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數學學習困難原因與解決途徑論文

摘要:高中數學知識量大且複雜,導致很多高中學生出現數學起步難的情況。基於此,文章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兩方面分析了高中學生數學起步難的原因,並結合當前學生的數學學習實際,提出了改進高中數學起步難的策略。

高一數學學習困難原因與解決途徑論文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進度;學習能力。

相比於初中數學,高中數學的學習內容越來越多,學習難度也越來越大.很多學生在剛剛開始學習數學課程時就遇到了困難.作爲高中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把握數學教學的節奏,運用多樣的教學方式,逐漸提升高中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一、高中數學起步難的原因。

(一)數學內容較多且較爲複雜。

初中數學知識相對較少,而且整個內容相對較爲簡單,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就會很輕鬆、容易,但是高中的數學知識涉及面很廣,學習的內容涉及大量的概念、運算,函數、反函數、三角函數、等差數列、等比數列、排列組合、立體幾何、平面解析幾何等數學知識內容中還包含着大量瑣碎的知識點,學生除了要對概念進行界定和理解之外,還要對每一個小知識點的內容進行學習,而每一個知識點有可能延伸出各種形式的數學題目。因此,對於學生來說,高中數學的學習內容要難於初中數學,題目學習的數量也遠遠超過初中,這就是高中數學起步難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教學進度較快。

高中數學學習起步難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習方法的差異性。初中數學學習內容較少,教師教學進度慢,學生也有足夠的時間去練習更多的數學題目。但是對於剛剛開始上高中數學的學生來說,他們剛剛接觸高中教師的教學方法,不論是在教學內容還是教學進度上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學生原來緩慢的學習節奏完全不能適應新的教學方式,導致一開始就出現新課程跟不上的現象。高中教師已經適應了快節奏的教學模式以及思維模式,對於剛剛從初中轉上來的'學生而言,如果不能對自身的學習方法進行及時調整,就會出現數學起步難的情況。

二、改進高中數學起步難的策略。

(一)調整和轉化高中數學學習的思路。

高中教師的知識較爲豐富,在教學時,教學的節奏也相對較快.對於剛剛上高一的學生來說,他們的知識水平本身就有差異,再加上高中數學難度加大,作爲一名教師,首先就應該大致瞭解學生整體的學習情況,從一開始就應該提醒剛剛進入高中的學生,讓他們做好思想準備。同時,高中教師也要對高一學生的學習內容做出一些調整,儘管剛開始學習的集合與函數的知識點相對來說較爲簡單,但是教師要稍微放慢學習的節奏,讓高中學生在前期學習的階段有一個適應和接受的過程,打好數學學習的基礎。其次,教師要調整學生學習的思路,改變學生原來的思維學習模式,大致給學生瀏覽一遍一學期要講解的內容,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有大致的瞭解.

最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注意由易到難,以初中教學內容爲切入點,引入高中數學學習的內容,讓高中學生接受新的學習方式.萬事開頭難,對於高中數學的學習來說同樣如此,教師在剛開始教學的時候要注意學生心理的變化,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爲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重視多樣化的高中數學學習方法。

高中數學知識的學習相對較難,很多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難以理解教師所講的方法。隨着新課程的改革,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已經成爲學生學習的主流方式,教師要靈活運用這些方式來開教學。首先,要注重課前預習。學生只有在課前進行預習,才能在上課之前事先掌握學習的內容以及所要學的知識點,也才能保證高中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數學時明白所要學習的重點以及難點。其次,對於學生所預習的內容,教師也要安排學生進行深入的討論和交流,從而保證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討論當中,這樣就能在短時間內讓學生在小組中解決自己不會的問題,此外,通過小組的學習,能夠提前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這樣學生在上課的時候就能輕鬆很多。

最後,教師要在課堂上靈活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通過 PPT的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數學細節知識。同時,PPT 的展示簡單、直觀,能夠讓學生快速理解數學,走進數學的世界,讓學生在一開始就樹立學習的信心,使數學學習變得簡單、有趣。

三、結語。

高中是學生學習的關鍵時期。高中數學本身相對較難,學生學起來也比較吃力。作爲高中數學教師,在高一數學教學的時候,就要重視學生學習的階段性差異,重視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既要放慢課堂教學的進度,與初中的數學知識點相銜接,又要重視課堂學習的方式,最終解決高中數學學習起步難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劉芳。探究高中數學的有效性教學[J].改革與開放,2010(8):123,125.

[2] 王永峯。試論創造性思維能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培養[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2):85.

[3] 李圈。高中數學開展問題情境模式教學的相關問題[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2):127.

[4] 黃軍靈。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