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課程論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超越具有嚴密的知識體系和技能體系的學科界限,是一門強調以學生的經驗、社會實際和社會需要和問題爲核心,以主題的形式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的課程,小編收集了綜合實踐課程論文,歡迎閱讀。

綜合實踐課程論文

綜合實踐課程論文【一】

新課改中,綜合實踐活動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孩子們面前,它如和煦的春風, 爲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與此同時,過程的實踐性、內容的開放性、參與的自主性和目標的生成性等特點也給我們農村指導老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由於受條件限制,這裏多媒體教室、圖書室資料還很缺乏,也沒什麼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等校外的課程資源。我們無力開發條件性課程資源,但我們可以重視動態生成課程資源的開發與運用。學生和學校以及社區的現實生活中蘊藏着豐富的素材,這是綜合實踐活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課程資源。在綜合實踐課程的開發和教學中,我們要根據自身的特點,緊扣現實生活,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多種活動方式,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生活、走向社會,在瞭解社會、瞭解生活的過程中學會生活、學會交往、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一、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

小學綜合實踐課強調有意義的學習,注重知識的獲取和技能的掌握與情感教育相結合,着重陶冶情操,培養興趣。學生的學習內容主要來源於兒童生活實踐經驗,以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選取學習課題,建立與生活目的的聯繫,使學生產生情趣,這是維繫學習的原動力。因此,就應當使課程和學生的生活相關聯,縮小與學生的距離,選取能讓學生“心動”的主題。這個主題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越好,範圍越小越好,這樣纔會使課堂活動之外的真正探究因這份心動而更加豐富多彩,爲學生的知行合一搭起一座橋樑。

“冬天你別跑,和我一起放鞭炮”的童謠還在耳邊迴響,春節又一次如約而至。二月點亮的不僅是街道兩旁紅紅的燈籠,還有小孩的眼睛,因爲春節註定會讓孩子們的錢包鼓起來。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孩子們的壓歲錢也越來越多。可該如何合理使用壓歲錢呢?大部分孩子都會用這筆錢買一些玩具,零食,但實際上錢花的沒有意義。爲了引導孩子們正確、合理地使用壓歲錢,初步培養學生的理財觀念和節約習慣,我們開展了“壓歲錢哪兒去了”綜合實踐活動。孩子們圍繞壓歲錢提出了自己想要調查的問題,並按各自想調查的問題分好組,設計好相應的調查表,又在老師的指導下對學校部分同學進行採訪,還收集了一些有關亂花零用錢帶來危害的事實材料。最後,孩子們在交流中紛紛闡明本組對壓歲錢的看法,展示出壓歲錢的使用方案。大家一致認爲,壓歲錢是長輩們對自己的期望和祝福,要用它來做有意義的事,有的說要用壓歲錢買上幾本好書,有的說要成立一個“上學基金”,以後上學的學雜費、書本費等一律從這裏開支,這樣既減輕了父母的經濟負擔,又做到了自立自強,還顯現出了自己作爲家庭一員的責任心。還有的說把錢存放在媽媽那裏,想買什麼就寫一份所需用品清單,再估算出大概需要的金額。如果不用,就一直存放在她那兒。

二、把握學科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融合的鍥機

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不都是獨立於學科教學、獨立於學生現實課堂。我們要善於在自己的學科教學中,選取有利於實現目標的內容加以重組、綜合和拓展,把一些學習環節設計成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綜合地運用各學科知識於實踐活動中,從而實現各學科知識的綜合、學科知識與實踐經驗的整合,以便使學生形成對周圍世界的.完整認識和全面體驗。這樣的綜合實踐活動才能體現出內在的作用,才能避免綜合實踐活動“手拿小旗子、上街兜圈子”浮於表面“轟轟烈烈走過場”的弊端。

例如語文綜合性學習就是綜合實踐活動與語文學科的相互融合。《海底世界》這篇課文憑藉生動形象的語言文字,介紹了海底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上課時,生動形象、多姿多彩的圖片激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一堂課下來,同學們個個意猶未盡。於是,我及時地把握住這次機會,帶同學們走進了微機室。同學們分小組合作,收集了大量的有關海洋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視頻資料,又將這些資料整理成講解稿,在組長的主持下交流修改定稿,並在每一小組中選出一名組員代表本小組發言。活動過後,我要求同學們以日記的形式寫了當“小解說員”的體會,克服困難的艱辛,有享受成功的喜悅,還有一些膽小沒能走上演講臺的同學也表示,以後也要勇敢地表現自己。

