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寫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

實踐報告是進行實踐後的報告;是彙報實踐過程和結果的一種方式。作爲公文,最好用規範化的標題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題結合式標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 ,歡迎閱讀。

關於寫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

【篇一: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

xxxx年7月我校團委組織了爲期一個星期的大學生科技興農服務團“三下鄉”赴xxx社會實踐活動。此次活動的主題是“勇擔強國使命,共建和諧家園”。

一、xxx基本概況:

xxx族自治縣地處臨滄西南部,跨東經98°52′~99°43′,北緯23°04′~23°30′之間。北鄰耿馬縣、東接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縣,東南與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相連,西南與緬甸接壤。距雲南省會昆明市876公里。縣境南北寬47公里,東西長86公里。國境線長147、08公里。地勢呈北高南低,境內羣山連綿,山谷相間,河流縱橫。山地海拔大都在1000~XX米之間。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有煤、鐵、鉛、銀等礦產資源。全縣森林57萬畝,植物以常綠闊葉林和雲南鬆爲主。有野生亞洲象羣、孟加拉虎、金錢豹等珍稀野生動物。

這個神祕的地方有35XX年曆史的古崖畫;有由奴隸社會直接跨越現代文明社會的原始村落;有位於xxx西南角的中緬邊境中段佔地50887公頃的雲南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之一的南滾河自然保護區;有佤族正直、勇敢之精神的百年情侶董棕園林等旅遊景區。

xxx有“崖畫之鄉”、“動物之鄉”、“歌舞之鄉”的美稱。其中,木鼓舞、甩髮舞正真體現了中國佤族文化的內涵,他們同樣有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

甘蔗、茶葉、菸草、橡膠其主要的經濟支柱,水稻、玉米是其主要得糧食作物。

二、主要實踐活動

1、xxxx年7月13日上午我們還舉行了一個出征儀式,在儀式上唐瑩副校長給我們做了出發前的鼓勵併爲我們送行。自坐上校車踏上征程那刻起我的心就非常的激動,一路上激動的心情讓我們說說笑笑,歌聲、笑聲充滿了整個征程。一路的感受與我平時回家卻是完全不同啊!當晚6:00多鍾我們便到達了臨滄市區,這個美麗而寧靜的小城鎮是我倍加熱愛自己的家鄉,家鄉的城市是如此之美麗、空氣是如此之清新父老鄉親是那麼的熱情,晚上我們便入住這美麗而寧靜的城市。

2、xxxx年7月14日我們離開臨滄經過一路的顛簸來到了xxx勐省鎮。用完午餐我們在集市上開始了科普宣傳和文藝演出,給這偏遠的佤族同胞帶來了快樂,帶來了點滴的農業知識。這裏的農民大部分都沒有接受過教育,很多農民正是這樣而對我們的宣傳心存疑惑不敢接近,還有很多佤族同胞根本就聽不懂普通話這樣便造成了溝通上的障礙。然而要改變這種落後的局面最需要的就是教育。

3、xxxx年7月15日上午我們到勐來鄉進行科普宣傳和文藝演出,在演出的過程中我們與村民互動交流,我正真的看到了佤族的熱情奔放,他們用自己的語言倒出了對我們的歡迎,他們真切的希望我們常到佤山做客,佤山的大門永遠向我們敞開着,他們真切的希望能給他們帶去更多相關農業的知識能給他們帶去更多的快樂,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和支持。當幾位佤族同胞表演節目的時候,我同樣看到了齊文化的多特和生後。教授在諮詢臺給他們講解了許許多多得農業知識,渴求知識的他們真心的希望將所有相關的農業知識帶回家去,以求發展。

吃過午飯,在當地領導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班考名句班考民居、百年董棕林和千年古崖畫。

進入班考民居,我們深入農戶調查,首先看到的是他們獨特的建築。據說這是一個直接由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現代社會的村落。過去,村裏的人便是住在附近的高山上。村落的建設正是新農村建設帶來的,也體現了當地領導了良好決策。村落依然保留着原始佤族風情,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聰明的才智創造着財富。織布是佤族的一項手工藝也是其原始文化的一部分,村落裏每家每戶都在織布,從棉線紡織、染色織布到成品的製成都是自己智慧的結晶,簡單的工具能夠製作出漂亮的工藝品,真是叫人讚不絕口啊!

