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絕句》李清照原文註釋翻譯賞析

作品原文

《夏日絕句》李清照原文註釋翻譯賞析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做人傑,死亦爲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作品註釋

1、人傑:人中的豪傑。漢高祖曾稱讚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傑”。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爲鬼雄。”

3、項羽:秦末時自立爲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奪天下,在垓下之戰中,兵敗自殺。

4、江東:項羽當初隨叔父項梁起兵的地方。

作品譯文

生時應當做人中豪傑,死後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們還在懷念項羽,因爲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東。

創作背景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爛宋王朝的瓊樓玉苑,擄走徽、欽二帝,趙宋王朝被迫南逃。後來,李清照之夫趙明誠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裏,城中爆發叛亂,趙明誠不思平叛,反而臨陣脫逃。李清照爲國爲夫感到恥辱,在路過烏江時,有感於項羽的悲壯,創作此詩,同時也有暗諷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作品賞析

這首詩起筆落處,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詩的開頭兩句破空而起,勢如千鈞,先聲奪人地將那種生死都無愧爲英雄豪傑的氣魄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肅然起敬。這兩句詩是一種精髓的凝練,是一種氣魄的承載,是一種所向無懼的人生姿態,因其崇高的境界與非凡的氣勢成爲千古傳誦的名句。

詩的.後兩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點出其原因所在。項羽最壯烈的舉動當屬因“無顏見江東父老”,放棄暫避江東重振旗鼓的精神而自殺身亡。在作者李清照看來這種失敗中表現出來的異乎尋常的英雄氣概在宋廷南渡時尤顯可貴。詩人盛讚“不肯過江東”的精神,實因感慨時事,借史實來抒寫滿腔愛國熱情。“至今”兩字從時間與空間上將古與今、歷史與現實巧妙地勾聯起來,透發出借懷古以諷今的深刻用意。

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傑,爲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爲國捐軀,成爲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於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聵的作用。南宋統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借項羽的壯舉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正氣凜然。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與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