爲先。”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應該記住:以服務人民爲榮,以背離人民爲恥。我們應該永遠爲人民服務,爲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

讓我們從小學好文化知識,爲長大後爲人民服務打下紮實的基礎。

《孔子》讀後感 篇16

今天,我讀了《孔子猜謎》這篇文章,作者寫了孔聖人孔子和燕國一少年項橐之間猜謎的故事。項橐問孔子:什麼水沒有魚?什麼火沒有煙?什麼樹沒有葉?什麼花沒有枝?孔子回答不出來,於是項橐說出了答案:“井水沒有魚,螢火沒有煙,枯樹沒有葉,雪花沒有枝。”

我讀了這篇文章,得到了兩點啓悟。第一是:學問是無限的,因爲等你掌握了所有的知識以後,又會有新的知識出現。第二是:要善於觀察生活中的現象,仔細分析你所遇到的問題。很多科學家都是這樣發現了科學定律,如牛頓看到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於是就仔細分析,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在洗澡時,看到浴缸裏的水滿出來,不僅完滿完成了國王交給的測皇冠真假的任務,還發現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所以,我們要不斷地學習知識,不然就會象孔子一樣敗在項橐的手下了。

《孔子》讀後感 篇17

我讀了《孔子和學生》這篇文章,知道了孔子是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從不以家境貧窮富裕、天資聰明愚笨來選擇學生。

孔子把貴族纔可得到的教育帶到了民間,讓更多的百姓受很好的教育,而“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是他受到學生敬重的重要原因。

孔子曾對學生子夏說過一段話,評論自己的四個學生:顏回守信用,但不懂變通; 子貢聰明,但不謙虛; 子路勇敢,但寬厚、忍讓方面仍要學習; 子張爲人嚴肅,但旁人不易親近他。這四個學生雖然各有優點,但都要不斷學習呀!這體現了孔子發現學生優點的同時,也能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

每個人的優點不同,缺點不同,我們應該向別人的長處學習。不管自己有多少優點,也應該不斷學習。

一個人不能靠改變別人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只有當他擁有改變自己的力量時,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人生。

《孔子》讀後感 篇18

上月我們學習了《孔子拜師》這篇文章,從文章裏我讀到了:孔子小時候家裏很窮,他很愛讀書,在他三十歲的時候,他就成爲了遠近聞名的老師,有三千弟子在接受他的教育。

可是孔子還很虛心,他還想更上一層樓。他聽說比他大三十歲左右的老子是一個德高望衆的老人,於是他離開曲阜去求學。在老子那裏他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把所有的知識都毫無保留的教給了他。他們都是學問很高的聖人!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這都是流傳至今的學習名言。

孔子那麼高的學問了,還仍然很謙虛,我的成績還不是太好,又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呢。孔子讀書的時候環境很差,還要刻苦讀書,三十歲了還繼續學習,一直不放棄學習好的品德,每天要求自己進步一些,我要向孔子學習,考上中國最高學府北大,做一個對作爲的人!

《孔子》讀後感 篇19

今天,我讀完了吳祚來的《孔子學堂》,裏面的名句有: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能以禮讓爲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爲國,如禮何?”可見禮讓多麼重要,只要禮讓治國,還有什麼事辦不到呢?

人們要學會禮讓,別人就會尊敬你;國與國之間互相禮讓,戰爭也不會發生;君臣民之間互相禮讓,這個國家民心不會動搖,將堅不可摧。孔子對他人禮讓相待,他人也就以禮相待。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幾個人走在一起,一定有我的老師。每個人都有長處與短處,要學會謙虛,要相互學習。

孔子老師在談論“君子”時,子貢誇他而孔子卻說這是給他戴高帽子。以及談論其他問題時,孔子讓學生們各抒己見,只要有道理,就值得深思。可見孔子是個多麼謙虛的人。

《孔子》讀後感 篇20

前幾天,我們學習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課文講的是孔子從曲阜到洛陽拜老子爲師求學的故事。

曲阜和洛陽相距幾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雖然孔子已經是遠近聞名的的大學問家了,但他認爲學無止境,他不離老子左右,虛心好學,勤奮刻苦,又增長了許多新的學問。

通過這篇課文我體會到,孔子有偉大的精神和品行。爲了學習,他非常執着、不放棄、不怕困難、不怕吃苦,而且他在學習方面永不滿足,不懈求索新的知識。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正是他這種精神的體現啊!由此,我想到了我在學習方面與孔子的差距,我學習有時怕苦、怕累、貪玩、不認真、不虛心,爸爸媽媽給我指出的錯誤,不能認真對待,認真改正。

《孔子拜師》這篇課文像一盞明燈,它爲我的學習指明瞭方向。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向孔子那樣,勤奮努力,虛心好學!

