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傅雷家書有感1000字(通用29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傅雷家書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傅雷家書有感1000字(通用29篇)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

俗話說“家書抵萬金”,因爲家書是親人之間溝通的扭帶和橋樑,從家書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親人的關愛和問候。而《傅雷家書》,不僅包含了父親如山的愛,也蘊含了許許多多的人生哲理……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兩兄弟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爲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從這本書中,我知道了父愛的偉大是隱藏在那一張張嚴厲的面孔之下。父親總是在你犯錯誤時大聲的斥責你;甚至會在你頂抗他時,不認真學習時出手打你,但是這並不是因爲他不愛你,而是由於他太愛你,他希望你更出色,更優秀,希望通過這種殘酷的方式,逼迫你,讓你學會人生之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好爲你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啓迪.而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書信裏吸取了十分豐富的精神養料,即使在異國他鄉,卻好似父母仍在他的身旁,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困難,踏上成功的道路。

其實,在讀了《傅雷家書》後,我不僅體會到父愛的獨特,也學到了許多在漫漫人生路上不可缺少的經驗。

傅雷不僅擁有深厚的文字基礎,還有更具感染力的語言色彩,對兒子的愛很明智,也很深入。他把自己的人生經驗和心得體會告訴傅聰:“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一個人唯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於被回憶侵蝕。”這幾句話使問我對失敗有了新的看法: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有非常順利的時候,也有不很順利的時候,失敗了,也不要苦惱難受;應當如他所說,“能夠從客觀的現實分析前因後果,做將來的借鑑,以免重蹈覆轍。”失敗是成功之母。

在傅聰成功之後,傅雷會感到無比欣慰和自豪,然而,他仍會鞭策兒子:”我時時刻刻要提醒你,想着過去的艱難,讓你以後遇到困難的時候更有勇氣去克服,不至於失掉信心!人生本來是沒窮盡沒終點的馬拉松賽跑,你的路程還長得很年。不過是一個光輝的開場。”

剛開始讀到這句話,我並不理解:爲什麼在成功以後,卻還要想那些令人痛苦的回憶,忘了不是跟好嗎?可是後來我仔細想了一想終於明白:挫折能催人奮起,回想過去的挫折與艱難能讓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成功。

而其中最令我記憶深刻的就是理性與感性的認識。這文章裏總結了這麼個結論:藝術不但不能限於感性認識,還不能限於理性認識,必須要進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是的,我們對於一件事常常停留在表面,就好像做數學題,一次便對他作出了判斷。這樣的判斷實在讓人質疑。如果你深入思考,探究,你也許覺得你最初的判斷簡直讓人感覺好笑。甚至還想:真是不可思議!由此可見,深入的探究是多麼的重要,一旦我們走到深層裏去挖掘,也許你會找到很多你從未發現的觀點!

讀完這本書,看見結局如此令人悲傷,傅聰連父母的最後一面也見不上,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平時也對我十分嚴格,內心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憎惡,但想到父母對我的付出,想到他們頭上長出越來越多的白髮,心裏就會感到內疚與感激,想到“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就會堅定心中的意念,努力奮鬥,爭取不讓父母失望,盡到自己的一份孝心,讓他們欣慰。

我想,在讀完《傅雷家書》之後,我們應該擁有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更應該懂得理解父母,做一個知道感恩的人!不要嫌父母嘮叨,一個孩子能有父母的愛,那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啊!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2

他的家教如此之嚴,望子成龍的心情如此之熱烈。他要把他的兒子塑造成符合於他理想的人物。這種家庭教育是相當危險的,沒有幾個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題記

起初聽到《傅雷家書》這個名字時,本以爲是一本家法。然而,在靜下心來去閱讀的時候,才發現它是傅雷先生及其夫人在1954年到1966年期間寫給兩個兒子的186封家信。

傅雷先生是一位傑出的翻譯家,一位嚴厲、盡責同時不乏愛心的父親。因此,他還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

《傅雷家書》不僅僅是家信,還是傅雷和兒子交流藝術的平臺。傅雷先生在大兒子傅聰留學海外的過程中,先後寫了百餘封家書給他,教導他立身行事,愛國成才,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融入了對兒子淳淳教誨之中。其聲殷殷,其意綿綿,其情拳拳。打開《傅雷家書》,就是走近一位父親,聆聽他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誨。

父親對孩子的深愛如同太陽的光輝溫暖着孩子。傅雷對傅聰的愛更是如此,這樣的愛是高尚的、純潔的、無私的,它盪滌了世間的功利,洗去了人生的浮華,留下的是舐犢情深。“多少對你的愛,對你的友誼,不知如何在筆底下傳達給你!孩子,我精神上永遠和你在一起!”這是多麼真摯的人間深情啊。

然而,這樣的愛畢竟又是特殊的,它超越了那種愛加威嚴式的教導,是建立在父子心與心交流基礎上的一種深沉的父愛。傅雷是“清高”的,他的骨子裏就滲透着這種獨特的個性,他把這種“清高”帶到給兒子的信中,成就了一份“清高”的父愛!

於是這一封封家書中便沒有了世事鑽營的技巧,而是對人生、對藝術的見解,對崇高精神和真理的追求。做父親的以其大半生的心路歷程來給愛子指示生活的方向,精神的歸宿!這種指示不是那種藝術化的“展示”,而是結合了百般的勇氣和無私的愛。

人生就如書中的一句話一樣:“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會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意思也就是:赤子永遠不會感到孤獨,即使有一天赤子感到了孤獨,它就會創造出一個虛擬的世界,創造出許多與它心靈相通的朋友,讓自己不再感到孤獨。

我想,一個人有了它,也便擁有了整個世界!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3

《傅雷家書》能印刷出來出版,不用說都知道,這不是一般的家書。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啓迪。

書的點點滴滴很容易就聯想到生活中的自己。雖然我沒有傅聰的成就,也沒有一個像傅雷一樣的爸爸,可是我依然感覺到生活中,總有一些東西與傅雷家書中發生碰撞。如在傅聰出國的第三天,傅雷給傅聰寫的信中提到,傅雷重溫了傅聰的童年,“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齊過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藝術的壯年。幸虧你得天獨厚,任憑如何打擊都摧毀不了你,因而減少了我一部分罪過”。書中這一句話讓我想起我與我爸爸,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爸爸對我脾氣很好,可是他從不會讚美我,還經常打擊我,還記得在讀小學的時候,有一次考試居然考到99分,回到家裏很開心跟家裏的人宣揚了一下,可是我爸卻只說了一句話,怎麼那麼差,差那麼一分都拿不到。我們家本來就沒有什麼獎懲制度,沒想到考得這麼好,連一句讚美的話也不給我說一下。當然,我有着樂天的性格,這麼一點點是不會打擊到我的,所以我依然開心的活着,還經常與我爸倜儻。還閱讀了《傅雷家書》,在想自己是否也是“得天獨厚”呢?在想我的父親是否有覺得“罪過”呢?如果是的話,那我想我應該努力活的更精彩,來減少父親的愧疚。

《傅雷家書》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書,而且不同時期會有着不同的感受。如果在小學中學時期看,你會羨慕傅聰,如果自己也有一個這樣愛自己的父親就好了。現在上大學,看着有一種不一樣的感受,你會想起自己的童年,你會用不一樣的角度去看問題,你會從書中學習怎樣去閱讀着父愛。你會發現,母愛如海父愛如山,不僅僅母親的愛是如此的直白,父親其實也一樣,只是他們的方式不一樣,我們不懂得如何去閱讀父愛的偉大。

閱讀着《傅雷家書》,閱讀着偉大的父愛,學會了感恩。

書中也有提到“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無非是完美。但完美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因爲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所謂完美像水中花、鏡中月,始終可望不可及。”最後,我把這句話獻給所有的父母子女,父母對待子女不必太苛刻,偶爾讓他們暫停一下,這樣纔會有更大的動力勇往直前;子女不必對父母太挑剔,如書中所說的完美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唯有學會感恩。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4

《傅雷家書》是將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8月的186封書信。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輯印在這本小書裏,不是普通的家書,而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閒話,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啓迪。

傅雷的家書給予現代家長很多啓示。很多家長認爲孩子就是孩子,家長就是家長,卻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爲人父母的樂趣。他們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傅雷的教育方式已經成了親子教育的典範,很多家長爭相模仿傅雷的教育方式,但有方式方法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還是要領悟到傅雷於孩子之間心的交流方式。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體會,就是兩個詞——傳承與堅持。