參觀完民居通過一座長長的小橋,我們看到了屹立在陡坡上的百年董棕樹。即使山高崖陡但董棕樹依然是筆直的從不彎曲,這正是佤族同胞正直、勇敢、向上的精神象徵。那長長的橋廊下種着當地的經濟作物之一甘蔗,他們在農民伯伯精心的培育之下正在茁壯的成長着。那裏還放羊着上百頭野生牛,它們個個戴着自己的標識,這xxx人民的進步體現了他們以誠信爲本的精神。

在濛濛的細雨中,我們又來到了具有3500多年曆史的古崖畫遺址。上面的圖案雖然有些已模糊,但是我們依然能夠看清楚其所反應的內容。令人疑惑的是這樣久遠的歷史雖然已過去上面的圖案依然存在,這究竟是用什麼顏料繪製的呢?這也充分的展示了祖先的智慧。由於祖先們不懂得文字於是用一些簡單的圖案記錄了他們的農耕文明、歷史文化等,這保存完好的千年古崖畫,爲後人提供了很好的史料。

4、xxxx年7月16日一大早離開xxx縣城,經過一路顛簸我們來到了具有光榮歷史的班洪鄉,20世紀30年代這裏發生過震驚中外的“班洪抗英事件”,可是由於傾盆大雨我們又沒有帳篷中途於是中途停止了活動。這裏人民的熱情然我們久久不願離去。

然而,時間卻不允許我們我們在此處久留,在難捨難割之中我們來到了與緬甸僅隔幾十公里的忙卡小鎮,這裏是橡膠生產基地。在鎮政府歇息了片刻,在當地領導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xxx的海拔最低點最低點處南臘區芒卡壩146號界樁。據當地的領導介紹這裏的農民最渴求的是知識,這裏的文化素質很低,他們自去年以來纔開始實行普九工作,由於貧窮所以很多孩子失去了上學的機會。

晚上,我們便在該鎮一個簡陋的教室裏與當地的領導和農民共同歡樂。用我們的歌聲、舞蹈給他們送來了親情的問候,鄉親們的積極參加正是表現了他們熱情、豪放與好客。

5、xxxx年7月17日我們返回縣城,沿途參觀了翁丁原始村落。解說員給我們解釋說翁丁的“翁”爲水“丁”爲接,“翁丁”意爲連接之水。該地有幾條小河相互連接,以此得名。翁丁原始村落距縣城30公里,屬勐角鄉管轄範圍,共有98戶人家,400多人。因爲該村到目前爲止還保留着許多佤家的傳統習俗和信仰而稱之爲原始村落。我們走訪了村裏幾家農戶並與他們交談。

解說首先帶我們來到寨主家,參觀佤族的建築風格。有的同學還請寨主給他們取佤族名字。

解說員還帶我們參觀寨樁並且給我們講解了佤族的圖騰崇拜寨樁。寨樁是佤家的一種圖騰崇拜,一般位於寨中央的打歌場,代表着有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最高的那杆是用龍竹製的幡杆,頂部有幾圈竹篾做的飾物,上部故意插些刺刺的篾條頭子,這既是飾物,又是避邪的物器。篾圈下面,有一尺長的木船,代表着一帆風順,木船下面,有一條木魚,代表年年有餘,有船就有水,有水就有魚,這預示着全村風調雨順、萬事大吉。幡杆旁,是棵人高的木塔樁,雕刻極粗獷,全是用斧頭砍鑿成的,塔身被生石灰刷過,潔白如銀,木塔上還刻了一些特殊的圖案,有圓點、方塊、三角塊、條塊,分別代表世上人間賴以生存的天地山川和一草一木。木塔幡杆旁,還有一個木樁,頂上釘了個木盆,這是賧佛用的木盆。杆腳下有個鵝卵石代表着寨心。每逢節日吉慶還要在竹杆上掛一條五尺長的白布幡。這時,家家戶戶都帶着食物來供奉寨樁,寨樁周圍堆滿了食物,插滿了許多祭鬼神的小三角旗,然後,全村老老少少圍着寨樁載歌載舞共慶一年的豐收,乞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興旺等。翁丁的寨樁充分說明了佤家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追求,堅信自己的傳說,寄託了一種美好的願望,寄託着一種誠懇的期盼和追求。

