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韋醇提取物不同極性部位的抑菌試驗觀察論文

1 儀器與材料

石韋醇提取物不同極性部位的抑菌試驗觀察論文

1.1 儀器與材料

超淨工作臺、手提式滅菌鍋、恆溫控制箱、冰箱、遊標卡尺、鑷子、接種針、三角瓶等;石油醚、醋酸乙酯、乙醇、正丁醇等試劑均爲分析純。實驗材料於2007?11 採自廣西武鳴大明山國家級水源林保護區海拔1 200 m的沿路石壁上或亂石堆環境中,經廣西大學植物分類學黎樺副教授鑑定爲石韋P. lingua,將地上部洗淨,自然風乾後磨成粉末,過40目篩備用。

1.2 供試菌種

供試細菌: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普通變形桿菌Proteus vulgaris,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藤黃八疊球菌Sarcina lutea。供試真菌:黃麴黴Aspergillus flavas,青黴Penicillium sp.,黑麴黴Aspergillus niger。

以上菌種均由廣西大學農學院植物保護系微生物學實驗室提供。

1.3 培養基細菌用營養瓊脂培養基培養,真菌用馬鈴薯培養基[5]培養。

2 方法

2.1 菌懸液或孢子懸液製備採用平板菌落計數法[5]。將受試菌在斜面培養基活化2~3代後,用接種環從斜面上刮菌苔兩環,分別收集到內盛有100 ml無菌水的250 ml的三角瓶中,將受試菌配成終濃度0.1×107個/ml的菌懸液,備用。

2.2 樣液製備石韋地上部醇提取物不同極性部位的製備:稱取粉碎好的'石韋樣品4 kg,用體積分數90%乙醇將樣品浸泡3次(料液比 1∶15),每次7 d ,提取液在40°C下減壓蒸餾,回收溶劑,得乙醇浸膏。將乙醇浸膏懸浮於蒸餾水,先後用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和蒸餾水萃取,分別得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和水4部分萃取物,同前濃縮,即得各極性部位。

2.3 石韋抗菌作用的檢測方法採用紙片擴散法進行抑菌試驗[6]。在超淨工作臺上將滅菌後的牛肉蛋白腖培養基倒入培養皿中,每皿15 ml,放置冷卻。用無菌移液管取0.1 ml細菌液加於平皿中均勻塗布於平板(內徑 90 mm)表面後。取經滅菌的標準濾紙(直徑 6 mm),分別蘸取石韋醇提物的不同極性部位並貼於平板表面,每個培養皿放3片濾紙,以蒸餾水、石油醚爲對照液。細菌於37℃培養24 h 、真菌於28℃培養48 h後,檢測抑菌環的有無並測量抑菌環直徑,每種提取液對8種供試菌重複測定3次,結果取平均值。出現抑菌環的菌株才作MIC檢測。最小抑菌質量濃度的檢測採用紙片擴散法方法同“2.3”,將各溶液稀釋成100,50,25,12.5,6.25,3.125 mg/ml 的質量濃度梯度,以未見抑菌環的最高質量濃度爲MIC。

3 結果

最小抑菌濃度比較由表2可知,石韋醇提取物不同極性部位對受試菌的抑菌效果顯示量效關係。在低濃度時,無抑菌活性,抑制環基本上隨藥液質量濃度的增加而提高,抑菌活性漸顯出來,由此可看出石韋提取物不同極性部位的最小抑菌濃度。只有正丁醇相對大腸桿菌有抑菌效果,對大腸桿菌的最小抑菌濃度爲50 mg/ml。醋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蒸餾水相對普通變形桿菌的最小抑菌濃度分別爲50,25 mg/ml和12.5 mg/ml,這三相對枯草芽孢桿菌的最小抑菌濃度分別爲50,25 mg/ml和12.5 mg/ml,對八疊球菌最小抑菌濃度分別爲25,25.00,12.5mg/ ml(見表3),可見,水相的最小抑菌質量濃度最小,其次是正丁醇。石韋地上部醇提物抗菌具有廣譜性,對 5 種細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殺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