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柳永簡介

《雨霖鈴》是詞牌名,也寫作《雨淋鈴》,節選自《樂章集》。相傳唐玄宗入蜀時在棧道雨中聽到鈴聲與山相應,想起楊貴妃,故作此曲《雨淋鈴曲》。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雨霖鈴柳永簡介,歡迎閱讀!

曲調自身就具有哀傷的成分。宋代柳永的《雨霖鈴》最爲有名,而其中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更成爲千古名句。

原文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譯文

秋後的知了叫得是那樣得淒涼悲切,在汴京城門外餞行的帳蓬裏喝着酒,沒有好心緒,正在依依不捨的時候,船上人已催着出發。

握着手互相對視,情緒激動,眼淚就快決堤,直到最後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

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天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便是離別的時候,更何況又恰逢這滿是涼意的秋天,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

誰知我今夜酒醒了之後會在何處?怕是隻有楊柳岸邊,淒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

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

就縱然有滿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說呢?

作品鑑賞

柳永多數喜歡作慢詞,長於鋪敘。此詞表現作者離京南下時長亭送別的情景。

上片紀別,從日暮雨歇,送別都門,設帳餞行,到蘭舟摧發,淚眼相對,執手告別,依次層層描述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態,猶如一首帶有故事性的'劇曲,展示了令人傷心慘目的一幕。這與同樣表現離情別緒但出之以比興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時柳詞不但都下傳唱,甚至遠及西夏,“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避暑錄話》)。柳詞盛行於市井巷陌,同他這種明白曉暢、情事俱顯的詞風不無關係。

下片述懷,承“念”字而來,設想別後情景。劉熙載《藝概》卷四:“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雲‘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確實,“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爲名句,不僅在於虛中有實,虛景實寫,更因爲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何處”,遙接上片“帳飲”,足見雖然“無緒”卻仍借酒澆愁以致沉醉;“楊柳岸、曉風殘月”,則集中了一系列極易觸動離愁的意象,創造出一個悽清冷落的懷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會景,放筆直寫,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經年”,由“千里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噎”想到“更與何人說”,迴環往復又一氣貫注地抒寫了“相見時難別亦難”的不盡愁思。

宋人論詞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詞一向被判爲“俗曲”。此詞上片中的“執手相看淚眼”等語,確實淺近俚俗,近於秦樓楚館之曲。但下片虛實相間,情景相生,足以與其他著名的“雅詞”相比,因此堪稱俗不傷雅,雅不避俗。

擴展閱讀:雨霖鈴 柳永閱讀附答案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8.這首詞的上闋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感情?(4分)

9.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三句妙在何處?請結合詞句簡要分析。(3分)

答案:

8.(4分)上闋描繪了一幅長亭送別圖。(1分)暮雨黃昏,長亭向晚,秋蟬悽鳴。一對戀人在京都城門外設帳置酒送別。艄公聲聲催促,分別在即,兩人手拉着手,淚眼相對無言。想到前途茫茫,更是悲傷。(2分)抒發了詞人與戀人餞行時難分難捨的離愁別緒。(1分)(意思對即可)

9.(3分)①烘托渲染。詞人設想次日酒醒的時間、地點和特定環境氛圍,將離別之傷渲染得更加濃厚。②意象選擇。“楊柳”“ 曉風”“ 殘月”都具有離別或相思的意味 ,這裏情景交融,寄寓着詞人無限的離愁別恨。(寫出一點給1分,寫出兩點給3分。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