下午,我們回到xxx縣城與縣領導座談。縣長助理向我們講了xxx縣的基本概況、經濟作物、經濟收入、各種畜產品、旅遊景點。在座談還會上教授和老師們通過自己近日的所見所聞也給xxx縣領導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見解。

6、xxxx年7月18日在xxx縣領導的送別中我們離開xxx途經耿馬回到臨滄。一路上我們看到了不同的景色,xxx與耿馬雖然是相連的兩個縣城但卻存在着很大的差異。進入耿馬縣看到的山是光禿禿的,很多農民們爲了發展經濟而將許多山開發出來種植甘蔗。因此在耿馬縣城總是感覺到空氣是乾熱的。

三、實踐之感想

通過爲期一個星期的佤山生活,我感受頗深。使我對農村對農民有了更深刻認識也使我對佤族的風土人情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在神祕的阿佤山我正真的感受到了族同胞的真面目。在佤山的每一天我都會有不同的感想、不同的感受,在瓦上的每一處我們都會看到他們的不同生活方式。但是他們熱情、奔放好客始終是不變的,一首首動聽的勸酒歌、一句句祝福的話語卻時時在我的腦海中迴盪着。在阿佤山我真正的看到了勤勞、勇敢、智慧的佤山人民,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着幸福的生活。

作爲一個能夠在學校安心學習的,我深深的認識到了應該抓緊在校的每一分每一秒。我應當爲家鄉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而知識是最重要的。

四、實踐之個人建議

在佤山通過縣領導的介紹,農戶走使我想到了很多。以下僅代表我個人的意見和建議:

1、要改變這種貧窮落後生活狀況應當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加大對教育事業的投入;

2、xxx具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和佤族文化優勢。應當大力發展旅遊資源,加大宣傳力度,繼續保留和發揚原汁原味的佤族風情;

3、在發展的過程中政府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應當加大政府的政策引導;

4、大力吸引和吸收優秀的人才;

5、xxx有着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礦產資源,所以應當加大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工作,導合理的利用資源;

6、積極發展生態農畜產品;

7、打造和開發佤文化,加大對外宣傳;

8、改變落後與貧窮知識首當其衝,所以在農村開展掃盲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動員全民學習特別是那些從未接受過教育的中青年。

【篇二: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

爲引導學院廣大青年學生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充分發揮生力軍作用,爲扶貧開發工作的順利完成貢獻青春和力量,經研究決定,今年暑期我們學院繼續組織一支院級學生團隊與三支系別團隊開展大中專學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而我很榮幸的成爲院級學生團隊的一員。

本來放假,是輕輕鬆鬆在家休息的時候,可是今年的暑假卻給了我很大的不同,給我一種全新的感覺。以前我總是在電視上看到別的同學暑期去農村三下鄉,那時心裏很是羨慕,總是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可以去親自體驗一下三下鄉的感覺。今年我的願望實現了,我很是激動、興奮。

三下鄉,深入農村,體驗生活,瞭解農民,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而我們也要在這短暫的時光中成長,自我完善,增加知識,努力學到書本上沒有的東西。

7月14日,豔陽高照,三面旗幟鮮豔的在風中搖曳。在學院領導的關懷下,在院團委全體老師的支持下和帶領下,我們滿懷信心,做好充足的準備,帶着似火的激情,踏上了三下鄉的旅途。我相信,這次活動一定能有所收穫,也會將先進的思想帶到這個地方,爲一方做貢獻。圍繞“踐行綱要迎亞運,社會實踐促扶貧”的主題,我們一定會盡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不可辜負了“紅海學子攜手行”的這支隊伍。

