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市場管理創新論文

【摘要】文化市場是市場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它的健康發展是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的重要標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市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同時也存在着諸多問題。文章在介紹了文化市場管理概念和內容的基礎上,分析了當前我國文化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我國文化市場管理創新的路徑和對策。

文化市場管理創新論文

【關鍵詞】文化市場;文化管理創新;文化產業;體制改革

長期以來,我國文化管理體制深受計劃經濟的影響,陳舊的文化管理體制已遠遠不能適應文化發展的要求,市場經濟和文化產業的發展要求必須要在文化管理領域進行一次全方位的創新活動。我國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但文化產業的發展較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落後的文化管理方式和手段阻礙了我國文化生產力的發展,因此,要想深入發展我國文化產業,就必須對文化管理進行創新。

一、文化市場管理概述

文化市場管理是指各級政府及其文化行政部門以文化法律和法規爲基本依據,以整個國家的文化事業爲管理對象,對有關文化行政系統和文化企事業單位的事務進行調控、組織和協調的行政行爲。文化市場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一是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我國文化體制改革背景下,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成爲我國現階段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的一個必然要求,也是不斷滿足人民羣衆對文化的需求和提高全民文化素質的必要舉措。二是完善法規體系,制定發展戰略。文化立法是保障文化管理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雖然在文化領域有相應的部門規章和條例,但是其適用範圍和效力遠遠不能和法律相比較。文化發展戰略是一定時期爲實現國家、社會總體目標而制定的文化發展整體計劃,對整個國家或地區的文化發展方向、水平和形態起着重要的引導作用。三是優化文化資源配置,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市場經濟的盲目性也會使一些文化經營者投向投資少見效快的行業當中,爲了文化市場健康穩定的發展,需要政府優化文化資源配置,加大文化產業的開發力度,優化產業結構,合理引導社會投入。四是引導文化消費,實現健康發展。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對文化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許多人在文化產品的多樣化的情況下很難能做到理性消費,盲目的文化消費不僅有損健康,而且會造成文化市場的混亂,所以政府應該積極倡導人們進行合理的文化消費,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健康發展。

二、我國文化市場存在問題分析

(一)既得利益格局阻礙難題破解

文化體制改革是整個社會羣體利益結構的大調整,必然要逐漸改變落後的、不合理的利益關係,一定會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在漸進式的改革中,對舊利益格局並不是一次性打破,而是分階段進行。這就造成每個新的利益安排都要面臨與舊的利益格局共存。由於漸進式改革的時間跨度大,進程較慢,這種混合的格局會存續相當長時間,從而形成一個過渡性利益格局,並造就一些從這種非均衡體系中獲利的既得利益集團。

(二)觀念落後弱化改革攻堅動力

在改革過程中,很多部門和單位對文化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到位,文化產業屬性經常被忽視。改革動作一大,新舉措一推,就害怕會不會導致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弱化,社會資本的介入會不會改變文化產業的社會主義性質。這種保守心理首先考慮的不是推進改革,而是如何明哲保身。

(三)資金瓶頸制約改革推進速度

缺乏資金是我國在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中的瓶頸問題。一般說來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時,都要安置很大一部分富餘人員,需要數額較大的安置費和社會保障資金。文化單位自身往往無力支付。事業轉企業、企業集團化、公司股份制改造都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必須有一個陣痛期。在這個陣痛期裏,政府不但拿不到稅收、見不到成果,還要不停地給企業“輸血”。隨着時間的推移,改革的遲緩必然使改革成本日益上升。時間越長,越積重難返。

(四)法律缺失影響文化市場環境

我國文化立法不完善,不繫統,有許多重要的文化管理方面的法律和法規尚未制訂出來。在一些重要領域的文化立法仍然存在空白,使得大量的文化管理活動只能依靠政策和文化部門的規章以及地方性法規和規章進行。而且,部門規章和行政法規之間、部門規章之間、不同層次的法規之間,相互牴觸和矛盾交叉的現象還存在,影響了法規的嚴肅性、連續性和權威性。

(五)人才不足削弱文化發展後勁

目前,我國文化人才總量不足、人才結構不合理、專業人才嚴重不足。一是缺基層文化專業人才。基層文化活動編導人才和各藝術門類的專業人才短缺。傳統民間藝術後繼乏人,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難以有效地保護和傳承,有的.項目已經瀕臨消亡,急需培養傳承人。二是缺文化經營人才。多年從事文化工作、具有豐富經營經驗、瞭解文化市場和文化管理特點的人才十分缺乏。三是缺乏技術人才。現有技術人才聚集於傳統文化產業領域,真正從事新興文化產業者寥寥。

