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滕王閣序》意蘊

《滕王閣序》它以其獨特的美學韻味而成爲千古絕唱,而後人只能仰望,卻無法企及。

解讀《滕王閣序》意蘊

王勃既是初唐著名的詩人、才子,也是一個獨具匠心的哲人。當年僅26歲的他一蹴而就完成了《滕王閣序》時,當時的洪州都督閻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恰如洪州都督閻公所言,《滕王閣序》從其誕生到現在,確是千古絕唱。《滕王閣序》的美學價值實在是咀嚼不盡,賞玩不盡的,這就給後人以無限的審美享受。文中,詩人王勃共呈現了景色美、情感美、哲理美、語言美文共計四美,正所謂“四美具”,是古代駢文中的精品和絕唱。除了具有駢文辭藻的華麗以外,本文還能協調的處理景與情的關係,做到即景抒情,即興顯志。

一、《滕王閣序》寫景之“四美”

在《滕王閣序》中,詩人的寫景可以說是句句勾畫,頗有特色。在寫景的過程中也是苦心經營並運用到了靈活多變的手法,將美的山與水,呈現在讀者面前,體現獨特的美學特徵。如色彩變化之美,在文中,詩人不惜筆墨,在寫山描水的過程中進行潑墨,極力對景物的色彩變化進行渲染和描寫。如詩中的“紫電清霜”中,“紫電”的紫;“飛閣流丹”中的“丹”即爲紅色;“層巒聳翠”中的“聳翠”呈現了綠色;尤其是那句千古名句:“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這裏不只是呈現靜止地畫面色彩了,而是將色彩的描寫動態化了,呈現了水光山色的動態變化,這樣的景色能給人樸素淡雅而又設色凝重的感覺,正所謂“低調的奢華”,“寫盡九月之景”。同時,在描寫景物的過程中,詩人還向我們呈現了遠近變化之美,使得那諸多的景物如同動態的畫面一般向讀者播放,並且這些畫面還是由近及遠,在人的腦海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痕跡,同時也是九月份的全景圖,這幅圖具有層次感,也呈現了縱深感。如“鶴汀鳧渚”等四句就寫出了閣的四周近的景物;而“山原曠其盈視”等二句則寫出了山巒、平原和河流、湖澤,這些都是中景;最後,“虹銷雨霽”以下各句都是遠景,這是那麼的水天相連,綿綿浩淼。而這種寫景的方法能把讀者帶入江南勝境,實現讀者和景物的相融,正是“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二、即景抒情,即興顯志

1.借勝景抒樂情

江南美景衆多,而在王勃筆下的九月的滕王閣景緻妙絕。而韓愈在《新修滕王閣記》中對此深有讚歎:“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爲第一。”王勃在晴朗的三秋,放眼遠眺,盡享美景。在這時,詩人所抒發的情感更主要的是欣喜和歡愉,正是“遙襟俯暢,逸興遄飛”。其景賞心悅目,其情歡於言表。除了美景讓詩人心曠神怡、愉悅,還有就是此時滕王閣高朋滿座,勝友如雲。所以,詩人藉着對勝景以及同朋友的把酒言歡進行描寫和敘述,其抒發的樂情也就極其自然了。讓們領會到了詩篇的思想內涵以及其獨特的表達技巧,感受到了詩人的情感美。同時,詩句讀來琅琅上口,節奏之美極易體會,讓我們受到了韻律美和節奏美的薰陶。

2.懷才不遇、報國無門

在《滕王閣序》中,當然也蘊含着詩人的'悲壯之情,讓我們體會到其悲壯之美。王勃一生短暫卻頗具傳奇色彩,在短短的一生中,沉浮跌宕。當然,也有輝煌時刻,也有困厄相隨,有得意之盡歡,也有失意之彷徨。詩人充滿神奇於詩意的一生,種種的生活經歷,對於這個滿腹才華的青年才俊來說,是多麼痛苦的折磨,也是多麼無奈的事。他對這樣的生活,對這樣的命運更多表現出來的是其無奈,是一種懷才不遇的感慨,也是一種報國無門的苦悶情思。《滕王閣序》中,其歡愉之情也掩蓋不住悲壯,其苦悶情愫逐步瀰漫,感人至深。“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還有,“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嗟嘆自己“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慚?”其懷才不遇之感躍然紙上,其壯志難酬之悲感人肺腑。詩篇的悲壯之美,也感人至深,獨居特色。詩句讓讀者句句川腸,隨之感嘆。此外,古時文人墨客多擅長感嘆時光易逝,流年無情,生命短促,人生苦短。孔子也說過,“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王勃在《滕王閣序》中,也自然會受到古人的影響,也自然會受到時代的影響,抒發這種情感。同時,王勃深受佛道思想的影響,其人生苦短之感慨也盡顯通達之意。詩人因“天高地迥”而“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悟“盈虛之有數”,嗟嘆“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這不只是一種消極悲嘆,我認爲這更是詩人受佛道思想影響的結果,是對世事的透析和洞察,並已達到了超然化外的境界。

總之,《滕王閣序》寫景盡顯其景妙絕,可謂句句生輝,獨立彷彿身臨江南水鄉,同時詩人藉助敘事、用典、寫景進而抒發了其獨特的內心情懷,其歡愉之情,懷才不遇、報國無門之感慨等的抒發又是那麼自然、真切。詩篇即景抒情,即興顯志,獨具意蘊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