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秦觀詞的藝術特點

秦觀是婉約派的代表作家,其詞作受到歷代文人的推崇,他寫的詞有哪些藝術特點?

淺析秦觀詞的藝術特點

  

由宋代詞人蘇軾開創一代豪放詞風,宋詞在風格方面展現出"豪放"與"婉約"之別,詞風以婉約見長的詞人很多,秦觀是其中的代表詞人,詞風悽婉倚靡,悽清沉鬱,"善於通過悽迷的景色,婉轉的語調錶達感傷的情緒",格調可用"悽婉"概括,其詞悽婉風格的成因可從北宋國勢的影響,北宋文人的審美心理,以及詞人的個性性格等方面找尋答案。

一、北宋國勢對秦詞詞風的影響

中國封建社會歷經盛唐及五代十國之後,到了宋代,經濟雖有所發展,但難以啓及盛唐的國勢了。北宋時期,統治階級內部各種力量互相抵消,國家積弱不振,農民負擔很重,再加上北宋朝廷不斷受到周邊少數民族的騷擾,國勢衰微。在這種社會政治背景下,宋代文人的作品多顯出一種中氣不足的景象。同是描寫邊塞生活的作品,唐人有"上將擁旄西出徵,平明吹笛大軍行"的雄闊氣概,也有"黃沙百戰穿金甲,不戰樓蘭終不還"的壯志豪情。在宋代,即使像范仲淹這樣在邊疆有所建樹的人也會寫出"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的衰嘆;蘇軾寫出"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邁,可也抵不過有"老夫聊發少年狂"的滄桑,稱自己爲"老夫"的蘇軾時年才39歲。宋詞中詞風豪邁的、詞風婉約的,沉重感都是很強的,究其原因,當與宋代內憂外患、國力不強等因素有關。

在這樣的衰微國勢影響之下,秦觀的詞也不免帶有淒涼哀婉的色彩。秦詞善於通過"煙靄""微雲""斜陽""寒鴉"等景觀營造一種悽清的意境,同時用"孤""愁""恨"等詞表現內心的濃烈愁緒,客觀景物之中融入主人公強烈的主觀情緒。同是送別,在唐代詩人用"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表現出灑脫之氣。秦觀詞《滿庭芳》也有送別,表現出悽清氣息:"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徵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詞的景色淡淡勾勒,雲是淡淡的,草是衰敗的,離別之時,借酒消愁,而薄煙、斜陽、寒鴉的點染又營造出悽清意境,加重了離愁別緒之感。在其另一首《望海潮·洛陽懷古》中有"但倚樓極目,時見棲鴉,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一句,棲鴉意象常給人無所歸依之感,"無奈"寫出詞人內心的"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緒,而"歸心"是隨着流水到天涯的,給人一種沒有根基的飄泊感受,有一種總在心頭瑩繞不去的淒涼。

又如《踏莎行》中"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爲誰流下瀟湘去。"詞中出現"霧""月""杜鵑""斜陽""梅花"等景物,加重了淒冷清幽的色彩,而"失""迷""望""斷""閉""砌""流"等動詞的使用形象地傳達了詞人心中無限的愁緒,其中"砌成此恨無重數"一句最爲傳神,"恨"之綿長沉重,一個"砌"字準確地刻畫出來,作者在詞中傷別念離慨平生,於客觀景象裏已濃濃浸染了主觀性情緒色調。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評此詞"詞境最爲悽婉",及其恰當。在北宋衰微國勢之下,總是能引起詞人感時傷事的情緒,在此種背景之下,秦詞展現悽婉色彩亦在情理之中。

二、宋代文人的審美心理

宋代文人審美心理也影響秦觀詞的"悽婉"詞風形成。宋代因其自身條件形成具有時代總體性特徵的文化,這一時代文人的審美心理是不同於前代的,"宋代文人頗受佛道影響,佛家教人戒除七情六慾,講’空’講靜心,道家讓人謙和忍耐,受佛道影響的理學家教人安貧樂道,重道德自覺。在宋代總體的思想信仰影響下,宋代詞風也展現出獨特的風格,文人的審美傾向於平靜的情態,多愁多病,感傷惆悵的心理表現出對殘缺,老瘦之美的偏愛。宋人善於描寫離恨愁緒,多捕捉一些殘燈、殘日、殘陽、殘夢的場景,寫老寫瘦,以此爲美等等。"這些審美的心理傾向也對秦觀的'詞產生了很大影響。