《孔子》讀後感 篇21

今天我讀了《中華上下五千年中》的《孔子拜師》這文章,我深受啓發。

故事的內容是:孔子已經60多歲了還要拜師學習音樂。別人學一首曲只要一到三天就學完,可是孔子學一首曲子要五天到七天,他爲什麼要學這麼多天呢?最因爲孔子要從音樂中彈出這首曲子作者當時的心情,還彈出老師教這首音樂時心情,孔子的老師見了真內疚。孔子這種精神讓我吾出了一種道理:“學習要認真”這個道理

記得有一次,老師佈置的作業我有一個問題不會。我記得有一個本子有參考答案,我便把答案抄了下來,第2天。我發現我得是的是優老師還表揚了我,我忽然再打開作業,發現等級右邊有個黑點我又在想是不是向我你真懂了嗎?後來我又想起了孔子拜師的文章,我就一直覺的很慚愧。

自從我讀了《孔子拜師》後,我就覺得我們小學生不能一遇到不會的問題,就靠參考答案完成。要自己用頭腦去思考問題,將答案搞明白了,這纔是最大的收穫。

《孔子》讀後感 篇22

今天,老師讓我寫《孔子拜師》或《爬天都峯》的讀後感,我選擇了《孔子拜師》。

我剛看到這篇課題的時候,就感到奇怪了。心想孔子是被尊爲萬世師表的大聖人,怎麼會拜別人爲師呢?難道他的學問還不夠多嗎?我懷着十分好奇的心情讀完了這篇課文。原來,孔子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所以就拜洛陽大思想家老子先生爲師,繼續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不像有些驕傲的人學了一點點知識就自滿自足再不求上進。有個成語叫"驕兵必敗,哀兵必勝",就是謙虛的兵一定會勝利,驕傲的兵一定會失敗。孔子也有一句名言叫做"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就是,三個同行的人當中,一定有一個人的優點值得我學習。正因爲孔子的謙虛好學纔是他的知識更加豐富和淵博,才使他成爲讓後人敬仰的萬世師表。

孔子的那種好學的品行更值得我們尊重和學習!!!

《孔子》讀後感 篇23

孔子拜師講的是孔子和他的學生一起去郊遊,在路上被一座"城牆"擋住了去路。

孔子說:"小孩,請把這堆石頭搬走,讓我們的車過去。"小孩說:"這不是一堆石頭,這是我造的城牆。從來只有馬車繞城而過,沒有拆掉城牆給車讓路的道理。"

孔子聽項橐的話,覺得很驚奇,決定再考考他,就問:"小朋友,什麼火不生煙?什麼水裏沒有魚?……"頇橐回答道:"螢火蟲的火不生煙,井水裏面沒有魚…… "

孔子聽了,感嘆道:"我願拜你爲師。" 孔子拜師資料目錄

聖人孔子拜七歲的項橐爲師。古代的聖人還如此好學,我們更要加倍努力才行!

