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評價體系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論文

一、構建教學評價體系的主體

關於評價體系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論文

多主體參與教學評價作爲體系以學生、教師家長爲地理教學評價的參與主體。學生爲最主要的主體,教師、家長作爲輔助主體參與其中。這個體系以互動來增進教學效果,讓學生和教師有充分的民主參與權,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有利於發揮學生的學習潛力,教師在整個教學評價過程中的指導作用更爲突出,同時整個過程讓家長作爲評委可以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大氣的運動”這節課堂設計可以充分體現多主體參與的效果,教師首先設計“假如你是一個城市規劃者”“暖氣爲什麼要安裝在房間較低且靠窗的部位”以及“太陽能熱水器的加熱器在下部,但爲什麼能加熱位於上方水管中的水呢?”等創新和貼近生活實際的問題,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思考,讓學生自主求學,樂中求學。教學設計中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也是很重要的環節。多主體參與下的“寓教於樂”已是新課程改革下素質教育的重要要求。當學生充分理解地理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後,恐怕有些日常生活現象的疑問比家長掌握的還要多呢。

二、高中地理教學評價中的評價指標

合理的高中地理教學評價指標,才能客觀的'評價教學評價體系的合理性,下面分別對評價指標進行分析講解。

(1)教學目標

教學大綱就是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在高中階段對地理知識應該把握到什麼程度,對學生學習地理知識要求達到什麼樣的認知,對學生地理知識相關的實踐能力有什麼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是教學評價指標制定的第一步。教師在進行教學目標設定的這一步就至關重要,圍繞教學目標設定學生感興趣的地理知識入手,圍繞我們日常生活中與地理知識相關的問題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潛能,如講述氣候因素時,可以把衛星發射基地的選擇作爲課題入口,分析適宜的地區的氣候、地形等因素,讓學生由淺入深從實際現象看到本質,通過靈活的教學方法嘗試,使學生保持對地理知識學習的熱情,培養充滿激情的地理知識課堂,讓學生從活躍的氣氛中充分認識自我,學會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學效果

教學課堂最後達到了什麼效果是衡量教學體系的關鍵因素。判斷該地理課堂的教學是否達到了素質教育的效果,判斷學生在地理教學課堂中是否得到了思維能力的訓練;是否完成了最初制定的教學要求。知識技能方面:比如學習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這篇內容時,學生是否理解了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是氣候、地形、土壤、市場和交通運輸等因素綜合的原因。瞭解了農業主要地域類型的特點,對特定區域如我國的秦淮地區和澳大利亞的大牧場放牧業形成的原因就有了一定的認識。在學習人類的居住地與地理環境這篇內容時,要對世界各地城市的形成歷史和區域特徵進行了解,進而分析不同城市的區位特點和成因。通過這種教學評價體系,學生帶着問題進行思考,對地理知識的變現進行深層次挖掘,分析地理問題,進行地理表面現象的蒐集,學習地理信息定能帶來實踐性能力提高和探索技能的提升。

三、將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學評價體系中

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地理課教學完全可以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將地理信息更直觀生動的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對所學地理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當今社會讓學生提早培養信息素養非常重要,在地理課堂藉助於地理信息技術完成教學,豐富了高中地理教學評價體系,同時進一步培養了當今社會所需的信息素養。有的地理現象講起來非常宏觀,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將抽象變得具體,同時將複雜變得生動。地理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評價體系中將大有用武之地。當教師在設計氣候教學時,給學生準備一張衛星雲圖,這張雲圖和我們在中央臺天氣預報中看到的一樣,我們通過信息技術可以看到雲圖上臺風的旋轉,可以看到雲的流動,這些動態的景象可以加深學生對氣候千變萬化的理解。這種圖示是一張靜態圖的效果無法比擬的。在天氣氣候教學章節,運用動態生動的雲圖,同學們能夠看到氣團的交匯,可以看到晴朗的天空如何變爲陰雲密佈。教師獲取這些教學素材可以從網絡上獲取,如今有很多氣象局網站提供實時的雲圖。比如,在講述颱風這一自然現象的成因時,教師可以利用衛星雲圖,讓學生直觀瞭解颱風的立體結構,颱風的移動速度,學生對看到的現象進行直接的解釋,這不僅讓學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識,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課堂氣氛變得輕鬆活躍。地理知識綜合性很強,學習地理知識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地理教學構建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非常明顯,通過該評價體系的推行和嘗試,讓學生更加輕鬆地學習到複雜多樣的地理知識,深刻理解地理課堂的教學方法,對學生豐富知識框架,建立知識體系非常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