經過二十多分鐘的車,我們終於到達了第一站——東涌鎮。天氣雖炎熱,但仍然蓋不過東涌鎮書記以及領導的熱情接待。通過老師的引見,我們認識了鎮委書記,並由他向我們講述東涌鎮的點點滴滴。這一口汕尾口音的普通話,雖是有所缺陷,但一點也不失汕尾基層幹部的憨厚,樸實。在百忙當中能挑出時間和我們歡聚一堂,我們已經是感激不盡了,而鎮委書記在接過幾通電話後,仍然是耐心的爲我們介紹東涌鎮的點點滴滴。當我們知道鎮委書記原本不是負責我們這項工作時,但仍然不厭其煩的鼓勵我們向他提問,這份熱情,這份耐心,很可貴,化作感動,輕輕地撞擊我們的心懷。

通過書記的的介紹,我們從人口,經濟,交通,工農業等方面初步的瞭解了東涌的基本情況。就整個鎮來看的話,該鎮的總人口13000多戶人家,共有60000人口,有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近1萬人。目前全鎮社會總產值18、32億元,其中工業產值14、26億元,農業產值2、3億元。更令人歡喜的是,廈深鐵路汕尾火車站在東涌鎮落戶,這是連接南北和長三角珠三角的津(天津)汕(汕尾)高速公路至汕尾的終站。這縱橫交錯的汕尾交通樞紐,正帶動着汕尾東涌這一新城市的崛起。與此同時,又有一個喜訊,獨具慧眼的碧桂園老總,在汕尾新城市這塊土地上,正在建造一個宜居、舒適、環保、安居樂業、生活幽雅的新市城區。這兩項大型的建設,對東涌鎮的經濟發展將會帶來很好的機遇和動力,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東涌的勢頭是相當的不錯的,爲汕尾的新城市的崛起作出貢獻。

同時也瞭解到不太樂觀的教育發展趨勢,由於當地的人,總體上不重視的孩子的教育,導致無家教,暑假也沒有培訓班,同時大部分的學校師資力量薄弱,教育機構沒有全面發展教育,導致教育成果不大。我們知道教育的質量在一定的情況下會影響到一個地方的發展與進步,東涌的發展勢頭雖說是好的,但教育仍然是重要的因素,一個地區的經濟要發展,不是單單靠外來的資金與設備,同樣一個地方的各方面能力多一樣重要的。所以東涌鎮應該完善教育機構,努力辦好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吸引本地與鄰村的生源。

經過書記的介紹,我們也基本上了解了東涌鎮的概況,接下來是介紹我們此行的最終目的地——寶樓村。

書記對於寶樓村,沒有過多的介紹,因爲了解寶樓村是我們此行的任務。簡單的從書記口中得知,該村的經濟不是很樂觀,書記還用了一個很通俗的說法,將寶樓村的經濟情況有趣的表達出來,他說該村的村民們源續上輩的生活習慣而生活。當然,也有一少部分經濟條件好的村民,但都向外發展了,從而導致當地的消費水平沒有提高。但由於近幾年來城區東涌鎮寶樓村黨支部因地制宜,帶領、引導羣衆種果致富,據統計目前全村種植龍眼、荔枝等果樹近6000畝,對經濟收入大大的增加,也提高了經濟消費水平。

一次與鎮級幹部的交流會在敬佩的掌聲中結束了。

大家懷着滿意的笑容,整理好筆記,在老師的帶領下直奔寶樓村。

下午給我們開會的是村委書記和主任。正趕上農收時節,而他們放棄午休時間,給我們開一次簡單的交流會。交流會上他們不厭其煩的給我們一一介紹當地的基本情況,從他們口中得知,寶樓村之所以要種植荔枝是由於山地多,田地少,所以結合基本情況由村幹部帶頭,因地制宜的種植果樹,以荔枝居多。據說還有荔枝種植的培訓班,可以讓村民們科學合理的從事荔枝種植業。荔枝產量多,品種好,多銷往香港以及附近省市。接着說到教育問題,當地有唯一的一所小學,但由於多數父母攜帶子女外出打工,加上師資力量有限,大多數家長將子女送出外面就學,從而導致生源少,據說只有200人左右。一個有四百多戶2000多人口的村,而當地學校只有200多個學生,問題有點嚴重,可見學校的師資力量、設備等方面做的不到位。應該借用村委幹部的力量向當地鎮府請求幫助,重整學校的教育制度,調整師資力量,發揮村委幹部號召力與影響力,讓當地的村民放心的將子女送到當地學校入學。