《孔子》讀後感 篇24

故事的內容是孔子已經60多歲了,向老師學習音樂。別人學曲子一到三天就學完了,孔子學曲子五到七天,他爲什麼要學這麼多天?孔子從音樂中彈出這首曲子作者當時的心情,老師教這首音樂時的心情,孔子老師感到內疚。孔子的精神教會了我一個道理:學習要認真。

記住一次,老師分配的作業我有一個問題沒有。我記得筆記本上有參考答案。我抄了答案,第二天。我發現我的好老師還表揚了我,我突然又一次翻開作業,發現等級右邊有一個黑點我又在想是不是真的向我你真的明白了?之後,想起孔子拜師的文章,一直感到羞愧。

自從我讀了《孔子拜師》之後,我覺得我們生一遇到不會的問題,就靠參考答案完成了。用頭腦自己思考問題,把答案弄清楚,這纔是最大的收穫。

《孔子》讀後感 篇25

今天,我們學習了《孔子拜師》。

我覺得孔子是位好學得老師。雖然他已經遠近聞名,但還是覺得自己不夠淵博,去拜老子爲師。他可以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地去趕路,到千里之外的洛陽,肯請老子收他爲學生。可老子對他說:“你就是仲尼呀!你的學問不比我差,爲什麼要拜我爲師呢?”孔子說:“您的'學問深,跟您學習,肯定是有長進的。再說,學習是沒有止境的。”老子很感動,於是就收下了孔子。

我還覺子善於學習。在老子收孔子爲學生後,孔子就每天不離開老師的左右,虛心學習,隨時請教。老子就把自己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

老子呢?就不用說了,居然爲了孔子這個學生。可以站在車旁迎候,而且他已經七十多歲了,在古代七十多歲已是古稀之年,這也反映出老子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師。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學習是無止境的,無論你目前知識有多麼淵博,把身邊的每一個人,都看作老師,虛心若谷地學習他們的長處,自己才能不斷進步。

《孔子》讀後感 篇26

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孔子拜師》。

《孔子拜師》主要講了孔子 30 多歲的時候,感覺自己的知識不夠淵博,離開家鄉曲阜,到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爲師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裏,我看到了孔子謙虛好學,彬彬有禮,老子禮節高超,謙虛謹慎。

孔子已經是當時非常有名的學者和教育家,但是他並不滿足,還要學習更多的知識,並且不畏艱險、跋山涉水來到千里之外,向老子學習。我要向孔子學習,學習他謙虛好學、彬彬有禮的精神品質。我有時候考試成績比較好,就沾沾自喜、驕傲自滿。通過學習課文,我知道了學習是沒有止盡的,偉大的教育家孔子都能認真求學,更何況我們這些剛剛步入知識殿堂的小學生呢?在今後的學習中,我一定要學習孔子的學習態度,認認真真學習、踏踏實實做人,長大後成爲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孔子》讀後感 篇27

孔子,相比大家一定十分敬佩他,我也一樣,讀了《孔子拜師》後深受啓發。

孔子三十歲的時候已經是聞名中外的教育家。可他不驕傲,風塵僕僕地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爲師。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也毫無保留弟把知識傳授給他。孔子的學習態度讓我深深地懂得了,要想學有所成,就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不能滿足現狀。可是在以往的學習中,我吃不得苦,想學好功課,卻又改不了貪玩貪睡的毛病,腦子裏總有懶惰的思想,現在回想起來,真是慚愧呀!

通過學習這一課,我必須從中接受教育。“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兩句話說得多好呀!人活到老就要學到老,我們從小就要養成勤奮好學的習慣,爲將來成爲國家建設的有用之才,打好堅實的基礎。

《孔子》讀後感 篇28

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很多言行對後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這單元中我們就學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

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孔子給了我很深的印象。孔子雖然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但他還是不遠千里到洛陽拜思想家老子爲師。“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就是孔子求學的原因。孔子謙虛好學、不怕吃苦、彬彬有禮的精神都值得我學習。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孔子謙虛好學的精神。我爺爺已經六十多歲了,但是他一有時間還是不斷學習,有時候字音讀錯了,我給他提了個醒,他馬上糾正過來,不會因爲我是孫子而不予理睬。我想我應該向爺爺學習。“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在學習上遇到不懂的問題,我一定會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我知道了孔子不僅謙虛好學,還尊敬師長,在生活上,我要以孔子的這種精神和品質爲榜樣,努力學習,使自己不斷進步。

《孔子》讀後感 篇29

課文《孔子拜師》主要講述了孔子30多歲的時候,感覺自己的知識不夠淵博,離開家鄉曲阜,到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爲師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裏,我看到了孔子謙虛好學,彬彬有禮,老子禮節高超,謙虛謹慎。

