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縣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工作推進會議演講稿範文

同志們:

在全縣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工作推進會議演講稿範文

這次全縣農技協工作推進會議,是我縣以科技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實踐行動貫徹縣委十三屆三次全會精神的實際舉措。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大力發展農技協組織,充分發揮其在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增強羣衆科普意識,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

快速發展,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會上,我們表彰了全縣十強農技協會,出臺了《青岡縣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管理辦法》,並對“善堂”牌秸稈分解劑產品及技術進行了推介。希望大家結合實際,認真、深入地學好用好推廣好十強農技協會經驗,使我縣農技協工作再登新臺階、再上新水平。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充分認識農技協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當前,隨着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化,順應農村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我縣以農技協爲代表的各種新型經濟組織形式應運而生。截止目前,全縣以能人牽頭、鄰里互助、自主聯合、自我服務爲主要形式的農技協組織已發展到105個,會員1.8萬人,會員年均增收600元以上。可以說,這些農技協的形成不僅是新形勢下促農增收的需要,更是建設新農村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農技協對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重大意義,把發展農技協作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工作重點,抓實抓好,抓出成效。

第一,發展農技協組織,是促進農業實用技術推廣普及和應用的客觀要求。在農業增長方式向現代化、集約化、標準化發展的新形勢下,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提高產量要靠科技,提高品質要抓科技,提高效益更離不開科技。現在看,農民對科技已經不再是認不認識、接不接受的問題,而是想學學不來、想用用不了、想得得不到的問題。農民學科技用科技需要示範戶引、明白人教、典型羣體帶,而農技協組織恰恰就起到了這樣一個作用。農技協多是以高產大王、科技示範戶爲主體發展起來的,他們講什麼農民相信,他們教什麼農民接受,他們讓幹什麼農民認可,通過這種能人效應和示範效應,把農戶看得見、摸得着、學得會的先進實用技術迅速有效地傳播給會員和農戶,打開了科學技術通向千家萬戶的渠道,成爲普及推廣農業科技的一支羣衆性社會力量,開闢了一條農民自我服務、互助服務和幫帶服務的新途徑,使土地集約化、科學化經營成爲可能,加快了“少數人多種地,多數人少種地”進程。發展農村專業技術協會也帶來了農村領導方法、工作方式、服務職能的深刻變化,使領導方法由指揮向指導轉變,工作方式由傳統向創新轉變,工作職能由管理向服務轉變,使農村基層組織與農民之間的聯繫更爲緊密,黨的執政能力基礎得到了強化。

第二,發展農技協組織,是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的客觀要求。回顧改革開放20多年來的實踐,如果說家庭聯產承包解決了農民與土地的關係問題,那麼在現實條件下,發展農技協組織就是在解決農民與市場、農民與科技的關係問題。農技協組織,讓農民在進入市場的過程中成爲利益共同體,成爲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競爭主體。通過變零散分散經營爲適度規模經營,變無序競爭爲有序競爭,變盲目跟從發展爲科技主導發展,有效解決了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之間的矛盾。通過規模化、科技化生產提高了市場抗震力,通過社會化服務提高了市場競爭力,通過合作互助提高了農民闖市場的能力。禎祥農業科技合作社探索實行的統一規劃、統一購種購肥、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整地施肥、統一產品銷售的“五統一”發展模式,就充分說明了農村技術型合作組織已成爲農民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見,農技協組織在帶領農民進市場、率領農民闖市場、引領農民拓市場的實踐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橋樑和紐帶作用。

第三,發展農技協組織,是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客觀要求。在年初召開的縣委十三屆三次全會上,我縣把實現三年脫貧解困、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繼續定位在做強“四大主導產業”上,這也是我們20xx年工作的主旋律,能否做強,核心問題是“四大主導產業”能否“化”起來,這不僅取決於基地發展規模、市場化程度、龍頭企業牽動作用,更取決於幾個關鍵環節的緊密銜接。這就需要通過以技術爲聯結開展適度規模經營,真正使基地產品統起來、質量提起來、總量擴起來,達到基地、市場、企業的緊密融合。實踐證明,農技協將自己成功的技術和經驗,通過會員不斷傳播到周圍的.羣衆中去,很快形成了“發展一個協會、帶出一羣能人、創辦一個實體、服務一方農民”的局面和“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使農民之間形成一種互惠雙贏的利益聯結關係,進而爲產業化發展提供動力。從我縣看,隨着龍鳳玉米公司、幾個萬壽菊加工廠等龍頭企業的迅猛崛起,以及對產業牽動能力的不斷增強,使玉米、萬壽菊等資源優勢正在逐步轉化成加工優勢、效益優勢,而科技合作因素在這幾個產業領域也相對活躍。目前,已建成玉米產業技術合作協()會18個,入會農民畝均增產104斤,畝增效益40多元。由此可見,科技離不開大產業,有了科技就能牽動產業大發展。

