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金剛經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金剛經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金剛經讀後感1

偶得“金剛經”一讀,獲益匪淺。一直以爲晦澀難懂、不明所以的經文,卻原來是教授衆人開悟方法。以佛陀與弟子一問一答的形式,保羅世間萬象,並一一作答,而開化衆人。

聽讀第一遍時,我淚流滿面,我彷彿感受到佛陀慈悲博大的胸襟,全心全意開悟衆生,祂甚至以問答形式,預知如今的狀況,預知人們不懂經書之意,還有以佛教形式斂財等。

文中多次提到,給予供養佛弟子的衆生以功德,給予傳播或誦讀或傳授經文以最高功德甚至提到手持經書之所,視爲佛殿堂,手持經書之人視爲佛弟子……

文中多次提到“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是告誡衆人,發以無上的正念、正言、正業等,包容萬物之心

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世間萬物,不論是卵生、胎生等,都以同樣的心對待

等等、等等,類似聽聞後所得之意,待以慢慢道之。

讀懂金剛經,天下無功法。

文中所提四句偈,是修行之法,應是所有經文的精華:即空身、空心、空性、空法。

一偈空身:身體所謂“九孔不淨,四大假合”,無非是藉此幻身,學佛修行爾

二偈空心:應常常觀察自心,以真性心行事,不妄念隨波流轉。

三偈空性:常觀自性,自覺自知,寂然不動,靈寂寂然,無爲常爲。

四偈空法:隨本心真誠行事,不執着於事於人。

金剛經讀後感2

《金剛經》是國人最耳熟能詳的經典之一,與《心經》齊名。今能看到1600多年前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怎不今人感慨涕淚,法喜充滿,我輩由衷地感激古代高僧大德,嘔心瀝血翻譯經書,並代代相傳弘法至今。

《金剛經》義理甚深。打個不恰當的比喻:佛陀舉辦體悟空性高級研討班,座下學員多是菩薩級別的,須菩提尊者雖然只是聲聞乘四果位的阿羅漢,但以“解空第一”資格當學習委員(當機者)。我們一時看不懂經文義理,但可慢慢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初學可以從最淺顯處契入。比如:

一:佛陀是釋迦牟尼佛,是佛弟子的本師(我的老師),世代尊敬,故稱世尊。如來,是佛號之一(有十個名號)。

二:須菩提,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有“解空第一”的美譽。

三:“如是我聞”是倒裝句,意爲“我聽佛是如此說的”。此經是由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阿難尊者誦讀的,阿難有“多聞第一”的美譽。又:十大弟子的舍利弗,有“智慧第一”的美譽。

四:“於意云何?”意爲你的意見如何啊?1600年了,這麼優美的文字!《金剛經》全文五千餘言,讀來朗朗上口,讀罷渾身舒坦。

五: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意爲不要執著於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無,不是沒有,而是不執著。

六:所說什麼,即非什麼,是名什麼,著名的三句式。不理解,先記住。

七: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形容宇宙的浩瀚無邊無際,我們衆生所處的娑婆世界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塵。宇宙,多麼偉大啊!無法想像的偉大。

八:如來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不?五連問五連答;還有對聲聞乘四果位的四連問四連答,層層遞進分析,層層解惑答疑。難道不可以借鑑爲教學經典嗎?

九:記住佛陀的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還有最著名的偈言: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真可謂,言簡意賅,精妙絕倫!

十:我們凡夫總是以自我爲中心,處處住相,事事執著。《金剛經》中的無相、無我、無所得的義理,開示我們放下執著,“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不但要放下我執,而且要放下法執。

我把自己的讀經體會與朋友們分享。總之,一分恭敬一分收穫,朋友們努力精進吧!

