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讀後感範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讀後感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讀後感範文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讀後感1

我在假期讀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一書深有感觸,特別是怎樣真正的讓學生接受好心理健康的教育至關重要。

隨着人們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和重視,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爲學校教育中的一項重要的內容已取得了大家的共識。但是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它要求教師不僅要更新教育觀念,還必須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技能。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學校開展的重要性,讓我感觸頗深。必須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知、情、意,讓它源於實踐,用於實踐。

1、聆聽他人故事,因勢利導

心理健康教育課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獲得的心理體驗和感悟程度。學生總是非常關注他人在同一問題上的表現,喜歡聆聽他人的“故事”。

(1)心靈感悟:

在課堂上,我經常會給同學們同齡人的“故事”。試圖讓學生明白這些問題別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並相信這些問題可以解決,進而學習和掌握方法。其實學生在聆聽的同時,也在審視自己。

(2)角色扮演:

心理劇的創設,其初衷是讓角色扮演者體會其中的情境衝突,在衝突中宣泄自己、發現自己、改變自己。這大大地提高了同學們的主體參與性,使他們有機會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及時地運用課堂所學去解決問題,從而不斷地調整自己,不斷地成長。

2.堅持核心原則,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點在於活動中的體驗,絕不能爲了活動而活動,活動應該有主題,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課也應該堅持一個核心,並圍繞這個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養學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質,讓他們學習和體驗到對自己的終生髮展有價值的核心觀念

3、抓住學生心理,以趣促學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同樣的內容,採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學生接受起來會更加樂意和主動。面對從未真正接觸過心理方面知識的學生,我在第一堂課裏以生活中常見的心理現象爲內容。從夢到星座,從“肢體語言”到“從衆”,引起了學生對心理世界的好奇,進而講述提高心理素質的好處:提高學習效率;合理調節情緒;形成良好性格;學會與人交往等,同時說明這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課以後要涉及的內容。這堂課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引起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興趣和重視,闡明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意義和目的,並讓學生正確的認識心理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目標,也爲以後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矗

今後,我要繼續加強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制定科學可行的實施辦法,使學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充分的發展。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讀後感2

一個孩子和我聊天甚歡,媽媽來接他,看到這個情景,非常詫異,說:“這孩子很內向,在家裏基本不說話,在你這裏怎麼這麼能說?”

我問:“你和孩子溝通多不多?”

“當然啦!作業、課堂、考試。我都會問的。”媽媽回答道。“唉,但他總是問一句答一句,不問就不說。甚至問他,他也是不耐煩的。”

聽聽孩子怎麼說的:“媽媽只會問我作業做完了嗎?考試了嗎?課堂聽講認真不認真啊?她從來不關心我快樂不快樂,有沒有朋友,喜歡玩什麼、吃什麼……”

母子倆的話語讓我們深思:孩子,你究竟需要什麼樣的關心?

和這位母親聊了很多次,最後,我推薦她去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本書。

這本書我也是最近纔開始看起的。但它改變了我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一直以來,我也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有所關注,但都是站在河邊看風景,認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教師的課程,心理健康教育是天邊的彩虹,美好而遙不可及。直到手捧這本《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才感覺到心理健康教育契機就在我們每個人身邊,俯首即是。

這本書共七章,每一章都以一段格言引入,富有哲理,通俗易懂,讓我們能從名人那裏看到成長的深度。每一部分都有具體事例做引導,溫言細語,既有理論指引,又有方法指導。不斷地閱讀着,那些滋養着心靈營養的成長箴言,那些精彩的、似曾相識的心理健康教育片段,總讓我在反思自己的工作,讓我心中有一種叫做“激情”的東西在潛滋暗長。

一、每一次進步都留下足跡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時期是人一生最重要的時期,這一時期良好的心理髮展,將是一個人終生心理健康的基礎,而心理健康將是一個人受益終身的財富。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孩子的內心都有一縷善良向上的溫暖之光,誰不希望自己擁有堅強的意志品質、良好的自主性、自信心,良好的人際關係,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但由於受心理髮展水平的制約,孩子的好習慣往往很難在短時期形成。這一點也是小學老師最頭疼的一點。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怎樣讓孩子儘快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呢?

