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伐竹記》閱讀題答案及譯文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小題。

歐陽修《伐竹記》閱讀題答案及譯文

戕竹記

歐陽修

洛最多竹,樊圃棋錯。包籜榯筍之贏,歲尚十數萬緡,坐安侯利,寧肯爲渭川①下。然其治水庸,任土物,簡歷芟養,率須謹嚴。家必有小齋閒館在虧蔽間,賓欲賞,輒腰輿以入,不問闢疆,恬無怪讓也。以是名其俗,爲好事。

壬申之秋,人吏率持鐮斧,亡公私誰何,且戕且桴,不竭不止。守都山令:有敢隱一毫爲私,不與公上急病,服王官爲慢,齒王民爲悖。如是累日,地榛園禿,下亡有嗇色少見於顏間者,由是知其民之急上。

噫!古者伐山林,納材葦,惟是地物之美,必登王府,以經於用。不供謂之畔廢,不時謂之暴殄。今土宇廣斥,賦入委疊;上益篤儉,非有廣居盛囿之侈。縣官材用,顧不衍溢朽蠹,而一有非常,斂取無藝。意者營飾像廟過差乎!《書》雲:“不作無益害有益②。”又曰:“君子節用而愛人③。”天子有司所當朝夕謀慮,守官與道,不可以忽也。推類而廣之,則竹事猶末。

注:①渭川:《史記·貨殖列傳》:“安邑千樹棗,燕、秦千樹慄,……渭川千畝竹,……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②不作無益害有益:《尚書·旅獒》:“不作無益害有益,功乃成。”③君子節用而愛人:《論語·學而》:“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1.對下列句中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坐安侯利,寧肯爲渭川下坐:因爲

B.簡歷芟養,率須謹嚴簡:挑選

C.亡公私誰何亡:滅亡

D.上益篤儉益:更加

2.翻譯下列句子

A.且戕且桴,不竭不止——

B.下亡有嗇色少見於顏間者,由是知其民之急上——

3.填空:

①文章從題前落筆,先寫洛竹之,洛竹之利,之美,主人之好客,言簡意賅地展現洛竹既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又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②文章的第二段,先寫的時間,再寫戕竹的行爲,最後寫。

4.最後一段是議論,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什麼?由此生髮了什麼道理?找出原文句子作答。

答:

5.文章的標題爲《戕竹記》,但第一段卻不寫戕(砍伐)竹,說說第一段與第二段的聯繫。

答:

【答案】

1.C(通“無”)

2.A一邊砍伐,一邊裝船(運走),從不停止。

B老百姓看不出一點惋惜的樣子,因此知道這是因爲他們被官吏所逼迫。

3.①盛,洛竹②戕竹,結果

4.主要的觀點是:“天子有司所當朝夕謀慮,守官與道,不可以忽也。”生髮的道理是:“推類而廣之,則竹事猶末。”

5.第一段寫洛竹之盛、之經濟價值、之栽種不易、之觀賞作用,意在爲下文的戕竹作鋪墊和反襯。

【參考譯文】

洛陽竹子最多,籬笆、苗圃裏邊竹子像棋子一樣雜錯生長。包籜(偏偏包着的竹筍的皮)榯筍(豎立的竹筍)的盈利,每年高達十幾萬緡錢,和千戶侯的俸祿差不多,名氣僅在渭川(《史記·貨殖列傳》:渭川的千畝竹子,利潤和千戶侯相等。)之下。但是種養竹子,要挖水溝,增肥土壤,挑選好苗,剷除雜苗,都要小心嚴謹。家家都有閒置的.小書齋、房屋在竹林下,有客人想要欣賞,就乘小轎進來,不論竹林開墾多大疆域,都不會受到責怪(指百姓可以隨意種植竹林,也不會因邊界問題發生爭執)。所以這裏的風氣很有名,種竹子成了大家都喜歡做的事。

壬申年秋天,官差們手持鐮刀斧頭,不論公家的還是私人的,邊砍伐邊做成竹筏,不砍完不罷休。官府下令:有敢私自隱藏一棵竹子,不上繳國家急需的,爲官府服役就是怠慢,最爲臣民就是悖逆。就這樣幾天以後,土地光了,園子禿了,人們的表情中沒有顯露出吝嗇的神色,因此知道這裏的百姓急國家所急。

啊!古人砍伐山林,收集木材、蘆葦,自然生長的好的東西,一定要弄到宮室,使他們有所作用。如果不採集它們就叫做浪費,採集它們沒完沒了就叫做暴殄天物。如今沒有廣建殿宇,百姓的賦稅也削減了;皇上更加註重節儉,沒有擴大宮殿、修建苑囿的奢侈。朝廷採集的用度材料,沒有不任其朽爛的,但是一遇到非常情況,還是收斂財物沒有節制。有居心的人營造祠廟太過分了!《書》不是說了嗎:“不作無益的事,以免損害有益的事物。”又說:“君子節儉用度,關愛別人。”朝廷的有關部門應該整天思考,恪守做官和治國之道,不能有所閃失。推廣來看,砍伐竹子的事還仍是小事呢。

3.文章第一節,首句“樊圃棋錯”寫竹子之多,第二句“歲尚十數萬緡,坐安侯利”寫竹子的利潤之高,再次句“家必有小齋閒館在虧蔽間,賓欲賞,輒腰輿以入”寫客人欣賞,是側面寫竹子的美麗和風致。

4.文章由記事而評論,最後上升到爲官之道。至此,事已記過,理也說透,文章到“天子有司所當朝夕謀慮,守官與道,不可以忽也。”似乎可以結束了,出乎意料,作者又再加生髮——“推類而廣之,則竹事猶末”。奇峯突起,境界大開。原來“戕竹”一事,只不過是用以折射大千世界的一面小小的鏡子。點晴結穴,戛然而止,是所謂實處還虛。大千世界,古往今來,究竟有多少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戕竹”之事?

5.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文章謀篇佈局的體悟能力,一般的,“記”這類文章,前面的記敘和描寫都是爲了後面作者要闡發的觀點或者要發表的議論做鋪墊作用的。典型的例子是初中《岳陽樓記

文章先從竹子落筆,先寫洛竹之利,養竹之艱,竹林之美,主人之好客,言簡意賅,生動而具體地展現了洛陽竹林既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又有極高的觀賞價值。這就爲“戕竹”——一場災難的到來,作了有力的鋪墊和反襯。第二節正面寫“戕竹”。

也爲下文的議論做好必要的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