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甲美國》讀後感

《富甲美國》是一本由山姆·沃爾頓/約翰·休伊著作,小編精心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富甲美國》讀後感

篇一:低調的霸主

鈴木先生的《零售的哲學》和山姆先生的《富甲美國》我是連起來看的,正好歲末年初的日子,從2015年一直看到了2016年。

這兩位老先生,一位是小職員起步的鈴木敏文,美國7—11的傳承者,也是7—11反轉劇情(前文:鈴木敏文的零售哲學)的改寫者,另一位是小百貨店起家的山姆·沃爾頓,沃爾瑪帝國的締造者。很明顯,他們都是響噹噹的成功人士,但兩本書都沒有將筆墨浪費在諸如成功人士的X個習慣、X步創業法等等那些個無聊內容上,而是更多的告訴我們,他們一路走來遇到了哪些困難,他們是怎麼想的,和怎麼解決的。這一點真值得慶幸。

假設把兩本書的內容堆起來,最爲重疊的兩個關鍵詞應該就是“顧客”和“變化”了。

如果有圖片描述的話,排版會看上去好一點

篇二:本書又名零售創業之道

讀了本書後,真正明白了沃爾瑪的發展歷程、它到底爲什麼這麼強。該書講述了沃爾瑪的創立、擴張、上市和企業文化。

從山姆·沃爾頓本人來看:充滿激情、好勝心強、不服輸,喜歡挑戰;極其勤奮,善於交際;微笑着面對周圍每一個人,重視優秀人才;專注於零售,吃苦節儉。

沃爾瑪能一直保持良好的勢頭,一定是因爲不斷滿足了顧客的需求,經理層不斷地激勵、關心員工,團隊精神、家族情誼、踏實務實的敬業精神以及對零售事業澎湃的激情,在新時代得以傳承和發展。

令人印象最爲深刻的,是沃爾頓“重視每一分錢”的理念,無論是從創業初期,還是到他把沃爾瑪做成世界第一,成爲美國首富之後,他都是如此,一以貫之。

在這裏我想到我們也是如此,公司走到現在,經歷了4個年頭,一直都是本着踏實、務實、低調,勤勤懇懇的幹實事、幹正事的理念。我們的領導,對自己是多麼的節儉,但是對於這個事業,對於我們,他情願傾盡所有。

迎合時代消費的趨勢、門店選址和人力資源的可複製性、和我們常說的零售業真正的利潤來源於顧客反覆的復購。這些話題對於我們來說再熟悉不過。

但是真正想要成功,真正想把我們的事業變成偉業。何其艱難,更多的需要我們爲之付出踏實的行動和艱辛的汗水。尋找優秀人才,快速培養出來,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想客戶之想,急客戶之急,更需要我們的所有人員深刻理解,堅決執行。

沃爾頓文化中有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確保變化,有時爲了改變而改變”。

我們生活在現代這樣一個競爭極其激烈的環境下,如果我們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那我們註定將被淘汰。所以,我們必須不斷的學習,看看有什麼新的問題、新的發現、新的變化,來讓自己具備變化的能力。

我們不能墨守成規,必須走在社會變化的最前面。讓我們文化、服務、產品遙遙領先。真正的將我們的事業做強、做大、做成真正的偉業。

篇三:消費場景的趨勢

重讀了富甲美國,且今天下午去臺東的.沃爾瑪轉了一下,只有時代的企業而沒有一直成功的企業。線下的零售業受到網上商城的重創,臺東沃爾瑪超市除了二層食品區以外,其他的區域非常冷清,很多品類的貨架邊上甚至燈光都有點陰暗。一個時代的變化,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消費行爲—消費場景都不斷的變化。從沃爾頓降低商品價格,平價售賣產品,從美國的一個小鎮利用產品—促銷—勤奮—專注,獲得擴張,到現在互聯網的出現,從本質上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從倉儲—供應鏈—物流等方面極大的降低了商品抵達消費者手中的成本。

如劉強東所言,京東的優勢就是改造了商品的供應鏈,縮減了環節。一件商品如何定價(從本身的材質+技術含量/壁壘)—廣告/促銷—配送—消費者手中,從上游到中游到下游的環節,每個環節都有改造的空間。現在流行的消費場景,或許是未來的重要趨勢。

從消費場景來說,我們對顧客的關注,提供更多的顧客服務,提供更多的產品效能,精心選擇品類—每一件產品的分層—不同的價格代表的不同的價值—加上相應靈活有趣的廣告促銷手段,根據自身定位後滿足每一個消費者的慾望/基本的需求(馬斯洛的需求層次),提高消費者本身的滿足感—幸福感—二次購買和口碑,那這可能是未來的消費趨勢。

感悟:

①時代的變化推進不同的零售模式,本質上是不斷提高效率,減少成本(從產品生產—定價—促銷—渠道)各個環節。

②專業,激情,執行是做好每一件事情的基礎,加上創意就會促進成功。

③消費的升級是馬斯洛理論的又一次勝利。

萬達廣場的商業模式:品類:衣服,餐飲,娛樂,一條互相促進,相互影響的消費場景。

以上,書還在閱讀中。

篇四:沃爾瑪創始人傳記

除去美國首富和沃爾瑪的光環,老實說並不算特別有趣的傳記,但創始人老山姆精明勤儉的形象還是躍然紙上。

沃爾瑪的經營哲學:

1、成本至上,包括外部與供應商談價格與內部費用的精簡,總裁本人更是身先士卒,絕無行奢;

2、一切以滿足客戶爲根本。

3、激勵並授權員工,通過基層員工持股的方式與員工共享利潤。

摘錄書中印象比較深的一段:

這些年來,真正讓我擔心的不是我們股票的價格,而是某天我們可能會滿足不了顧客的需求,或是我們的經理不能激勵、關照我們的員工。我也擔心隨着我們的發展,我們會遺失團隊精神,遺失家族情誼或是公司內部踏實務實的敬業精神。相比某人說我們公司走錯了路的評估報告,這些挑戰更爲現實。

初代實業家苦幹實幹的精神確實讓人敬佩,雖然“精簡渠道”、“農村包圍城市”等理論現在看來也並不新奇了,但踏實勤懇的企業精神還是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