日常教育教學中,我們經常使用貼紙獎勵學生,5枚貼紙換一個印章圖案,5枚印章圖案又可以換一張獎狀。這種方法很奏效。但老師們可能不知道自己使用的正是行爲管理的“代幣管理”。當你走進本書第三章,你就會明白怎樣使用“代幣管理”更科學。本章從行爲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有效原則及有效性的策略三個方面談起,在幼小銜接、親社會行爲、學習習慣等方面給我們以有效的指導。在這一章提出了三種行爲管理策略:示範學習、代幣管理、契約法。每一種方法都有詳盡的敘述與事例呈現。對我們的工作極具現實指導意義。

如果我們能將這些方法更科學地運用到工作中,相信我們能更有效的記錄下孩子每一次進步的足跡。

二、我遊戲故我在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兒童在遊戲中成長,遊戲時兒童通往社會的橋樑。對於孩子來說,我遊戲故我在。遊戲就是兒童的生活,沒有遊戲,就沒有孩子的快樂。

在這本書第四章中從三個不同的層次上分別介紹“遊戲輔導、遊戲治療與兒童的`健康成長”。讀完這一章,我對“遊戲”又有了深刻的認識。

以前,我們總覺得課間遊戲,不就是讓孩子玩一玩嘛,只要開心就好。現在讀了這本書之後,才明白遊戲原來學問多多。

就拿我們學校大課間的跳長繩來說吧。孩子們甩繩按學號輪流,跳繩要排隊按順序來進行,這是遊戲的規則,每個孩子都要遵守,一旦違反,其他孩子都會責怪他。有的孩子不會跳,經過集體的幫助會跳了,他就感受到成功和被認可的快樂。有的孩子跳得很棒,可以教別人跳,這就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在各種遊戲中,兒童大膽的想象、充分的體驗、盡情地享受,遊戲讓孩子以自然的方式表達他們自己的想法、情感,探索自己和他人的關係,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遊戲體驗讓兒童學會體諒和同情他人。兒童在遊戲中遵守遊戲規則。與人合作、得到夥伴認可,這讓孩子隊自己充滿自信,感覺到有能力來成功教育自己和周圍的環境。在遊戲中,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體驗,在遊戲中,我們可以看到從孩子內心深處流淌出來的旋律,它是孩子的“社會”,它以多彩的方式使學生的人生充滿陽光、智慧和希望。

遊戲教學,是兒童生命成長的真正家園。遊戲作爲體現兒童獨特生存意義和生存方式的活動,已經受到老師們的關注和喜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也常常會運用到遊戲。在第四章中,還詳細介紹了遊戲活動在小學學科中的滲透,主要講了遊戲在語文、數學、英語、體育學科中的應用與注意要點。每一小節都舉了相關事例與教學片斷來告訴我們遊戲化教學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和操作要領。讀完本章,你會有一種立刻想把這些遊戲活動在自己課堂上加以運用的衝動。

三、在閱讀中分享美好生命

著名教育家張文質無論走到哪裏,都帶着書包,裏面少不了一本“正在讀的書”。他說:“讀書對我而言是極自然的,我甚至可以很誇張地說:如果不讀書,我還能做什麼?閱讀是對生命詩意的填充,也只有它才能幫助我們日漸一日地認識‘我到底是誰’。”閱讀不僅是成人心智成長的重要載體,它更是兒童生命體與知識體的對話。

埃及底比斯圖書館的正門上方鐫刻着銘文:“靈魂康復的良藥。”這句話極好的概括了書籍的價值。但高科技的傳媒、豐富的視覺衝擊,讓傳統的書本閱讀受到冷遇。孩子更多的時間沉湎於動畫片中,流連於電視、電腦屏幕前。本書第六章從心理學的角度告訴我們:今天,我們更需要閱讀。

平常我們上課時總是強調讓學生讀書,只是爲了讓學生開闊視野、啓迪心智、汲取文學營養。再低一點的要求就是通過閱讀學好語文。而現在閱讀的新概念是:開啓孩子智慧的大門,發展孩子良好的個性,造就有靈性的兒童。

讀好書,可以從中得到希望、勇氣和喜悅。在本書中,你可以看到閱讀在伴隨孩子生命的自我成長中的巨大作用,同時你會看到一個新鮮的名詞——閱讀療法。

“閱讀療法可以幫助孩子達到意識的更新。理解自我和他人,釋放鬱積的情感和解決衝突,提高間接經歷故事中的情景時的問題解決能力,能夠幫助孩子處理那些不能夠改變的事件。”埃裏克森的個性發展理論認爲,人的發展具有階段性,每一階段都具有其特殊的目標、任務和衝突,均面臨着一個發展危機,每個危機都涉及到一個積極的選擇與一個潛在的消極選擇之間的衝突。有些事情,孩子們也許沒有說出來,但可能有一肚子苦悶;他或許沒有哭出來,但心靈深處可能在流淚。那麼,哪些孩子可以通過閱讀治療走上健康成長的道路?怎樣選擇適宜的閱讀策略?怎樣尋找完美匹配的閱讀治療作品?書中都有詳盡的介紹。在第六章的每一個小節都貫穿了對一個叫“瑞安”的孩子進行閱讀治療的個案研究,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學習到怎樣通過閱讀談話發現到孩子內心的衝突、掙扎,怎樣在孩子閱讀或傾聽故事時,通過同感和宣泄和領悟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

