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英語教育論文(精選3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那麼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中學英語教育論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學英語教育論文(精選3篇)

中學英語教育論文1

1高校英語教育的現狀

在目前的英語教學工作中,高校英語教育作爲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重要途徑,它在教學工作中的不足成爲人們研究的焦點,具體來講包括三個方面:

(1)教學模式單一,課堂氛圍嚴肅高校英語教學在一定時期內對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發揮過積極的作用,然而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沒有意識到對英語的要求也提高了。它們大多采用“爲了教學而教學”的教育模式,單純爲了提高英語教學而進行的填鴨式教學,使學生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有的學校甚至還把英語四、六級的通過情況,作爲學生能否畢業、是否授予學位證的評定標準。

(2)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足,自主學習能力較差首先,目前高校大多把英語作爲公共課程進行教學,這就導致了一個大教室往往有幾十甚至上百個學生在聽課。在這種情況下除了積極與老師互動的學生能學到真東西外,其他同學幾乎都被“邊緣化”了。另外,在大學管理普遍比較寬鬆的情況下,很多學生選擇了逃課,利用原本是上課的時間做很多沒用的私事,更不用提利用課外時間自學英語知識了。

(3)機械呆板的講課方式,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現在很多高校的英語教學工作都和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相結合,但是換湯不換藥,老師只是把原本要在黑板上板書的東西放在PPT上,多媒體應用於教學工作的初衷沒有取得實際的效果。在課堂上老師作爲教學主體接連不斷地向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把語法、詞彙等作爲講課的重點,有的老師還專門研究英語考試的出題規律,作爲提高學生考試成績的途徑之一,完全忽略了教學工作的本質以及學生的接受心理。

2實現高校英語教學工作的創新發展

在瞭解了目前高校教學工作的現狀後,就要對此提出有效的應對措施,具體來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轉變思想觀念,形成工作學習的新思路

通過思想觀念的轉變創新英語教學工作,既包括老師又包括學生。對學生而言,首先就是要變“要我學”爲“我要學”,積極主動地投身到英語學習的每一個環節,提高自己的英語成績。在課堂上,學生要主動和老師交流,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也不能氣餒,而是樂觀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從而提高自身的英語學習能力;對老師而言,最主要的是要從學生的接受心理出發,瞭解學生想要學到什麼、希望通過什麼樣的方式獲得知識,改變傳統的“唯我獨大”的心理,與學生平起平坐,並和他們做朋友,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

(2)創新教育方式,實現教學方法的新突破

1)合理利用多媒體資源

多媒體資源具有的感染力強、接受度高、畫面感強烈的優勢,爲高校英語教學工作提供了新的教學方法。比如,在對學生進行The Political of Female Politician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課件製作時,先放幾位女政治家的圖片,讓學生充分了解這些女政治家的風采,帶着濃厚的感情學生更容易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課文的學習過程,老師還可以利用課件休息的時間播放一段相關的視頻,充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2)情境教學法的引入

所謂情境教學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特定情節的設置,把學生帶入其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比如在英語口語有關講價、還價的練習中,可以指定學生分角色扮演,或者直接把學生帶入市場,鍛鍊學生的英語思維和口語技巧。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通過對單詞、語法等的幽默化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對害蟲pest的單詞記憶中,“拍死它”的解讀對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質量有重要作用。

3結束語

大學的英語教學在整個教育環節中是一個拔高、改進的環節,有關高校英語教育工作的創新性改革,提高了教學質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氛圍,它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揚棄”式運用,爲高校英語教學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中學英語教育論文2

一、中學生英語寫作能力不足的原因

1.英語教育資源基礎薄弱。國家雖然早已經要求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開設英語,但在西部農村偏遠地區,由於大多數學校英語教師的短缺,一般要到了小學5-6年級纔開始開設英語課,有些非中心小學的甚至小學就沒有開設過英語課,小學學過英語的學生佔的比例很少。學生上了初中之後,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從ABC字母開始學習,面對這樣的學生,又如何能一下就要求他們寫出好的英語文章呢?

2.農村偏遠地區,學生英語基礎欠缺,民族學生較多。在農村,有一部分家長將學習基礎不錯的孩子送到城裏讀書,而留在鄉鎮偏遠地區學校的學生英語基礎相對欠缺。另外,民族生所佔比例較大。比如在貴州省黔西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區,在廣泛的農村偏遠地區就存在着布依族和苗族等少數民族。對於這些少數民族學生來說,首先要學會漢語,在此基礎上才能學習英語,英語對他們來說可以說是第三門語言。

3.缺乏英語學習氛圍。西部農村偏遠地區學生覺得英語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平時又不用英語也不說英語,根本沒有使用英語的機會。英語的說和寫都是屬於語言的輸出,他們沒有輸入又何來的輸出呢?所以大多數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的確十分有限。

