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教師教育教學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3—6歲兒童的在生理、心理方面發展不成熟,經驗能力不足,他們在幼兒園的生活質量與生存狀況,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園內教養工作綜合的質量,尤其是班級保教人員的護理和引導水平。因此爲幼兒制定常規,並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是保證教養質量的關鍵。一個班的常規好不好,直接關係到幼兒的成長與教師組織一日活動的質量。如果常規沒有建立好,幼兒無法形成良好的習慣。教師因在組織各環節活動中要分散精力去維持規則而影響活動的質量。所以,常規培養是教育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以下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的一些體會。

一、對幼兒園常規教育的理解

那麼班級常規的含義是什麼?常規,顧名思義就是指日常的規則。而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也就是指在以班級爲單位的這樣一個集體環境中,老師如何幫助和引導孩子指定的規則,以保證幼兒在園的日常生活、教學活動、遊戲活動等更順利地開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中明確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爲,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瞭解幼兒園工作的人都知道,幼兒園的工作是複雜而具體的。光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就包括:專門的教育教學活動、遊戲活動還有生活常規活動等多種多樣的活動。其中的生活常規活動雖然微小,但卻是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幼兒園一日活動得以順利開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因此,認真做好班級的常規管理工作,讓班級工作井然有序就顯得尤爲重要了。

二、幼兒園常規教育的實施及方法

1、用擬人的方法引起幼兒的興趣

幼兒的思維具有擬人化的特點,因此具體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午餐後的散步是有利於幼兒身體健康的活動。但幼兒活潑好動,常發生追跑現象。我多次提醒,但收效甚微。於是,我嘗試換了種方法,對他們說:咱們來學小烏龜走路好嗎?幼兒特別感興趣。之後,我又引導他們模仿蝸牛走路、小猴子踩鋼絲等動作,小朋友們都非常高興地慢慢地走着,有的孩子告訴我,小烏龜和小蝸牛走路是不一樣的。擬人的方法使散步變成了遊戲,在孩子們眼裏,這不是在散步而是在玩。這就將老師讓我散步,不讓我跑的被動行爲轉化爲我想散步的自願活動。

2、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理解常規

對於幼兒來說,空洞的說教是無用的,理解必須建立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幼兒洗手後不擦手也是個總也解決不了的問題。正巧有一段時間,幼兒感冒生病的很多,我靈機一動,把洗手變成給手洗洗澡。我說:"不擦手,小手會感冒生病的。"由於有了關於感冒的生活經驗,幼兒對我的話理解很快,有的孩子邊擦手邊對我就:"不擦手,小手應該咳嗽了。"常規培養在幼兒充分的自身體驗之上,便於幼兒理解並自學遵守。

3、讓幼兒參與常規的制定

要讓幼兒主動學習,最重要的是讓幼兒主動思考。讓幼兒參與常規的制定過程實際上也是引發幼兒思考的過程。

午睡前要疊好衣服,椅子小,疊起來很困難。有的孩子在牀上疊,有的孩子在地上疊,很不衛生。抓住矛盾,我組織幼兒討論:應該在哪裏疊?怎樣疊?由於是幼兒熟悉的事情他們紛紛出主意想辦法,並要求到前面示範。特別是"係扣或拉鎖上衣怎麼掛"的問題,有的說把扣都繫上,有的乾脆疊起來……其中一名幼兒的主意簡便易行,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把上衣掛在椅子靠背上,把兩隻袖子交叉放在前面。當天中午脫衣服時,沒有一名幼兒再把衣服放在牀上或地上疊,所有的上衣都掛在小椅子,並且不忘把兩袖交叉放好。看來,幼兒自己出得主意比老師提的意見更有影響,更容易遵守。

4、用教師的情緒感染幼兒

教師是幼兒心目中極有影響的人,一舉一動都能發揮巨大的感染作用。幼兒在喝水時有說有笑的情況比較突出。有一天,在喝水前筆者提了"喝水時請輕輕做事,不要影響別人"的要求,然後放小紅帽的故事錄音。一個叫明明的小朋友忘了老師的要求,放回水杯後跺着腳回到座位上。我連忙用誇張的語氣告訴他:"哎呀,明明,你剛纔的腳步聲吵到我了,小紅帽是怎樣被大灰狼吃掉的,我都沒聽清楚。"於是,又重新放了一遍錄音,非常專注地聽着,孩子們看我認真的樣子,都不由自主地輕手輕腳做事。抓住幼兒情緒易受感染的特點,開展氛圍教育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5、多鼓勵表揚,正面引導幼兒