科學課裏,大自然就是我們永遠都學不完的“大教材”,孕集着許許多多知識和奧祕,裏面活生生的蟲、魚、鳥、獸、千姿百態的花草樹木,瞬息萬變的電閃雷鳴和不斷風化的岩石土壤等都是學生用以探究的對象,假如這些探究只侷限於課堂上,單憑標本、直觀教具或課件演示是遠遠不夠的,這樣既會束縛學生探究的思維空間,又會造成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減弱。只有讓孩子走出課堂,更多地到廣闊的大自然去開展活動,去學習科學知識,培養勇於探究、勇於創新的理想素質,才能使學生得到更多的鍛鍊,獲得更豐富的知識。

例如在研究“動物的生長”這個問題時,我們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實驗小組,到學校附近的池塘邊、水渠裏去捉來小蝌蚪,帶回學校邊餵養邊觀察。爲了真實瞭解小蝌蚪長成青蛙的過程和成長時具備的條件、我們還把這些小蝌蚪分別養在兩隻玻璃缸裏進行對比實驗。孩子們耐心地等待着小蝌蚪的成長,觀察着小蝌蚪每一點細微的變化。通過這次試驗,孩子們進一步瞭解了小蝌蚪的生長和發育情況,也激發了孩子們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利用農村當地資源 ,讓綜合實踐活動走向社會

陶行知先生說:“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會上去,以社會爲學校。這樣,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學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來。”社會是個大舞臺,更是一本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爲我們的教學提供了活生生的現實,也爲孩子們的活動貢獻出了比教科書更詳盡、更感性、更生動、更富有人情味的環境。只有把社會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在社會中學習“社會”,才能提高學生認識社會的能力,使課本的知識變得“活”起來,在社會中得到拓寬、發展、延伸。

農村雖沒有城市的繁華與熱鬧,卻自有一方廣闊的天地。農村的孩子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如畫的大自然就是他們的搖籃。稻花的幽幽清香,桃李的酸甜可口,蠶豆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蠶兒入眠、蛻皮、吐絲結繭,這裏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性、生活風俗都可以成爲我們可利用的資源

我們可以結合農村時令開展活動。在農村,一年四季的色彩分得最清晰。抓住農村時令特徵明顯的資源優勢開展野外實踐活動,帶領孩子們親近大自然,有利於激發他們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秋天到了,金黃的稻子成熟了,潔白的棉花從棉果裏鑽了出來,村頭柿子樹上的柿子笑紅了臉,我們班開展了季節性很強的主題實踐活動“成熟的秋天”,孩子們走進大自然,尋找秋天,歌詠秋天,甚至跟大人們一起收稻子、採棉花、摘果子,在活動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體驗勞動的滋味,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還可以結合地方特色開展活動。例如劉河漁業的蓬勃發展。爲此,我們學校高年級專門開展了保護漁業爲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孩子們採訪了漁民,調查、了水質的全過程,通過採訪、上網查閱等多種途徑獲取了保護水資源的各方面資料,用孩子們的話說:“通過這次實地調查、採訪、研究,我不僅瞭解了巢湖的歷史、魚的種類,而且還親自拉了一網魚,還有劉河的銀魚文化、焊粑粑文化以及社會環境、社會生活等等,這些都可以成爲綜合實踐課程資源的一部分。我們要通過各種社會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走進社會大課堂,瞭解社會的現狀,認識周圍的生活環境,讓學生體會參與社會服務的意義,熟悉各種社會資源,在活動中學會與人交往,鍛鍊自己勇於參與、大膽實踐的品質。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培養學生養成收集、分析、整理信息、交流思想和發現、安排和組織資源、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學校均有着自身的優勢,不僅條件優越的城市學校,條件相對缺乏的農村學校也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不是完全預定的、不可更改的,它應當而且必須擺脫傳統“教材”及其知識的侷限;“主題”不是現成的結論,而是一個不斷生成的過程,它只提供一種指南和一些範例,具體內容則在實踐活動過程中去充實。作爲綜合學科的教師一定要努力爲學生開闢學習的空間,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區以及大自然等一切可利用的資源,讓學生無時無刻不處在探究之中。只有這樣,新課標創導的教學理念才能真正轉化爲學生學習的行動,學生才能在學習中享受快樂。

綜合實踐課程論文【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我們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讓他們能看;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們能做;解放孩子的時間,讓他們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要以活動促發展,讓學生主動實踐,主動探索,主動創造,大膽探究,敢於質疑。真正走進生活,親近實踐。

一、實踐與文本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最普遍的學習方式是實踐,讓學生實實在在的“做”。但這一種實踐性的學習活動,其中必然包括一定的文本學習。文本學習是一種符號學習,是對前人積累下來的認識成果通過各種間接學習的方式來獲得。實踐學習與文本學習的關係實際上是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係,是教師講解與學生自主實踐活動的關係。同時教師一定要注重實踐的深度,要求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真正理解實踐的目的與意義,把握各種不同實踐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領,結合具體的活動情境,恰當地選擇和利用活動工具和相關手段,完成達到活動的具體任務和目的。

