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第一篇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當中存在的問題

1.1高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準確的認識

隨着近些年來,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多發,高校也開始逐漸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但是這遠遠滿足不了現實的需求,加上很多學生資金投入的欠缺,很多工作沒有做到位,起到的效果非常小。高校大多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也開設有供大學生進行心理諮詢的機構,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很多需要幫助的學生沒有得到實際幫助。人們對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學認識,不少老師和學生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未能以正確的態度看待,有時甚至簡單地認爲他們不正常。受這種環境影響,一部分學生由於各種心理壓力長期積壓得不到調適和釋放而走上了歧途。

1.2學校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視不足

有了學校爲了自身的利益,只片面的重視招生和就業這兩項工作,對於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缺乏應有的重視。有的學校甚至連基本的心理諮詢機構都沒有設立,更別說相應的心理教育課程。部分高校只是象徵性的開設幾堂課,起到的作用可以說微乎其微。除此之外,高校也沒有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隊伍,配得幾名教師也都是非專業,只會簡單羅列教材上東西,根本達不到教育的效果。有些心理輔導員其實是政治輔導員,根本不具備對學生進行專業心理輔導的能力。高校開展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只是爲了應付教育政策需要,很多工作都是非常不到位。基本都是流於形式,走走過場,對有需要的學生沒有實際的幫助。一些學校即使有心理諮詢的機構,也只是形同虛設。

二、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首先,要做好健康教育的宣傳工作,讓學生對其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和了解。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對學生展開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普及。利用校報開始建設健康教育專欄和心理驛站專欄,對心理健康的知識進行大力宣傳。開展各種宣傳活動,給大學生傳輸正確的理念,幫助他們克服心理問題。

其次,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爲日常教育工作的內容,保證其工作進行。不僅要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課堂教育,還要通過各種渠道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入到正常得教學活動當中。確保高校形成系統、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識體系,對大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知識傳輸。

最後,做好大學生的心理諮詢工作,保障工作的科學化。從適應和發展的角度來構建高校學生的心理諮詢模式,確定高校學生心理諮詢的發展方向,才能使心理輔導和心理諮詢真正成爲高校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它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小結

總之,高校要充分認識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對於大學生出現的心理狀況,要及時地進行處理。高校不僅要重視心理輔導工作的展開,還要致力於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形成自己獨特的教育風格,使之成爲高校學生思想教育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內容,真正做幫助在校大學生身心全面成長髮展。

第二篇

一、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工作流於形式。整體看來,我國高校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首先,仍然有部分學校沒有設立心理健康教育機構,也沒有系統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次,有些學校建立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構,但沒有發揮其應有的功能。由於高校在思想層面上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如經費的匱乏、配套設施的不完備、教師力量薄弱、監督和評價系統的不完善等等,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流於形式而缺乏顯著成效,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形同虛設。

(二)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評價機制。首先,在管理機制上比較混亂,心理健康教育機構歸口不一。調查顯示,有70%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掛靠在學生處、團委等部門;23.4%掛靠在心理系、高教所等業務部門;6.6%掛靠在醫院。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身兼數職,造成資源和精力的分散,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二是缺乏科學合理的評價系統,對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成效也無法做出科學的評價,這也是導致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流於形式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心理健康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大多數高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經費投入不足,資源的短缺會導致一系列的消極結果:日常設備短缺及陳舊,專業設備落後,師資隊伍建設不足,科研經費短缺,工作開展方式受限等。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僅需要一些日常工作必備品,如辦公用品、電腦、書籍等,還需要一些專業設施,如心理諮詢室、心理資料檔案室、治療室、心理測試軟件等。由於資金短缺,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處於被動地位。

