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實踐研究論文

科技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新世紀的青少年具有創新素質是國家強盛的需要,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更是迎接時代挑戰的需要。我國各地非常重視科技創新教育的研究,從課本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立足將課本的知識學習轉化成知識的探究,讓學生能從方法的學習中捕獲學習的樂趣,啓迪學生的運動思維。它堅決摒棄了過去“重結論輕過程”的課堂教學,更加註重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更加註重學生能力的發展,特別是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發展。

小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實踐研究論文

科技創新教育是一個新穎的有待探索研究和積極構建的教育實驗課題,也是一個宏大、複雜,牽涉面廣,事無鉅細的教育工程。進行“小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課題實驗和工程實施時,難免也有“摸着石頭過河”的嘗試行爲和困惑階段。學校構建實施科技創新教育的校本模式,包括以下自成步驟,又逐次提高,緊密聯繫的幾項大舉措。

一、夯實基礎——形成創新氣場

首先,加強科技教育的組織領導。認真制定科技教育工作活動計劃,對活動的設計、組織和操作進行合理安排,對各階段和每次活動的開展情況及時作出書面總結,建立完整的科技教育工作檔案。其次,加大科技教育的經費投入,優化科技教育的隊伍建設。教師間學科背景的不同,他們可以互相借鑑、取長補短,從而保證了學校科技活動的豐富性和專業性。最後,重視校園科技文化環境建設,科學組與語文、美術和其他學科組密切配合,創設好人文的、科技的、綠色的、書香的、數字化的校園文化氛圍。

二、確定學校科技教育的活動類型

藉助於活動的目標功能,我們將傳統的科技活動課程進行梳理,形成科技教育的三種活動類型。

(一)普通參與型

它的功能是面向全體學生,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引導參與,進行大衆科技知識的傳播。

(二)實踐探究型

它是面向部分學生,其活動要求有明顯提高,學習內容有所加深,旨在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

(三)綜合主題型

它是依據社會的熱點與學校的教育需要,以一種科技主題開展全校性專題活動,含營造科技氛圍的常規活動,包括大中小隊科技專欄、科技小報、科技信息交流會、科技廣播、科技講座和每學期一至二次主題教育活動等。

三、教學改革

(一)強調實際操作——構建由“讀”到“做”的課堂教學模式

科技實驗探究活動是爲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的過程及本質,在活動中體驗科學家工作的方式和形式,科學精神及科學態度。因此,我校科學課堂的教學十分重視由“讀”科學到“做”科學的轉變,從教師的中心轉向以學生自主發展爲主體,切實培養學生的科技興趣和個性,讓學生親身體驗發現科學知識的過程。突出在玩中學、想中學、做中學、用中學的學習方式,形成了“情景導入,激發興趣——自主設計,初定方案——動手操作,大膽探究——彙報交流,適時點撥——深化總結,拓展延伸”的以探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爲重點的課堂教學模式。離開了思維動手操作,只能將一個智力活動幹成“體力活”,科學更應追求的是深層次的思維,關注的是學生科學素養的有效提升。

(二)強調自主體驗——以活動課程爲基本的教學模式

活動課程亦稱實踐課程,與學科課程對立的'課程類型。它以學生從事某種活動的興趣和動機爲中心組織課程。其基本特徵是:第一,主張一切學習都來自於經驗,而學習就是經驗的改造或改組;第二,主張學習必須和個人的特殊經驗發生聯繫,教學必須從學習者已有的經驗開始;第三,主張打破嚴格的學科界限,有步驟地擴充學習單元和組織教材,強調在活動中學習,而教師從中發揮協助作用。我校開展的活動課程,就是以實踐爲基本的教學模式,有利於學生自主體驗良好科學習慣的形成。

(三)強調創新實踐——以實踐探索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學生的實踐是科技創新的基石,學校努力搭建平臺,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比賽,讓學生能從實踐的基礎上培養科學的精神和素養。學校籌建機器人工作室,建築模型實踐基地,不僅是爲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更主要的是爲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展示自己能力的舞臺,更能在比賽中鍛鍊心理承受能力。機器人比賽的優勢就是相互交流的媒介,學生在賽場上就是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過程。自己在結構搭建中存在的問題如何解決,其他選手在處理場上任務中的解決方案的可行性,通過溝通和交流可以迎刃而解。學生需要的就是將所學的知識轉化自己實踐的結果。機器人活動的開展,有助於改革教育思想、方法、評價體系,學校以機器人工作室爲依託,通過機器人研究教學方法的研究,尋找活動的規律,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012年的FLL主題是“食品安全”,學生看到這一主題當時非常激動,一起交流的時候首先談論的是生活中見到聽到的“問題饅頭”“蘇丹紅”“轉基因食用油”“地溝油”等一系列社會熱點問題,在對社會問題的研究中,學生了解掌握了很多的知識,在場地的搭建中,學生熱情很高,想了解需要自己從哪些方面去解決問題,對於生活中的問題在不足三平方米的賽臺上馳騁自己的創新思維。生活中的細菌和病毒無處不在,怎樣預防和收治在學生的實踐操作中得以解決。生活中食品的運輸和儲藏,學生只是知道簡單的方法和過程,但是通過自己研究和資料的查閱懂得了一般性的方法,前期一系列的探究讓學生有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四)充分利用豐富的社會資源,完善課程活動資源的配備

在強調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整合的今天,爲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科學教育校本課程,學校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經濟和地緣優勢,依託廣闊的社會資源和校本課程資源,將本地現代科學、技術和豐富的社會人文內容引入小學科學課堂,不斷豐富學生的生活,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爲此,我們大力加強與家長、社會力量、科研機構的聯繫,保證我們的實驗研究和科教實踐活動。學校通過邀請著名科學家和企業技術人員與學生面對面交流,舉辦科技講座、“家長開放日”科技活動展示,組織親子互動實驗,帶領孩子走進工廠車間,鼓勵學生自創條件,動手創作等多種手段,積極營造濃郁的社會、家庭、學校、全體師生齊參與的“四結合”科技活動教育氛圍和環境,給學生搭建了一個創新實踐的舞臺,努力培養敢於探索、勇於創新、善於思考的跨世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