第四,發展農技協組織,是農村實現生活寬裕的客觀要求。我縣作爲一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四分之三的農業大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農民,關鍵在增加農民收入。儘管有好政策保證增收,遇好年景促進增收,但實現小康

目標的根本出路還在於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不僅要通過勞務輸出把農民轉移出去,更要通過聯合與合作把農民組織起來,走科技致富之路。農技協用農民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和最小的成本促進種植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調整,實現了效益最大化。以瑞雪農業有限公司的“公司 協會 農戶”的合作組織形式爲例,在其組織引導和帶動下,20xx年,瑞雪瓜菜種子協會會員戶均純增收都在2000元以上。這就不難看出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在拓展農民增收空間上的明顯效果和積極作用。

二、創新實踐,全力推動農技協組織健康有序發展

我縣農技協組織作爲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歷了由少到多、由小變大、由弱漸強、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從當前看,我們發展農技協組織有堅實的工作基礎,有農民的發展熱情,有可資借鑑的辦法經驗,更面臨版權所有着難得的政策機遇。在十六屆五中全會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規劃中,就對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鼓勵和引導農民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作了具體要求,尤其將對農技協組織給予重點傾斜。我們一定要搶抓機遇,乘勢而上,以更具創造力的創新實踐,在帶領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進程中實現農技協組織的大發展、快發展。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縣發展農技協組織的總體思路是: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以縣委十三屆三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爲統領,以服務“四大主導產業”發展爲主攻方向,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堅持城鄉統籌發展,走多元化創建、多形式組建、規範化運作、多領域經營的路子,堅持速度和效益相統一,努力將全縣農技協組織打造成壯大農村經濟、促農增收的生力軍。具體發展目標是:到今年年末,全縣各類農技協組織要發展到200個,吸納農民3萬人。力爭用5年時間,把農技協建設成爲數量衆多、門類齊全、運作規範、競爭有力的新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爲此,我們要重點抓好三個方面工作:

1、堅持多元創建,放手放膽創新發展。農技協組織的涌現和發展是新形勢下廣大農民羣衆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它的發展和壯大,不僅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需要樹立“幹起來再說”的思想理念。只有這樣,我們發展農技協組織纔能有大的氣魄,有新的作爲,有好的局面。要不限內容,能幹什麼就幹什麼,鼓勵和支持農民在產業結構關鍵環節、產業鏈條薄弱部位、本地發展優勢產業和農民急需服務項目上實行聯合協作。要不限規模,能幹多大就幹多大,不厭其小,不厭其多,不厭其雜,逐步形成滾動發展、積累擴張、漸進提高的規模發展局面。要不限形式,能怎麼幹就怎麼幹,股份合作式、聯合經營式、科技服務式等不同組織形態可以競相發展,資金、技術、品牌、管理、土地、實物等不同生產要素可以自願入股,各類資本可以不拘性質敞開進入。要不限主體,誰能幹就讓誰幹,不管是農民身份還是幹部身份,不管是本地大戶還是外埠能人,不管是農技專家還是市場經紀人,不管是企業聯合還是個人行爲,誰有能力就讓誰牽頭,羣衆擁護誰就讓誰牽頭。要不限區域,打破鄉村距離、產業佈局,積極發展跨行業、跨產業、跨區域的聯營合作。

2、堅持規範運作,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發展農技協組織,必須立足實際,注重實效,堅持走多領域延伸、多形式創辦、多元化推進的路子。一是要探索符合實際的組建方式。要以鄉鎮農牧業技術服務中心爲依託,以資金入股、技術服務、試驗示範等形式爲資本,吸引和鼓勵廣大農民組建協會。要以村爲單位組建協會,聯手合作闖市場,圍繞“四大主導產業”、圍繞本村資源優勢搞發展。要以迎春鄉李明華組建養豬協會爲例,利用種田能手、養殖大戶、科技能人、市場經紀人等能人帶動組建農技協會。要充分發揮萬壽菊加工廠、中和瑞雪公司等龍頭企業作用,依靠龍頭整合資源,擴充實力,開拓市場,吸納農民參與發展龍頭牽動型農技協組織。動員和鼓勵那些有能力、有威信、有熱情的鄉村幹部,積極投身發展農技協主戰場。二是要選準前景看好的產業項目。農技協組織發展要以項目爲支撐,沒有好項目,農技協組織就沒有生命力。即使辦起來,也容易賠本、散夥、垮掉。因此,各農技協在項目選擇上,必須根據本地資源優勢,以土地規模經營、農產品市場營銷和推廣應用新技術爲主攻重點,緊緊圍繞“四大主導產業”,選擇市場開拓能力強、綜合效益明顯的項目。如科協新引進的“德善”牌秸稈分解劑,就是我們發展農技協的一個好項目。三是要把握以民爲本的指導原則。農民是農技協組織的主體。在工作中要注意把握三條原則。要堅持農民自願的原則,不能靠行政命令去硬性“歸大堆”,強行“拉郎配”,充分尊重農民生產經營的自主權;要堅持誰參與、誰組織、誰受益的原則,讓農民自行選擇、自主管理、自我發展;要堅持邊發展、邊規範、邊提高的原則,使農技協組織逐步由鬆散聯合向緊密組合、由簡單合作向規範運作、由小範圍向寬領域發展。