(四)師資力量薄弱,缺少一支專業化的師資隊伍。首先,心理教師數量嚴重不足。據統計,國外高校專職心理諮詢人員與學生的比例大致爲1∶400,而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師生比例不足1∶5000。而且很多老師是兼職教師,即便是全職教師,還會兼顧着其他方面的工作,導致心理健康教育不能面向全校大學生開展,可能受衆只是一小部分;其次,心理教師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心理輔導諮詢是一項專業性和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只有經過系統的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培訓,擁有較多的實踐經驗,才能獨立從事此項工作。而目前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有很大一部分是半路出家,如目前對72所高校的調查發現,德育教師佔55.4%,心理學教師佔20.8%,醫務人員佔17.4%,其他佔6.4%。這裏很多人員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不瞭解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不知道心理諮詢的技巧和原則,把心理諮詢等同德育教育,隨便聊聊天,說教就可以了。而心理諮詢是一門科學,如果處理不好,會對個人和社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二、改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一)轉變教育觀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統性。主管部門及相關領導要轉變以下認識:一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知識教育,而是一種教育理念,是滲透在所有教育活動中的一種教育信念和態度;二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針對少數有心理障礙的學生的工作,而是面向全體學生,以預防和發展爲宗旨,最終達到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三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哪一個部門或者幾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事情,而是學校全體教職員工和學生的共同任務,學校各部門要積極配合,使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校工作的各個層面,確保心理健康教育事業得到順利發展。

(二)增加經費投入,保證工作順利開展。經費問題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舉步艱難的“瓶頸”問題,一定的經費支持是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物質前提和保證。各高校領導應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將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納入到學校發展規劃中去,建立專款經費用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進專業人才,建立心理諮詢室、治療室及相關軟件的購買和心理健康宣傳活動等,以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續有效地進行。

(三)完善評價體系,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評價體系:第一,要建立一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評價體系,工作評價採用具體的指標來衡量,根據學校的各項心理健康工作內容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評價指標細分,不同的工作內容和工作開展方式採用相應的指標來衡量;第二,在評價方法上,要採用多元化評價方式,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評價體系的建立,不僅可以總結以往的工作經驗,發現問題及不足爲以後工作打下基礎,同樣也爲監督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四)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首先,加強專業諮詢師隊伍建設,吸收一定數量的既有心理學背景又有實踐操作技能的人才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次,吸納大學輔導員進入兼職心理健康教師的隊伍。輔導員和學生接觸最多,也最易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對他們進行一定的心理學及心理諮詢知識技能的培訓,用心理學角度去解決學生的問題,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深入和普及;第三,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制度,定期對專兼職教師進行培訓,不斷地提高他們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備的`理論水平、專業知識和技能,真正發揮這支教師隊伍的作用。

(五)構建科學的心理健康體系,切實發揮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的積極作用

1、建立心理檔案。爲大學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把心理測評作爲心理問題篩查、干預、跟蹤、控制一體化的心理工作機制中首要環節和基礎工作,掌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統計、分析,根據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存在的問題類型制定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對普遍存在的一般心理問題採用座談、講座、團體心理輔導等方式進行干預,對存在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個體輔導,並聯系其輔導員,加強對這些學生的關注。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首先,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高校的公共必修課。這樣可以使每位學生能夠系統的學習心理衛生方面的知識,有助於學生了解心理髮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式,增強對自我心理健康的關注和調節;其次,進行課程改革,根據大學生的實際心理狀況,選擇貼近學生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並且課程採用更加靈活的授課方式,比如情景體驗、案例討論、團體活動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師生的互動,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心理教學中來,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3、做好心理諮詢工作。除老師定期值班諮詢外,開通多種心理諮詢途徑,如電話諮詢、網上諮詢、心理信箱等,使大學生在遇到各種心理困擾時,都能及時得到心理老師的幫助,並做好諮詢記錄及諮詢後回訪工作,最終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4、建立心理危機預警機制。從人員組成、方法選擇、措施制定等幾方面建立心理應急預案,對於突發事件能夠做出及時有效的心理干預,使突發事件的消極影響得到有效的控制,在較短的時間內重建學生的心理健康。