孔子已經是當時非常有名的學者和教育家,但是他並不滿足,還要學習更多的知識,並且不畏艱險、跋山涉水來到千里之外,向老子學習。我要向孔子學習,學習他謙虛好學、彬彬有禮的精神品質。我有時候考試成績比較好,就沾沾自喜、驕傲自滿。通過學習課文,我知道了學習是沒有止盡的,偉大的教育家孔子都能認真求學,更何況我們這些剛剛步入知識殿堂的小學生呢?在今後的學習中,我一定要學習孔子的學習態度,認認真真學習、踏踏實實做人,長大後成爲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孔子》讀後感 篇30

讀《史記·孔子世家》是讀《論語》的繼續。讀了《論語譯註》和《喪家狗》,對《論語》的文本是比較熟悉了,但是孔子的生平還是比較模糊,所以看《史記·孔子世家》,接下去要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讀《史記·孔子世家》,首先感覺最明顯的一點是司馬遷把《論語》中散亂的對話通過孔子一生事件串連起來了。司馬遷其他的資料來源,有《左傳》、《孟子》等。

《論語》中說“子不語怪力亂神”,但是《孔子世家》記錄了孔子也語怪力亂神,至少說到怪,如“季桓子穿井得羊”(挖井挖出了一種叫墳羊的怪物)、“吳伐越得骨節專車”(人骨頭一節有一輛車那麼長)。可能原意是要體現孔子的博學多聞,但說的事情在現在看來明顯是不可能的。另外“有隼集於陳遷而死”一節也有些離奇。

《孔子》讀後感 篇31

今天,我們學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給我們有很大啓發,課文講的是孔子三十歲拜師的故事。

課文講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但他覺得自己的只是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爲師 。

但曲阜和洛陽相距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纔到了洛陽。從這句話中我體會到了孔子非常辛苦,更沒有怕苦!

孔子說過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有些人好好學習只是爲了長大找個好工作掙大錢,但孔子不是!我想:孔子應該是想讓中國變得更偉大一些,也更強大一些吧!我也要好好學習,長大後用知識建設我們的祖國,讓我們的國家再強大一些!

從此以後,不論是學習文化知識,還是練習快板,我都要認真的去學,因爲孔子三十歲還拜師學習呢,我們還這麼小不正是學習的好時機嗎?!感謝孫老師教會我們讀這篇文章,讓我們認識了偉大的孔子!

《孔子》讀後感 篇32

讀了《孔子拜師》這篇精彩的文章,我爲孔子求學的精神而感動着。

孔子18歲時,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但他總是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30歲時,他離開家鄉曲阜,千里迢迢到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爲師。孔子這種執着的精神,使他成爲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培養了七十二名非常優秀的學生,他的思想影響中國歷史兩千多年。《論語》這部鉅作,就是孔子思想的體現,是他一生孜孜不倦求學的結果。

和孔子那個時代相比,我們現在的學習條件非常優越。就拿我自己來說吧,學習態度不太好,有時寫作業佔用好長時間,根本沒有精力去學更多的知識。讀了《孔子拜師》,我決心端正學習態度,做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一定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成爲一名知識淵博的學生。

《孔子》讀後感 篇33

今天,我讀了一篇課文叫《孔子拜師》。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孔子三十歲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他還歷盡千辛萬苦去洛陽拜老子爲師,並每天都跟着老師,隨時請教。

讀了這篇文章,我十分佩服孔了那種謙虛好學的精神。因爲孔子三十歲已經成名了,過了學習的年齡還學習。許多現在的名人都是驕傲自滿、不求上進,只知道貪圖安逸,在享受自己的榮華富貴,都不學習了。孔子在拜師的過程中風餐露宿、日夜兼程,歷經了千辛萬苦。他的毅力是多麼頑強啊!然後見到老師不懂就問,真是不恥下問呀!