活動課中,我們對現有教材作適當改造,增加一些時代信息和與現實生活相關的信息,以促進學生綜合地運用知識,創造性地實踐知識。如我校開展了一次《家鄉小河的尋訪》綜合實踐活動。在進行活動設計時,我們安排了參觀、訪問、攝影、繪圖等,將語文、社會、美術、法律、家鄉環境調查等諸項知識與見聞有機地結合起來,並組織學生進行彙報交流。活動後,大家又展開了“如何保護環境”大討論。同學們積極參與,靈活運用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聲情並茂地表達了他們對污染母親河的不良行爲的憤慨,以及要求保護的請求和願望。這樣的活動,不僅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心智和語言素質,而且得到了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啓蒙教育,培養了綜合素質。

二、突出能力的綜合訓練。

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活動積極性,讓他們在“動”中學。因此,教師應把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寓於活動之中。如我們開展“十個一”活動,要求每個學生“發一則現代科技信息”,“收集一條科技小常識”、“提一個科學小創意”,“寫一則讀書筆記或心得”“編一份科技小報”等。活動中,同學們通過各種渠道積極蒐集現代科技新信息,收集科技小常識。每個同學都作了讀書筆記,寫了讀書心得,還親自設計科技小報參加“六一”展評。此類活動,學生自己動手,不但學到了許多平時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而且使閱讀和語言實踐能力都得到了訓練。

三、重視活動的實踐性。

在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中,讓學生在活動中多種“感官參與”,在“動”中接觸事物,感知事物。如我校小記者團到掇刀義烏市場採訪後,同學們都寫出了300—400字的現場報道,課堂上開展一次評選活動,把評出的優秀報道張貼在宣傳窗中。從這些報道中可以看出,不少同學對如今市場經濟迅猛發展作了很好的宣傳,也有不少同學對市場的一些焦點問題進行如實報道和評論。這種實踐活動,不但使學生能運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而且提高了廣大學生採仿、撰稿的能力。

爲了培養學生實踐活動的能力,我們還結合地方實際,挖掘地方資源,開展以語文學科爲主題的各種實踐活動,來拓寬語文知識運用的時空領域,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生活,關注大自然的情感。如“家鄉小茶館的尋訪”、“荊門‘老萊子’路探源”、“給違規亂闖紅綠燈者的一封信”等,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開展調查研究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勇於探索、不怕挫折、敢於創新的個性品質。

四、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人的創造力要在創造活動中表現出來。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我們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交叉活動,通過“發展”途徑進行“提高再創造”的訓練,使創造潛能得到發掘,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如二年級老師設計的一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找春天》:老師先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觀察春天,尋找春天;然後組織學生說春天,畫春天,寫春天;最後在班裏舉行展示會。在這次活動中,學生積極參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進行展示。這樣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而且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了創新能力。

五、注重學生生活空間,實現學生樂學。

小學綜合實踐課要回歸生活和社會,我們不能將學生老是圈在學校,而要以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爲線索,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全面實施教育。引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在家庭、社區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動的組織形式要根據時空的特點,或班級,或小隊,因地制宜。要通過各種生活體驗活動,滿足學生的天性,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快樂和愉悅的同時獲得發展。例如:在教授綜合實踐活動課――《不斷更新的通信家族》時,我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觀察社會生活中發生的變化,體會社會進步與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通過簡單的觀察、調查、探究及蒐集資料的能力,學會與同伴們討論與合作。

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文本學習是必要的,但如果把實踐學習完全變成灌輸式的文化學習過程,那麼,綜合實踐活動也會名存實亡。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始終保持着學習的熱情,正是由於我們正確處理了實踐學習與文本學習的關係。從而使學生表現出了極強的求知慾望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在實際測量或估算中進行了一次研究性學習,學習過程是學生主動探究的,印象深刻,正是由於我們沒有隻是“紙上談兵”,而是實實在在讓學生去測量,去貼近生活,學習效果才十分明顯。

六、多運用貼近生活的遊戲。

遊戲是兒童自由表現最明顯的形式,人類學家和心理學家百折不撓的認證,自由表現和遊戲是一致的。心理學家福錄倍爾甚至認爲遊戲在兒童方面是人類發展的最高表現,因爲只有遊戲纔是兒童心靈的自由表現,是兒童最純潔且純精神上的產物。所以,利用遊戲是學生產生興趣的最佳途徑。

在二年級進行長度測量實踐活動中,我運用了遊戲的方法,讓學生用尺子丈量自己的課桌、凳子的實際長度,結果同學們的情緒空前高漲,測量物體的能力大大提高,課後很多同學說:“我們太喜歡這樣的課了。”

綜合實踐活動,爲沉悶的教改帶來活力,讓學生感受到了開放自主的痛快,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了感受,在實踐中獲得新知,也在實踐中形成了意識,鍛鍊了能力,讓學生的個性在實踐中得到張揚,讓學生的整體素質在實踐中獲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