可以說,書中的每一個字,都包含着自己的責任與生活的經驗。作爲一個父親,他必定會用某種方式,將這些全部傳達給孩子。時間、空間,成爲了父子的阻隔,但一眼阻擋不住。更是以一封封信,上百上千的文字,向孩子證明,這些阻隔都不會成爲父親對他傳達愛與責任的攔路虎。我相信,傅聰一定也會傳承下來,無論以哪種方式。

還有一種力量,貫穿着整本書,那就是堅持。無論事態如何,無論身體如何,都不是不寫信的理由。雖然有些時候,也會有所推遲。但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纔是最打動人心的!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5

假如你把傅雷家書當做普通的家書去閱讀,收穫肯定不多。假如你能深切的理解傅雷家書字裏行間蘊含的豐富的情感和溝通的方式,你便會認爲這是一部藝術作品。

看傅雷家書,認爲收穫許多。我總想假如人的一生真的能夠爲自身所熱愛的事業而奉獻那是一件多麼崇高而偉大的事情,另外也會讓自身的人生獲得更爲豐富和更爲充實的經歷。我現在似乎已經能夠找到生活的目標,雖然以前是盲目的。實際上愛人不在身邊的時候比較關鍵的是不要讓自身的內心空虛。只要我們朝着目標認真便會有所收穫,我也深知其中的道理。就像傅雷說的也許金錢物質方面不能給予你足夠的回報,可是學術和藝術一定會給付出的認真以一個答案。我想不管認真是否能夠帶來未來生活的無憂無慮,可是它起碼能夠帶給我們心靈的充實。我深信假如每天都把時間用在自身覺得有幫助的地區上去,一定會獲得進步和滿足。

傅雷說他要和他的兒子是比較親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種父子關係啊,他還說戀人和愛人之間也是一種親密的朋友關係。只有在互相的鼓勵和互相的支持下,有着比較豐富比較真實的心靈的溝通才是比較讓人羨慕的。我認爲讀書真的能夠豐富人的大腦讓人變得平靜。而且文學和藝術,還有音樂都會給我們心靈的薰陶。我們在那裏面吸收的養分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的樂趣,我現在深知這一點。

實際上我一直認爲我對於文字的理解多於對於那些更爲直觀的東西的理解,當他越是需要人的體會的東西我就理解得越深些,這可能也跟天性有關。在我看來,一切內心地感受都能夠根據文字表達出來,而越是心靈相近的人越是可以深刻理解和體會。假如心情鬱悶了不妨就寫出來,等年老了再回過頭來讀,發覺年輕時的心情真的是很難得的阿,而老去的心也不可能再有年少時的感受了。真的認爲人生在世可以獲得一個心靈相通的朋友成爲心靈的讀者是一件非常讓人高興的事情。實際上傅雷在信中寫的,他的性情激烈,然而他的夫人卻能用寬厚和委婉之心體諒,雖然受到了許多的折磨卻能夠成爲思想上的伴侶,這也是傅雷的福氣啊!

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好幾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瞭解“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的藝術家”。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6

讀完了《傅雷家書》,感覺真的是受益匪淺。傅雷夫婦與遠在海外的長子傅聰進行了很多的書信來往,一起探討人生,藝術,生活和處事技巧等等,清楚地顯示了傅家的家教家風,所有的前提是先做人’。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人格教育爲主,知識教育其次。

其實這部書對我感觸最深的是父母對孩子的牽掛和愛,在這些書信中,傅雷夫婦無時不刻在爲傅聰擔心和操心。他們說:“最折磨人的不是腦力勞動,也不是體力勞動(這些批發很容易消除,休息一下就能恢復),而是操心。”通過讀書信中傅雷夫婦對傅聰的各種千叮囑萬囑咐,讓我想起自己父母對自己也是一樣的,原來全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開始我是不理解我父母的,不明白自己就正常上班下班,沒什麼可擔心的。但是現在我明白了,通過傅雷夫婦對傅聰的擔心和緊張,對傅聰回信的萬般期待甚至渴求,收不到回信時候的着急和失落甚至魂夢不安,我明白了父母心裏對孩子真的是無時不刻的牽掛。

書信中對藝術的交談也很多,深刻感悟到他們對藝術的狂愛和沉迷,他們熱愛藝術,熱愛遐想。他們都有不太看重物質生活,不太以自我爲中心,他們覺得精神生活比物質生活更重要。看到他們對音樂藝術那麼細緻專業的討論,看到他們是那麼享受藝術,也點燃了我對藝術興趣的火花。我開始嚮往他們藝術世界的種種,想聽懂鋼琴的每一個音律,感受鋼琴藝術家的每一個感受,享受音樂的美。我瞬間明白精神世界的富足是多麼的重要,雖然我有不斷在看書,補給精神糧食,但是從來沒有開啓過藝術的大門,從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個新的世界。

通過傅雷夫婦對傅聰的教育,我也被教育了。傅雷夫婦多次強調要傅聰注重理財,不看重物質,但是也不至於被物質束縛住,這樣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更好的享受人生。在書信中,傅雷夫婦以各種方式向傅聰灌輸淡泊名利,不愛慕虛榮的思想,傅聰其實也就是在這個方向成長。傅雷夫婦對名利權勢的淡然觸動了我,我之前想爲什麼有的人就可以做到淡泊名利,在傅雷夫婦的家書中我體會到了,正是源於他們對精神生活的偏愛,對藝術的熱愛,這些愛是物質世界體會不到的,它會讓你的精神更富足,更加去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人生。但是他們並不是厭惡物質,他們不想受物質之累,所以會很好的理財,妥善安排,不受物質的奴役。

這本書是至今給我觸動最大的一本書,不論是從親情方面,人生的觀念,還是藝術世界等,都沖刷了我的認知。感恩遇到《傅雷家書》。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7

《傅雷家書》,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還是一位嚴慈的父親,他爲國人培養出第一位獲得國際聲譽的鋼琴家傅聰。他寫給兒子傅聰、傅敏的家書集——《傅雷家書》更是膾炙人口,八十年代至今。《傅雷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啓迪。

《傅雷家書》中“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教子的歷程”;也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聰明”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

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印象最深的除了傅雷每信必有的關於音樂的見解和如何做事做人的教導外,最記得的就是他告訴傅聰,進屋脫大衣時要連絲巾一起拿下來,站立着跟長輩說話時,要身體站直兩手下垂,以及若把手抄在褲袋裏,是很不禮貌的,而把手抄在衣服的口袋裏,則更不禮貌。看到這些文字時,我的驚訝甚至大過了我的感動。這是怎樣的一個父親呵!這樣的瑣事,也要不遠萬里點點滴滴地寫在信中!爲此在當年的筆記裏,我寫下了一句話:這是博大而精深、感天而動地的一本書。傅雷對音樂富於穿透力的詮釋,對中國文化清澈的認知,對美術作品深刻的理解,對人生幾近苛

刻的執着,等等,等等。除非你親去閱讀,你親去感受文字間的深刻和溫暖,你才能真正體會到這本書它會教會你很多。教會你如何爲人父母爲人子女,教會你如何生活得雅緻而富有品位,教會你如何理解音樂如何對待藝術,教會你去讀哪些中國古典圖書能更快地吸取其精華,教會你接人待物的禮貌。最最重要的是,它教會你在這樣一個複雜的社會應該怎麼樣做人。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8

由於結婚時間不久,時而會考慮到孩子的教育問題,自己是個小白,身邊也沒有出類拔萃的人,討不到經驗,所以選了這本書來學習。爲什麼不選擇育兒類的書籍,我感覺那些都千篇一律,理論上的都一樣,書上都會說要教孩子善良、正直敢擔當,但沒有一本書從父母的角度,以父母的口吻來教育孩子。這也是我選擇這本書的原因吧,想知道傅雷是怎樣與孩子溝通的。

因爲我只讀完了一小部分,也正因爲讀到傅雷讓兒子不要一次寫完工作小結,而是要分幾次來寫,我決定敲起鍵盤來對我的讀書做個小結。

本書是從傅聰去波蘭後開始寫的,初信表達了思念之情,後續就夾雜着許多內容,思想交流、賽前調整、賽後激動等等。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傅雷對傅聰的思想教育,他總說傅聰是爲國家爭光,爲國家的文藝事業做貢獻。起初我會嗤之以鼻:會彈鋼琴有什麼了不起?參加國際大賽就爲國爭光?後來想想,拋去時代背景不提,一位父親能以自己的孩子爲傲,那是對孩子莫大的肯定,不像現在的父母,在家在外都覺得自己孩子不如別人,各種語言抨擊孩子,孩子自然不自信,做事不會堅持,生怕一點點失敗。傅雷能夠對孩子說出如此驕傲的話,傅聰在國外也會自信滿滿吧。信中,父親也會向孩子報告家中的情況,父母身體安好,傅敏學習上遇到困難等等。

