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婉約派詞

辛棄疾的詞也不乏風格婉約,又寓意深曲的作品。如《青玉案.元夕》和《祝英臺近·晚春》等。

辛棄疾婉約派詞

辛棄疾婉約派詞

《祝英臺近·晚春》

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更誰勸、啼鶯聲住?

鬢邊覷,試把花卜歸期,才簪又重數。羅帳燈昏,哽咽夢中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

《青玉案 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清平樂·春宵睡重》

春宵睡重,夢裏還相送。枕畔起尋雙玉鳳,半日才知是夢。

一從賣翠人還,又無音信經年。卻把淚來作水,流也流到伊邊。

辛棄疾的婉約詞淺析

宋代文學,以詞爲盛,婉約詞尤佔重要的地位,影響了其他重要流派的產生和發展。辛棄疾是著名的豪放派詞人,雖然豪放詞是其詞作的主要風格特徵,但他也創作了相當數量的婉約詞,其豪放奔騰的詞風也閃現於清新巧秀的婉約詞中,令人讀之有耳目一新之感。

一、突破傳統的題材

婉約詞自“花間派”以來,其傳統題材大多是男女之情、離別之恨,題材範圍比較狹窄。辛棄疾大大突破了傳統的題材範圍,他在用大量的豪放詞表現山河破碎、壯志難酬的悲憤的同時,又善於用委婉的筆調抒寫他對國勢衰微的憂慮,對昏君奸臣的怨恨,對淪陷國土的思念,對自身遭遇的不滿,深刻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爲婉約詞開闢了廣闊的創作領域。如《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中寄託了詞人對國勢危殆的殷憂。在投降主義集團統治下,國家還能經得起幾番風雨的折磨呢?又一個春天匆匆歸去了。春天是萬物欣欣向榮的季節,“春去”暗喻國勢的危殆。由於“春去”,詞人便產生了“惜春”、“留春”、“怨春”的感情,只得無可奈何地“怨春不語”。全詞充溢着憂國憂民的憤激之情和壯志難酬的抑鬱憤恨之氣,於悲壯沉鬱中又見含蓄蘊藉。

二、寄託象徵的手法

辛棄疾往往把自己的身世寄寓在作品的人物形象中。如《蝶戀花·月下醉遊雨岩石浪》寫一位獨處幽谷的絕代佳人,年華老大而無知音的悲哀。詞人由此想起自己不得志的境況,託香草美人以自喻,抒寫壯志難酬的幽憤。他亦常把自己深深的君國之憂融入景物的描繪之中,使景語變成情語。他的名作《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則通篇運用暗喻和象徵手法,將悲壯的愛國之情寓於宮怨的藝術形象。名曰別詞,卻無離別的內容。詞人南渡十七年,迄未得到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而且不能久任其職,對此他已經很不滿意了。當時,國勢危殆,使他擔憂;有志之士不能進用,使他憤慨。但在當時很多情況下,又不能直言,使他不得不用比興的手法,以迂迴曲折的方式,含蓄地發出自己的不平之鳴。

三、悲壯沉鬱的風格

辛詞一改婉約詞溫柔香豔之傳統,在柔婉之中又見沉鬱悲壯。 辛棄疾的婉約詞大都突破了兒女之情、離愁別緒的範圍,或詠壯麗的自然景物,或抒發其登臨懷古之情,或敘邊關征戰之事,或抒其慷慨激昂、悲憤之情,在豪放雄壯中呈現悲憤沉鬱乃至悽迷的藝術特色。例如《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寫道,日落西山時,他還站在樓頭,把淪陷區的`山河一望再望,失羣孤雁的叫聲,使詞人想起自己孤獨的處境,辛棄疾的孤獨感本源於對淪陷江山的無限依戀,卻又深陷主和的社會氛圍中。那深藏的無法收復的苦痛導致他不願說美味佳餚,買田置舍,只是時光流逝人漸老,更增添了他內心的憂憤,以致說出“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這樣的話來。全詞充溢着憂國憂民的憤激之情和壯志難酬的抑鬱憤恨之氣。

四、沉婉含蓄的意境

辛棄疾婉約詞中的意境大多給人以孤寂冷漠、幽暗曲折的感覺,含蓄蘊藉,餘味無窮,創造出柔中帶剛的藝術境界,這使得其婉約詞不以新奇取勝,全在於內涵的厚實,不僅能使情景天然融合,恰切無隙,創造出深婉含蓄的意境,而且善於在真景中抓住景物的美學特徵,在真情中講求情意的健康高尚,別有一番美感。如《青玉案·元夕》中描繪了元宵之夜的熱鬧場面,給讀者展現了一個華美而熱烈的藝術境界,然而凸現在這個意境之中的卻是一個不同流俗,自甘寂寞的冷美人。從這首詞中不難了解到那位被彈劾解職後,寧願閒居也不肯趨炎附勢的詩人自己,而這一高潔的人品卻是在一個悽迷幽眇、若即若離的境界中展示的。辛棄疾詞當中讀罷則輟、一覽無餘的詞篇是很少的。

五、情傳千古的典故

辛棄疾讀書廣博,善於驅遣古書中的語句,融化吸收前人的文學語言入詞,即所謂的運用典故,來表達自己在抗金斗爭中的各種生活內容和思想感情,服務於抗金戰爭。在他的筆下,經、史、子、集、楚辭、世說中的語句,經常成爲他創作的語言材料,曾被劉克莊於《後村題跋》中稱爲“掉書袋”。然而,全面衡量,辛詞並非濫用典故以炫耀其知識淵博,其用典多是出於表情達意的需要,是詞“含蓄蘊藉”的特質所致。他借典傳情,情傳千古。例如:“休說臚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用反語從反面說,“休”和“未”將詞人無歸隱之心表述的十分清楚和懇切。“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詞意更深一層,“怕應”先推測後肯定,再用“羞”字與之配合,曲折婉轉表明作者的丈夫胸懷。“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則直抒詞人內心痛苦,“可惜”二字含無限的感慨與惋惜。這三句三典,三個轉折,起伏翻騰,卻無錘鍊痕跡。

雖然辛棄疾的婉約詞反映社會現實有它的特點,不像豪放詞那樣“橫絕六合,掃空萬古”,但是並不減弱它反映現實的深度。它感情真摯濃烈,飽含愛國將士血淚,催剛爲柔,把激憤強烈的情感用婉轉的曲調、隱曲的方式表達出來,使其詞意境高遠,韻致超然,呈現出豪婉相濟、卓爾不羣的獨特風格,讓長期與社會隔膜的婉約詞閃耀出時代精神的絢麗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