3、堅持組建標準,全力提升發展層次。目前,我縣農技協發展層次較低,不能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我們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引導農技協向更高層次發展。一要積極聯大靠強。要按照優勢互補原則,以協會爲龍頭,打破區域界限,積極推進農技協聯合聯手發展,加快農技協之間整合重組。要通過政策引導等辦法,採取建立原料基地、生產吃配產品等形式,鼓勵農技協掛靠知名龍頭企業。要引導農技協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溝通聯繫,實行產學研聯合,引進新品種,開發新項目,提高協會科學技術水平,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如我縣的瑞雪農業科技協會,既有專利技術又有主打產品,既有市場空間又有外聯渠道,實現了企業與協會的有機統一,這種模式值得借鑑。二要推行標準化生產。要綜合運用市場手段,規範生產標準,實施農業生產技術規程,搞好農產品質量檢測。要建立標準化農產品生產基地,提升農產品質量。要強化教育引導,增強協會會員標準化意識,真正把農技協建設成農村實用技術的示範推廣載體、農業標準化的組織實施載體、市場行情信息的接收傳播載體。三要注重品牌經營。要打造品牌,積極開發具有市場優勢的產品,塑造獨具優勢特色的品牌。要推介品牌,對重點品牌進行包裝宣傳,使協會的優勢品牌不僅在省內市內叫響,還要在國內和國際叫響。要整合品牌,按行業類別、產品屬性、區域範圍進行重組聯合,共同主打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幾個優勢品牌,帶動全縣農產品進入國內國際市場。版權所有

三、加強領導,建立健全推進農技協發展的工作機制

加快農技協的發展,既需要農技協自身的積極努力,更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扶持。這就要求我們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強化領導,主動介入,爲農技協發展搭建平臺,提供保障。

一是要強化組織領導。黨委政府的工作力度,直接關係到農技協的發展程度。禎祥、迎春等鄉鎮農技協工作之所以開展得好,與當地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是分不開的。各級黨委政府要站在推進“四大主導產業”發展、解決“三農”問題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度,切實把農技協工作納入黨政行爲,擺上戰略位置,定期研究部署,考覈督辦落實。主管領導要靠前指揮,真抓實幹,迅速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分工協作全面抓的領導機制。今年,每個鄉鎮要發展3個縣級、5個鄉級農技協會(至少有2個是支部 協會的形式),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對農技協的管理。要堅持經常深入農技協,調查研究,總結經驗,樹立典型,指導工作,及時解決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要全力支持科協組織開展工作,落實科普經費,抓好組織建設,推動農技協快速健康發展。

二是要營造優良環境。各地各部門要樹立扶持農技協就是扶持“四大主導產業”、關心農技協就是關心農業發展、服務農技協就是服務農民羣衆的思想,對農技協在政策上給優惠、政治上給待遇、發展上給扶持,爲農技協創造優良發展環境。要創造良好政策環境,在登記審批、市場準入、生產物資經營、銀行貸款等方面給予傾斜。要創造良好政治環境,對“十佳”、“優秀”農技協會長,納入縣級人才管理,破格晉升職稱。今年,縣人事局、縣科協要按照縣委要求,認真抓好農民職稱的評定工作,各鄉鎮、各協會要積極推薦有一定技術專長的農民,申請評定農民技術職稱,更好地發揮他們的科技帶頭作用。對那些科普作用發揮出色的農技協帶頭人,要優先推薦爲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特別突出的可以提名參選村屯幹部,最大限度地激發和調動農技協組織積極性。要創造良好法制環境,切實維護農技協合法權益,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能以任何名義對農技協亂檢查、亂收費和亂罰款,對發展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的農技協實行重點保護、重點扶持。要創造良好輿論環境。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宣傳農技協,提高農技協知名度和影響力,真正形成有利於農技協發展的良好氛圍。

三是要形成工作合力。農技協的發展壯大,貫穿了農村經濟發展的各個層面、各個領域,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依靠全縣上下力量合力推進。民政和工商部門要簡化登記程序,降低登記門檻,爲符合條件的農技協提供熱情周到服務。農業和技術推广部門要積極主動地爲農技協提供信息、技術和項目,搞好農業政策和資金支持。財政部門要安排一定資金,支持農技協開展技術、信息和項目服務。科協組織作爲農技協的主管部門,要抓好農技協的組織管理、業務指導和規模創建,有效發揮農技協的組織載體、幫扶帶動、橋樑紐帶和科技致富作用。其它各有關部門也要從自身職能出發,爲農技協發展獻計出力。

同志們,發展農技協組織前景廣闊,大有可爲。我們要牢牢抓住難得機遇,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加大力度,紮實工作,爲實現“四大主導產業”快速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