有些人認爲孩子之所以優秀,是因爲他本身就優秀,必然有人天資聰慧,但一旦用錯了地方,就會釀成大錯,如若沒能及時指導,就會泯然衆人。傅聰天資如何,我無從考證,也沒細細研究,但從父親的信中,我發現傅聰也有青春期的通病,不願意與父母溝通。雖然有回信,但不積極,也會迴避父親多次提到的問題。但父親並沒用惡劣的言辭來斥責他,而是向兒子表真情,說一說自己的心境,爲什麼要兒子回信中必須寫一些東西。

信中不乏批評之語,但絕無失望的態度。信中提到最多的還是學琴練琴的事,既想讓孩子技藝上有進步,又擔心孩子的身體,一字一句都是肯定、關心、教導與鼓舞。可見,我們要做感情充沛並且有遠見的父母,孩子是個個體,但在他思想完全成熟之前,我們還要做個舵手,爲他們保駕護航,還要有不被理解的心理準備。

到此爲止,我只看完了1956年之前的信,後續內容如何,是否有與我所總結的相悖之處,還有待於探究。我會堅持把觀後感碼出來,供自己日後學習。在此強烈推薦家長閱讀此書。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9

一封封家書躍然紙上,彷彿聽到了他們之間在對話,似乎我是一個躲在角落裏側身傾聽的第三者。這些內容真的極大地滿足了我的內心想要父母管束,教育的渴望,也填補了我對知識家庭教育的另一種認識。

我出生在一個缺乏書香氣息的家庭,也以放養的方式成長着。從沒有什麼所謂的家書,知識的灌溉,修養的培養之類的存在。回顧過往,好像都是自己一個人在經歷,在摸索,在成長。父母只是盡他們力所能及的一切幫助我,更多的還是要我自己去塑造,去培養,去提升。

之後,我發現,閱讀是一個很好的路徑,我能從書本中找到有價值的思想,挖掘到深刻的哲理,體味到他人的人生,從而確立我自己的思想立場。

如果我沒有讀《傅雷家書》我就錯過了一幕幕父母與子的對話。

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贅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說長道短,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乙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從這些充滿愛意的文字裏,我看到了一個父親,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操心,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自己的孩子。談藝術,談做人,談修養,談人生,他用自己的經歷爲孩子指引着道路。

他說:"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這就是人生的起起落落。

真的學到了很多有價值的思想,這大概就是讀好書的價值所在。

昨天,翔仔跟我說,真的很羨慕你們這些能靜下來讀書的人。我想說,你也可以的!我能做到,是因爲我深知我的閱歷不足,知識不夠,思想不深刻,所有我不得不去汲取知識。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0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彷彿透過紙張看到了一幅幅傅雷和付聰日常交流的場景,並且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孩子殷切的期望,儘管他有時候的嚴格要求可能會令孩子覺得不近人情,但絕對是令孩子一生受益的做法。

其中,傅雷的一些教育觀點是做父母的可以借鑑的。例如:

1.把人格教育看做主要,把知識與經驗技術的傳授看做次要。

2.把藝術教育只當做全面教育的一部分。

3.培養一門藝術方面的學問,需要以全面的文學藝術修養爲基礎。

以上三點,明顯的在重視人才專長培養的同時,更重視全面教育。

傅雷認爲培養專長要以全面的教育爲基礎,這和現在我們所說的素質教育的理念一致,也被現代人廣泛的接受和認可。

結合現在社會的教育形態來說,付雷爲付聰提供的是完全式的精英教育:學琴從名師、高起點的家庭教育、開闊眼界的悉心指導和交流、全面的素質教育。對於年幼時期的付聰來說,這看起來很難,要求很高,但因爲傅雷家庭環境和往來交流的學術氛圍令付聰在不經意間就能耳濡目染到,所以付聰出色就顯得順理成章。

單單依靠父輩的指導和培養,並不足以成就人。付聰本人的努力,也是他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付聰之所以能在遇到挫折的情況下還能在音樂方面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和以下幾方面的自身因素是分不開的:

1.學習的態度嚴謹而專注。

2.教學時間外自己肯下苦功。

3.具備獨立思考和注重邏輯的好習慣。

4.有廣闊的音樂視野。

5.有音樂方面的天份。

6.家庭環境和藝術氛圍的潛移默化。

付聰的成功,和前5點他個人的態度、努力程度、得天獨厚的條件分不開,但同樣換做任何一個別的家庭,也不會爲付聰提供那麼好的藝術環境和藝術氛圍。天時、地利、人和,真是缺一不可。

在傅雷給付聰的書信中,這些天時、地利、人和都有所體現,並且起到了非常重要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付雷對付聰的嚴格要求也在往來的書信中,不斷的重複,例如:"要有耐性,不要操之過急"、"不能聽信一面之言"(要兼聽)、"先看書自學樂理知識,待到學校開課就不擔心聽不懂了"(笨鳥先飛,人後多下苦功)……

這些往來的書信中,不僅包含一位父親對孩子的殷切希望,還傳遞了父親的人生哲學,也包羅了父親總結的實用經驗。這些哲學和經驗,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即便是現在遇到事情拿來借鑑,也是非常有參考價值和實用性的.。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1

以書信的形式的書幾乎寥寥無幾,但是着本傅雷家書給予我不一樣的讀書體驗。整本書中的大致內容是在1954年到1966年期間,以傅雷夫婦與出國在外的兒子傅聰的家信呈現的。然而這本家書記錄了兒子傅聰的出國留學,事業成功,家庭圓滿的成長經歷,和與此同時傅雷夫婦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然而可惜的是,這些來來往往的信一直到傅雷夫婦在文革雙雙自盡中結束並且消逝,一直到十幾年後才被人發現,爲世人留下了精神上的遺產刊行三十年。

傅雷出身於1908年,他年輕時留學法國,是著名的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正因爲如此,傅雷對自己的兩個兒子有很大的影響。傅聰成爲了世界有名的鋼琴家,傅敏成爲了一名小有名氣的英語教師。

本書的序言是由傅雷的好友,同爲翻譯家的樓適夷講述了傅雷夫婦葬禮上與傅聰傅敏的相遇,從而引出了他對傅雷一家從前的回憶。主要講述了從孩子們小時,傅雷作爲父親如何嚴格教育他們。有傅聰在傅雷的規定下每天上下午幾個小時的彈琴練習。還有傅聰之後在異國他鄉時距離使他和祖國家人隔絕時,一直靠書信連接着,然而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傅雷堅持和兒子進行書寫交流與互相的學習,傅雷也最終成爲了其中的犧牲品。

在整篇家書裏,令我影響深刻並且深有感觸的片段是在1954年的時候。當時傅聰正要出國留學,傅雷只能把自己的情感寫在自己的書信裏。傅雷寫到,他自己一直覺得虐待了他,自己一直因爲小事和兒子爭吵。然而對於兒子的離別,我相信幾乎每一位父親會像傅雷一樣依依不捨的。傅雷曾寫過:園丁以血淚灌溉出來的花果遲早的送到人間去讓別人享受,可是在離別的關頭怎麼免得了割捨不得的情緒呢?就像大家衆所周知人都有一死,當到了那個時候人總會浮現出不一樣的情緒一樣。也正因如此,傅雷開始審視自己,以前從未表現出來的父愛,也在傅聰要離去時漸漸浮現出來。

在這一百八十多封信裏不僅僅體現出了父母單純的愛,更多的是兩代人藝術的碰撞,作爲父親激發兒子對事物的感想,還有最重要的如何吧自己的藝術情操反映在自己的生活中,教他做人。這些也是這位父親的教子方法還有他自己的愛的體現。也一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後也因爲擔心自己的兒孫的恐懼下,選擇了吞下劇毒。傅雷的一生都爲了兒子所付出,以及彌補,做爲中國父母的典範是偉大的。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2

這幾日不論是上班還是夜晚,都抽空讀幾章《傅雷家書》,撇去那些成堆讓我頭暈的交響曲名,音樂家,畫家,剩下的全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與期待。父子可以如此談人生,談哲學,談音樂,談文學,何嘗不是一件難得且幸福的事。朋友易尋,知己難求,倘若有一個人可以在思想上與自己暢所欲言,談古論今,最好再把酒言歡,真是夫復何求。

