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體育教師的教學觀論文

在體育教學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過程中,體育教師的教學觀轉變非常重要,其中最突出的表現在價值觀、學生觀和評價觀等方面。

新時期體育教師的教學觀論文

一、體育的教育價值觀

教育價值觀是指人們對教育功能與價值的理解和認識。體育教師必須形成正確的體育教育價值觀,才能自覺推動素質教育、健康教育的貫徹落實、當前理解體育教學的價值與功能應重點抓住以下幾點:

1.體育的政治教育功能

素質教育提出培養學生的目標是“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欲成材,先做人。因爲我們培養的是具有一定政治觀念和立場,符合一定社會道德規範要求的人。在體育教學中,應發揮體育教學的優勢,如在課堂上將中國體育健兒爲國爭光的事蹟, 學生的愛國情操;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幫助他們樹立目標,培養他們有理想、有毅力等。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堅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強學生的共產主義道德品質教育,教學生學會做人,做一個符合社會道德規範要求的人。

2.體育的健康駕馭功能

以往的學校體育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缺少重視。現在學校教育提出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把體育課程改爲《體育與健康》正是對以往學校體育片面的觀點進行糾正。因此體育教師要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識和科學的健身方法,提高學生對自身身體和健康的認識,培養學生體育興趣,養成堅持鍛鍊的習慣,促進學生身體的健康發展,提高學生對自然、環境等各方面的適應能力;瞭解與體育鍛煉密切相關的營養、衛生、安全防範等方面知識及其對身體健康的作用,最終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體育教師只有樹立正確的體育教育觀,明確體育的教育功能,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

3.體育的心理、社會教育功能

體育活動中學生如何對待困難和挫折,如何正確對待個人和集體的關係,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努力完成既定目標等方面,表面得極其生動和真實,這種知、情、意、行的高度統一及反饋,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特徵。所以體育教師應發揮體育特點,利用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責任感、抗挫折能力和情緒調節能力;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和現代社會必須的合作、競爭意識與能力;學會尊重他人和關心他人等。

二、體育教師的學生觀

教師怎樣對待學生,取決於教師怎樣看待學生,尤其是教師怎樣理解學生與教師的關係,這就是教師的學生觀問題。體育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1.尊重學生的人格

學生是有獨立人格的人,和教師在人格上完全平等的。在一觀點在口頭上是沒有人反對的,但在實踐中真正做到的教師並不多。由於長期以來封建社會傳統思想的深刻影響,“師道尊嚴”在一些教師眼裏比維護學生的尊嚴重要得多。體育課上仍有體罰、變相體罰現象的存在,這並不是爲了達到什麼體育的目的,而只是教師維護自己面子的產物。一些體育教師甚至以能把學生管得服服帖帖爲榮,把諷刺挖苦作爲激勵學生的有效手段,將打罵學生作爲治惡壓衆的法寶。顯然要想徹底解決這類問題,必須轉變教師的錯誤的學生觀,在教育過程中必須把學生當做與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學生的人格,使教育在平等的條件下得以順利進行。

2.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教育的弊端在於忽視了人的獨立性和能動性;忽視了人在成長髮展過程中的主動性與自覺性,看不到每個人是能夠參與和影響自身發展方向的;忽視了每個人都具有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和實現自我價值的基本需要。其結果是,使學生在受教育和成長的過程中失去了應有的愉悅體驗,獨立個性、主體意識、創造精神受到嚴重的摧殘。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是把學生培養城具有主體意識和創造精神的人。這要求我們在體育教學中必須把學生視爲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育過程成爲教師指導下學生主動學習自主發展的過程。

3.尊重學生的差異性

每個人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教育本身應該爲社會 培養不同類型的人才。但是在我們的體育教育教學實踐中卻很少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硬要用同一動作、同一標準要求所有學生,這是很不合理的,也是根本做不到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體育教師的工作不是把學生的身體素質、動作等提高到同一個水平線,而是要承認學生的差異,在教學上根據學生的差異發現和培養學生的長處,使每一位學生能得到健康發展。

三、教師的評價

體育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直接關係到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仍有許多教師以應試教育的觀念來評價學生,在直接影響素質教育的實施。因此體育教授應樹立正確的人才評價觀,樹立人才標準多元化的觀念。體育教師應克服單純以成績取人的傾向,樹立培養創造型人才的觀念,克服以“是否老實、聽話”來評價學生的傾向,樹立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相統一的人才觀,克服“一刀切”的評價傾向。在中小學中沒有好學生、差學生,都是有希望的學生,沒有聰明孩子、笨孩子,都是有潛質的孩子。體育教師應當站在學生髮展的角度來評價學生,把評價定位在激勵學生的進步上。不再苛求學生之間的相互比較,不再嚴格劃分哪些事好學生,哪些學生是中等生或差學生,而是從每個學生自身的發展中肯定學生的進步,教師應看重學生在任何一方面的點滴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