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節黑板報

導語:關於元旦節,我們可以來了解更多相關知識。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元旦節黑板報,供各位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元旦節黑板報

元旦節黑板報

  元旦節黑板報圖片1

元旦節黑板報 第2張

  元旦節黑板報圖片2

元旦節黑板報 第3張

  元旦節黑板報圖片3

元旦節黑板報 第4張

  元旦節黑板報圖片4

元旦節黑板報 第5張

元旦節黑板報資料

關於元旦的起源變遷

元旦,據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爲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

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的《介雅》詩中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有關於:“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爲新年。一歲節序,此爲之首。 ” 的記載。

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一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一辭中呼爲“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一詩中謂之“元朔”。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曆(農曆、陰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夏朝的夏曆以孟喜月(元月)爲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爲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爲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爲正月,即十月初一爲元旦。

從漢武帝起,規定孟喜月(元月)爲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初一)稱爲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曆,把農曆的`1月1日叫做“春節”,把公曆的1月1日稱爲“元旦”,不過當時並沒有正式公佈。

爲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1月1日爲“新年”,但並不稱爲“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我們所說的陽曆。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

爲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 “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一月一日改稱爲“春節”,陽曆1月1日定爲新年的開始――“元旦”,並列入法定假日,成爲全國人民的節日。

快樂的元旦作文

今天是元旦節,我早早地起牀,先伸了個懶腰,振作精神,因爲今天我當家。

第一件事,開始燒茶,加水——放米——扔進茶葉袋。耳濡目染的和媽媽學會了這些,趁開水的功夫,我開始掃地——拖地——擦家。哇,好累呀!平時只是給媽媽搭把手,沒想到全做起來,真夠我受的。

這時,爸爸媽媽還有弟弟起牀了,我端上肉,看看茶色好了,拿出奶粉,一點一點地往鍋裏放,看着兌的奶茶顏色很滿意,灌到壺裏。早餐開始進行,看着爸媽喝的那個香呀,我心裏那個美呀,“姐,茶好香呀!”弟弟的一句話使我這個第一次燒茶的人更加自信,原來給予別人快樂的同時也快樂了自己。

下午四點,我準時開始準備晚飯,因爲冬天晝長夜短,所以習慣了一頓茶一頓飯。今天元旦,媽媽說吃餃子,我燒開水把凍餃子倒進鍋裏。也許是放的太多,水一下子頂不開。我一邊學着媽媽一起煮餃子的模樣,攪動着餃子,生怕粘住,可是偏偏的粘不開,我心急如焚,越是攪動越不開,最後上桌的是一盤爛餃子,我懊惱地坐在桌旁,父母卻有滋有味地吃着,還直說:“很香嘛,油太大了,破了正好把油流了出來,這樣不膩。”我知道,那是他們對我的安慰。我夾了一筷子餃子,吃在嘴裏,眼淚卻不由得在眼眶裏打轉。爸爸看在眼裏,撫摸着我的頭,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不要因爲一件小事就否定了你的能力,萬事開頭難,做飯和做人是一樣的道理,只要不懈努力,成功一定會向你招手。”聽了這一席話,我笑了。

夜晚,我躺在牀上,輾轉反側,雖然親力親爲的一天很疲憊,但心情卻格外好,原來當家也是一種快樂,既鍛鍊了自己,有快樂了家人,帶着美好的心情,我微笑的進入了夢鄉。我覺得這一天是平凡的,是快樂的!我的心情也格外的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