傅雷對藝術有自己獨到的見地,不管是音樂,文學亦或是繪畫,而藝術都是相通的。於是我總是嘗試在他的話語裏尋求自己對攝影,對文學疑問的答案。謝天謝地,近日的苦悶得以解脫,雖說書裏未必有黃金屋同顏如玉,可單單讓迷茫的自己豁然開朗,重拾方向,已是最大的收穫。從字裏行間不難看出他是個極守計劃且自制很強的人,總是讓兒子制定出生活,時間,工作的制度且嚴格執行;大約這也是自己欠缺的吧,總是容易半途而廢,容易被情緒控制。於是只得在路上走走停停,偶爾還走上岔路,不過終究還是繞着圈子回來了。

頹廢的日子,總是放任自己,有時也在想究竟平時生活裏的那些個所謂愛好帶給了自己什麼?如此沉迷又是爲何?如果僅僅是愛好,又爲何因此而苦悶?難道愛好不應該輕鬆快樂些麼?傅雷在家書裏對傅聰說:“想必你的苦悶來自於自己演奏的技巧無法表達出心中的音樂,苦於找不到門路,可當經過老師指點,技巧日漸提升到可以表達的時候,你心中的音樂又去到了另一個層次。”我想這也是自己苦悶的原因吧,因爲技巧尚未達到可以表達心中所想,所以焦躁萬分。如他所言,光有感性的認識是遠遠不夠的,因爲心理作用太容易變,必須經過理性的整理歸納,才能深入自己的心靈,成爲個性以及人格的一部分,纔會變成自己獨有的特點。而只有真正深入瞭解理解自己想表達的東西,從而對其產生強烈的感情,才能引起共鳴。

也許每個人對愛好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見解和態度,可也許對自己而言,這些並不僅僅是娛樂消遣,而是作爲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存在,是極其嚴肅的一件事。從前一直會問自己究竟什麼纔是生活的意義?是不是應該做些什麼驚天動地或與衆不同的事才能證明其存在的意義?如今漸漸體會到書中所言,這些個每日自制的花費時間去做的點滴,閱讀,寫作,畫畫,攝影,舞蹈,踏青……這一切的一切便是生活的藝術。

用傅老的一句話總結,那便是:“情感與理性平衡所以最美,因爲是最上乘的人生哲學,生活藝術……”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3

曾經讀到過一篇文章,名字叫做《母愛如q》,母親不會寫字,所以每次簽字都在上面寫個q,“我”並不明白那是什麼意思,並且覺得十分丟臉,待到長大以後, “我”仍舊是母親的牽掛,到了最後“我”才明白,“我”其實就像是q字母裏頭的那條小小的尾巴,是母親永遠放不下的那頭。其實很多時候你也會發現父母的喋喋不休其實是擔心,父母的嚴厲指責其實是關愛,父母的高標準其實是放不下。因爲他們認爲我們做的不是還不夠好,而是還不夠優秀,不能自我、自覺的學習。其實最最放不下心、最最爲我們驕傲、最最心疼我們的正是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其實,不只是母愛如q,父愛亦是如此,正如《傅雷家書》當中的那位嚴厲而慈愛的父親一樣,不是嗎?

孩子還年少,就隻身到國外留學,面對着語言和學業以及禮儀,爲人處世等等的壓力,他的父親給了他很多意見和鼓勵,那一封封充滿着期待和愛的家書,漂洋過海,將父母的牽掛和思念送達到孩子的身邊。一xx四年一月十八日晚到一九六六年六月三日,這麼多封的家書難道還不能代表他們對孩子的牽掛嗎?期間有一次沒收到信就坐立不安,這難道不是父母最基本的擔憂嗎?

信中有這位父親對孩子的鼓勵、也有對孩子的教育、還有當孩子獲得榮譽時的那種驕傲,當然也有對孩子感情上的疏導。我想,這是每位父親,或者說是每位孩子都知曉的。不可避免的,這些家書當中也有對孩子的高標準要求,當你讀到這些的時候是否腦海裏會回想起父母那嚴肅的臉呢?現在是否能夠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了呢?

“我們做父母的人,爲了兒女,不怕艱難,不辭勞苦,只要爲你們好,能夠有助於你們的,我們總儘量的給。”這句話你有沒有覺得很熟悉?其實我們的父母經常說,“只要是有關學習的,能給的我的儘量給,就算是砸鍋賣鐵都要供你讀書。”,其實你可以在《傅雷家書》裏面找到你父母的影子,同時又能看看作爲父母的他們是以何種心情來愛我們的。

或許你認爲你獨立了,長大了,可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又是如此的需要父母的糾正。嚴厲並不是錯,反倒是對我們的一種鞭策,一種促進。或許很多時候我們應該站在父母的立場上思考。

成長,這是一個懵懂而艱辛的過程,但是我們必須經歷,而且必須成功的渡過,如果你還處在和父母的爭吵、糾結當中,那麼請你仔細地,帶着感情和長大的決心去閱讀《傅雷家書》,相信我,它會讓你受益匪淺。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4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和教誨。當我讀着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子,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

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子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着,聆聽着,用心銘記着。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爲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爲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爲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

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爲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爲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

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有人認爲書信是最爲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爲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爲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5

家書,是親人之間互相傾訴的媒介。思念之人以情爲筆,以感爲紙,書寫下句句行行。字裏行間流露的真情——擔心、思念、祝福、祈盼——祈盼對方也回一封,也好平了自己胡思亂想的心。

看似是父親的開導,但其中還隱隱含着什麼。讓我們還原場景,略顯疲倦的父親對孩子語重心長:孩子,你儘早瞭解愛中心酸,便會學着接受一些。流過的淚雖苦澀,卻可以在淚中微笑着向她說,願今生今世兩不相見!

不知那個父親是否身爲過來人,可話中安慰的感覺卻不言而喻。於此,不是父親,而是身邊摯友,向初嘗禁果的少年勸誡。這是身爲父親的嚴厲,冷硬卻夾雜着擔心與思念。

身後父親的心願,“總之,你無論再定演出合同方面,在情感方面,在政治行動方面,主要避免‘身不由主’,我寫這封信的心情尤其感觸萬端,非筆墨能形容。孩子,珍重,各方面珍重,千萬珍重,千萬自愛。”

多次強調,望君自重自愛。爲父已無太多話對你說,滔滔江河提筆之時便化作一江春水緩緩流動。我寫這封信的心情非筆墨能形容,除此之外,還有嗎?跳過人物帶入,我們看到了不再年輕的父親提起筆爲遠在他國的兒子寫信,只留。珍重!

兒子啊,你可知這一字一畫都刻在了你體衰的父親的心上,你能瞭解他嗎?我想父親一定會說:希望吧,若是不可,也不強求。只要你安好那便足矣。這是身爲父親的軟言細語,真摯還包容着祝福、祈盼。

我見到書的特點。若是整張家書,全都是教育兒子待人謙虛,做事嚴謹;不氣餒,不驕傲;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的話未免有些冷淡。這是家書,面對學有所成的兒子,除了感到自豪,不應該還有一點寂寞嗎?畢竟……那是從小養大的兒子啊!《傅雷家書》還成功在那一絲人情味兒。不說全部,大致上寄給傅聰信的日期後,都會有一兩句描述家人近況的話。我還記得那一句。

“前幾日我連續着發燒,直到近期纔有所好轉。”“你娘很想念你,何時你能寄一封信過來呢?”

後記:看到書的前言,方知傅聰是在葬禮上趕到的。我儀表堂堂地歸來時,你已去了。黑白相片印着你曾經地容顏。因爲時差,計劃中的正午到來已推移到黃昏遲暮。樹欲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一遍遍溫習泛黃的紙信,想從墨香殆盡的紙張中看到昔日人。

我給您的回信,遠少於您給我的,連關心也是,有時幾個月也不會一封,可我卻不曾在意。

今日,我終究是慢了一步。

願天上的親人,一切安好。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6

華燈初上,臨窗的小桌,一點孤光微微的顫動着,筆墨在紙上淺淺暈開,紙筆的中年人一筆一畫,落筆時分外認真:“親愛的聰……”縈繞在堅毅的眉眼間,是淡薄而不失厚重的溫情……

風翻過一頁紙張,才把我從近百年前的幻影中拉了回來,摩挲着手中仍留有餘溫的《傅雷家書》,幻影中那中年人的低喃彷彿又落在耳邊:“親愛的聰,近來……”無盡思念。

初識傅雷,是在其友人寥寥的言語間,楊絳說他“對別人都溫和有禮,唯獨對自己的兒子十分嚴厲”。樓適夷嘆他“對傅聰過度嚴厲”,於是腦海裏便樹立了一個傳統大家長式父親,怎麼會是一個著名的教育家呢?直到接觸了《傅雷家書》,那些滾燙真摯的言語間,哪見得一點冷酷的影子!再往裏探,那父子交心的情景更讓人心生豔羨。拋開一切,傅雷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父親,只不過不同的父親表達愛的方式不同罷了!