村委幹部們也是很熱情地爲我們介紹了當地的一點一滴,同時也鼓勵我們提問,更深的瞭解寶樓村。最後,同學用佩服的眼光和滿意的笑容歡送了村委幹部。

第二天,我們的任務是幫助村民採摘荔枝,同學們各個都欣喜若狂。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分了三個小隊,紛紛向自己的目的地趕去。

採摘荔枝的活,不幹不知道,一干嚇一跳。沒多久,同學們個個都汗流滿面,但同學們的激情隨着汗水的揮灑,更加強烈。有的爬樹,有的在樹下接,有的在剪枝,大家誰也不示弱,幹得熱後朝天的。對我來說,我從來沒有幹過農活,這次讓我深有體會。原來農活也是一門有技術含量的活來的,我們一邊做事一邊聽村委書記講述種植荔枝的知識,好像給我們開了關於荔枝的講座,同學們受益匪淺。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從事農活的人對這個道理理解一定最深,你不勞動的話,也不可能像那些付出辛苦與汗水的人一樣有豐碩的果實。

聽老師說我們這接下來的三天都要幫村名採摘荔枝,同學們不但沒有厭煩,反而更加認真的學習採摘的技術,爲接下來的三天做好準備。同學們對這次的三下鄉活動都用心在做好每一件事。

除了每天上午幫村民採摘荔枝外,下午我們還有另一個重要的任務——社會調查。在來之前,社會調查的表格,已經在我們小組的努力下完成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吃過午餐,大家休息了一會兒,按原先分好的小組,就展開了社會調查活動。大家領到表後,頂着炎熱的太陽陸續出發了。由於我負責照相,所以我對這次的活動的情況很清楚,大家一路上有說有笑的,見到村民們都熱情的打招呼。大家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村民的拒絕。同學們的笑容深深地感動着村民們,漸漸地村民也不厭其煩地回答我們的問題,所以我們的調查工作開展的很順利,有些村民竟然和同學們談起了村裏的風俗,歷史,名人等等。大家在這次活動中不但得到自己的東西,而且和村民聊得很開心。大家依依不捨,面對村民的熱情,我們很快就忘了我們來這裏的目的',我們是來旅遊的,是來感受自然純樸的。

我們還在這裏舉辦了一次小型但很有意義的晚會,我們的同學不管什麼舞臺,不管什麼場合,都將自己最好的才藝表現的淋漓盡致,一點兒也不吝惜。那一幕,掌聲不斷,用心表演,換來的是大家用心在表揚,用最真的心在鼓掌。我們的義教,義修也是我們的又一亮點,我們兩人一組,到村民家裏幫他們的子女輔導,這也是很有意義的,當我們走出門口時,我們收到最多的是感謝與笑容。望着他們感激的笑容,我們的心裏樂滋滋的。我們負責義修的幾位同學可是忙的不可開交,長長的隊伍也是一道風景線。

就這樣幾天下來,我們的笑容禮貌和村民的純樸熱情交織在一起,爲我們的三下鄉增加了更多的魅力。

三下鄉雖結束了,但那一幕幕促動人心的畫面,時時在我們的腦海裏浮現,那笑容,那掌聲,將會是我人生記憶的一部分。我在這次三下鄉的活動中,學到了團結,學到了笑容,學到了關心,學到了愛。我知道,三下鄉是大學裏不可少的活動,對我們意義很大。