金剛經讀後感3

佛所說的話都被稱爲"經",現在社會上說的"經典、經典",大概都是從佛教裏流傳出去的。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可謂深遠,它好象處在一個金字塔的頂端。但現在一般人對佛教的理解就是迷信。佛教徒在單位裏怕同事知,在家裏怕先生知,唸經也偷偷摸摸,學佛成了一件見不得人的事。哀哉!現在中國正處於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如何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時,保留自己的特色,保住自己的根,只有對自己的文化有深入、透徹的瞭解,對他人才會有清晰的認識。

《金剛經》代表佛教最高的智慧,也代表了人類最高的智慧,它蘊藏了太多的奧妙。它就象一面鏡子,把你自己照出來了,把這個社會也照出來了,把整個宇宙也照出來了,就看你的心有多大,看你的根機有多深,你的收穫就有多少!所以,要了解這個社會,就要先了解自己,要了解你自己,就要念《金剛經》。

爲什麼呢?要了解自己,就是要了解自己有什麼毛病,有哪些缺點?每個人的佛性都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就象太陽,被烏雲遮住了,它的光顯不出來,只有把烏雲除去,它的光就顯出來了。烏雲就是自己的毛病、執着,就是《金剛經》裏的我相、人相,要做第一的心。你說"我不要做第一,是不是就沒有我相了呢",那你又有"我不做第一,其它人都想做的念,無形中你還是覺得自己是第一"。這就是《金剛經》裏的無我相、人相,即非無我相、人相,是名無我相、人相。

一切文化的根源,也都是在說人的毛病,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內心的反映,人類發展的歷史,就是自己與自己搏鬥的歷史。看一個文化的優劣,也就是看它把人的毛病揭示的有多深!名和利構成了江湖,也構成了社會。它的複雜性在於人在做一件事時,單純的善和惡是極少的,往往是善惡夾雜,這是造成人與人之間你我相煎、爾虞我詐的主要原因,也是最使人迷亂的地方。所以,對自己的善念、惡念,連最微細的念頭都不放過,都能檢查出來,是一個人修行的關鍵。修行是越往上走越危險,我慢也會越來越大,若不緊緊跟隨一個大善知識,隨時隨地反省,則很容易出偏差。

在紅塵裏做事,錯誤可能是雙方的,有時你妥協了,但是妥協的,可能是你的優點,助長的是你的缺點或者助長了別人的缺點;有時你不妥協,你還是有缺點,還會使自己的處境很艱難。做一件正確的事時,要觀察大勢和機緣。如何保留自己的優點,發現自己的優點;改正自己的缺點,發現自己的缺點。除了自己要有智慧、勇氣和這樣的道德要求,還要有大福報,能接觸到或分辨出世出世法的大成就者,仔細觀察他的一言一行,他已與法融爲一體,經是佛觀機逗教說的法,法無定法,不能指示學人具體的修行路徑,只有與法融爲一體的聖賢,才能使你對自己慢慢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瞭解自己的限度,知己知彼。

《金剛經》裏反反覆覆強調,你要完全強伏你的煩惱,就要發大願,度盡一切衆生,度完了就算了,只有這樣才能完全降伏你的煩惱。單守清淨,則偏空;耽迷紅塵又偏有。佛法小則運用於家庭,大則運用於社會,重點不離六祖大師聽了而大徹大悟的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什麼事情做完了就算了,不住。你的心放在家庭裏,它生的就是家庭的心。你的心,放在國家大事上,它生的就是國家大事的心。你的心放在衆生身上,它生的就是衆生心。若你什麼相都不住,什麼心都沒有,那你就成佛,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金剛經》念得時間長了,才能發覺它是很有層次的.。念第一遍的時候,發現自己有這一個缺點,即住在這個地方了,多念幾次,丟掉了;念第二遍的時候,又發現了另一個缺點。若不丟掉第一個,就發現不了第二個,就象多米諾骨牌,一動則全身發動;又極有層次,在這一層面上,你基本上了解了,又發現還有第二個層面,就這樣,逐步引你深入下去,感覺真是意味無窮。在一開始唸的時候,心裏亂糟糟的,時間長了,慢慢清淨下來,看問題也越來越清楚,才明白師父說的,"智慧象一個湖面,平平靜靜的,才能反映出外面的世界;若被風吹了,或被其它外物所幹擾,它反映出來的世界也要打折扣,它包括了世間法和出世間法。《金剛經》裏有大祕密,它是顯宗又是密宗,要深入進去修行,才能發現其中的奧妙。"

現在的社會什麼都要快,師父曾經開導我,"沒有苦,哪有甜"、"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學佛修道是大因緣,我很慶幸得遇明師,在師父的引領下,我得以淺嘗《金剛經》的法味,找到人生中的至寶,明確人生的方向。人生難得今以得,一失人身萬劫難復。不論修哪宗哪派,都是要放下,師語,"放下即解脫"。若不放下,難免輪迴。

在此末法時代,請大家一定要在受持《金剛經》的同時,切實實踐!每天抽時間讀誦《金剛經》,假以時日,必有不可思議的收穫和進步!願與各位有志同仁,跟隨明師,修學《金剛經》,轉末法爲正法,化天災以無形,轉人禍爲太平!