三、我國文化市場管理創新的路徑和對策

(一)轉變政府管理文化職能

轉變政府職能是文化體制改革最爲重要的環節,就是要把握好“分”與“合”的關係,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分類的改革,融合發展。關於“分”,一是“管”“辦”分開。文化行政部門要進一步退出文化單位的微觀運行體系,只留下政策調節、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職能。二是在文化管理過程中,將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產業分開。關於“合”,指的是政府在行使宏觀管理職能時,要充分考慮“融合發展”的理念和舉措。一是文化與旅遊的融合。要將文化內涵貫穿到吃、住、行、遊、購、娛各環節,用獨特的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詮釋旅遊,藉助旅遊市場助推文化產業發展。二是文化與科技的融合。要加快對傳統優勢文化產業以及服務組織的數字化、信息化改造,提高文化產品的科技含量和服務行業的文化含量。三是文化與資本的融合。充分發揮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和投資引導資金的槓桿作用,帶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向文化產業。積極推進有條件的文化企業上市,藉助資本的力量做大做強。

(二)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

我國文化市場雖已有長足發展,但只能說是基本形成文化市場體系,許多地方尚不健全。要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必須處理好“長”與“短”的關係,學會“拉長補短”。我國傳統文化產品市場發展較快,新興文化產品市場起步晚、發育慢。就要把長項拉得更長,規劃建設廣播影視節目、演藝節目、動漫產品、工藝美術等文化產品市場,培育大衆性文化消費市場。同時要迅速補上“短板”,建設以網絡爲載體的新興文化產品市場,拓展文化產品和服務消費的新領域。特別是要儘早謀劃、建設文化生產要素市場。加大版權、資本、金融、信息、技術等市場的培育力度。

(三)創新企業文化推動企業發展

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母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先進的企業文化對於社會經濟建設和文化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不斷創新企業文化,更新企業管理思想,將會對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企業管理者應以企業自身特色爲出發點,繼承傳統企業文化的精髓,不斷吸收和借鑑國內外的先進文化,我國的企業管理才能適應不斷髮展的國際市場,也才能更好地應對未來新型經濟模式下的挑戰。

(四)營造良好的政策法規環境

健康、規範的市場環境離不開良好的政策法規環境。一是把文化體制改革過程中的扶持政策進一步落到實處。二是研究創新適合我國發展實際的新政策。主要包括:制定完善文化基金資助辦法,藉助財政引導機制,強化對社會力量的引導等。三是嚴管市場違法違規行爲,確保公平公正、機會均等原則在文化市場得以充分體現,抓緊整合行政力量、開展綜合執法。

(五)加快事業單位改制轉企

文化事業單位的諸多改革措施,說到底是爲了解決好兩個方面的問題:即“人往哪去”和“錢從哪來”。要深化“三項制度”改革,解決好“人往哪去”問題。一是妥善安置分流人員。要堅持以人爲本,認真考慮幹部職工的承受能力、接受程度,用足政策,維護好職工利益。二是進入企業後的“事企退休待遇差”由財政補足,“轉換一批”;三是予以一次性安置補償,“自主擇業一批”。完善文化投融資服務體系,解決好“錢從哪來”問題。改革需要成本,發展需要資金,但投資少、融資難一直是制約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特別是文化事業單位改制轉企的瓶頸問題。建立政府投入爲導向、企業投入爲主體、金融機構投入爲支撐、民間投入爲重要補充的投融資機制至關重要。

(六)加強人才支撐體系建設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直接關係到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成敗。要把文化人才培養作爲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通過專業培養、實踐鍛鍊、加強引進等多種渠道,加快培養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適應文化產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隊伍。進一步放寬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產業的用人制度,給用人單位更多的自主權,加快運用市場機制配置文化人才,積極推進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的用人機制,加快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才支撐體系。

參考文獻:

[1]郝婷.我國文化市場體系建設中制度設計的不足及原因探析[J].編輯之友,2015,(3).

[2]黃輔哲.文化市場管理功能及方法芻議[J].商業文化,2015,(3).

[3]鄒瑛.對我國文化市場管理的思考與討論[J].中國市場,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