感謝給我機會,讓我爲人生留下不可磨滅的記憶。

【篇三:三下鄉實踐報告】

一、實踐目的

“紅色青春,愛的傳遞”。爲關愛生命,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及能力,體現醫學生“希波克拉底“誓言精神及發揚青年志願者精神及宗旨,爲此“青年志願者協會”舉行此次社會實踐活動。此次活動主要宣傳健康保健知識,慰問養老院、光榮院及兒童福利院,追逐紅色足跡及精神,緬懷紅軍烈士,義診等活動。讓羣衆瞭解保健知識及自身身體狀況,讓老人及孤兒真切的感受到社會給予他們的關愛,讓紅色精神永垂不朽,讓社會了解志願者精神及宗旨。此次“三下鄉”活動,不僅是一種難得的社會實踐機會,也是青春在志願者服務中的閃光,更是志願者服務精神的弘揚與傳播。爲志願者之花在當代大學生中綻放絢麗光彩,讓青春燃燒起來、讓愛傳遞下去。

二、實踐內容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爲期七天,主要活動內容主要爲宣傳健康保健知識,慰問養老院、光榮院及兒童福利院,追逐紅色足跡及精神,緬懷紅軍烈士,義診等,活動場地主要以周圍城鎮爲主。通過此次活動我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深切的感受到了社會的關愛無處不在,深刻的體會到了志願者的意義及宗旨。同時讓我再一次成長,再一次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及理想,爲自己的人生留下了不可撕毀的一頁。相關內容如下:

(一)愛的傳遞——遵義仕美養老院之行

只要有愛,就不怕困苦。只要有愛,就可以堅強。只要有愛,世界就是美好的家園。7月14日“三下鄉”活動第一天,懷着激動的心情我們一大早上就走上了往養老院的公交車,此次養老院之行,我們幫忙擦窗子、修指甲,陪老人聊天,還帶去了禮物等,看到了雖殘缺但仍堅強活着的人、雖受到了很多磨難和誤解卻仍堅持了三十七年慈善事業的吳老師及工作人員。此次之行讓我很感動很充實,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了社會並不是那麼的冷酷,“愛”無處不在,所以不管什麼情況下,我們都應該堅強的走下去。

(二)大手牽小手,愛的傳遞—光榮院、兒童福利院之行

因爲有愛,所以他們會開心的大笑。因爲堅強,所以他們會擁有美好的明天。因爲付出,所以哪怕時光流失,他們始終是我們最尊敬最愛戴的人。7月15日“三下鄉”活動第二天,我們依然懷着激動及忐忑的心情來到了光榮院及養老院。激動來源於光榮院,我們對那些老人的經歷都充滿了好奇,忐忑來源於兒童福利院,我們不知道該以何種心態站在他們面前所以擔心。但是結果出乎我們的意外,那些孩子讓我們看到了“人”最初的天真、樂觀、快樂。因此我很欣慰。此次活動我們仍然做了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擦窗子、修指甲,陪老人小孩聊天,幫忙輔導小孩子學習,帶去了禮物。雖然做的事輕而易舉,帶的禮物也是力所能及,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我們都在用心去做,去感受,去交流。

每一天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這天讓我受益匪淺,那些雖受父母拋棄仍堅強樂觀的孩子、那些因時代受盡了磨難的卻仍堅持爲國家爲人民奮鬥的老人給我上了深刻的一課,讓我深刻的檢討了自己的不知足,對於他們,我們真的很幸福。所以很多事情告訴我們,無論何時何刻我們都應永不放棄,因爲我們有愛

(三)紅色青春,愛的傳遞-紅軍街義診+講座+交流會之行

在這個充滿活力的青春,讓我們綻放最耀眼的光芒。7月16日“三下鄉”第三天,這天我們的目的,精神,宗旨一如既往。這天哪怕下着雨我們仍然堅持了整整一天,我深切的體會到了有付出就必有回報,深刻了感受到了志願者的意義及精神,同時深刻的明白了我們都是一家人,有共同的理想,目標。早上我們到紅軍街做了一早上的義診及健康宣教,受到了“天使小屋”負責任的熱情接待及幫助,紅軍街負責任人的慰問。下午聽了榮獲“中國紅十會”之星“關愛青少年”先進個人等榮譽的卓先順老師給我們講的一次深刻、感動的講座,從中深切的瞭解到了“何爲志願者?志願者是什麼?怎樣去做志願者的意義。與貴州大學志願者的交流讓我們充實了更多的知識,瞭解到了大學生更多的學習及生活方式,同時認識了更多的朋友,建立了長久的友誼。

