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讀後感2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活着》讀後感2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活着》讀後感2篇

《活着》讀後感2篇1

看到活着這一作文題。大家肯定都會想到餘華先生那部經典的著作《活着》。他向我們闡述了一個出生貴門,卻因嗜賭成性,輸得一無所有。最後,帶着一家的孤兒老小,過上了艱辛的生活。但是,這卻僅僅是一個微乎其微的轉折,更大的厄運,已經慢慢的靠近富貴了,白髮人送黑髮人是他這一生做過最多的事,目睹着親人們一個個的離去,富貴無能爲力,他什麼都沒有,曾經的資本都被他揮霍一空。現在的他只有一具沒有靈魂的肉體。我們不明白作者,爲什麼要將富貴的命運寫的如此的悽慘,已經超過了我們不能承受的範圍。

我想,正是因爲對富貴這一生的命運多舛,讓我們每個讀者都產生對於活着的思考。活着,僅僅是活着嗎。活着,讓富貴從一個富家子弟變成一個一貧如洗的空空老人。讓一個有着幸福生活的一大家子,變成只有一頭老牛陪伴富貴終生到老。難道活着的意義就是不斷地接受着生活給我們的不斷施壓,打擊,折磨,而我們卻毫無反抗之能,只能任憑它將我們粉碎。沒錯,這正是活着,活着就是希望,因爲活着,富貴看到了自己子孫滿堂,享受到了溫馨與愉快。活着就有希望,至少帶着一份記憶,那份記憶仍然在,就像記憶中的人仍然活着一樣。就像我們經歷幸福喜悅,或艱辛苦難,只要繼續活着,它們中的大多數細節和感受都將被我們和時間一一遺忘。甚至好多年之後,想想自己怎麼可能承受得住那些。現實是我們也依然活着。不要去在在意結局的好壞,重要的是我們依然活着,依然可以享受活着帶給我們的希望。

要說活着有什麼意義呢?無數人問過這個問題。有無數中解釋,但是我想在不同的時間對於活着的要求和解釋也是不同的。人只是一種存在,它與天地萬物一樣並無意義。人的'存在只是爲了讓自己的基因遺傳下去,這是本質。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偉大和無私。

活着,就是活着而已。

《活着》讀後感2篇2

一個小村,一座小城。還有主人公福貴。

這部小說的確讓我感到沉重,我覺得《活着》是一部超越個體情感而站在人類關懷的高度進行的創作。人的一生都不會風平浪靜,會經歷無數坎坷風雨,但人就是要默默得爲了活着而忍受。這個看似荒唐的理由卻充滿了對生命價值的肯定和人文價值的關懷,任何理由都不是人放棄生命的理由和藉口,這個簡單卻又充滿思辯色彩的道理被餘華用小說的形式進行了活生生地詮釋。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道:少年去遊蕩,中年去掘藏,老年做和尚。”書的最終似乎沒有忘記又留下講述者自我在慢慢降臨下來的夜幕中說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明白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成長爲一個期望。他們就是我們自我的馭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在艱難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艱難!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爲自我找什麼藉口,因爲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