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有效運作方略的探究論文

規律性較強的知識適合探究,而一般的常識性知識不宜探究;首次遇到的生疏的學習內容不適合探究,而後繼內容既有知識基礎,又有能力儲備,可以展開探究;類比性強的知識,可利用知識和方法的遷移性進行類推性探究,而零散的孤立性知識不易探究,而且要努力開發教材資源,設計符合學生實際、適應學生髮展的探究教學內容。

數學有效運作方略的探究論文

一、精選探究學習的內容

學習內容是探究學習設計的載體,沒有具體的探究材料來“活化”主題的主動性,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應用、遷移以及技能的形成都是空洞的,而小學數學教材中並非所有的內容都適合探究學習,如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面積的概念等就不適用探究學習的方法。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認真研究教本正確使用教材,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和我的教學實踐認爲,規律性較強的知識適合探究,而一般的常識性知識不宜探究;首次遇到的生疏的學習內容不適合探究,而後繼內容既有知識基礎,又有能力儲備,可以展開探究;類比性強的知識,可利用知識和方法的遷移性進行類推性探究,而零散的孤立性知識不易探究,而且要努力開發教材資源,設計符合學生實際、適應學生髮展的探究教學內容。

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時,不要先帶着學生用畫、剪、拼、量的操作來得出相應的.結論,而要先啓發學生思考:“能不能試着自己動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於是學生紛紛投人到探索“如何轉化”的學習活動中,熱切地討論、大膽地嘗試、獨立地操作、積極地思考結果不少學生找到了不同於教材上的轉化方法。(如圖1,2,3)無論沿着哪條虛線剪開,平移後都能拼成一個長方形,從而推導出計算公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這樣的處理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把獲取知識、拓展思路、培養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了。

二、找準探究學習的時機

尋找探究學習的時機,關鍵是把探究的支配權還給學生,根據學生的需要決定何時實施探究,其實質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認可。如果教師只是想着自己教案,只是按預定的方案組織探究,而忽視了學生是否有探究的需要,就很可能出現探究超前或滯後的現象。所以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準確把握學生的思維狀況,並據此選擇探究的最佳時機。如果學生沒有探究的需要,即使是教案上安排的也要捨棄,如果學生產生了迷惑即使教案上沒有安排,也要組織探究。重點要抓住以下幾個時機:

l、探尋規律時。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後,要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去尋找規律,去發現規律,例如《商不變的性質》爲例,教師創設情境,提供正反材料,引導學生圍繞“被除數和除數怎樣變化時,商纔不變”這一中心問題展開合作探究。學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探究中體驗,最終發現商不變性質的規律,並通過對一些變式材料的進一步探究,加深對商不變性質的理解,使思維的深刻性得到發展。

2、驗證猜想時。提出探究內容後,可讓學生先大膽地猜想一下,然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去驗證猜想。例如在《三角形面積》的教學中,教師出示一個直角三角形,並提問:這是一個什麼三角形?猜一猜它的面積是多少?你是根據什麼猜到的?學生在已經掌握長方形面積的基礎上,聯繫長方形與直角三角形面積之間的關係,提出“直角三角形的面積是同等條件下的長方形面積的一半”這一猜想。然後組織學生去探究、去驗證猜想。

3、爭執不下時。在運用概念、性質或定律等數學知識去判斷、辨析正誤中出現不同意見時,組織探究,進一步探究本質特徵,即能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又能讓學生有更多的發表見解的機會。

4、攻克難題時。當教學中出現一些挑戰性題目時由於思維力度大,開放性強,依靠個人力量往往難以找到解答方法或者思考不全,此時需要小組合作,開展討論交流等探究活動。

三、加強探究學習的指導

學生的探究活動要取得成功,還需要教師及時有效的指導作保障。當然,此時的教師不以主宰者的身份出現,而是學生探究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教師應該對整個探究活動進行宏觀調控。教師的指導作用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實現。

l、創設情境,誘導探究。首先,活用教材,設計情境。在備課中,不要爲教材所左右,應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如懸念式情境,衝突式情境,操作式情境等,使學生在奇中問,在凝中問,在動中問,培養學生愛問的習慣。其次,鼓勵自學,質疑問難。這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必經之路。我曾經進行了一些專項訓練,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我先以學生的身份去示範提問。如對一個新課題,可以問這個知識的具體內容是什麼;爲什麼要學習這個知識;學習這個知識有什麼作用;哪些舊知識和它有聯繫;這個知識與相鄰知識有什麼區別和聯繫……第三,預留時空,引導“再創造”。數學學習過程充滿着觀察、實驗、模擬、推新等探索下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爲主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人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之中。

2、設計提綱,引導探究。通過設計一些探究提綱引導學生探究。提綱可分爲課前和課中兩種,課前提綱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先進行獨立思考,有了先前的獨立思考,學生課上合作探究時就能提高參與度。如學習《商不變的性質》這一內容,課前提綱可設計爲(1)什麼是商不變性質?(2)商爲什麼不變?而課中提綱可設計爲:以60+20=3爲例,研究8個反正例子的算式,①哪些算式的商仍等於37把這些算式再分成兩類;②分別觀察這兩類算式的被乘數和除數,變化有什麼規律?③其他算式的商爲什麼變了?

實踐證明,精心設計探究式學習運作中的每一個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努力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積極爲學生創設條件,讓他們真正參與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去發現、創造數學,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爲學生探索、創·新的搖籃。只有這樣,探究式學習纔會成爲新課程改革中一個耀眼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