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的故事讀後感範文

讀書時要深思多問。只讀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淪爲書本的奴隸;或者走馬看花,所獲甚微。下面是小編爲你帶來的心理學的故事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心理學的故事讀後感範文

心理學的故事讀後感範文一

在消費主義、實用主義橫行其道的現實生活中,大家都在緊張於豐衣足食,並不需要什麼心理學知識,即便他們很多時候並不快樂,或在內心思考一些生存問題,然而沒人追尋答案,他們更熱衷於去找一找“樂子”。大衆意識不到心理學在生活中的實用性,而在學者這邊,心理學卻是至關重要的一門學科。我們的意識,我們對客觀現實的反應都屬於心理學範疇,那還能說它與我們個體無關嗎?

“心理學有一個長久的過去,但只有一個短暫的歷史。”正如艾賓浩斯在他的著作《心理學概論》裏所做的開頭那樣,長久的經驗積累,學科纔開始嶄露頭角,以後的各個時期產生了或分歧或融合的論述和主張,又推動了心理學各派別的發展。於是,心理學家們研究心理學的歷史發展規律,形成了心理學史。

李漢鬆的《心理學的故事》即是遵循西方心理學發展史的客觀規律,結合歷史資料,系統圍繞心理學發展史,透視整個發展脈絡,解析各個時期心理學家的思想體系。該書結構好似講義一般,將其分爲二十五章,每一章前面以清晰的歷史角度做了整體概括,後面又做了理論性的整體總結,將歷代心理學家包括爲此做出貢獻的人物悉數網羅,如此全面細緻,可見其認真的態度,這將是一本全面認識心理學不可多得的大衆教科書。

人類對心理學的認知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從最初唯心論的“靈魂”解釋,到深入科學的延伸,從古希臘哲學派的融合到心理學單獨分離出來,這其中既有與哲學史重合的部分,也有唯物論和唯心論的分解爭執。歷經理論的分歧和重建,後一代心理學家總會在前一代的理論上改進創新,促成心理學系統性地發展下去。

《心理學的故事》按照發展史闡述了各個時期重要的心理學家的生平事蹟,及其各自的`理論和主張。若干心理學家在整個發展史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貢獻斐然。這其中,馮特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因爲真正的心理科學誕生,就是以他創立的心理實驗室和出版的著作《生理心理學原理》繼而獨立出來的。雖然他的理論仍屬於保守體系,然而他爲心理學從哲學、生理學中分離出來,且區別於認識論這些問題上,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至此,脫離哲學傾向的心理學,正式進入了實驗心理學的階段。

心理學是有規律可循的,其中一些針對性的課題較爲突出。教育心理學在現實生活中比較有實際意義,比如桑代克認爲原始能力經過練習就會凝固成實際的能力,並舉例具有音樂原始能力的兒童可以培養成音樂家。弗洛伊德,以及其後的學生榮格和阿德勒這三位注重現實意義的學者,延伸了分析心理學體系,引起對人格教育的重視,提倡家長應該接觸一些心理學觀念,有利於教育孩子。

下一代心理學家在對上一代心理學家的分歧和融合中產生了新的心理學體系,後來者對前者進行解構或重建,這是學科發展必經的新陳代謝程序。致力於研究和教授心理學的李漢鬆肯定了心理學發展的必然規律,承認心理學家的失敗也是發展的基礎,這種看似謬論的說法,其實隱含着心理學發展史探索未知的包容性和持續發展的堅定心。梯形或平行拓展式的發展,將心理學發揚起來,廣泛運用於社會體系中。直至今日,我們有理由相信心理學的發展將會越來越新穎,每登新臺階。

相對於諸多學科,心理學更細緻探討人的本真狀態。說白了,研究心理學就是爲了看清我自己,加深對自我的深入認識,離自己更進一步,將“我是誰”從哲學層面延伸到心理意識層面,回到“人”的心靈本身這個課題。

針對現代人的精神困境,心理學傾向於心理治療,榮格及其以後越來越完善的分析心理學顯得更加實用,具有了現實生活的實際意義,所以與大衆走得更近。在生活中,我們也會有自己的感知,個人的處事哲學,是不是可以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學。那麼,瞭解一門學科完全可以從那些全面系統的書籍開始,比如《心理學故事》,它的職責就是告訴我們更多關於心理學的“故事”。

