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業基地改造思路與對策研究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老工業基地改造高新技術傳統產業脫胎換骨產業升級結構優化途徑

老工業基地改造思路與對策研究的論文

論文摘要:以瀋陽這個典型老工業基地爲例,重新審視和調整老工業塞地改造的思路,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加快老工業基地產業升級、結構優化的若千對策、措施。

當代中國正處於經濟發展階段重大轉折和體制改革大變動時期,經濟結構問題十分突出,有舊的問題,也有新的問題。國內外經濟結構變動的趨勢表明,老工業基地工業結構中的主要問題已不是簡單的比例關係問題,產業技術水平低、產業結構低度化已上升爲主要矛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已迫在眉睫。本文僅以瀋陽這個老工業基地典利城市爲例,重新審視和調整老工業基地改造的思路並提出若干對策措施。

一、思路之一正確認識和處理高新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的關係

衆所周知,老工業基地多以傳統產業爲主,因此,在老工業基地結構調整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就是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髮展高新技術產業與改造傳統產業的關係。勿庸置疑,高新技術產業是戰略性產業,決定着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未來,是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希望所在。從世界著名老工業基地的改造經驗看,沒有單純依靠對成熟和衰退產業通過改造恢復生機的,而都是以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替代產業,通過經濟轉型,實現了區域經濟重振。但中國老工業基地有其特殊的成長背景和發展條件,它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投資傾斜形成的,是催生化的產物,曾經在很長一段時期,經濟發展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即使是目前工業化水平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面對中國廣大的市場空間和容量,在目前和今後較長時期,老工業基地的傳統產業經過注人新的技術成份,仍有其發展的廣闊前景和生存空間。從發展意義上講,我國的工業化任務遠未完成,重要基礎產業遠未到“夕陽產業”的地步,發展規模經濟、企業集團仍需以原有的生產能力爲核心。瀋陽作爲以傳統產業爲主體的工業城市,雖然目前傳統產業增長潛力遠不如前,但傳統產業所作出的經濟貢獻仍佔有重要地位(截至1999年末,全市工業總產值中傳統產業佔76.7%,利稅佔77.3%),在未來-段時期內,高新技術產業還不足以支撐整個經濟的發展,瀋陽的經濟發展仍將主要依賴於傳統產業。由於工業體系的調整和發展是一個“慢變量”,因而,希望在短時期內,以高新技術產業全面替代傳統產業是不可能的。應該時確,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並存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儘管在21世紀的國民經濟中,傳統的原材料工業和一般加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將縮小但其絕對量和產值不會萎縮,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不會退出經濟生活。應該消亡或被取代的是傳統產業中的耗竭資源、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的傳統生產工藝和技術。因而,老工業基地改造比較現實的選擇是以高新技術,特別是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傳統產業“嫁接”高新技術使傳統產業的改造水平有質的提高,以此盤活巨大的傳統產業經濟存量,這應是老工業基地現階段實施產業升級、結構優化的基本內容。

思路之二要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

現實告訴我們,僅靠傳統工業自身漸進式和滾動式的更新改造和單項基本建設項目的改造與革新,零星的挖潛、革新與改造活動是實現不了我國傳統工業技術體系的根本再造的。今天,我國傳統工業的再造已經到了這樣一個階段,那就是要進行脫胎換骨的技術體系再造和大“換血”,要進行技術結構重組,才能適應我國工業化和現代化任務對傳統工業再生的需求。而要實現這樣大跨度的質的飛躍,運用高新技術對傳統產業技術體系進行突變型改造就邏輯地和歷史地成爲必要手段和條件。傳統技術系統若以傳統的革新、挖潛和改造方式進行更新改造,其技術狀態的改善與提高是有限度的,絕難實現“脫胎換骨的技術體系再造”和技術結構重組,也就絕難實現我國傳統工業體系的再生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因爲“騎着自行車”無論如何是“上不了月亮”的。而高新技術是能夠勝任這一歷史使命的。航空飛行器裝備以航天動力系統,就成了“航天飛機”,其技術等級與功能就比普通飛機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不僅可在大氣層內做航空飛行,亦可在大氣層外做航天飛行。對傳統工業技術體系實施高新技術改造,就好比對航空器實施航天技術革新,這種革新是質上鉅變的、技術等級上大跨度的革命性突破,不如此,就難以實現產業升級,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就成爲一句空話。

