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與元宵節手抄報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春節與元宵節手抄報,歡迎來參考!

春節與元宵節手抄報

春節與元宵節手抄報 第2張

春節與元宵節手抄報 第3張

春節與元宵節手抄報 第4張

春節與元宵節手抄報 第5張

春節與元宵節手抄報 第6張

春節與元宵節手抄報 第7張

春節與元宵節手抄報 第8張

春節與元宵節手抄報 第9張

春節與元宵節手抄報資料一

春節還未走遠,元宵佳節豐富多彩的活動又來“鬧”新春。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元宵佳節,爲了讓孩子們感受元宵佳節的歡樂,瞭解元宵節的習慣,尊重我們的民俗習慣,熱愛我們的民族文化,感受傳統節日魅力,學校開展了“慶元宵、賞花燈、猜燈謎、品湯圓”活動。孩子們在老師的組織下,湯圓在孩子們期待的心情中煮熟了,當孩子們有說有笑品嚐着熱氣騰騰的湯圓。甜甜的湯圓,甜甜蜜蜜的節日氣氛,感受到學校這個大家庭的團結和溫暖。

走廊上,操場上各種各樣的燈猶如百花爭豔,各具情態。然後同學們有的駐足觀賞,有的在猜燈謎,一雙雙欣喜而激動的眼睛閃爍着智慧的光芒。猜燈謎的過程中,有的同學在冥思苦想、有的一臉興奮,不時傳出陣陣開心的笑聲,處處洋溢着濃濃的文化氣息!

農曆正月十五,中國傳統的元宵佳節到咯!今天下午藝術實驗幼兒園順應傳統佳節,在歡樂熱鬧的氣氛中開展了全體幼兒“新春元宵節——遊花燈”活動。你一盞燈籠,我一盞花燈,比比誰最美。一到時間,孩子們提着各種各樣的元宵花燈來了。有傳統的兔子燈,也不乏各種色彩鮮豔的新穎元宵花燈,更有心靈手巧的家長爲孩子自制的兔子燈。有些孩子們迫不及待地介紹起自己的燈來??孩子們還互相交換、分享,欣賞別人的花燈,玩得不亦樂乎。隨後,在周副園長介紹下,孩子們帶着自己的花燈進行全園式遊花燈活動,把手中的花燈全體點亮,進行相應的展覽和遊園,大小中班的孩子在彼此遊玩的過程中認識了更多的花燈,也體驗到元宵節遊花燈的樂趣。

這次活動不僅讓孩子在實踐中加深對傳統節日“元宵節”的認識,也讓我們的'孩子深深感受到了我們中國傳統節日所帶來的快樂。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伴隨着新學期的腳步向大家走來了。然後元宵佳節是快樂的日子,更是熱鬧歡騰的日子。爲了讓幼兒瞭解中國的傳統節日,感受節日的快樂氣氛,今天(2月14日)組織全體幼兒開展“感民俗,慶元宵”的活動,讓幼兒一同度過一個歡樂的元宵節。

上午的主要活動是搓元宵湯圓,品湯圓。由家長們組織的搓湯圓的製作過程給幼兒,瞭解製作湯圓的步驟,品嚐新鮮出爐的“熱湯圓”感受濃濃的節日氣息。其次就是欣賞花燈,幼兒和小夥伴一起來欣賞交流自己帶的花燈等。還有就是猜燈謎。猜燈謎活動的開展,不僅增強了孩子們自己動手的能力,也讓孩子在實踐中加深了對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的認識,讓孩子深深感受着傳統習俗帶來的快樂。

這次活動,不僅讓幼兒加深對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的認識,感受元宵節的歡樂、喜慶祥和的氣氛,瞭解元宵節的一些風俗習慣,更是激發了幼兒的民族自豪感及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春節與元宵節手抄報資料二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裏,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後,然後家庭主婦們就要忙着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爲醃製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儘早準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醃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爲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爲諧音“年高”,再加上有着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着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制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爲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鹹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然後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麪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後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爲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爲和麪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爲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春節年畫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然後寄託着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着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然後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曆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然後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曆,至今風靡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