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題目:淺談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摘要:小學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階段。在小學音樂教材中有許多可以用來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學的內容,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知識的教育是完全可行,也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小學音樂;心理健康;滲透教學

由於學習壓力、家庭教育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顯著,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實踐證明用音樂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夠起到非常不錯的效果,在培養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兼顧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可謂一舉兩得。音樂教學中含有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對其進行挖掘可以有效地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我認爲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構建和諧、友好的師生關係

構建和諧、友好的師生關係有利於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與學習氛圍,對於學生的成長與滲透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良好的條件優勢。教師在構建和諧、友好的師生關係中需要努力提升自我修養,能夠進行自我批評與自我反省,從而提升自我素養,熱愛學生,平等包容與理解學生,能夠妥善處理各種突發事件,營造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這樣學生在上音樂課時,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課堂當中緩解沉重的學習壓力。

二、在創設審美情境中淨化心理

音樂具有影響人們情緒的作用,在充滿音樂聲的課堂上,師生都會陶醉在其中,學生會自然地表現情緒的宣泄與情感的融合。例如,教師教學生唱歌的過程中,就是一種對學生情感的培養,同時也是學生情感表露的一種方式,他們會自然地融入到原唱的情感世界中,在豐富情感的同時,讓他們找到能表露自己情感的出口。

在學習《三峽的孩子愛三峽》這首歌時,教師可以通過這首歌曲的詞曲與歌聲的表現力來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學習歌曲《依馬呀吉鬆》時,雖然學生沒有去過西藏,但仍然可以感受到西部風情中那種濃濃的質樸自然、高遠深邃的情感。

學生的情感世界在一首首經典曲目中不斷豐富和充實,學生學會了愛和讚美,學會了體察美好事物,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能夠以積極的心態來生活,不懼生活帶來的困難與挑戰,這都是音樂給學生帶來的精神力量與美的'感受。

音樂與歌曲帶給學生的情緒體驗與感官刺激,這些歌曲中所表達的積極的情感逐漸內化到學生的情感中,從而影響着學生的情感和行爲,爲他們營造了美好的心理世界與高尚的審美情趣。

三、通過課外音樂活動鍛鍊心理

課外音樂活動是音樂課堂的延展,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愛好與特長,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素質的加強具有積極作用。

課外的演出活動有助於學生培養強大的心理,樹立信心,勇敢堅強。例如,在合唱表演中,學生通過不斷地練習,學會了如何進行團隊協作,培養了集體主義精神觀念,能夠爲集體着想,互幫互助、團結友愛、聽從指揮。

在一場合唱表演從排練到演出的過程中,學生每時每刻都能感到集體的力量,感到團結的力量,在獲得成功的感受後,學生會樂於與人合作交流,表現出良好的交際慾望與交際能力,從而糾正不良心理行爲,獲得更好的心理健康狀態。

四、通過師生互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師生關係需要教師和學生加強互動,加強彼此間的溝通與瞭解,在相互瞭解的基礎上纔能有效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請學生演唱所學內容,自己爲學生彈琴伴奏,讓學生體驗當歌手的喜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們進行打分或投票選出自己喜歡的歌手。

在互動中使學生對教師的好感度增加,從而拉近學生與教師間的距離。教師在課堂是處於一種一對多的人際關係模式,這使得教師無法抓住每一位學生的心理,所以要讓學生樂於表現自己,表達自己的情感,對於這一點,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歌曲或音樂,帶領學生學習手語操,學習舞蹈,然後在音樂播放過程中學生一起隨音樂律動,讓他們離開課桌與座椅,用身體語言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從而讓學生更加活潑開朗,樂觀向上,善於表現自己。

同時教師還應當注重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盡力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表現,認真關切地爲學生解決課程中遇到的問題,鼓勵學生表現自己,抓住互動的機會,幫助性格內向,不善交際的學生,讓他們消除負面情緒,理解並鼓勵他們,爲他們健康人格的形成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一)樹立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學生的審美心理,挑選一些合適的流行音樂來教學生學習,同時教師要對所挑選的歌曲進行分析,在音樂的流派、種類上進行區分,讓學生明白他們所喜愛的是什麼類型的歌曲,讓他們在思考中提升辨別音樂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挑選音樂的高雅趣味,讓他們能夠愛上古典音樂,保持高尚的情操與高品位的審美能力。

(二)重視多元化的教學條件的應用

當前音樂朝着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各種類型的音樂可謂百家爭鳴。音樂教師應當注意聯繫學生的社會生活,注重他們對音樂的學習與審美的多元化,避免音樂教學的死板和照本宣科,拓寬音樂課堂的容量,也是爲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現實生活接軌,幫助他們理解流行音樂的興盛,感受音樂之魅力。

(三)主動提高自身教學技能

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高低決定了課堂質量高低和能否進行有效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音樂教師要具有豐富的音樂底蘊,同時具備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能夠抓住學生心理特點,在不斷的教學模式創新中掌握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與方法,能夠不斷地審視自身,進行自我評價,不斷提高自身修養與道德水平,豐富自身文化知識。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對小學生音樂審美的提高,心理健康的教育都是非常有效的。

音樂作爲一門情感藝術,能夠爲人們所利用來培養人們的情感與引導人們的情感,音樂的薰陶,讓學生在心理上獲得慰藉,是一個緩慢的滲透過程,讓學生能夠以音樂之美審美,創造音樂之美,從而在心理行爲與學習生活上都表現爲積極向上,善於表達自己,勇敢堅強。

教師要在學生成長最關鍵的時期給予他們精神上的力量,在音樂之美的引導下,學生一定能成長爲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傳統的藝術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這與我國文化事業的建設有着非常重要的關聯。

美術作爲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和重視,美術教育在推動美術事業的發展方面起到了

參考文獻:

[1]李麗君.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範大學,2013.

[2]馬彩霞.如何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考試周刊,2011(3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