二、根據以上思路,對老工業基地的產業升級、結構優化應採取以下具體措施:

1.大力發展以電子信息業爲龍頭的高新技術產業,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進程。21世紀是以計算機爲標誌,以信息產業爲代表的“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產業是21世紀最具優勢的產業。一方面,瀋陽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迫切需要電子信息產業的先導、牽動作用。目前,瀋陽以製造業爲代表的`傳統產業的比重仍佔80%以上,大量傳統產業存量資產的存在,既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同時這些物質條件又必須通過高新技術注人對傳統產業進行脫胎換骨的創新改造才能得以充分利用。另一方面,瀋陽已基本具備了將電子信息業作爲第一主導產業的物質基礎、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

在電子信息企業中東軟集團與和光集團作爲全國信息產業的戰略力量是瀋陽市發展電子信息業的骨幹和中堅;全市擁有47萬人的科技人才,還涌現瞭如劉積仁、昊力等信息產業的成功的帶頭人。加速電子信息業的產業化,形成高新技術產業羣,必將迅速改善全市企業的技術結構、產品結構,促進產業升級,這是確立瀋陽市在未來國內外市場競爭中優勢地位的先決條件。要採取市場導向、經濟手段和行政千預相結合的辦法,把瀋陽有限的經濟資源集中起來加速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進程。通過採用最先進的實用技術,跨越基礎落後的障礙,改造生產、服務、經營、管理,實現跳躍發展,獲得後發性經濟效益。近年,東北大學與上海寶鋼合資組建了目前全國最大的軟件集團一一寶鋼東軟信息產業集團;和光集團與美國第一、世界第二的計算機生產商康柏公司正式簽訂生產“康柏和光”聯合品牌機協定,已展示了瀋陽市高新技術產業化的美好前景。

2.對傳統產業進行完善的信息化改造,促進傳統產業的現代化,把老基地原有主導產業改造成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優勢支柱產業。朱榕基總理在關於“十五”計劃建議的說明中指出:要“把工業.化與信息化結合起來,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揮後發優勢,實現生產力跨躍式發展。”這就爲我們用高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指明瞭方向,提供了“捷徑”。電子信息技術是改造傳統產業的首要技術,帶頭技術,是經濟效益的倍增器。據調查,信息技術在改造傳統產業中的投人產出比一般爲1:4以上,有時甚至可達1:10。企業信息化改造是我國企業面臨的一場技術革命,是企業能否立足於21世紀的生存基礎。傳統企業通過信息化改造,實現工藝創新、強化產品設計,完全可能實現“鳳凰涅樑”般的新生。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要有所爲,有所不爲,發揮優勢,突出特點,梯次推進。目前,瀋陽市已把瀋陽的傳統優勢產業—機械裝備製造業作爲“十五”期間的支柱產業,但支柱產業的發展基礎不在於行業,而在於具有拳頭產品的骨幹企業。瀋陽市各行業都有一批在全省和全國具有一定優勢的重點企業。特別是機械行業的大型電力變壓器、隔離開關、搖臂鑽牀、大型鑿岩機產量分別佔全國總產量的54%,45.4%,80%和60%。有8個企業在全國同行業中名列前三名。瀋陽市應將信息化改造的重點放在這些基礎好、綜合實力強、產品知名度高、在全國及在未來國際市場競爭中具有一定優勢的重點骨幹企業上。使其逐步實現主要產品採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生產過程和生產設備採用計算機控制,企業採用計算機網絡進行輔助管理和輔助決策,使瀋陽傳統產業高新技術化登上新臺階,真正成爲具有行業優勢、對地區經濟發展和財政收人起支撐帶動作用的支柱產業。瀋陽起家靠工業,而工業的優勢在配套。針對瀋陽市企業加工能力強,而組合優勢弱的現狀,圍繞發展先進重大成套裝備(包括各類生產線)還要運用高新技術對相關企業進行改造,提高成套設備的開發製造能力,推動傳統裝備製造業向現代裝備製造業的轉變。同時,堅持實施名牌產品戰略工程,加快產品結構調整。產品是企業發展的基礎。要發揮瀋陽市工業產品配套的羣體優勢,集中力量發展一批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具有相當經濟規模的名牌產品,在全市形成一批地區名牌、國家名牌和世界名牌產品,增強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用名牌效應促進經濟發展。名牌的效應在於提高市場佔有率和企業盈利能力,因此名牌要由市場和消費者認可,而不是行政的任命和評定。

