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培養論文

“80後”教師從小受到各方面的寵愛和關注,物質條件優越,衣食無憂。優越的條件從小就影響着他們的心靈,塑造着他們的思想,改變着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也爲其人格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青年教師是學校發展的希望所在!本文以樹木爲喻,提出了培養青年教師的策略。

青年教師培養論文

關鍵詞:學校;青年教師;培養策略現在的青年教師大都是“80後”。他們從小受到各方面的寵愛和關注,物質條件優越,衣着無憂,過着衣來伸手發來張口的生活。這些優越的條件從小就影響着他們的心靈,塑造着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也爲其人格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們既有緊貼時代的脈搏,陽光、樂觀、勤奮、努力,懂電腦,玩微薄,會享受一面;也有獨生子女“小皇帝”的以自我爲中心,做事不顧慮別人,自以爲是,不以大局出發,缺乏團隊精神的特點。

青年教師是學校發展的中堅力量,是學校各科教學的業務骨幹。做好青年教師培養工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如何加強青年教師培養,是學校要做的新課題。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從古人開始,就把培養人比作種樹。筆者每次散步,行走於校園,都會被鬱鬱蔥蔥的林木吸引,不自覺地細細觀察起來,發現原來有些植物和人是如此相近。而且植物所表現出來的,應該說是最直觀、最真實、最值得我們去思考、學習的東西。達爾文從現代動植物身上追尋物種的起源,我們也可以從植物的培植中,追溯本源,找到一些管理的好方法、好形式。

一、陽光———一種理想的管理方式。

經常曬到陽光的樹木與背陽的樹木從外觀上看就有顯著的不同。曬到陽光的,枝幹粗壯,葉色鮮豔、飽滿,讓人一看就覺得有活力,而終日不見陽光的,卻是枝幹瘦小,葉子稀疏,顏色暗淡,像個病人。(教學論文 )所以,我們在種樹的時候,往往要把樹種在能曬得到陽光的地方。

如果把青年教師比作一棵正在茁壯成長的樹,那麼同樣的,他也需要陽光來促其成長。而青年教師的“陽光”,就是學校對他的接納、關懷、照顧、認同。一個青年教師得到“陽光”的多少,也像樹木一樣,決定着他的成長的速度和健康與否。

作爲學校管理者,不光要無私地把“陽光”照射到所有的教師身上,而且要均勻(公平公正)。正如馬斯諾需要層次理論所闡述的那樣,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之所以拼命工作,往往不是爲了榮譽,而是需要得到同事、家長、學校對他們的認可。因此,我們除了在管理的策略上要注重服務意識,在業務上給予關心、支持外,在生活上更要照顧、關懷他們,讓他們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使他們在生活中感到舒心,在工作中感到貼心,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同時,在管理的過程中我們還要注重培養青年教師的團隊意識,積極開展需要羣策羣力、共同參與的教育教學活動,讓他們在活動的過程中不光得到學校的“陽光”,還能得到同事、同伴的“陽光”,從而使他們個體的發展和整體的發展相適應。

二、競爭———一種雙向的工作動力我們校園中有一片樹林,由於種植的時候過密,長到現在已經可以遮天蔽日了。

由於太密,樹與樹之間的競爭也很激烈。雖然它們不會說話,但從外形就能看出:它們的樹冠很小,樹幹很高,樹枝較細而且易斷。與同一時期,種在寬廣地方的樹相比,有着明顯的不同:它們雖然長得比較高,但沒有了遒勁,雖然也是枝繁葉茂,但是總讓人感覺缺乏活力,有的是一種病態的高。

樹在激烈的競爭中會產生病態。人在激烈的競爭中難道就不會產生心理的扭曲?對學生體罰、變相體罰,對同事打小報告、相互排擠,對工作陽奉陰違,這些有違教育理念之事,產生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競爭”這個詞上。

要想讓這些樹有所恢復,必須要對部分樹木進行移植,把它們種到比較開闊的地方去。再等上幾年,它們就會慢慢變得粗壯有力。對於一棵樹,密了挪一挪,過一段時間,也許可以恢復。但是,對於一個人,卻難說。在殘酷的競爭中,往往會給人留下深刻的烙印,改變其人格,影響其今後的工作生活。這種傷害可能是不可逆轉的。因此,作爲管理者對於競爭的運用應該尤爲慎重。筆者認爲教師間個體的競爭應該儘量少一些,團隊的競爭相應多一些;本校的競爭少一些,與兄弟學校的競爭可以多一些;還有,就是競爭和壓力是兩個意思不盡相同的詞,我們可以給青年教師一些壓力,但是灌輸給他們的競爭競爭大可以少一些。

教師間有了競爭,往往會打破和諧。這也和我們建設和諧社會、和諧校園的理念相背離。

三、修枝———一種自我完善的過程樹木在長大的過程中會有一些枝幹需要我們修剪,不然會影響到它的生長。同時,通過修剪枝幹,我們也能把樹木塑造成理想的樣子。

作爲青年教師,在業務上就像一棵正在長大的樹。在長大的過程中,也一定會生出很多不需要的,甚至阻礙其生長的枝葉,需要我們幫助他修剪。在修剪的當時,有可能是漫長的',有可能是令其痛苦的,但是,無論對於樹木也好,對於人也罷,都是有益的。可以說是用短暫的痛苦,換來一生的幸福。

青年教師從一個新手到一個老手,再從一個老手成爲一個好手,就是一個在學校各方面幫助下的自我修繕的過程。“修枝”是一個改造的過程,是去糟粕的過程,是業務提升和認同的過程,更是校園文化浸潤和傳承的過程。

四、土壤———一種文化的傳承和浸潤大多數植物都需要土壤,它們從土壤中汲取營養和水分以保證它的存活和生長。

一次在南京,筆者看到兩棵高大的松樹靜靜地矗

立在一片水泥地上,已經枯死。從它們高達數米的身軀來看,種在這裏已經很久了。可能在小的時候,它們所需要的養分還不多,周圍的土壤足以供給,但是隨着它們的逐漸長大,營養需求越來越大,有限的土壤再也無法滿足它們的需求,於是只能死亡。作爲學校,作爲管理者,我們就像土壤,而青年教師就像亟待長大的松樹。青年教師在學校這個環境中工作、生活,學校這個大環境好,“樹木”就能長得“高大蔥鬱”;學校的大環境不佳,則“樹木”就難以生長,甚至連存活都是問題。

學校的土壤主要是指一所學校的校園文化、辦公文化以及對教師成長有利的,教師所需要的一切事物。因此,學校和管理者要做好青年教師的土壤,讓他們真正成長起來,爲教育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崑山市周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