在秦觀的《減字木蘭花》一詞中"天涯舊恨,獨自淒涼人不問,欲見迴腸,斷盡金爐小篆香。黛蛾長斂,任是春風吹不展,因依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因愁而深鎖的娥眉,任春風如何吹拂都難以抹平,因此才讓讀者體會到那種深深的愁緒,作者極力去渲染這種閒愁,並用"過盡飛鴻字字愁"無限加重了愁思,"字字愁"沉重之至,達到了一種極致。在這首詞中,詞人秦觀對愁思愁緒極力描繪,字字淒冷,體現當時詞人的審美心理,在這種悽清閒愁的意境中得到審美的愉悅。又如《浣溪紗》"錦帳重重卷暮霞,屏風曲曲鬥紅牙,恨人何時苦離家。枕上夢魂飛不去,覺來紅日又西斜,滿庭芳草襯殘花。"上闕開首"錦帳重重"有種繁多沉重之感,暗示了主人公內心的無限哀思,重重錦帳,清冷晚霞,當主人公一覺醒來,看到的是即將落下的紅日,那滿院的芳草更映襯了殘花的孤冷悽清。

納入詞人筆下的景象"暮霞’’"西斜的紅日""殘花"展現荒涼淒冷之美,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景物的攝取是"冷風""殘月",唯有此種景物才寫出詞人心中的"多情自古傷離別"之傷感,這種淒冷之景,這種哀婉之情恰表現了當時詞人的審美心理。在《浣溪紗》中有"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鉤",此句藝術性較高,比喻非常奇巧,把飛花的"輕"寫成像夢一般,愁緒在秦觀筆下如"無邊絲雨"般延綿不絕,沒有盡頭,還有李煜的"問君能有許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都以比喻的筆法極寫愁緒之深,與此詞有異曲同工之妙。"寶簾閒掛小銀鉤""閒"字用得極妙,流露出詞人揮之不去的哀婉情緒,詞人捕捉"斜陽""殘月""細雨""危樓"等景象,營造出一種的悽清之意境,體現了詞人的審美心理。

另處,還有抒寫女子離愁的詞中,也顯現了對孤寒、淒冷的美的偏愛,展現時人審美的心理:《阮郎歸》"瀟湘門外水平鋪,月寒徵棹孤,紅妝飲罷少踟躕,有人偷向隅。揮玉箸,灑真珠,梨花春雨餘,人人盡道斷腸初,那堪腸已無"。主人公因思念而心傷,古人曾用"斷腸"一詞比喻內心的極度感傷,而在秦觀筆下,"斷腸"已難以表達這種心境,已是"那堪腸已無"了,白居易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秦觀也可以說真是"此時無腸勝斷腸"了,將一種因離愁而生的痛苦發揮到極點。又如《調笑令》中"戀戀樓中燕,燕子樓空春色晚,將軍一去音容遠,空鎖樓中深怨。春風重到人不見,十二闌干倚偏。"女子與所愛的人分別,滿腔的思戀與埋怨卻無處去訴,而回憶往昔的美好日子又加深了這種愁緒,"春風重到人不見,十二闌干倚偏,"女主人公不停地期盼,不住的遙望,等待她的卻是不盡的思念,真是"此恨綿綿無絕期",詞人在詞中表達一種怨氣,那是瑩繞心頭,永遠化不開的。

在《虞美人》中"瓊枝玉樹頻相見,只恨離人遠,欲將幽恨寄青樓,爭奈無情江水不西流。"瓊樹玉枝本是無情物,在主人公那憂怨的心中,也是羨慕嫉妒的對象,它們還能"頻相見",當主人公要把幽恨抒發出來時,流水無情,怎會幫主人公去傳情呢?這幾首詞均借女子口吻表達那種濃重的思念與愁緒,李清照的"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寫出了因思念而憔悴的形象,而"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又將愁緒量化、形象化,這些詞中的憂怨愁緒,病態的美,也在宋代文人眼中是那樣的美,是值得讓他們在詞中反覆去詠歎的,反映了當時文人的對柔弱、憂傷、哀怨的美的欣賞,表現了特定的審美心理。

三、秦觀的個性性格

秦觀,字太虛,後改字少遊,高郵(今屬江蘇)人。是"蘇門四學士"之一,他少年豪俊,胸懷壯志,攻讀兵書,準備馳騁邊疆,建立不朽的奇功偉業,並以爲"功譽可立致,而天下無難事"(陳師道《秦少游字敘》)。不料,世事艱難,他37歲時才中進士,到43歲纔在朝廷謀得祕書省正字一職。不久即被捲入黨爭的政治漩渦,因深得蘇軾賞識,隨着蘇軾等屢受迫害,秦觀亦受牽連,先後被流放到郴州(今屬湖南)、橫州(今廣西橫縣)和雷州(今廣東海康)。由於他的人生期望值過高,對於人生的挫折和失敗又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故一旦希望破滅,就異常失望和痛苦。秦觀心理承受能力較弱,被貶到雷州時,曾自作輓詞,喪失了對生命的信念,故此後不久即逝世,年僅52歲。他的詩被人稱爲"女郎詩"(元好問《論詩絕句三十首》之二四),詞中淚水盈盈,情調悲苦,與他的經歷和個性性格都有關係。