(四)紅色青春—紅軍山之行

在這個充滿活力、激情的光陰裏,我們相遇相知真好。7月17日“三下鄉第四天,爲弘揚紅色精神,悼念崇高人士,我們昨日就與志願者相約好今天走紅軍山悼念革命烈士。讓我們高興的是,我們竟然在紅軍三下碰見了剛好要去悼念的西北工業大學的社會實踐隊,充滿青春活力的我們擁有說不完的話題,這天我們一起悼念紅軍烈士,一起宣誓,一起和西北工業大學學生作黨員宣誓,一起幫忙貴州大學做調查問卷。這天紅軍山上充滿了我們的快樂的笑聲。茫茫人海中我們相遇相知,大家彼此學習交流,在紅軍烈士的見證下,我們的友誼天長地久。

(五)紅色青春,紅色文化—婁山關之行

一樣的目的,一樣的想法,一樣的信念,因此我們相依相成,雖然今天便相別,但是我們相信在某天,我們會再次相聚。7月18日“山下鄉”第五天,這天天氣雖不作美,但仍然阻止不了我們和貴州大學志願者前往樓山觀追逐紅色精神的腳步。雖然今天是貴州大學志願者“山鄉下”最後一天,一起出活動了三天,現在就要相別,心中不捨,但是大家都還是開心的度完了今天。樓山觀的美景讓我們沉醉,婁山關紅軍烈士的精神讓我們嚮往,婁山觀留下的回憶讓我們懷念。多年後,我想我還會清楚的記得今天所見及留下的美好

(六)紅色青春,愛的傳遞—內部交流會

知源於交流,情源於交流,因此世間每時每刻都在交流。7月19日“山下鄉”第六天,爲總結這幾天下來的所見所知,增強本協會的凝聚力,因此我們決定於今天舉行內部交流會。在交流會之前我便於會長前往高橋鎮聯繫相關部門,以便明天的義診順利進行。天有不測風雲,因爲高橋鎮爲迎接領導前往檢查市容整頓,所以拒絕了我們的義診活動,雖然明天便是我們活動的最後一天,但大家都不想這樣結束,覺得應堅持完成所以計劃的活動,我們只好把目標改到董公詩,由於對董公詩的不瞭解,因此來來回回找了好幾次相關部門,在衆多好心人士幫忙下,最後終於把事情辦妥。幾天下來,我最大的感觸便是感動,快樂。我開始相信“我爲人人,人人爲我”的社會無處不在,或許平常只是我們缺少了一份發現“愛”的心。回來時,剛好趕上交流會,本次交流會我們暢所欲言,總結各種得失,同時也檢討了這幾天的不足之處。在愉快,歡樂的氣氛下交流會取得圓滿成功。

(七)紅色青春,愛的傳遞—董公詩義診

這天,一大早,我們便去董公詩義診,今天事情不多,就單純的義診,但大家都沒有因爲是最後一天了便隨意完成。反而大家都在認真盡力的去做自己該做的事,大家不分你我,互相幫助,於是一上午的義診大家開心度過。在此過程中我們還協助當地門診宣傳和發放有關其他疾病的基本保健知識和平時的飲食健康。

回憶是永恆的,就算是時光的流失,也帶不走我們最美好的回憶。7月20日“山下鄉”最後一天,七天,快速的飛過,彷彿昨天,我們纔到開會該怎麼安排這七天的行程,今天竟然這麼快就結束了。心中的不捨不知何以表達,但我們都明白,我們不是今後不見,而只是結束了一次美好的活動而已,所以我開心的和朋友們說“假期快樂,開學再聚”,於是“山下鄉”就這樣結束了,但我們的回憶在,我們的堅持在,我們的收穫在,我們的成長在。非常開心的能夠參加此次活動,想必是人生中最難忘最美好的一次集體活動。所以,會帶着這份美好的回憶堅強的走下去,帶着這次所得到的經驗知識努力探索我的未來