開篇便是沉重的懺悔,一個“聰”更是將其互相間的距離拉得很近。有人說過,沒有人是生來會當父母的,他們也是通過一步步的學習和摸索走來的,其中很大的影響來自父母,傅雷的身後有個嚴厲的母親,這對他的一生有着很大的影響。傅雷又將這段童年“陰影”經歷傳給了傅聰。傅雷教子,兼有言傳和身教,傅聰、傅敏兄弟在童年時是一對“小頑童”。傅雷脾氣暴躁,也曾因爲孩子調皮而動手,但在這封家信中,他卻向傅聰表達出自己的心跡:“跟着……與熱愛呢?”多麼動聽的內心剖白!

傅雷對傅聰的愛表露在一封封的書信中,那一句句深沉的筆墨間,全是拳拳愛子之情,對傅聰生活上的一點一滴的叮囑細緻無比,比如在一次書信中他提到了傅聰在儀容上的壞習慣,含蓄地表達了不贊同,令人動容的是,他沒有命令服從,而是在建議。這平等的語氣,也透露出父子之間感情如此深厚。

看到這裏,我也想起了我的父親,他是一個對我和妹妹要求十分嚴格的人,特別是在青春期,我們之間的關係十分僵化,有時我和他吵了架,又不好意思說抱歉,便選擇了用信紙記錄,有些話我覺得放在紙上比說來更好,父親看到後也會默契的回信給我。內容肯定沒有傅雷先生的家書內涵之深,也沒有出彩的文墨,可我覺得這一張筆墨中,一紙情是相同的,都是獨屬於父親深沉而又樸素的愛。

近百年前的燈下,中年人落下最後一個字,封好信,目光裏是無盡的思念與愛,燈光搖曳間,晃花了那一抹凝望窗外的影子。近百年後的燈下,我又重翻開厚重的家書,細細品讀,這一張筆墨一紙情……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7

輕啓富有質感的書頁,淡淡墨香並着一句句流水般的叮囑,在時空中氾濫出一種溫馨,若是時光倒流,在建國時期漂泊海外的遊子,最期待的便是從家中漂洋過海的家書了吧,夕陽斜下,手中執卷,我走進了傅雷的內心,隨着他的父愛,越過了千山萬水,彷彿手中的《傅雷家書》還有傅父的餘溫。

眺望書中的背景,傅聰少年出國學藝,帶着父母的厚望,隻身來到了波蘭。這是蒼白的求學時光,是煢煢孑立的淡灰色日子,但絕不是缺少親情陪伴的歲月,因爲父母的牽掛思念,都化作了真情漫漫的筆墨,不斷地鼓勵着他,細細地滋潤着他,給予了他濃濃關愛,帶來了溫暖與欣慰,也指導着他的行事,糾正着他的錯誤。每一個字都折射着父母的思念與擔心,包涵着對兒子的愛和望子成龍的願望,縱使時空隔絕了兒子的音容笑貌,卻隔絕不了父母的愛子情深啊!

回望書中,情意綿綿。除了一些寒暄與關懷,更多的便是對兒子勸說的箴言了,不論是傅聰想從波蘭轉去蘇聯,還是情感上的波折,父母都對此都耳提面命,真切而又着急,恨不得去到孩子身邊滔滔不絕地對其指導,但是除了有條不紊的分析和講解原因看法外,父母不曾強加思想,也不乏對孩子的尊重。而是用自己的人生閱歷作爲兒子的產考,以一種希望助兒子一臂之力的語氣,不強求,也不責罵,也不否認兒子的看法,眺望人間,從古洎今,如此能思量孩子內心的父母也屈指可數了吧。

看書,最重要的莫過於悟書,從傅雷嘔心瀝血的教育中,我也不沒有受益匪淺,“細水流長才是辦法。”這是傅雷對兒子爲了在外贏得口碑一個月頻繁出演提出的看法,是的,人生如細水長流,重要的並不是一時的光芒萬丈,更不要鋒芒畢露,若是良馬必有伯樂,若是蕭何必有韓信,超負荷的支出,能量必然會告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東西並不存在,畢竟人生不是夢,一時的輝煌終究只是曇花一現,落落浮浮,日新月異,世代更迭,沒有不失色的綢緞,沒有不退隱於蒼穹的星辰,沒有持久不衰的新鮮感,只有不急不躁,曠日持久,不斷學習,不斷昇華纔是長久之計。只有走好每一步,才能一路開花,一路閃耀,走向成功的彼岸。

橘黃色的淡淡光華融入了黑白筆墨,書中沒有明豔動人的詞藻,沒有讓人爲之失色的語句,然而這淳樸的文風卻是白髮蒼蒼的父母對孩子的愛最好的見證。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8

人總是很難去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彷彿有種彆扭的情緒,死死地纏住人的大腦,哪怕是面對最親近的人,也亦是如此。 古人喜歡用書信來傳遞情感,含義一層一層的,倒也沒有現代人那麼含蓄。 現在已經很少見人用書信來交流了,看到有人能夠寫下這樣長篇長篇的像散文一樣的信,也實在是令人驚奇的。

現在的人都用短信、微信、QQ,與家人面對面交流少,就連發信息,都只有寥寥幾句。與家人感情都淡了。

傅雷一家是我見過最優秀的家庭。嚴父慈母,一個博覽古今,一個溫柔體貼。長子傅聰知書達禮,又對鋼琴藝術有着驚人的天賦和崇高的熱愛,而次子傅敏則是把自己的一腔熱血放在了教育事業上。

這是優秀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家庭深厚的感情。

父母與孩子相隔兩地,從百忙之中用寫家書的方式來補缺沒有在一起的日子的空白。有時候遇到丟失信件的意外,哪怕那封信有多麼長也會再寫一遍,爲的是不讓家人收不到信而擔心。試問我,倒沒有這樣的耐心。更可貴的是每封信的分量都很足,做父親的傅雷總會寫一些自己的社會經驗、文學感悟,提出一些疑問,談談兒子的鋼琴技術有沒有提高或者有所欠缺,最近取得了哪些成就,和一些生活瑣事,然後再明確地表達出對兒子的思念。做兒子的傅聰認真採取父親的建議,也會解答父親的問題,然後寫一寫音樂上的見解與自己的經歷。母親呢,總是最擔心兒子的身體,恨不得自己馬上跑過去打點。一家人相互信任又互相依賴,傅聰能有如此高的成就,離不開這樣的家庭,更離不開從小對他嚴加管教的父親。有這樣的條件,真是幸運!

羨慕歸羨慕,倒也只能想想。我雖然沒有驚人的天賦,也沒有厲害的背景,更沒有知識淵博的父母。但也有像這樣幸福的家庭。自己人生的道路,也只能靠自己。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標,努力追尋。這聽起來像是空頭大話,卻是不變的真理。然而卻很少有人會付出實際的行動。這很難,我也知道。不想付出,是怕到頭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不想白費力氣,但看到傅聰孤身一人在異地打下一片天地,我又覺得自己到底不應該這樣窩囊,就像老師經常說的,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就這樣下去,活該沒有回報。

傅雷夫婦愛兒子,也爲他驕傲。天下每個父母都愛孩子,每個孩子也希望父母能爲自己驕傲。Me too。所以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不僅僅爲了自己也爲了讓父母驕傲,要爲夢想努力拼搏!Yeah!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9

隨手翻開《傅雷家書》,熟悉的字體映入眼簾,一封封深情的家書裏蘊藏着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的感恩之情,這一切不知不覺流入我的心間。

書中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謹慎,禮儀要得體;遇到困難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跟國家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的、人格傑出的人。同時對兒子生活,傅雷也進行有利引導,對日常生活如何勞逸結合,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像良師益友提出見解倡導。拳拳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在兒子精神意志消沉的時候,傅雷張開懷抱,安慰傅聰:“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泄,又哪裏去發泄呢?孩子不向父母傾訴向誰訴說呢?”傅雷用自己的人生經驗鼓勵兒子勇敢面對挫折,學會堅強,“戰勝苦難纔是生活的強者”。在兒子在藝術成就達到高峯的時候,身爲父親的傅雷感到驕傲自豪,喜悅之情流露信中:“世界上最高的最純潔的快樂,更莫過於欣賞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傳達出來的藝術!”傅雷也不忘提醒兒子保持謙卑,勇於攀登藝術頂峯。傅雷在書信中給兒子的每一段話,我彷彿看見了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教誨,字字句句都透露出強烈的父愛。