同是屢遭貶斥,身處逆境,秦觀和蘇軾兩人的性格及展現的詞風是截然不同的。蘇軾面對挫折,樂天知命,曠達不羈,對生活、對未來仍充滿信心,他雖也產生過消極思想,但並未頹唐不振。而秦觀則有所不同,其詞風展示其性格偏於柔弱。他在屢遭打擊之後,由於缺少蘇軾那樣廣闊的胸襟和堅定的信念,深重的哀愁長期包圍着他而難以解脫。其詞中也時常流露出一種絕望的哀傷。因詞風憂傷哀怨、纏綿悱惻,並擅長寫出一種纖細幽微的情感境界。在《南歌子》中"玉漏迢迢盡,銀潢淡淡橫,夢迴宿酒未全醒,已被令雞催起,怕天明。臂上妝猶在,襟間淚尚盈,水邊燈火漸人行,天外一鉤殘月,帶三星。""迢迢""淡淡"等疊詞的使用渲染一種慘淡的美,"怕天明"是怕夢醒之後的悽清,有一種深沉的哀傷。最未一句的"殘月""帶三星"讀來讓人頓生涼意,詞中的意境是孤冷悽清的。又如《如夢令》中,"池上春歸何處,滿目落花飛絮,孤館悄無人,夢斷月堤歸路,無緒,無緒,簾外五更風雨。

"詞中之景"落花飛絮"給人一種漂泊無根,荒涼冷清之感,有"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飄浮雨打萍"相似的意境,"孤館悄無人"是孤單冷清的,此情此景,"無緒"是最恰當的情緒,詞人又用"五更風雨"的悽清把這種情緒點染到極致。其《千秋歲》中有:"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時逢詞人橫遭貶黜,遠離朝廷,政治理想破滅,青春容顏衰老,這種種的怨憤不平,促使他發出了沉痛的喟嘆:"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不僅是說自然界的春天正在逝去,同時也在暗示着生命的春天也將一去不復返。據宋人曾敏行《獨醒雜誌》記載,當時孔平仲讀罷此詞,不禁驚詫道:"少遊盛年,何爲言語悲愴如此?"並稱:"秦少游氣貌,人不類平時,殆不久於世矣。"曾布也說:"秦七必不久於世,豈有’愁如海’而可存乎?"秦觀此詞流露出令人驚詫的悲憤淒涼之意。在秦觀暮年所作《夢中作》中"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百。飛雲當面化龍蛇,天矯轉空碧。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用象徵、託喻手法,表現了詞人畢生的追求,冀望,在結尾隱隱流露生命理想終化成空煙的傷痛迷惘,若細細品來,驀然領會到徹骨的悲涼。秦觀的詞風格悽婉,從其個性來講,滿足了他嘆喟命運悲劇,渲泄人生愁煩的精神需求。

縱觀秦觀之詞,不難看出他善於通過悽迷的景色,宛轉的語調錶達感傷的情緒,格調悽婉的藝術特徵。而其詞的詞風又是與宋代特定的國家形勢,當時文人的審美心理及秦觀的個性性格相關聯的。

簡述秦觀婉約詞的藝術特色

在北宋詞壇上,秦觀被認爲是最能體現當行本色的“詞手”。晁補之在《評本朝樂章》中即認爲“近世以來,作者皆不及秦少游”。秦觀詞的內容並沒有擺脫別恨離愁的藩籬,其妙處在於情韻兼勝,即情感真摯,語言優雅,意境深婉,音律諧美,符合詞體的本色和當時文人士大夫的審美趣味。他的婉約詞的主要藝術特色有:

一、靈心善感而寄情深微。

作爲蘇軾最得意的門生,秦觀作詞不可能不潛在地受到蘇軾的影響,蘇軾開創了以詞抒寫自我性靈的新格局,而秦觀一生積聚了滿腹傷心失意的淚水,也必然要利用他所擅長的詞體來傾泄。不過他不像蘇軾那樣直接傾吐內心的苦水,而是另闢一途,把深沉的辛酸苦悶融注在類型化的離情別恨之中,即賙濟所說的“將身世之感打併人豔情,又是一法”,如《浣溪沙》以尋常之語,狀尋常之事,寄情幽遠。

二、秦觀以小令作法的長處彌補慢詞創作中存在的不足,從而達到情韻兼勝的審美效果。

如名作《滿庭芳·山抹微雲》,將別時的傷感、往日的柔情、別後的思念層層鋪敘,但情思並非一瀉無餘,而是情一點出,即用景物烘托渲染,剛提“舊事”,即接以“煙靄紛紛”,欲吐還吞,詞末不待情思說盡而結以景語,更含蓄而有餘味。詞的語言清新淡雅.“抹”字、“粘”字,由錘鍊而得卻不失本色。其他如《浣溪沙》的“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則情景融合,語言淡雅,境界蘊藉空靈。

秦觀在詞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其詞卓然一家,和婉醇正,典型地體現出婉約詞的藝術特徵。就婉約詞的發展而言,秦觀對另外兩位婉約詞的代表作家周邦彥和李清照都有直接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