三、實踐結果

“紅色青春,愛的傳遞。”遵義醫學院青年志願協會2012年暑期山下鄉社會實踐通過七天的努力及堅持取得圓滿成功,此次活動我們宣傳健康保健知識,慰問養老院、光榮院及兒童福利院,追逐紅色足跡及精神,緬懷紅軍烈士,義診等。讓羣衆瞭解保健知識及自身身體狀況,讓老人及孤兒真切的感受到社會給予他們的關愛,讓紅色精神永垂不朽,讓社會了解志願者精神及宗旨。同時也爲自己以後的人生收穫到了寶貴的經驗,提高了自己的社會生存能力,交流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各方面能力,使自己德、智、體、勞等綜合素質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成長了自己,爲自己的人生又創下了最美好的回憶及友誼。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此次活動總體來說圓滿成功,績效顯著。但同時也出現了不少問題。以下爲出現的問題及相關建議。

問題

1、在時間觀念上認識得不夠深刻

2、所需資料會偶爾出現不夠

3、在醫學保健知識方面有所欠缺

解決

1、加強時間觀念問題

2、每次活動之前必檢查好所需要的資料是否齊全或足量

3、在活動之前儘可能掌握或準備較多的有關知識

四、實踐總結或體會

“紅色青春,愛的傳遞”三下鄉社會實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堅持下取得圓滿成功。七天,有喜有憂,有悲有歡,不知道該如何去描述、如何說再見。七天之中,我們有太多的感動、太多的奇蹟、太多的心情、短短的七天,我們真正的長大了、成熟了、理解了也明白了。

“我爲人人,人人爲我”這是這幾天來感受最多、聽到最多的一句話,短短的幾個字,讓他人感受到更多的愛、讓志願者無怨無悔,讓更多的人蔘與進來。這段時間我們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人,去播種“愛“,同時也受到了社會給予我們的關注及幫助,聽到了、說出了最真誠的兩個字“謝謝”。此次活動讓我學會了如何去愛,如何去接受愛,讓我明白不管何時何刻都應堅強的走下去,懷着感恩的心爲他人也爲自己創造一片天。這次活動爲自己上了及爲深刻的一課。我想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雖殘缺但仍堅強活着的人、雖受到了很多磨難卻仍堅持了三十七年慈善事業的吳老師及工作人員、雖受父母拋棄仍堅強樂觀的孩子,雖因時代受盡了磨難仍堅持爲國家爲人民奮鬥的老人。他們像一面鏡子,照出了生活在幸福中,卻時常埋怨現況不順的我們,更不會忘記那些好人最真切的幫助及關注。

紅色青春紅色文化,生活在今天的我們怎能忘記,爲新中國的成立、爲今天的幸福生活做出犧牲的紅軍烈士們,正因爲有了他們的堅持,他們的不屈不撓、他們的英勇拼搏纔有今天的我們。這段紅色的歷史,我們應永記,它是我們奮鬥的動力、生活的勇氣、堅持的原因。

活動期間,我們互相幫助,團結合作,互相學習,所結下的友誼,所學到的知識,一切的所得都爲我以後的人生留下了寶貴的回憶及經驗。雖然我們也會受到他人質疑的眼光,會日曬雨淋,但我們從沒想過退縮,因此我學會了堅持。有付出,就必有回報,七天的堅持,努力讓我得到了最好的鍛鍊,尤其在精神上我得到了空前提高,在學習的同時,讓我更深刻的瞭解了社會,對社會有了新的看法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讓我收穫了友誼,學到了生存,學會了愛和發現愛。

紅色青春,愛的傳遞。不管何種身份、何種年齡,我們都應保持一份青春的心,堅持最初的夢想,讓志願者之花在當代大學生中綻放光彩,讓我們的社會充滿愛,讓所有人堅信,“我爲人人,人人爲我”,讓愛永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