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縣野外實習報告範文

隴縣,史稱隴州,因地處隴山東阪而得名,是陝西省西部的一個邊陲縣。位於東經106°26′32″~107°8′11″,北緯34°35′17″~35°6′45″,東臨千陽縣,南接寶雞縣,西北部與甘肅清水、張家川、華亭、崇信、靈臺五縣毗鄰。,南北寬57.6公里,東西長59.7公里,境內川原狹小,山大溝深,地勢險要,是關中通往西北的主要關隘之一,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古有“關狹鑰匙“。寶中鐵路和204省道貫穿全境,爲陝、甘、寧“三省通衢”和邊貿重鎮。

隴縣野外實習報告範文

一 河流地貌

1.河漫灘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沒的部分。位於河牀和河谷谷坡之間。由河流的橫向遷移和漫堤的沉積作用形成,因此平原河流的河漫灘較發育,且寬廣;山地河流的河漫灘不發育,寬度較小,但相對高度要比平原河流河漫灘高。極爲寬廣的河漫灘,稱爲氾濫平原或河漫灘平原。特點是其沉積物二元結構顯明,下部由較粗大的河牀沖積物組成,上部由洪水氾濫時沉積的較細的河漫灘堆積物(主要是細砂和粘土)組成。

2.千河是縣內主要河流,發源於甘肅省張家川田族自治縣源頭區,於陝西省陳倉區底店匯入渭河;在千河衆多的支流中,流域面積在100km2以上的有37條,其中位於河道左岸的有21條,右岸16條。支流中最長的是普洛河,長37.6km;流域面積最大、流量最大的'是北河,其流域面積爲413km2,多年平均流量爲2.36m3/s;泥沙最多的亦是北河。

千河爲渭河左岸較大支流之一,屬黃河二級支流,流域面積3493km2,幹流總長152.6km,河道平均比降爲0.58%。千河流域地形西北高東南低,上游分水嶺在海拔1500m~2500m之間,中游分水嶺在海拔1000~1500m之間,千陽以下流域在海拔1000m以下,最低高程在500m左右。千河上游爲土石山區,森林茂密,植被良好;中游爲黃土高原溝壘區,地表覆蓋較差,水土流失嚴重,是河流含沙量主要來源;下游爲黃土川臺區,水土流失不大。千河屬渭河主要支流,是流經黃土高塬侵蝕地區的一條重要河流,分析其降水,徑流泥沙等水文特性,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

3.鑑定岩石 沉積岩,又稱爲水成岩,是三種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兩種是岩漿岩和變質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將其他岩石的風化產物和一些火山噴發物,經過水流或冰川的搬運、沉積、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積岩,但如果從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個岩石圈算,沉積岩只佔 5%。沉積岩主要包括有石灰巖、砂岩、頁岩等。沉積岩中所含有的礦產,佔全部世界礦產蘊藏量的80%。而隨沉積岩中的主要造岩礦物含量差異而不同。例如,泥質岩以粘土礦物爲主要造岩礦物,而粘土礦物是鋁-硅酸鹽類礦物,因此泥質岩中SiO2及Al2O3的總含量常達70%以上。砂岩中石英、長石是主要的,一般以石英居多,因此SiO2及Al2O3含量可高達80%以上,其中SiO2可達60~95%。石灰岩等硫酸鹽巖,以方解石和白雲石爲造岩礦物。

火成岩或稱岩漿岩,是指巖冷卻後(地殼裏噴出的岩漿,或者被融化的現存岩石),成形的一種岩石。現在已經發現700多種岩漿岩,大部分是在地殼裏面的岩石。常見的岩漿岩有花崗岩、安山岩及玄武岩等。一般來說,岩漿岩易出現於板塊交界地帶的火山區。而火成岩可分成如次之種類:晶體粗大之酸性火成岩爲花岡巖,細小至肉眼不能辨識者爲流紋岩;晶體粗大之中性火成岩爲閃長巖細小者爲安山岩;晶體粗大之基性火成岩爲輝長岩,細小者爲玄武岩;晶體粗大之超基性火成岩爲橄欖岩,此種火成岩無晶體細小者。晶體特大之火成岩統稱偉晶岩,但應指明其爲偉晶花岡巖、偉晶閃長巖,或偉晶輝長岩。岩漿在地下或噴出地表後冷凝形成的岩石,又稱岩漿岩。大部分火成岩是結晶質的,小部分是玻璃質。火成岩的形成溫度較高,一般介於700~1500℃之間。岩漿在地下冷凝固結形成的岩石稱侵入岩;噴出地表冷凝固結形成的岩石稱噴出巖。火成岩主要由硅酸鹽礦物組成,在地殼中具有一定的產狀、形態。許多金屬礦產與非金屬礦產都與火成岩有關,有時它本身就是重要的礦產資源。

二 地形地貌

隴縣境內海拔800.2~2466米,高差1664米 ,是一個地貌類型多樣,地形破碎複雜的少數縣之一,它位於關山和渭北高原西部的千山之間,其縣城座落在千河谷地的中部,總地勢是西北高而東南低。全縣有大小山頭3429座,大小溝道1746條,主要河流四條,四條河的主要支流64條,其中最大的千河由西北流向東南,斜貫縣境中部,其餘三條分別流向南、北,交錯切割,自然形成山嶺重疊,溝壑縱橫,樑峁谷坡,彼起此伏的複雜地形。這些複雜多樣類型的形成,是各種自然條件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主導因素是地質條件,其次是氣候及其它外營力等。

隴縣的地質條件複雜,地質構造系統代表着不同的構造形式的綜合,境內可分爲五個地貌單元

1)千山低山丘陵、黃土樑溝壑區;

2)合谷階地區;

3)關山山區;

4)六盤山丘陵山地區;

5)景福山區。

草甸植物的分類 根據草甸的經濟指標,可分爲禾本科、苔草屬、豆科和雜類草4大類;按生活型可把草本植物分爲一年生和多年生兩類。一年生植物不是草甸的典型植物,數目較少,如有些草甸的寄生和半寄生植物,某些禾草(早熟禾,狗尾草屬)等。在生物學上與一年生植物近似的是少量的二年生植物,例如和蘭芹、千里光。一年生和二年生植物在草甸的出現和分佈,通常是和草甸草叢的破壞有關,有時也是草甸草羣還未最終形成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