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語言溝通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的論文

非語言溝通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以師生雙方語言交流爲基礎而展開的。在傳統教學中雖然也強調過教態、儀表等,但沒有完整系統闡述非語言溝通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討非語言溝通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非語言溝通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的論文

一、非語言溝通及其實現方式

交際中,許多人往往只注重語言交際,認爲詞語是傳遞和領悟信息的唯一途徑,忽略了交際還需要依靠非語言符號,不瞭解人類交際是語言交際與非語言交際相結合這一事實。其實人們在交往中有時用有聲語言,有時用無聲語言,有時在用有聲語言進行交際的過程中輔以無聲語言,以便增強交際的效果和感染力。

非語言溝通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如教師在講解教材內容時,可通過變換聲音的高低和講解的速度,附加某種表情動作,會使他的語言更生動形象,並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當教師發現學生的注意力下降時,他可以運用多種姿態及手勢,以某種特殊的方式引起學生的興趣感,使其注意力得到回升。教師在課堂上使用各種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中就包括非語言溝通。大量實踐證明,它是激發學生無意識注意的有效方法,由於豐富的表情語言會以它的外部形式誘發注意力,而枯燥的、單調的缺乏表情活力的語言是不能從外部吸引和保持注意力的。

二、非語言溝通與課堂上的德育功能

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學生,在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中,充分運用非語言溝通會使師生之間配合更加默契、合作更加愉快,進而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以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因此,非語言溝通的運用會密切師生感情,具有啓智作用,它是形成融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高昂的學習情緒、挖掘學生創造潛力的直接因素。教師對學生的一舉一動,往往直接影響學生的智力情緒。對學生每個智慧的火花、學習的進步,都應給予讚揚和鼓勵。教師親切的目光,友好的態度,在某種程度上都能成爲學生努力獲取知識的動力。反之,教師的情感冷漠、輕蔑,喜怒無常,不顧學生的情感需要,只顧冷冰冰地傳授知識,其結果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濃,課堂情緒低落,造成師生關係緊張,情感對立,最終影響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

學生有無學習興趣,關鍵在於教師,在於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否建立起良好的情感關係。和諧的師生關係會產生融洽的課堂氣氛,也會帶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外語教學過程中,語言體系不可能脫離情感體系而獨立發展。

三、非語言溝通的課堂效果與教學信息反饋

教育實踐表明,非語言溝通能影響學生的情緒狀態,不同的情緒會明顯地妨礙學生的學習效率。心理學家提供的一項對原始材料的分析表明:那些情緒最低落的學生在課下可以把剛學到的新知識幾乎忘掉1/4;而那些情緒處於最佳狀態的學生只會忘掉1/20。一個人的情緒好壞總是有原因的,他所處的客觀環境對他有直接的影響。一個學生在學校裏,他的情緒變化與他所在學校的教學環境、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學習氣氛以及教師的風度、舉止、表情等,都有直接關係。然而教師的非語言溝通運用不當時,就會給學生的情緒帶來不良影響。因此,在教學的信息傳遞中,教師首先要有健康的心裏,學生纔會有積極的學習慾望。 教學過程是信息雙向傳遞的過程。教師的知識輸出與非語言的使用和學生的.信息反饋若能及時有效相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態愈好,教學效果則愈佳。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教師的語言及非語言溝通有效配合,這樣才能不斷地激勵學生,使他們達到理想狀態。與此同時,教師要全面地瞭解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瞭解學生的心理活動,及時傳送出學生所需要的非語言信息。

四、非語言溝通方式的效應與課堂中的靈活運用

非語言溝通在課堂上的表現形式可分爲兩部分:即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有關資料表明,心理學家在有關人對人的知覺特點的形容中,特別強調面部表情對識別情緒狀態的意義。因此,一個有教學經驗的教師在課堂上的面部表情應該是多樣的,隨時變化的,可根據每節課的內容適當變換節奏:時而快迅、時而慢迅、時而嚴肅認真、時而幽默風趣、時而全神貫注、時而面帶微笑。對學生的語言表達感到滿意時,應以點頭微笑表示讚揚;當學生的表達有誤時,教師可稍稍搖頭,表示否定;而當對某一問題表示懷疑時,教師又可微微皺眉,其目的是啓發學生全面思考、慎重回答。

人體各部位的姿態表情可籠統稱爲身段表情,而手勢在其中又佔有特別重要的位置。一方面從手勢使用可以示出一個人對周圍環境和事物的看法,另一方面,使用手勢又可把一定的個性品質表現出來。例如教師在課堂上無論擺手、搓手、雙手交叉等,都能微妙地轉達教師的情感色彩,進而引起學生的注意與思考,以此來提高他們的聽課質量。

在日常交際中,如果一個人毫無表情就難以達到交際的目的,而一名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如果不能適當利用非語言溝通,那麼他就難以獲得良好的課堂效果。恰當地應用非語言溝通能融洽和溝通師生關係,對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深化教學效果,對圓滿完成我們的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無疑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