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學中自主提問教學模式研究論文

小學科學教學中自主提問教學模式研究論文

在小學時期,學生的智力和身心仍然處於發展階段,教師在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怎樣才能充分激發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使得學生能夠進一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對小學科學課產生濃郁的興趣是現階段小學科學教師面臨的教學挑戰。目前,教師開始採用學生自主提問的方式,使得學生能夠將自己的疑點在課堂上提出來,並由教師與學生共同解決,對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科學探索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小學科學教學中自主提問教學模式研究論文

一、小學科學在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進行小學科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積極的鼓勵以及提問,進一步激發學生刨根問底的學習興趣具有較爲關鍵的作用。小學科學是一門將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進行有效結合的學科,教師採取讓學生自主提問的教學形式,進一步拓展小學生的'思維,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是現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小學生的科學課包含了許多生物內容與物理內容,就小學生來說,科學課具有無窮的樂趣,能夠充分調動小學生的興趣,激發好奇心,從而促進學生逐漸養成探索科學世界的能力。例如,在小學生關於植物生長變化的探究中,教師在課堂上佈置課後作業,鼓勵學生到樹林裏觀察各種各樣的樹葉、樹根、葉子靜脈等,進一步瞭解植物的生長構造,因此學生能夠充分地瞭解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科學世界變化規律,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在觀察過程中,針對產生的問題進行自主式提問,並且採取有效的措施爲學生進行解答。由此可見,科學課源於學生生活,並且高於生活。小學生通過學習科學課,有利於樹立較好的科學觀念,培養科學素養。

二、優化小學科學教學中的自主提問教學模式

小學科學學科具有一定的知識性與趣味性,小學生對世界和一切的科學現象充滿好奇以及探索慾望,因此教師在進行科學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進行主動提問,在課程中逐漸形成“發展問題—提出問題—處理問題—積累知識理論”的教學循環模式。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採用啓發式教學,使得小學生將科學知識消化成自己的知識。例如,教師在進行“生的食物與熟的食物”教學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行提問,有的學生就會提出“生的食物怎麼才能加工成熟的食物?”有的學生提出“生的食物與熟的食物溫度差爲多少”,有的學生提出“可以生吃的食物有哪些”等等相關問題。這時教師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細梳理,哪些問題具有價值,哪些問題值得全班進行討論探究,並將課堂教學的實際內容與一些具有價值的內容相結合,然後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教師在一旁起到啓發作用,這樣有助於促進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記憶能力,並且促進了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的自主提問只有在教師的積極鼓勵與啓發中才能得以充分實現,由於一些小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害怕提出問題被其他同學嘲笑,或者害怕自己遭受到教師的批評,即使是對課堂的教學內容存在一定的疑問,有問題也不敢於提出問題,只能將問題吞回肚子裏,長久以來就會對科學學習逐漸失去興趣。

因此,教師在這過程中起着較爲關鍵的作用,在科學教學中,應該對學生的疑問進行適當引導,並且積極鼓勵學生進行作答,最後由教師進行相應的評價,與同學們共同探討得出相應的正確答案。在科學教學中,這種主要以學生爲主體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科學課程的學習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推動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同時,也進一步實現了素質教育。綜上所述,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對學生的自主提問進行有效培養,有利於進一步增強小學生的科學素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啓發、鼓勵學生提出相應的科學問題,並且在科學課堂引領同學進行積極探討,共同解決問題。學生在進行自問、提問的整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及時給予學生鼓勵,使學生能夠逐漸對科學產生一定的興趣。教師通過鼓勵學生進行有效發問,也進一步強化了學生的思考能力以及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