二、中學生英語寫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語言基礎知識的缺乏。語音、詞彙、語法是構成語言的三個基本要素。要想充分表達自己思想,掌握足夠的詞彙量是前提,準確理解詞的涵義是基礎,能寫出語法正確、合乎英語表達習慣的句子是目的'。

要寫好一篇作文表達自己的思想必須以足夠的詞彙量爲基礎。國家教育部頒佈的《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初中畢業生的認知詞彙量應達到1600個,習慣用語及固定搭配應達到300個。高中畢業生的認知詞彙量應該達到3500個,習慣用語及固定搭配應該達到800個。但實際上大多數學生掌握的詞彙量都達不到規定的要求,因此,他們在寫作時就不能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顯然,詞彙量不足已成爲中學生英語寫作中最主要的問題。

2.漢語思維方式和表達習慣的影響。由於初學者在英語語言習得過程中,缺乏系統的訓練,所以在用英語表達意思的過程中必然受到母語的影響,其表達方式不遵從英語的表達或思維習慣,而按照中國人的表達方式或思維方式強行組成詞句。由於不同民族的不同思維方式,漢語語法和英語語法有很大差異。英語中的性、數、時態、語氣、語態、句式結構等在表達上和漢語完全不同。學生在平時寫作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死套漢語語法,忽視了兩種語言在語法和某些習慣表達方式上的差異。在學生的作文中,見得最多的句式就是“漢式英語”。

由於學生掌握的英語詞彙和語言知識有限,在其寫作過程中肯定會套用母語的思維方式,無意識地套用母語的語言規則,然後再譯成英語。因此,在找不到合適的對應詞的情況下,往往憑藉自己已有的漢語和英語構詞感覺造詞,展開一些不正確的聯想或假設。還有些學生用漢語拼音或漢字來幫助完成句子,有些民族學生甚至用他們民族語言的語序來翻譯句子。完全沒有使用英語的習慣表達方式。

3.時態混亂,語法不清。語法規則和句型句式是英語寫作涉及的另一基本要素。學生英語作文中出現的錯誤多半都是由語法錯誤引起的。學生在寫作中的語法不規範、句子結構混亂、含義不清楚等情況屢見不鮮。學生在拿到一篇作文題目時總是不假思索地就亂寫,如筆者要學生寫一篇英語週記,要求他們寫自己的週末生活,這很明顯要運用一般過去時態來寫,但許多學生卻用了一般現在時態來寫。雖然有少部分學生知道要用什麼時態,但對時態的結構掌握並不清楚。所以,語法問題是中學生英語寫作中所面臨的又一個主要問題。

4.不良的寫作心理和寫作習慣。目前有很多中學生在寫作訓練時存在着緊張、焦慮、擔心、懼怕和厭惡的心理狀態。在寫作過程中也有許多不良習慣:

(1)忽視審題,文體不清,格式不對。有一部分學生不認真審題,沒有認真分析所給的材料的重點和主幹,忽略了重點情節的表述,而細枝末節的東西卻大加渲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跑題”。還有一些學生不能根據命題要求,用相應的文體來完成寫作,如英語的書信、日記、招領啓事、電子郵件、書寫信封都是有一定格式和文體的要求的。

(2)盲目落筆,邏輯不清,銜接不當。許多學生在下筆之前沒有構思好文章的結構內容就匆匆忙忙地,沒有特別注意先寫什麼後寫什麼,哪些內容應該怎樣寫,哪些內容應該略寫,而是一邊寫一邊構思,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往往會讓人覺得句與句之間的銜接不自然,段落內容的佈置欠妥當。

(3)不講規範,輕視書法。中學生在英語寫作過程中,對文章段落的安排,整篇文章的整體佈局,沒有做出一個合理的佈置。其結果就是,有些句子很長而有些句子又很短就幾個單詞。要麼就是整篇文章就是一段,完全看不出文章的結構和層次。英語的書寫也是一大問題,部分學生對英語書法的瞭解不深,對於24個字母的書寫方式也理解的不透徹,其結果就是英語的書寫很糟糕,完全看不出一點英語書法的美感。在英語文章中出現:塗黑點、劃箭頭、刪單詞、標點符號亂用等等各種影響文章整體美觀的行爲。

三、結語

在中國西部廣泛的農村偏遠地區,由於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後,教育資源配備不夠完善,教育理念更新相對緩慢等各種因素,中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確存在着很大的困難,尤其是在英語寫作方面。然而,有困難並不可怕,怕的是沒有發現困難。因爲,認識困難是解決困難的前提,瞭解問題的原因,方能找出解決問題的答案。

中學英語教育論文3

對於剛接觸英語的學生來說,都懷有一股好奇心,學習的興趣高漲。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學習內容的增加,教材難度的增大,農村中學英語學習掉隊者越來越多。本文從環境的影響、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教材、學習方法、學生的性格等四個方面分析了其成因。

