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碗少年讀後感700字

《頂碗少年》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在二十多年前,作者看雜技表演時,一位少年表演頂碗,兩次失敗都沒有氣餒,最後獲得成功。下面是頂碗少年讀後感700字,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頂碗少年讀後感700字

頂碗少年讀後感700字篇一

在20多年前“我”在上海大世界露天劇場看了一場雜技表演。一位英俊的少年表演頂碗。起初12個碗就想少年的士兵一樣乖乖地躺在少年的頭上。可是,到了最後一個極高難度的時候,12個碗想故意似的,跳起了舞蹈從他頭上掉了下來,重重地摔到了地上。第2次也一樣。當臺下的觀衆起鬨說着:“看下一個表演!下去,下去!”頂碗少年進行了第3次表演。這一次他吸取了前兩次的教訓,終於成功了。他在兩次失敗後博得了成功,獲得了雷鳴般的掌聲。“我”被這種不怕失敗,敢於拼搏的精神深深的打動了。

不錯。在困難的時候只有不斷地拼搏才能邁向成功的.道路。正如居里夫人。

1895年瑪麗(居里夫人)與他的丈夫比埃爾。居里結婚後,倆人同甘共苦,攀登科學高峯。居里夫人爲了尋找一種能透過不透明物體的射線經常要把20讀千克重的容器般來般去……提煉中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但他沒有被困難下倒和灰心。整整堅持了4年終於成功了,以好幾萬噸的礦渣是提煉出110克的鐳化合物——氧化鐳,它具有極大的放射性。從而獲得了諾貝爾獎。

居里夫人和頂碗少年是靠什麼成功的?是不別的,正是那一次次失敗後的拼搏。他們並沒有像“大雪天吃冰條——涼了心”一樣喪氣和灰心,而是通過拼搏踏上成功之路。

高爾基曾說過:“敢於拼搏的人才是命運真正的主人。”只要頑強拼搏就會成功;在山窮水盡時博一博也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寒冷的冬天博一博可能就回迎來溫暖的春天……

頂碗少年讀後感700字篇二

讀完《頂碗少年》這篇文章,我很受啓發。

頂碗少年是位雜技演員,演出當天,他頭上頂着高高一摞金邊紅花白瓷碗,整整十隻。在優雅的樂曲聲裏,柔和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體,做着各種各樣令人驚歎的動作,碗在他頭上搖搖晃晃,卻總是不掉下來,後來他騎在另一位演員的身上,倆個人表演着各種各樣的動作。在一個大幅度轉身的一剎,那一大摞碗從頭上掉下來,這意想不到的失誤,讓所有人都驚呆了,但頂碗少年並沒有驚慌失措,而是不是分度地向觀衆鞠一躬。

頂碗少年又捧起碗,高高的放在頭上,仍然是十隻,在原先的音樂聲中,重複剛纔的動作。最後關頭,碗在少年的頭上搖搖晃晃,像羣頑皮的孩子,它們好像不想讓頂碗少年成功,最後一起跳了下來。頂碗少年呆呆的站在那裏,臉上全是汗水,他好像有些不知所措。一位白髮老者走上臺來,手裏捧着碗,依然是十個,白髮老人並沒有生氣,他把手中的交給少年,又說了幾句什麼,少年鎮靜下來,手裏捧着新碗,依然向觀衆鞠了一躬。

音樂第三次奏響……那個緊要關頭又到了,在大幅度轉身時,那碗又劇烈的晃動起來,不過這次少年頭輕輕地抖了一下腦袋,終於碗被穩住了……

頂碗少年兩次失敗,還要做第三次,如果第三次還是失敗,我相信他還會做第四次,碗第一次被打破的時候,他根本不慌,而是不是分度地向觀衆鞠躬,他並沒有因爲碗被打破而被嚇倒,不再演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成功爲止。頂碗少年的堅持不懈,不半途而廢,迎難而上的精神品質最值得我們學習。其實,我們也是一樣的,有些事情要經過多次失敗才能成功,“失敗乃成功之母”嘛!我們要勇於面對失敗、挫折、困難,要勇於去克服他們,戰勝他們,只要我們也能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我們也沒有辦不好的事情。

頂碗少年讀後感700字篇三

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本單元我們學的五篇課文都是圍繞自強不息的主體來寫的,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十九課的《頂碗少年》。

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在二十多年前,作者看雜技表演時,一位少年表演頂碗,兩次失敗都沒有氣餒,最後獲得成功。我想:這位少年面對兩次失敗都沒有灰心,頑強拼搏,最後取得了成功,他是一個真正的強者。而我,平時做作業時,一遇到什麼難題,就去問哥哥,從來沒有一個人靜下心來慢慢思考,真是讓我羞愧難當啊!當我讀到一位矮小結實的老者從後臺撫摸着少年的肩胛,嘴裏輕輕說了些什麼時,我想,老者一定是說:“孩子,失敗乃成功之母,在任何困難面前,都不要輕言放棄。”當我又看到:觀衆中有人在大聲喊:“行了,不要再來了,演下一個節目吧!”好多人也跟着喊了起來時,我想:那些觀衆也太沒有素質了吧!那位少年也不想失敗啊,我們應該對失敗者多一份諒解,多一份寬容。

這篇課文中,我最喜歡的一段話是:人生是搏鬥的一生,只有敢於拼搏的人,纔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窮水盡的絕境裏,再博一下也許就能看見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嚴寒中,再博一下,一定會迎來溫暖的春風。這段話告訴我們:在困難面前,如果你不怕困難,勇敢地向前,一定會取得成功。寫到這裏,我想起了一句話:衆裏尋他見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即使在最困難、最黑暗的時候,也不要喪失信心,不要退縮,成功往往在再拼一下,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中——這便是《頂碗少年》給我的啓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