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我不禁想到了父母,他們雖然默默無聞,很平凡,但他們給我的愛卻無私深沉,事事爲我着想,把最好的東西留給我,自己捨不得,什麼都先僅我;他們雖然講不出深奧的道理,但平時小事中的教誨何嘗不做人的準則呢?當我不小心弄壞他人物品時,母親鼓勵我要勇於承擔責任;當我因朋友無意把墨水灑在我身上而氣憤時,母親開導我要懂得寬容大量;當我練習騎車想放棄時,父親教導我要明白凡事堅持不懈才能成功;當我因心情糟糕而撒氣在奶奶身上時,父親教育我要尊老······父愛似山高海深,母愛如細水綿長,給予我力量,激勵我前行。

合書,閉目,腦海中浮現出那個嚴厲慈祥的傅雷——他帶着一副眼鏡坐在身前的桌子上奮筆疾書,桌上摞着一疊疊整齊的文稿與傅聰的回信,也許他正在寫着家書,也許正書寫着稿子,也許······歲月和苦難在傅雷身上留下痕跡,卻依舊阻當不了傅雷對兒子深切的愛。

一封封家書,一份份情,傳遞着傅雷對兒子的鼓勵、期望與那苦心孤詣的愛;一件件小事,一個個道理,傳遞着父母對我的教誨和那深藏不露的愛。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20

在信息交流並不發達的年代,書信便成爲與遠在他鄉的親人交流的重要方式。由於運輸技術的原因,很多時候,一封信難免需要翻山越嶺,消耗許多時間才能送到對方手中。讀傅雷夫婦寫給孩子的家書,感受字裏行間滿滿的愛。

與其說這是一本書,不如說是傅雷夫婦在與孩子對話,與我們對話。傅雷與孩子對話,對遠在他鄉的孩子深表掛念,像每一位普通的中國父母一樣,擔心孩子的近況,擔心孩子有沒有受欺負,錢夠不夠花。但卻又遠遠不止這些,更多的是傅雷憑藉自身在音樂方面的高超造詣,對兒子傅聰進行學術上的指導;有時會安慰、鼓勵,讓傅聰在失落,疲倦時能夠給足馬力,繼續前進。都說老話說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可見,兒子傅聰後來在人格和學術上那些閃耀的亮光,離不開作爲榜樣的父親背地裏的悉心教導。

正因如此,《傅雷家書》也時常成爲現代父母教育孩子的指明燈。書中飽含滿腔愛意的語言和一個個沉穩有力的人生道理,讓我們感受到親情的美好與溫馨,或許這也正是這一封封活靈活現的家書能夠流傳至今,每一絲傅雷讓我們感受到的精神都能夠昂揚不滅的原因吧。

“一個人的修養是無盡的,不但在技術學問方面是無盡的,尤其在做人方面。說話與態度方面,也都是學不完的。”這是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要是把這句話放在以前,大多我只會把它當作一句前輩對於晚輩的教導便罷。時間是良藥,總會治癒身體和心靈的不足,也便是成長。人的成長,也便像那句話所說的,進無止境。

我們總歸得讓自己變得更好的。雖然我們的父母不如傅雷那樣知識淵博,大多數也無法給予我們像皇帝般的生活。但無可否定的是我們的父母會用盡他們的全部心血和全部精力,目的永遠都只有一個,那就是給我們更好的生活。又或許所有的父母都會想,該怎樣才能讓我的孩子未來過得比我們更好。他們的生活開始變得周而復始,對我們的期待也日漸增加。有時,我們在成長路上得到的小成功,父母會比我們還要高興;要是跌倒,父母便會安慰、鼓勵,但誰也不知道,在夜深人靜時他們會有多心疼我們。

世間美好的情感莫過於親情、友情、愛情,但血濃於水,只有父母是無時不刻都在爲我們着想,雖然有時忠言逆耳。我得感謝這本《傅雷家書》,它讓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親情的溫暖與力量。我相信,父母永遠都會站在我的身後。

願所有的雛鷹都展開雙翅,終有一天,我們定在空中翱翔。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21

“人的一生難免會遇到磕磕碰碰,而這些坎坷正能磨鍊我們的意志,使我們的生活不會像死水一般平平淡淡,波瀾不驚,這種生活是無味的,也毫無意義可言。要保持極高的修養,平靜、坦然地面對,保持一顆達觀、向上的心。”

這是《傅雷家書》中的一段話,一封封書信,漂洋過海,傳達出難以割捨的父子之情。傅雷在信中這樣寫道:“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關於青年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做個警鐘,做面‘忠誠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以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在這本書裏,我看到了一位值得欽佩的父親,他教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熱愛祖國的人,甚至讓兒子立下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國籍。但他並不是古板地教育兒子,而是以身作則,循循善誘,在傅聰遇到挫折時,他通過鼓勵讓傅聰爬起來,勇敢地向前。在傅聰犯錯誤時,他並沒有發怒或者包容,而是告訴傅聰,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而當傅聰取得成就時,他會送上祝賀和讚美,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對傅聰音樂的教育上,他有時以父親的身份給他指導,比如先強調注重技巧,而後反覆要他真正領悟音樂本身,有時他又以朋友的身份跟他交流。我覺得他的教育方式是優秀的、是成功的。相反,中國的一些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過於迫切,卻又未採取恰當的方式,他們有的盲目崇尚“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做法,有的採取“打壓式”教育方式,還有的盲目跟風……殊不知,這樣只會讓孩子飽嘗辱罵、拳頭的滋味,在恐懼的壓力下成長,我想這些人真應好好地讀一讀《傅雷家書》。

此外我也從這本書中學到許多人生道理,比如“一個又一個筋斗栽過去,只要爬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峯,超脫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是的,跌倒也並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有爬起來的勇氣。

這樸實的家書,卻有着深邃的父愛,深遠的教育意義,實在讓人感嘆!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22

冬風淒冷。窗外的一枝紅梅正徐徐開放,皚皚的白雪綴在紅梅的花蕊裏,淡淡然,悠悠然,清幽得像是一夜煙雨染卻的。我靜靜地沉浸在墨香中,怎顧得紅梅婷婷。清冷的屋內充斥着書香,呼吸間,只嗅得這淡淡的書香。屋外萬紫千紅,屋內只有這書香盈盈。我所得的一片清淨,哪能不感恩於這至味書香?

沉浸在這一片書籍的海洋中,每一朵浪花都令我流連忘返,可我最難忘的一朵卻是一本並不起眼的書。它不同於其他五彩斑斕的書籍,它是淡雅的,更是清新的。但它更與衆不同的是,它凝結了一對父母對遠在異鄉的兒子發自肺腑的真摯的愛。其中的故事絕非虛構,感情也更不虛假,不論你是大聲地朗讀,或是靜靜地默讀,你都會被字裏行間的熱忱話語所打動,所流淚。這本書便是《傅雷家書》。

這本書是我國著名作家傅雷和夫人朱梅馥與遠在異國留學學琴的兒子傅聰和兒媳彌拉所寫的精神接觸和思想交流實錄,由傅雷夫婦的兒子傅敏編輯整理。可以毫不誇大地說,整本書“是家人之間性情中的文字,不經意間的筆墨,不爲發表而創作”。

這本書最令我感動的,並不是傅雷夫婦倆不畏千辛萬苦給兒子傅聰寫信,而是夫婦倆一直從如何成人和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的角度來教育兒子。比如傅雷在給兒子的信中,贊成了兒子提前出國的計劃,但也明確指出了兒子在獨身一人外出留學時需要直視的困難:對所在國語言的不熟,對自己身體的照顧等。而且,傅雷不光重視兒子的成才,也關注到了兒子的品德和作風。傅雷曾在一封信中明確提出:“你談太多次戀愛並不好”而兒子傅聰也虔心遵守父親的教導,並身體力行去做。難怪有人評價:“傅雷和傅聰兩父子不僅是生活中的朋友,更是藝術上的知音”。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總會想起我和我的母親。因爲打小父親工作忙的緣故,我是母親一手帶大的。小的時候,母親的教誨我總會用心銘記,可隨着年齡的增長,我漸漸地聽不進去母親的嘮叨和叮囑。時間的流逝,不光留下了豆蔻年華,也帶走了青澀與快樂。有多少光陰我與母親再沒有一起度過了。讀了這本書,我深感痛心,也更加理解母親的辛苦和不易。母親用她頭上的黑髮換來了我的青春與年華,我又怎可不管不顧她眉梢的白雪呢?