閱讀治療允許孩子看待解決問題的方法,卻沒有繁瑣的語言、對抗和解釋。如果孩子和書匹配的好,孩子就能同感主人公,體驗到情感的宣泄,主見姐姐自身的思想、感情和行爲,也能更清楚地瞭解別人的行爲。在本章第三小節中有針對性的進行了閱讀治療書目的介紹,讓我們對閱讀治療有更深的認識。第四小節中介紹了小學兒童閱讀活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提倡師生共讀、親子共讀。我們學校裏有着濃濃的讀書氛圍,剛剛結束的首屆讀書節活動,定期進行的名著引讀講座,每學期舉行的詩文誦讀活動,圖書館開展的“閱讀之星”排行榜活動等,在學校班班都有圖書角,處處可以看到在書海里徜徉的孩子。作爲教師,如果你讀了這本書之後,你會更加有針對性的觀察班裏的孩子在閱讀什麼,可以會更有針對性的與孩子共讀,對那些需要引導的孩子可以從他們的閱讀中找到突破口。

掩卷沉思:教育講求“潤物細無聲”,在小學教學過程中,由於學生的社會經驗、思維、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我們只能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於日常教學中,而本書就是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南針。它沒有深奧難懂的心理學術語解讀,只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與老師的日常工作之間架起一道橋樑。讓你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到心理健康教育原來隱藏在一些習以爲常生活瑣事中。

劉良華說:在閱讀中喚醒自我、更新自我。我在閱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本書時深深體會到這句話的妙處: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在高空中飛行的大雁,這本書中處處以低處飛翔的姿態告訴我們:原來我們每天都用得到心理學!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讀後感3

健康是人類永恆的主題。俗話說得好:健康是1,而財富、名望、地位、家庭等等都是跟在“1”後面的若干個0,有1在前面,後面跟的0越多證明你擁有得越多;但如果1沒有了,即使再多的0聚在一起也還是0,還是空的、白的,還是一無所有。健康是擁有一切的前提,雖然我們每一個人都十分清楚健康對於我們而言有多重要,可是我們往往會讓它在不經意間悄然溜走,留下一堆無所依附的“0”空悲泣。

讀了《做自己的健康天使》這本書後,我受益匪淺,它不僅從理論上剖析了健康的重要性,更從實踐指導我們如何在飲食、營養、運動、睡眠、穿戴等方面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教會我們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不斷提升健康素養水平,我們只有切實做好這些,才能成爲自己和家庭健康的守護神。

首先,樹立科學的健康觀是前提。健康是女性的美麗之源。擁有健康,女性才能充滿活力、精神抖擻、端莊穩重、處事樂觀,才能充分參與豐富的勞動生活和社會生活;擁有健康纔能有能力去實現美好的夢想,才能盡情享受夢想實現的幸福。試想一個失去健康,整天一副病態,沒有生命活力,死氣沉沉的人,即使她天生麗質,又有何美麗而言?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讀後感4

讀了《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本書,深有感觸,特別是怎樣真正的讓學生接受好心理健康的教育至關重要,《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讀後感。隨着人們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和重視,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爲學校教育中的一項重要的內容已取得了大家的共識。但是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它要求教師不僅要更新教育觀念,還必須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技能。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學校開展的重要性,讓我感觸頗深。必須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知、情、意,讓它源於實踐,用於實踐。本書有以下兩個特點。

第一,內容上的系統性與科學性。概述了小學生心理心理健康的理論,並以小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爲主線,介紹了小學生心理髮展的認知、情緒、個性、學習等內容,讀後感《《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讀後感》。

第二,突出實踐操作性。爲克服心理學教科書理論性太強、太抽象等弊端,採用案例教學的形式,選擇小學生或者教師在教學中經常遇到的、帶有典型性和普遍意義的一些難題作爲案例,使得缺乏心理學專業知識的小學教師及普通家長,都可以將書中有關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方法,直接用來分析與解決自己面臨的小學生心理問題。講述小學生這一年齡階段的心理活動特點,既可以幫助教師、家長更好地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也可以使小學生增進對自身的認識,順利度過人生的黃金時期,爲今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