一、環境影響

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教育心理學的調查研究表明:家庭環境與學生的學習願望和興趣有直接的相關如果父母對其子女的英語學習較關心,與子女關係融洽,且家庭內英語氣氛較濃,那麼,子女往往對英語有較高的願望和興趣,反之亦然。

特別是農村中學,學生家長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而且忙於農活,對子女的學習情況很少過問,任其自然發展,有的家庭把教育問題都依賴於學校,放鬆了家庭教育。

有的家長素質低,自己無法輔導孩子學習,孩子回來後,又讓他們幹這幹那,無暇去看書學習。有的家長受傳統的思想影響,認爲在生產和生活中用不上英語,學了也無用,因此不支持學生學英語,加之,學生也受傳統的英語"難學"的思想影響,也不願學英語。

有的家長甚至認爲讓子女初中畢業就算了。當然,也有一部分的家長比較重視,他們看到知識有用,也看到學習的重要性,但是缺乏方法。

二、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師資不足。某些農村由於地點偏僻,條件艱苦,英語教師不足,質量滯後,兼課,代課現象相當嚴重,非英語專業的教師一方面缺乏英語教學理論,難以用理論來指導實踐。由於師資缺,教室少,因而大多是"大班"學習。班級裏學生人數太多,差距大。

而英語作爲一種語言,本身需要多練,多講,由於人數太多,教室就照顧不到每位學生,使有的學生受冷落,再加上本身對學習缺少興趣,很快學習就跟不上,而教師呢,一人兼三個班,根本沒有辦法找所有掉隊的學生補課,這樣掉隊的學生更加多了。設備差。

由於經濟落後,國家投入資金少,教學設備相對落後,不少學校甚至連必不可少的錄音機都沒有。至於電化教學,多媒體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更是少見,英語教學仍然停留在"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上。目標不明確,重點不突出,一堂課內教學單詞、詞組、知識點還有對話或課文,一項接一項,使部分學生無所適從,所有內容猶如放電影似的過一遍,根本掌握不了。

將英語條文化,使活生生的語言變成了固定的規則,英語課成了死記硬背的代名詞,教師通過大量習題加以鞏固。由於教學方法機械,學生只是或朗讀,或做題,或回答問題,使一些學生對英語逐漸失去了興趣。

三、英語新版教材不適宜農村中學

新版教材是在三年級小學的基礎上編寫的,對沒有英語基礎的學生來說,猶如沙灘上建樓閣,其難度可想而知。"詞彙量大,編排欠妥"。詞彙量的增加,有利於培養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和通過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符合語言學習規律,城市中學的初一學生學過小學英語,他們有一定的基礎,學習新教材可謂循序漸進,而某些農村的學生從未接觸過英語,面對新教材每課十幾個單詞,認讀尚且犯難,何談讀句子,操練對話?按新大綱要求,初中生應掌握800個左右單詞和200條習慣用語。

而初一上冊課本就要求學生掌握324個四會單詞和短語,佔初中階段的三分只一,因此,學生英語水平兩極分化嚴重,詞彙是原因之一。沒有絲毫英語基礎的學生,讓其掌握如此多的單詞,加重了學生的負擔。

不少學生起早貪黑,卻因難度大而停滯不前,繼而失去學習的信心。現在我校已有近三分之一的初一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繼而失去學習信心。聽力練習難度過多,學生得不到鍛鍊,更是使學生失去了自信心。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而新版教材使大部分學生望而生畏。

四、學生缺乏科學有效的方法

沒有認真學習語音。在語音學習的初級階段,有的學生只是"鸚鵡學舌"學得差不多就行了。甚至有一部分同學不是利用上課時間認真聽老師發音,反覆練習,而是在新學的音標,單詞下標漢語拼音及漢字,到後來,不會拼讀音標單詞。

久而久之,上課不但單詞發音不準,而且無法流利朗讀。學生被動背單詞。由於初學語音時沒有很好掌握,只是靠死記硬背,造成背單詞不按照音標拼讀規律,很難記住單詞。長次以往,背單詞就成了負擔,最後就會厭煩。

學習基礎知識時分開對待,前後知識不連貫,只是死板地記憶當堂的內容,學了後面忘前面。以爲學習英語就是記單詞,不知道對英語要學些什麼,語法概念零亂,缺乏理解與貫通。主觀努力不夠。上課能聽懂老師的講解,課後又不知所學,對所學短語句型只能機械操練、模仿,實際運用能力差。有些學生沒有搞清學習英語聽,說,讀寫四大技能,他們認爲把今天作業做好就完事了。

根本沒想到多聽,多說,多讀,這樣學英語就不會產生語感,致使知識與技能上的缺漏越來越多,慢慢地學習也就失去了興趣,終於掉隊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