冬風蕭瑟,我卻不再感到寒冷了。嫋娜的紅梅被擁在即將到來的春光的懷抱裏。我緩緩擡起頭,只覺春光大好,書香依舊。回眸轉身,仍覺書香溢溢,依稀髮梢飄揚。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23

打開《傅雷家書》,就是走近一位父親,聆聽他“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誨”。父親對孩子的深愛作爲一條人類的公理,如同太陽的光輝溫暖着其間的每一個人。傅雷對傅聰的愛也是如是,這樣的愛是高尚的、純潔而又無私的,它盪滌了世間塵事的功利,洗去了人生的浮華,留下的是舔犢情深的人間第一情。“多少對你的愛,對你的友誼,不知如何在筆底下傳達給你!孩子,我精神上永遠和你在一起!”這是多麼真摯的人間真愛呀。

然而,這樣的愛畢竟又是特殊的,它超越了那種愛加威嚴式的教導,代之的卻是建立在父子心與心相互交流基礎上的一種隱沒、深沉的父愛。傅雷是“清高”的那類人,在他的骨子裏都滲透着這種獨特的個性,當他把這種“清高”帶到給兒子的信中,卻成就了一份“清高”的父愛!

於是這一封封家書中便少了幾分唏噓不已,更沒了世事鑽營的技巧,寫下的卻是對人生、藝術的見解,對崇高精神和真理的追求。人生何其大,真理又何其空!而這又是多麼可能會使這些家書變成概念的準則!然而沒有,做父親的以他自己大半生的心路歷程來給愛子揭示生活的方向、精神的歸宿!這般的揭示卻不是那種藝術化的“展示”,卻是結合了百般的勇氣和無私的愛。

傅雷極其敏銳地覺察到孩子在藝術之外所遇到的問題,譬如交友、感情、花銷等等。家書中有一句話是“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我想:一個人有了它,也便有了整個世界!

在生活上,他教給兒子外國的禮節,指導兒子的爲人處世;在事業上,他爲兒子蒐集資料,一起研究音樂藝術,他們是一對父子,卻更勝似一對朋友。在兒子跌入人生低谷的時,他以激情的語言喚起兒子的自信;在兒子演出成功時,他以平實的話語說服了兒子的躁動。他爲兒子所付出的,遠遠勝過自己。

在那段父子離別的日子裏,父親用一封封家書,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文字,延續了一段遠隔重洋的父子情,讓遠在他鄉的兒子不再孤獨。是那一封封家書,讓我們看到了父親的另一面,讀懂了父親那份熱烈卻又深沉的愛。傅雷對兒子的愛,不是那麼強烈,也不是那麼震撼人心,更不是那麼耀眼,但它很溫暖,慢慢地流入心裏,滋潤着整個靈魂。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24

母親節將至,整理多年前父親送給我禮物時,發現這本曾翻閱多次的《傅雷家書》,此時我想起的多年來父母對我諄諄教誨。當我再次讀着這本家書,感悟到的是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一種更真我的感覺,或許這也是大多數子女無從感知的。就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刻骨銘心的長談,拉近了我與父母之間的距離,那種對他們眷戀是無法用準確的語言來表達。

在這本書裏敘述的並不是一封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兒子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犢的與你書信,既不是無聊的嘮叨,也不是俗不可耐的八卦新聞,而是具有好幾層深意的。

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藝術修養方面的探討對象,討論音樂上對手;第二,想激發出你作爲年青人看法和觀點,讓做父親的我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遞給其他青年;第三,借書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也是文學上造詣;第四,我想你時刻讓記住此忠告,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在生活的細節方面,乃至藝術修養及演奏姿態方面。”

以上四點貫穿全篇家書,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爲人父母、做人子女的以強烈的啓迪和感悟。

現在,很多家長都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範。談到父子家信,這無疑是一本教誨子女爲人處世,以及對藝術層面探討的典範書籍。傅雷先生將自己的主張嵌入生活與自然,調衡感性的流動與理性的堅持,在東方的超脫、恬靜、中庸與西方的熱情、活潑、開明中取得恰當寫入其中。

在很多令現代人困惑的問題上,傅雷先生的見解都爲我們解說了答案。對名利的取捨,艱苦的磨難,生活的哲理,藝術的本質,性情的錘鍊上,都如夜空中的皓月一樣,爲我們驅趕黑暗,重現星月。

雖歷經時代變遷,但依舊在這樸實無華、簡練的文字中流露出濃濃的嚴父之愛。儘管不同時代及不同社會制度下,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念實有迥異,儘管當下的出版業爲其綴加了更多的商業炒作,但是今天的我應該做到的是摒棄這些外在的隔閡和枷鎖,靜靜地品讀字裏行間的深情,一定會受益匪淺。所以,對於這麼一位在時代濁流中越發澄亮透徹的精神偉人,除了深深的追思,我還有深深的敬佩。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25

而這樣嚴於律己教子的人,他卻說:“身外之名,只是爲社會上一般人所追求,驚歎;對個人本身的渺小與偉大卻沒有相干。孔子說的‘富貴於我如浮雲’,現代的‘名’也屬於精神上‘富貴’之列,智者自甘淡泊,因此我們不因該受羈於貪念和慾望”。對成名成家的兒子不忘人生指南。

而當成年後,兒子面對感情的選擇,他竟也不失時機的幫助:“要找一個雙方缺點各自都能各自認識,各自承認,願意逐漸改,同時能彼此容忍的伴侶(這一點很重要),要找永久的伴侶,也得用理智考慮,勿被感情矇蔽,服人的眼光——結婚就會變,變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想不到這一着,必遭後來的無窮痛苦。“而當他們成家後,他有叮囑切勿錢在手頭,撒漫使花,越是輕視物質,越需要控制物質。”

在與傅聰意見不合激烈爭吵後,他在信中這樣說道:“ 我良心上的責備簡直消釋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離開過我的頭腦,只是不敢向媽媽說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寧!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 ”父親是威嚴的代表,他們永遠是正確的,在意見不合時他們能置之不理已是極限,傅雷卻能放下父親的尊嚴對自己的孩子低頭,甚至於懺悔。我想每一位孩子都能讀懂那背後深沉的愛。

他們作爲父母是完美的,也是我深深的敬服與愛戴之後不會去想擁有的,因爲我有自己的父母。他們並不完美,他們不知道教育孩子一百條,他們很少讀書,他們不會要我提高藝術修養,他們與我的世界的交集只有一個我。但他們愛我,那些我厭煩的嘮叨,管束,斥責,都代表他們愛我。他們給了我一個家,讓我無論何時都有所歸;他們給了我他們的人生經驗,讓我不必經歷他們經歷的那些痛楚;他們給了我他們能給的一切,讓我入每一個孩子般長大。他們會在每一次斥責後落淚,在每一次憤怒後原諒,在每一次失望後包容。這是我的父母,天下間獨一無二無可取代的父母,你的父母也是。告訴他們你愛他們,不要讓他們等的太久。

弗蘭西斯。培根曾說:"人類的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裏。"我們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業,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那麼,就從這本書開始吧!它將告訴你所有邁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幫助你打開財富的智慧 之門,開創你輝煌的人生!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26

微風拂曉的時候,陽光正好,坐在窗邊,讀了那《傅雷家書》,我才意識到自己以前所忽略的。

“這封長信寫了五六個鍾”,“跌跤後,腿力尚未恢復……替你翻譯,都是忍着腰痠背痛來做的。”

父親身體上出了問題,依舊要顧及兒子的鋼琴學業,技巧訓練,心態變化,情感問題等等,甚至連細微的事情也一一上心。爲兒子忙前顧後,工作繁忙之餘還要擠出時間爲兒子抄寫翻譯,到底來,父親到底只是是希望兒子的學習生涯是能夠順順利利學成歸來。母親在做完家務之餘,分擔着父親的工作也常常對待兒子總是噓寒問暖。父親自己常在深更半夜,夜深人靜之際,強忍着腰痠,頂着背痛,撐着疲勞,默默地在空白的信紙上寫下一字一句,成段成篇,小心翼翼地疊好,整齊,帶着殷切的希望裝進薄薄的信封,等待着兒子的回信,只爲兒子一切安好……信寄出去後,連回信日期也預估好了,收不到回信,父親會心急如焚,寢食難安,提早收到了信,高興得像個得到糖果的小孩子。

試問自己,如果生活在以前,我會花五六個鍾,頂着疲憊去給父親寫上一封信嗎?我想我肯定是難以做到。我或許可能只會抽出十來二十分鐘去問一聲是否安好,但是我相信我的父親也一定,必定會像文中的父親一樣,當我需要時一聲不吭,幫我打理好一切。一次,我讓爸爸幫我打印一份照片資料,轉頭就跑出去玩了,回來玩累了也就忘了。誰想爲了讓我看得更加清晰,把照片的文字逐字逐字打印出來,他本來就不太熟電腦,到我手裏的時候,我驚喜地問,弄了多久,他擺擺手說沒多久。後來,媽媽告訴我說你爸爸打字就打老半天,打印機太久沒用忘記了,就在那敲敲打打,弄到凌晨才搞好……

