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描寫宣城的詩句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古文運動的領袖。下面是小編爲您整理的關於韓愈描寫宣城的詩句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韓愈描寫宣城的詩句

我們知道,韓愈的.青少年時代是在宣城度過的。他三歲喪父,由哥哥韓會撫養。大曆十二年(777年),韓會因“元載案”受牽連,被貶廣東韶州病逝。建中二年(781年),韓愈13歲時隨大嫂鄭氏來到宣城避亂,從此在宣城生活了7年。直到貞元二年(786年)19歲時,他才離開宣城去長安參加進士第。這7年,韓愈就在宣城就讀、生活、郊遊。

唐德宗建中八年(787年)的一個春日,韓愈與李觀、歐陽詹、竇年等在一起遊玩,共修禊事。他們列坐其次,流觴曲水,其間韓愈得觴,便詠《芍藥歌》,這是韓愈寫宣城的第一首詩作。

芍藥歌

丈人庭中開好花,更無凡木爭春華。

翠莖紅蕊天力與,此恩不屬黃鐘家。

溫馨熟美鮮香起,似笑無言習君子。

霜刀翦汝天女勞,何事低頭學桃李。

嬌癡婢子無靈性,競挽春衫來此並。

欲將雙頰一睎紅,綠窗磨遍青銅鏡。

一尊春酒甘若飴,丈人此樂無人知。

花前醉倒歌者誰,楚狂小子韓退之。

全詩共16句,分四組寫芍藥是不同於凡俗芍藥花的本質特點,寫了此花獨自開放、不與世俗爭俏的品質,作者藉此表現出自己不羈於世俗的眼光與特立獨行的狂放姿態,來借花詠志。

《晚笑堂竹莊畫傳》韓愈像

韓愈在宣城到處郊遊,尤其是宣城城南,是他經常去的地方。在城南,他踏春、折花枝、遊賓客莊,寫下了《遊城南》(十六首):“草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晚春》)“春風也是多情思,故揀繁枝折贈君。”(《風折花枝》)“馬蹄無入朱門跡,縱使春歸可得知。”(《題於賓客莊》)。

特別是《賽神》一詩真實地記錄了自己參加宣城城南古代賽神的情況。

韓愈在《賽神》一詩中寫道:“白布長衫紫領巾,差科未動是閒人。麥苗含遂桑生葚,共向田頭樂社神。”這首詩寫出了城南賽神民俗活動的時間、地點背景、人物及裝飾、賽神活動的情況及歡樂場面等等。

“親交既許來,子侄亦可從。盤蔬參春雜,尊酒清濁共。”(《河之水二首寄子侄老成》)參加賽神活動,不止是他一人,又他的侄子老成。他還遊峽石,上北樓,“居然鱗介不能容,石眼環環水一鍾。”(《峽石西泉》)“郡樓乘晚上,盡日不能回。”《北樓》)。韓愈寫的這些風物、景物以及生活場面,把宣城在中國詩史上的地位提升了一個較高的層次,提升了宣城的知名度。

可以說,宣城是韓愈人生的成長期,是他長知識、長身體的黃金期。他來到宣州,宣州爲他系統地“就讀爲學”準備了條件。韓愈在《復志賦》中回憶說:“就食於江之南,始專於講習兮,非古訓爲無所用其心。”朱熹在《昌黎先生集考異》中也說:“公之爲學,正在就食江南時也。”韓愈由於幼孤,他覺得自己已無依靠,學習非常刻苦,且自覺。每天早上公雞一叫,他就起牀做操,然後回到書房裏讀書。韓家歷代做官,藏書很多,韓愈如飢似渴,飽覽羣書。他在《出門》一詩記下此種情況:“古人雖已死,書上有其辭。開卷讀且想,千載若相期。”這爲他一生致力於倡導古文運動打下了豐厚的文學基礎。

而最使韓愈不能忘的是青少年時形影不離侄子老成突然在宣城的去世,韓愈即爲侄兒韓十二郎寫了祭文《祭十二郎文》。但這篇祭文中雖然不在宣城寫的,而文中提到的許多事與宣城關。從這篇文章可以看出韓愈對家人及宣城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