金剛經讀後感4

從長假前開始,儘量與每天讀一遍《金剛經》,我把這個事情分享給一些家人和朋友,認同的感覺現在開始注重自我修養提高,不認同的覺得開始有些迷信了。然而從本心來說,我每天讀金剛經只是爲了能夠達到一種大的心量的境界,也就是不因爲一些小的事情,而煩心。工作生活的很多事情,事情發生的時候可能會覺得很大,但是等到真的回過頭了想想,卻發覺其實有些太過於執迷這些細節的東西。

譬如一件事情沒做好,常會去尋找原因而怪罪,然而其實從長期來看,這樣的方法並沒有帶來什麼好的結果,往往打擊了參與者的積極性,或者讓這個人越來越與你產生距離。當然我覺得也不是說就讓很多事情敷衍過去。很多事情,就是如此的難解釋,彷彿非A即B,但是我相信真正睿智的人,是能明白其中的無限可能性。而我感覺學習佛教的東西,可能讓我超越這種非A即B的狹隘思維,找尋到更大的可能性。

佛經真的是一些及其玄妙的經典,對我來說它的玄妙在於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同的理解,而且無窮盡也。所以我突然想在每日讀誦經典後,寫一些小感。以記錄自己的領悟,與人分享討論,或許也有很多不太對的地方,以歡迎見者指出。

今日領悟:看待人事,從自己的心出發

我們常常向外去尋求一些不切實際的東西,比如希望改變某人,或者希望事情按照你想的方式發生。然而這些事情,都已經過去,或者是無法改變和控制的。所以最終我們選擇了怪罪,生氣,沮喪等等情緒。把這些化爲一種負能量,讓周圍

圍着一圈低氣壓的磁場,讓各種人、事控制在自己認爲的一個安全範圍內,然而最終發覺圈住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甚至是自己的前途,命運。

所以時常從內心出發來,淨化自己的心靈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大家常說“心有多大,事業也就能有多大”,這以爲這其中不僅是指要有遠大的抱負,更重要的是一份無量的包容心。而這種包容心能夠讓你排除萬難,成就你的事業和理想。

然而這份內心的大掃除怎麼做?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像佛教很多法師說佛教終究是要教大家“看得破,放得下”。然而真正能做到“看得破,放得下”的能有幾人。然而這些看得破放得下,依靠外部的力量也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每天要花時間做內心的大掃除,去看破和放下。那是要看破放下什麼呢?是所有的念頭做到心無掛礙。保持這樣的狀態,生活纔是真正的美好與快樂。

金剛經讀後感5

慧能大師與佛結緣是出於一次偶然的機會,慧能本來是一個不識字的砍柴樵夫。在一次給人送柴回家的路上,聽人讀誦《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意中觸動了機緣,從此慧能與佛結下了不解之緣。

《金剛經》中的禪學智慧很多,但主要宗旨是講“空”的哲理。提出了“無相佈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

無相就是破除一切相,不住一切相,把虛妄的假相打破。才能不被外境所迷惑,認識到自心的本來面貌。

無我就是打破我執,認識到“我”的空性,我本無我,四大假合。

無住就是於法無所住,無論善惡,一切事情都是過眼雲煙,都不能放在心中,如果執著於色,身,香,味,觸,法之上生意念,就要受到六塵所矇蔽。金剛般若就是無所執,無所得的妙智慧。

《金剛經》不但破除了文字和言教,“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所謂佛法,決不是能夠用語言說出來的法,也並沒有一個什麼法是最上乘的法,因此,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金剛經》用“筏喻”來破除對法的執著;人渡河必須要靠舟筏,但渡到對岸以後,如果還捨不得扔下舟筏,那就是執著於法。

禪宗以修心爲主,而《金剛經》中修行的根本也在修心,一切問題都圍繞“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展開,而且《金剛經》認爲,衆生自心本來是清淨的,《金剛經》破除了諸相,把修行的根本落在“無所住而生其心”上,只要做到了,無住生心,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隨緣自在,就可以掃除一切虛妄。達到觸處皆春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