社會上,有許多的人,認爲父母的付出是理所應當的,忽略了這份樸素而深沉的愛。甚至會誤解扭曲這份愛,嫌棄他們囉嗦多事,跟不上時代潮流,不理解年輕人的生活,總是指手畫腳的。

我看過《時文選萃》裏一篇洛陽晚報的文章。女兒上高中了,開始離家寄宿了,少了女兒平日裏的吵嚷,少了女兒的嫌棄,父母應該高興,可卻是裝了滿懷了落寂。週末沒到,父親叫妻子買多點好菜,妻子說早就備好了,就等女兒回來了。

也許天下父母都是一樣的,不管子女如何,始終將心底十分的愛,無聲的付出去了。父母之愛,難以報答,但我們更應該盡己所能,多體諒,多陪伴。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27

翻開《傅雷家書》,裏面的閱讀提示激發了我的閱讀興趣,不知不覺讀完了《傅雷家書》,眼角不禁泛起淚光。

這是一部充溢着父愛的教子之作:傅聰因出國留學要長期居住在異國他鄉,傅雷夫婦只能通過書信的方式與兒子聯繫,對兒子無限的思念和愛也只得用書信傳遞。書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經驗爲例,闡述了許多人生的智慧和道理。

“聰”“親愛的孩子”,信中開頭常有這樣的詞語,短短几個字,卻多麼情真意切!傅雷夫婦每天以淚洗面,只能通過這樣的語句和兒子親近,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信中有這樣一段:“別讓我們等你的信再等下去了!孩子!一切保重!凌霄想又學乖了許多,告訴我們一些小故事,好不好?近一個多月媽媽常夢見你,有時在指揮,有時在彈協奏曲。也夢見彌拉和凌霄在我們家裏,她每次醒來又喜歡又傷感。”這些話語表現出傅雷夫婦對遠在國外的孩子的深切思念。在寫最後幾封信時,傅雷的眼疾越來越嚴重了,但仍然堅持,尤其是傅雷養病時向兒子傾訴苦悶的情感,每天都守着孩子的信,像守着孩子的影子,放下嚴父的形象,表達對孩子的思念,怎能不讓人潸然淚下?

記得兒時,因家中經濟條件的限制,父親總是節衣縮食。一件棕黑破舊的衣裳,父親常年穿在身上,這衣服彷彿飽受歲月的折磨,身上的補丁更是十分刺眼。衣服質地粗糙,拽着父親的衣角,好似樹皮一般刺手。“爸,你怎麼不買件新衣服啊?”,我問道。父親撣撣身上的塵土,笑着說:“這衣服挺好,穿在身上舒服又結實,爸都老了,不用買多少衣服。”那時每和父親一起走在街上,都不想與他靠近,曾一度認爲有失自己的顏面。父親似乎很瞭解我,在人多的地方都下意識迴避。那天父親興高采烈的推開門說:“孩子,快來,試一試這衣服合不合身,爸看別人的孩子都穿,特地爲你挑的。”我換上新衣服,看看背後父親那身衣服,我才發現父親老了,曾經烏黑的頭髮早被時光偷偷染上白色,曾經英俊的臉龐早被時光無聲的刻滿了皺紋……剎那間,我的淚水決堤而出。

想想現實生活中,步入青春期的你也許父親的關係僵化,但是家庭的負擔,孩子的學業,逼迫他必須用時間灌溉,用汗水付出,用肩膀扛起這個家。作爲子女,爲什麼不能好好地孝順他呢?

父愛是座山,高大威嚴;父愛是一汪水,深藏不露;父愛更是一泓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依然純潔明淨……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28

《傅雷家書》是關於教育,父子情的著怕;傅聰雖身隔萬里,但父親卻經由過程兒子的信,深切地熟悉兒子,寫下悅耳的信。信中有對兒子學業的指導,更多的是對兒子人生的指引。信中的話佈滿着父愛,蘊通着真理。《傅雷家信》用詞十分樸質,平平的措辭何以使人讀出這麼多器材?我想,很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每小我都不時感到感染着父輩的愛,也支出自己的愛,對傅雷的家信自然有同感。

但毫不僅限於此,還有,傅雷師長教師因爲自己的學識、思惟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分析出深刻但毫不晦澀的事理,從而給人以開導。

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最終成爲着名鋼琴大師、傅敏則爲英語特級教師,這就是他們先做人、後做學問,獨立思考,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成功體見書中處處閃耀着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其中貫穿始終,我以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於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係實爲一體的思想。在他信中,這種思想都有出現,比如關於去博物館、去森林等建議,便是希望通過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養,而不是一味練琴、搞音樂。對我的啓發則是,讀書,不應僅限某某學科。文學藝術,科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諸領域都需閱讀。要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以及我們自己,廣泛閱讀是有好處的。藉着我鎮讀書活動的東風,自己要變被動讀書爲主動讀書,月月讀,日日讀,使其成爲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豐富自己知識,提高自己的修養。

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

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印象最深的除了傅雷每信必有的關於音樂的見解和如何做事做人的教導外,最記得的就是他告訴傅職,進屋脫大衣時要連絲巾一起拿下來,站立着跟長輩說話時,要身體站直兩手下垂,以及若把手抄在褲袋裏,是很不禮貌的,而把手抄在衣服的口袋裏,則更不禮貌。看到這些文字時,我的驚訝甚至大過了我的感動。這是怎樣的一個父親呵這樣的瑣事,也要不遠萬里點點滴滴地寫在信中。

傅雷還是一位嚴慈的父親,他爲國人培養出第一位獲得國際聲譽的鋼琴家傅聰。他寫給兒子傅聰、傅敏的家書集一一《傅雷家書》更是膾炙人口,八十年代至今。《傅雷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益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啓迪。

只有親身閱讀,親身體會,才能感受到文字間的深刻與溫暖,並學習怎樣做人。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29

打開《傅雷家書》,就是走近一位父親,聆聽他“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誨”。父親對孩子的深愛作爲一條人類的公理,如同太陽的光輝溫暖着其間的每一個人。傅雷對傅聰的愛也是如是,這樣的愛是高尚的、純潔而又無私的,它盪滌了世間塵事的功利,洗去了人生的浮華,留下的是舔犢情深的人間第一情。“多少對你的愛,對你的友誼,不知如何在筆底下傳達給你!孩子,我精神上永遠和你在一齊!”這是多麼真摯的人間真愛呀。

然而,這樣的愛畢竟又是特殊的,它超越了那種愛加威嚴式的教導,代之的卻是建立在父子心與心相互交流基礎上的一種隱沒、深沉的父愛。傅雷是“清高”的那類人,在他的骨子裏都滲透着這種獨特的個性,當他把這種“清高”帶到給兒子的信中,卻成就了一份“清高”的父愛!

於是這一封封家書中便少了幾分唏噓不已,更沒了世事鑽營的技巧,寫下的卻是對人生、藝術的見解,對崇高精神和真理的追求。人生何其大,真理又何其空!而這又是多麼可能會使這些家書變成概念的準則!然而沒有,做父親的以他自我大半生的心路歷程來給愛子揭示生活的方向、精神的歸宿!這般的揭示卻不是那種藝術化的“展示”,卻是結合了百般的勇氣和無私的愛。

傅雷極其敏銳地覺察到孩子在藝術之外所遇到的問題,譬如交友、感情、花銷等等。家書中有一句話是“赤子便是不明白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堅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我想:一個人有了它,也便有了整個世界!

在生活上,他教給兒子外國的禮節,指導兒子的爲人處世;在事業上,他爲兒子蒐集資料,一齊研究音樂藝術,他們是一對父子,卻更勝似一對朋友。在兒子跌入人生低谷的時,他以活力的語言喚起兒子的自信;在兒子演出成功時,他以平實的話語說服了兒子的躁動。他爲兒子所付出的,遠遠勝過自我。

在那段父子離別的日子裏,父親用一封封家書,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文字,延續了一段遠隔重洋的父子情,讓遠在他鄉的兒子不再孤獨。是那一封封家書,讓我們看到了父親的另一面,讀懂了父親那份熱烈卻又深沉的愛。傅雷對兒子的愛,不是那麼強烈,也不是那麼震撼人心,更不是那麼耀眼,但它很溫暖,慢慢地流入心裏,滋潤着整個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