愛與尊重的`心理環境有利於幼兒主動學習,多用鼓勵表揚的方法進行正面引導,幼兒更易接受。在日常生活,千萬不要因事小而吝嗇你的鼓勵與表揚。發揮小班幼兒主動性進行常規培養的方法實在很多,我只是在實踐中進行了一些小小的嘗試。如果我們要這方面多留意、多運用,相信孩子們能更健康、更快樂地成長。

6、更新觀念,挖掘常規教育資源

未來全球教育的目標是: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幼兒必須從小了解、認識其生存的客觀環境,學習與人共處,而且會用一定的常規規範自己的行爲,纔能有效掌握以上四個"學會"。

7、在常規教育中,突顯幼兒發展的主體地位

通過評價促進幼兒行爲常規意識。培養良好的常規,必須經過反覆的訓練包括經常性的常規訓練、專門的常規活動訓練和個別常規訓練。而在這其中,評價是使行爲訓練內化爲幼兒的規則意識,獲得自主發展的有效措施。教師肯定性的評價在增強幼兒的愉悅情感的同時,強化了幼兒對行爲的意義的理解,多次的正向強化使行爲成爲了習慣,更使行爲內化爲意識,主體獲得了真正意義的發展。在幼兒進餐時老師要注意觀察每一位幼兒,注重糾正幼兒進餐的習慣,以表揚爲主,多次示範拿勺子、筷子、端碗、保持桌面乾淨等的具體要求,久而久之,幼兒在老師的潛移默化中學會了進餐文明,良好的習慣也形成了。

三、幼兒園常規教育的意義

1、良好的開端,創設全新的環境

開學第一天,我們僑情接待了每一位孩子,帶着孩子參觀了教室的每個角落,讓他們說說大班教室和與原來中班教室有什麼不一樣,哪裏變化了?孩子在新奇的氛圍中我們及時給予鼓勵,使他們感到十分地自豪,自信也由然而升。看着他們樂呵呵的樣子,我倆知道他們喜歡上了這個班級。緊接着我們給孩子提問了:每天你們進入幼兒園怎麼和老師、小朋友打招呼呢?做了一名大班小朋友你會怎麼參加集體活動呢?和同伴怎麼遊戲呢?吃飯時候應該怎麼樣呢?離開幼兒園前應做什麼呢?在回答問題時孩子都想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大家。老師傾聽着每個孩子的答案,給予及時肯定。我班的一日常規也隨之形成了。

2、良好的常規利於爲孩子實際操作服務

對於大班的孩子,獨立自主的要求提高了,在班級常規的指定上要充分發揮幼兒的能動性。如我班給每個孩子安置了一個"小書櫃",自從有了這個小書櫃,孩子們的學習用品就能自己安放得整整齊齊了,而且給我們教學活動減少了不必要的等待。如開放式的區域環境,讓孩子有玩、能玩,區域裏的規則圖示在區域值日生的帶領下能如實執行了,從此班上杜絕了你追我趕的壞習慣。

3、幼兒園常規教育對幼兒的發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幼兒的心靈是一塊奇特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能獲得行爲的收穫;播上行爲的種子,就能獲得習慣的收穫;播上習慣的種子,就能獲得命運的收穫。只要我們辛勤耕耘,未來的幼兒將是生活的主人,他們懂得做人、懂得做事、懂得學習、懂得與他人共同生活。

常規訓練中老師的榜樣和方法是極爲重要的。教師是幼兒的領導者,要想成爲一名優秀合格的領導者,我們應該不斷的學習,從而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努力鑽研各種課題,爲幼兒創造良好的常規環境,以便更好的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形成。當然,常規訓練中所用的更好方法還有待我們更進一步去研究和探索。所以我們每個幼兒園教師,都有義務根據幼兒本身的各種變化,從幼兒日常生活入手不斷的進行探索,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機會讓幼兒掌握有關良好生活常規的知識、規範行爲,讓他們愉快有序的生活,並在活動中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幼兒的常規,是一個班集體形象的展現,也是帶班老師班級管理水平的體現。我想,只要有愛心,擁有恆心,一個班集體一定會積極健康地發展,成爲每個孩子快樂成長的家園。

參考資料

1、教育部2001年頒發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2、《幼兒園常規教育參考用書》北京市幼兒園品德教育教研組。

3、《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與利用》新世紀出版社1995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