5、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與宣傳。通過創辦心理雜誌、開設校園廣播心理健康專欄、發放心理健康材料、觀看心理健康教育影像、組織心理劇表演等豐富多樣的宣傳形式,形成濃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使學生在面對自身的困擾時,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能夠積極主動地尋求心理援助。另外,通過開設心理健康知識講堂、工作坊等形式定期開展講座、團體心理輔導等,激發學生的心理潛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第三篇

一、加強體育教育對學生心理素質的重大意義

1.體育教育爲心理髮展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體育運動能促進身心發展,通過體育運動,促使身體正常、健康地發展,爲心理髮展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這是心理髮展的重要條件,並且體育運動也是推動心理髮展的發動機:體育運動與日常自然的身體運動相比,內容和形式都不同。

2.體育教育是釋放心理壓力的重要途徑。體育運動項目是通過不一樣的運動強度,或者是速度,或者是運動的節奏來改變和轉移人的注意力,讓他們的情感得到發泄,放鬆他們的緊張感,保證情緒穩定,對人的心理施以不同的影響,破壞心理障礙患者的消極心理導向爲鬱積的各種消極情緒提供一個公開的、合理化的發泄口。

3.體育教育能對消極情緒進行有效地控制。長期體育鍛煉是指每天都進行的鍛鍊活動,且這種鍛鍊活動持續很長時期。有研究報告,體育教育可以使健康和不太健康的大學生焦慮程度下降,必須定期堅持體育鍛煉,才能維持對消極情緒的長期控制。

二、對體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思考

1.認真剖析中小學生心理問題,從根本上了解問題所在。目前,一些中小學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重視程度還不夠,因而造成中小學生心理問題日趨嚴重。學校應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體育部門及心理健康教育部門必須慎重對待,以確保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能夠得到及時解決,並使他們能保持健康的發展。當務之急的是要制定符合我國情況的指標體系,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有恰如其分的估計,以便採取有效的運動處方提高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重視情感教育,樹立健康的心理狀態。中小學的體育教師需要加強自我學習,重視情感教育,除了上課之外要多與學生交流接觸學生,瞭解學生的情況,包括心理健康狀況。因爲體育鍛煉不是簡單地傳授運動技術,要應該考慮和關注學生的身體狀況。特別是在課堂上行爲表現失常的學生,需要關注和關心,真正地瞭解學生想學什麼,他們對鍛鍊的看法和理解,他們需要如何鍛鍊,和學生建立一種親密友好的關係,增加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凝聚力。通過情感教育,學生才喜歡學才愛學,才能與老師交流,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形成健全人格有很大作用。

3.適當開展體育競賽,讓學生真正放鬆。一般的體育課教學活動都是有一定強度的訓練,會導致學生心理緊張性,甚至在目前的應試教育下,有的學生會認爲和考試衝突,認爲參加體育鍛煉後學習時間減少了,影響成績,加重心理負擔。因此,可以考慮在體育教學中,設立競爭目標,佈置明確任務,引導學生參與體育競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的情緒和熱情,有意讓學生感受運動帶來的挫折、威脅和衝突情境,自己學會平衡自身與環境關係,通過一些體育競賽,讓學生公平競爭,鼓勵學生,安慰學生,增強學生投身體育活動的信心,讓學生真正地放鬆下來。

4.結合心理素質培養,改進體育教學方法。體育運動也是培養一個學生心理素質的一個方式方法,讓學生髮揮已有的知識、能力參與運動項目,鍛鍊他們的品行,達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是教育的根本。體育教育的課程多年來一直沒有什麼變化,但是體育教學方法是完成體育教學任務的途徑、手段和方法。不同的體育老師應該有不一樣的教學方法,有不一樣的教學效果,應該避免體育老師們的命令式的教學或者是放養式教學,可以考慮有意識地安排一些體育項目來進行專門性的訓練,或利用一些體育活動中出現的問題不失時機地進行心理教育,使學生可以通過體育教育,產生對運動的興趣,從而樹立良好的品行和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