心理學的故事讀後感範文二

《心理學的故事》講述了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們都是思想領域中的探索者蘇格拉底、柏拉圖、笛卡爾、皮亞傑、斯金納……

他們在的孤獨的修行者、耽於聲色犬馬者、狂熱的神祕主義以及理智的唯實論者,他們認爲人類可以檢視、理解,這一點最終指導或控制了他們的思想進程、情緒和行爲結果,使他們成了另一類人——心理分析者。

本書不是注重人物的個人經歷,而是通過描述使者能迅速理解心理研究的手法和正確的理論以及作爲心理學主要的構成部分的心理治療的方法和功效。

作爲我們教師而言,學習懂得心理學的知識關鍵在於運用,學會用心理學既有的成果去幫組教學工作的開展,這也是我們學習閱讀亨利這本《心理學的故事》的目的所在,而閱讀這本書,僅僅是一個開始,真正的應用心理學是一個較高的境界,而在達到這個較高的境界之前,學會用心理學的知識指導自己的工作,在工作的過程中擁有主動運用心理學的意識,則比學到具體的知識更加的重要。

意識比知識重要,或許是我們閱讀《心理學的故事》後所必須明白的道理,知識的獲得是一個過程,而意識的培養則更需要堅持不懈,主動的運用心理學,比讀十本心理學的書籍更加的有用,閱讀《心理學的故事》的初衷或許也在如此,培養老師教學時運用心理學知識的意識,是我們運用心理學提高教學水平的第一步,但也是最難的一步,因爲難,所以要閱讀《心理學的故事》,因爲閱讀《心理學的故事》,所以纔會有進步的第一步。

心理學的故事讀後感範文三

和語言學一樣,心理學被徹底劃分爲一個獨立的學科時,人類的歷史已經過去了大半,它如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在覺醒之後某個不經意的瞬間被人們捕獲。發展到如今,心理學已經變成一個龐大的體系,無數的分支在其中應運而生,無數的故事也在其中流淌開來。

不過,在這本《心理學的故事》裏你想要找到像貢布里希《藝術的故事》一樣妙趣橫生的小故事,恐怕有些困難。“心理學的源流與故事講述的極致融合”這樣的標語介紹並不十分妥當,作爲一名中國資深的心理學研究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李漢鬆教授寫的科普專著,嚴謹有餘,趣味性卻並不豐滿,因此若你本身就是心理學的“門外漢”,對心理學完全一竅不通,那麼這本書可能並不太適合你。各種各樣紛繁複雜的心理學流派以及他們所倡導的相應理念、所做過得到相應實驗,雖然也配上了圖片,使之圖文並茂,但如果只是單純地懷着一顆獵奇心態,那麼堅持看完幾乎不可能。整本書的內容更像是長年累月積澱下來的“心理學歷史講義”,以一種學術的眼光,精確到心理學這個大的話題中,每一個時期的細枝末節,讓人不由地想到了一本正經的大學課堂。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耐着性子,來閱讀這本厚厚的心理學歷史講義呢?

首先應該注意的是這本書的目錄,從古代歐洲的靈魂官能心理學到當代西方的結構主義心理學新思潮的誕生,其間的起起落落、不斷創新啓示的過程幾乎讓人望洋興嘆,但好在整本書的邏輯系統很嚴密,按照時間順序排下來,基本上可以在短短的十幾分鍾以內就把握住大方向,心理學的整個歷史脈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就理清楚了。

接下來就是從主幹向脈絡的分支進發的過程。雖然零碎,但好在全書的排版印刷很有秩序,在需要加關注的地方,都有特別的符號來區分,代表人物和相應的理念也用小標題的形式羅列出來,並加以詳細說明,更讓人感到貼心的是,在每個部分的結束,李漢鬆教授都進行了系統的小結,如同在課末的最後幾分鐘裏,老師在PPT上留下的歸納總結,當然這在不遠的未來,也會成爲考試的重點。

而正是其專業性,也就使這本書更傾向於真正想要弄明白心理學發展歷史的這類人。在不斷要求簡化書本內容、過於注重內容趣味性的現在,換一換口味,不帶有任何感情因素,也沒有所謂博人一笑的“八卦”,完全用一種正規科學的眼光,客觀審視一門學科的過去,又何嘗不是一種新的迴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