看看孔子,再看看我,有一次,我英語考了100分,我就很驕傲,向別人煊耀自己,但是下次我沒有考好,我也是個不求上進的孩子。我也不是很謙虛,但是,我是個不懂就問的孩子,趙老師在讀課文的時候,我標出了不懂的地方,並問老師。我和孔子比這大有差距。

學無止境,學海無涯,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也要做一個像孔子一樣的人,甚至要比孔子更好。

《孔子》讀後感 篇34

今天,我讀了一篇好文章題目叫《孔子學琴》。

這個故事主要講:師襄子以撫琴而聞名於世,孔子想要學琴,於是決定前去求教。

師襄子教了孔子一支樂曲,卻沒告訴他曲名。孔子每天從清晨練到深夜,手指尖沁出血珠了也不放棄,一連十天練這支曲子,直到完全嫺熟,卻還不滿足。

孔子仍每日堅持不懈地練曲子。漸漸地,孔子彈這支曲子越來越投入,神思隨着曲子的旋律走向了歷史深處……他終於看到了他要尋找的。孔子興奮地告訴老師:“他皮膚黝黑,身材修長,他似乎在眺高遠望,志在統一四方,這不就是周文王嗎?”師襄子聽了,佩服得五體投地,興奮地叫起來:“這就是《文王操》呀!”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明白:只有不滿足,我們才能在學習的道路上不知疲倦,不怕辛苦、不怕麻煩,才能做到更好。

《孔子》讀後感 篇35

孔子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學家、儒家學派的創使人。孔子三歲的時候爸爸就去世了。孔子家境貧寒,但是他非常懂事,所以每天去幫媽媽砍柴。有一天,他被美妙的琴聲吸引住了,他堅持每天聽琴,後來,老者看見他誠懇,聰明好學,所以收孔子爲徒。孔子很珍惜這樣的機會,他無論冬夏都堅持不懈,勤學苦練,所以他的琴藝出類拔萃。

長大後,孔子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宣傳他的政治主張,整理了《詩》《書》等古典文獻,並辦起了私學。

讀了它,我深深地感到:我們現在生活富裕,養成了一些懶散的壞習慣,不會去想幫媽媽做家務,不會去體貼媽媽下班回家還要幫我做飯、教我作業的辛勞,不會去想當我每晚進入夢鄉時,媽媽還在爲家庭忙碌的艱辛。以後,我一定要學幫父母做事,減輕他們的勞累,而且要學習孔子做什麼事情都能堅持,不半途而廢的精神。我長大以後也要像孔子一樣,做一個對社會有作爲的人。

《孔子》讀後感 篇36

大家好,我是6號張文怡,今天我給大家講的是讀《孔子的故事》有感,《孔子的故事》講述的是孔子的一生所經歷的事。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他出生於公元前六世紀。

在這本書裏,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章是第五章,孔子和老子的會見。這裏面講的是:孔子是個虛心好學、非常上進的人。他非常崇拜老子,經常向老子請教學習。老子教了孔子很多做人的道理,比如:“你應該去掉驕傲,去掉很多的貪戀,去掉一些架子,去掉一些妄想,這對你都是有好處的。一切事不要太任自己的性,這樣在家庭也不合適,在朝廷也不合適”,等等等等。孔子也是按老子說的那樣做的。從這裏,我也感受到了孔子的虛心好學。

完這本書後,我想了很多。孔子先生小時候就可以做到學而不厭,一遇到不懂的題目就去問老師,爲何我們不能做到呢?在學習上我們也要像孔子先生那樣,好學上進,不懂就要問!正所謂:“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孔子》讀後感 篇37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這句名言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這就是出自偉人孔子之手。

孔子是我非常喜歡也非常敬佩的人,他學富五車,滿腹經綸。但這只是我喜歡、敬佩他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聽我慢慢來跟你說。

但凡讀過《孔子的故事》這本書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讚歎這位博古通今的大人物,當然,我也不例外。纔讀了幾頁,我已心生敬仰,同時,也心生疑慮,孔子是如何成爲一位大人物的?我帶着疑慮繼續往下讀……書讀完了,答案也找到了。原來,孔子一生虛心好學,不恥下問,精益求精,可謂活到老,學到老。他靠着虛心上進,不懂就問的精神,纔有了今天的成就。而我則就是缺乏這種精神,才無法使自己的成績更近一步。

讀完這本書,我深受啓發,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雖不能像孔子那樣,有多大的成就,但我會學着孔子的精神,一直努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