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加工畢業論文

機械加工是工業生產中的關鍵環節,相關的研究到底會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機械加工畢業論文,歡迎大家瀏覽。

機械加工畢業論文

1農業機械極大地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商品率

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商品率的高低,是現代農業和傳統農業最主要的區別。現代農業是通過機械化,極大地提高生產率和商品率。農業機械(包括動力機械和作業機械),沒有人力、畜力那種生理條件的限制,以人畜力無法比擬的大功率、高速度、高質量進行作業,從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機械化極大地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因而農產品商品率也相應提高。以人畜力作業爲主的傳統農業,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生產的農產品,除了供自己食用外,只能提供少量的商品,農產品商品率很難提高。農業機械化,一方面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另一方面,這種機械化農業因廣泛實行了專業化和社會化生產,它意味着幾乎賣出全部農產品,也全部買進所需要的生產資料和生活消費品,包括種子、肥料和食品等。

2農業機械是提高土地產出率與資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

農業機械不僅可以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且可以顯著提高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這是因爲現代農業機械不僅功率大、速度快,還能夠同時進行幾種作業的聯合作業,有利於搶農時、爭積溫、抗災害、降成本,而且它的結構和功能可以根據需要設計製造和調節,以完成高精度的作業,做到“定時、定量、定質、定位”作業。如種子精選、精量播種、化學除草、噴藥治蟲、深施化肥、噴灌、滴灌等,成爲實現現代農業技術措施的手段。農業的增產離不開優良品種,先進的耕作制度和科學的灌溉、施肥、植保技術等。各種先進的生物技術必須依靠工程措施來實現,一切農藝要求必須依靠農業機械才能達到高質量的實施,如大面積的整地、播種、施肥、灌溉、植保和收穫、乾燥等一系列環節。農業機械化增產的機理是通過各個作業環節對各種勞動對象施加作用;有的是直接減少作物的損失,如穀物聯合收割一次完成所有的工序,減少用人工收割時間、捆、運、脫、揚場多道工序的損失,機械烘乾減少穀物腐爛損失等;有的是通過爲農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而實現增產的,如機械深耕、分層施肥、節水微灌,這些機械作業質量非人工可比。有的機械作業比傳統方式可以節省耕地,如噴灌技術比地面溝灌、漫灌,節省耕地達7%~10%,增產20%~30%。科學施用化肥,才能充分發揮化肥的作用,科學施肥只有使用農業機械才能夠實現。美國等發達國家通過機械施肥等措施,化肥的利用率達到60%~80%,而傳統人工撒施的化肥利用率僅爲30%左右。美國利用衛星定位繫個統,用於機器定位施肥,根據1公頃內4個觀察點的氮、磷、鉀含量的信息,機器可相應調整施肥的構成與數量,這樣,化肥有效成分利用率就更高。農藥利用率也大體如此,發達國家通過對各種作物施用不同農藥時最佳霧點尺寸的研究,導致了控滴噴霧技術的發展,採用靜電噴霧技術以提高藥液的沉積量,採用回收式噴霧機及間歇式噴霧技術減少農藥用量,從而大大提高了農藥的效能,並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3農業機械促進了農業新技術的發展

現階段,農業科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帶動了農業生產的長足發展。育種技術、植物礦物質營養學、合成化學等在農業生產中廣泛應用,化肥、農藥、良種及灌溉技術大幅度提高了農產品產量,這些新技術在農業上的廣泛應用必須靠農業機械來實現。選種、育種等種子加工成套機械的廣泛應用,化肥、農藥的生產和田間施用的機械設備大量應用,才能全面推廣這些農業新技術。農業機械化的高效、精細、精密、低耗和資源的充分利用,是人力、畜力無法辦到的。技術先進的播種機,可以按農業技術要求,以一定深度、距離和數量準確地播種、施肥,實現開溝、播種、施肥、覆土、鎮壓等一系列工序一次完成,不但比一般播種機省種30%~50%,而且保證了出苗率,並節省30%~50%的化肥。先進的聯合收割機,裝有自動監視和調節系統,在作業中,機器根據地形、作物自動調節速度、收割高度等,保證了收割質量和速度,減少收割損失10%左右。農業技術不斷進步和創新,推動了現代農業向前發展,農業技術的高準度與機電結合又發展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這個階段的鮮明特點是,以機電爲載體的機械電子與農藝的高度緊密結合,包括精準播種技術、精準灌溉技術、精準收穫技術、精準平衡施肥技術、精準土壤測試技術、精準種子工程和生物動態監控技術等,根據自然資源的實際狀況和植物不同生長期的需要進行土壤耕作、播種、施肥、灌溉和收穫。它最大的特點是以高新技術投入和科學管理換取對自然資源的最大節約和利用,從而建成低耗、高效、優質、環保型可持續發展的農業。

4農業機械推動了農業的.社會化和商品化生產

傳統農業囿於狹窄的產中活動,其結構和產品均十分單一。現代農業是產前、產中和產後緊密結合,產供銷一體化的農業。它以國內外市場爲導向,以提高農業比較效益爲中心,按照市場牽動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帶動商品基地、基地聯接農戶的形式,優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對區域性主導產業實行專業化生產,產品品質標準化、系列化加工,企業化管理,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逐步形成種養加、產供銷、農工商、內外貿、經科教一體化的生產經濟體系,使農業走上自我發展、自我積累、自我調節和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呈現出與傳統農業迥然不同的新型農業面貌。發達國家農產品經過加工銷售的佔80%,發展中國家只佔10%~20%。美國農產品加工業的產值佔工業總產值的25%。美國的食物和纖維系統勞動力總和20%用於產前,10%用於產中,70%用於產後。完成這個龐大社會化生產和商品化生產的基本環節是各種先進的機械設備和設施,而且由於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商品化生產的需要,社會化生產不斷擴大。如種植業,產前的種子精選、烘乾、貯藏、育種等使用機械和應用高新技術,形成向農民提供種子的服務;產中的耕作、施肥、排灌、植保、收穫、運輸、貯藏等,由於大型、高速、高質量的機械化機具的出現,也逐步形成了社會化、專業化服務組織。在養殖方面,由於工廠化設施和飼料工業的發展,迅速形成了社會化生產,種雞、種豬、種牛、種羊、魚苗的培育、生產已經專業化,蛋雞、肉雞、奶牛、肉牛等也都形成了專業化生產。適合各種禽畜魚類及各個生長時期的飼料,按不同要求由飼料廠供應。在農副產品加工方面,已經沒有了初加工和深加工的區別,由於機械設備和加工技術的發展,農副產品實現了工廠化加工生產,成爲直接提供到人們餐桌上的食品或動物飼料、工業原料、農業肥料等。直接從事種植、養殖的農民,也隨着信息技術的應用,靠計算機進行管理,靠電話和計算機系統聯絡社會化服務組織來完成各種作業。農民成爲企業家,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由一個弱質產業轉變成一個高度發達的具有競爭力的基礎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