3實施大企業戰略,通過資產流動重組“造大船”,改善企業組織結構。大企業戰略是實現規模效益、提高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措施,已爲國內外成功企業的經驗所證實。實施大企業戰略重在提高質量。要儘快改變瀋陽市國有經濟比重過大、質量不高的現狀,有所爲,有所不爲,抓大放小,縮短戰線,使企業大而強。實施大企業戰略“造大船”要講求規模效益。要以市場和產業政策爲導向,防止簡單的企業疊加和規模擴張。要按照市場優勝劣汰的原則,改變對於劣質、虧損企業不斷投人,救濟、扶助的傳統做法,堅決消滅無市場、高能耗物耗、技術等級低的行業和產品,使資本向優質企業集中,“拆舊船,造新船,賣小船,造大船”,形成規模效益。實施大企業戰略還要與國際經濟技術、管理接軌。要打破地區、部門和所有制的界限,以產權爲紐帶,進行跨地區、跨部門、跨所有制的收購兼併或股權交易。要以加人WTO爲契機,通過與世界著名企業攀親,與知名品牌聯姻,與“巨人”同行,組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佔領國際市場。

4.建立以企業爲主體的技術研究與開發機制,爲產業升級奠定微觀基礎。目前,瀋陽市大多數企業,包括一些國家重點企業,缺乏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技術儲備。不少企業沒有真正建立起技術開發機構,一些影響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重大關鍵技術,源頭大多在國外。通過實施“捆綁-C程”、“與巨人同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固然是當前改造傳統產業的一種現實選擇,但從長遠看,企業必須有創新能力,開發具有自己知識產權的產品,才能具有持續的競爭能力和發展能力。

因此,實現產業升級必須在建立技術創新體系上下功夫。瀋陽市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相對集中,科技人員力量雄厚,要下決心解決長期存在的科技力量遊離於經濟建設主戰場,科技經濟“兩張皮”的問題,把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結合起來,切實使企業成爲科技投人和科技開發的主體,充分發揮市場和社會需求對科技進步的導向和推動作用。通過市場推動和政策引導,形成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到科技成果工程化、產業化的技術創新體系。國家要對企業技術進步的條件作出必要的規定,大中型國有企業都要建立技術開發中心,完善產業技術的推廣、擴散等服務體系,普遍提高企業的技術素質。建立健全多層次、多渠道的技術投資體系,特別是結合投融資休制改革,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新技術的產業化。加大對引進技術消化創新的投人力度,在引進改造上要形成引進一消化吸收一創新發展的良性循環,在提高企業自我開發創新能力上下功夫。加強對外商投資的引導,鼓勵外商轉讓先進技術,提高外資的技術含量。

5.調整所有制結構,建立以公有制爲主體、以混合所有制爲主要實現形式的所有制格局。所有制結構調整的重點和措施:一是要大力發展公有制經濟以外的非公有制經濟成分,培育多元的產權主體;二是在實踐中繼續探索產權清晰、有利於生產力發展的多種公有制實現形式;三是在上述兩點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不同所有制之間、不同產業之間、不同國別之間、不同區域之間的混合實現形式。這既可以充分利用瀋陽公有制經濟資產存量巨大的優勢和其他生產要素相對集中的特點,又可以發揮外資經濟的先進管理經驗和技術以及個體私營經濟機制靈活的長處,是比較適合市情、具有瀋陽特色的所有制形式。

6.企業制度創新和國家政策扶持等配套措施。在推進老工業基地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的過程中,必然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如職工下崗分流形成的巨大就業壓力;與企業高負債相聯繫的銀行不良資產的增加;企業改制中的社會職能的分離,等等,所有這些,都需要藉助於國家的力量,通過與其他改革配套進行才能奏效。政府主要運用宏觀調控手段,從計劃、產業導向、金融、稅收等方面建立起對老工業基地改造支持的特殊政策體系,爲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同時實行政企分開,按現代企業制度組建企業,實現企業制度創新。當務之急,一是要培育多元的投資主體,實現產權主體的多元化;二是要切實建立起股東會、董事會(經理)、監事會三者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形成科學的企業領導體制和管理制度,爲產業升級、結構優化奠定體制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