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現狀及建議論文

摘要:目前,青海省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現狀是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多元化農技推廣服務體系起步實施、農技推廣機制實現突破農技推廣隊伍能力建設逐步加強。但也存在着農技推廣服務人才建設與全省現代生態農牧業發展仍不同步、農技推廣服務投入不足、農技推廣服務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多元化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相對滯後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完善多元化服務體系、建立多元化的農牧業推廣機制、建立高效的農牧業服務機制三點措施和建議。

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現狀及建議論文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現狀;問題;措施和建議

1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現狀

1.1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全力推進農牧區綜合改革,全省現有各級農技推廣機構715個,其中省級9個,市州級36個,縣、鄉農技推廣機構670個,其中縣級190個,鄉(鎮)480個。各級農牧業技術推廣機構中,種植業機構117個、畜牧獸醫機構372個,漁業機構8個,農機機構37個,綜合機構181個。全省農技推廣體系現有人員5848人,其中省級674人、市州級567人、縣級2646人,鄉(鎮)1961人。在職人員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4318人,佔總人數的73.8%,高級職稱的663人,佔總人數的11.3%;中級職稱的2272人,佔總人數的38.9%。省州縣鄉農牧業推廣體系基本健全,我省農牧業主導產業的技術推廣能力得到有效覆蓋。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的辦公和服務能力得到了改善。

1.2多元化農技推廣服務體系起步實施。在加強公益性農技推廣工作的同時,按照市場化要求,積極引導企業、科研院所、各類涉農組織和農民技術員等社會力量,通過項目投入、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等手段,豐富農技推廣的渠道,加快了農業技術的'普及和推廣。目前我省確定的產業化龍頭企業93家,其中國家級17家,所有企業均和下面的基地、合作社、種養大戶等形成了聯結機制,技術應用是他們相互聯結的一個主要內容,我省的農牧民專業合作社有8876個,參與農戶接近60萬人,省財政重點扶持合作社每年有200個以上,通過政府政策性引導、企業市場化運作、農牧民組織化參與,企業+基地(或合作社、大戶等)新型經營模式,每年有7.5萬人受到技術培訓,近50~60萬農牧民從中受益。全省共選派科技特派員2574人深入農村牧區開展科技信息及創新創業服務。

1.3農技推廣機制實現突破。2012年搭建了農牧業科技推廣與創新三級平臺,建立了省、縣、科技示範戶、輻射戶一體的農牧業科技轉化快速通道,實現了與國家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建設補助項目的有效對接。一是通過依託省級科研教學推廣單位優勢力量,整合全省“農科教、產學研”優勢資源,建立省級產業技術轉化研發平臺,圍繞全省十大特色優勢農牧業產業,建立馬鈴薯、油菜、蔬菜、蠶豆、麥類、牛、羊、生豬、飼草料、漁業10個優勢特色產業的省級產業技術轉化研發平臺,共組建了55個相關產業技術功能室,聘請10名省級產業首席專家、省級平臺科技人員達到214人;二是依託全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在全省除玉樹果洛地區的28個縣(市、區)搭建了農業科技推廣平臺。目前28個項目縣都建立由縣級首席專家、推廣專家組、農技推廣機構和50~100名農技推廣人員構成的縣級技術推廣平臺;三是每個項目縣遴選2~3科技示範基地、500~1000戶科技示範戶和輻射帶動戶搭建了科技示範應用平臺。28個項目縣共培育科技示範戶2萬戶,輻射帶動農戶28萬餘戶,認定科技示範基地70個,推廣各類先進技術300多個,近120萬農牧民受益。

1.4農技推廣隊伍能力建設逐步加強。依託全國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對基層農技推廣體系人員進行培訓。選派我省135名農牧業高級職稱人員參加由農業部主辦“農技推廣骨幹人才”培訓班;按項目要求委託青海大學農牧學院對全省基層農技人員開展了6000餘人(次)知識更新培訓;目前已有300餘名特崗人員、2574名科技特派員及“三區”科技人員活躍在基層一線開展農牧業科技服務。

2存在的問題

2.1農技推廣服務人才建設與全省現代生態農牧業發展仍不同步。一是農牧業科技推廣隊伍建設上由於年輕專業技術人員難以補充,致使隊伍結構失衡、知識更新緩慢,隊伍老化現象十分嚴重,農牧業技術推廣複合型、技能型人才十分缺乏;二是對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育工程總體思路認識不到位。培訓工作轉型升級後,各地對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育工程中培育、認定和扶持“三位一體”的總體思路認識不夠到位,在認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上過於謹慎,培育的落腳點沒有完全放在農牧民受益上。各縣出臺的扶持政策含金量不高,資金扶持方面表現出力不從心,農牧民參與培育工作的積極性不高;培訓基礎設施薄弱,缺乏必要工作條件。

2.2農技推廣服務投入不足。一是農技推廣業務經費投入明顯不足,農技人員實際用於推廣工作的經費十分有限。全省縣鄉(鎮)農技推廣機構普遍存在着辦公經費保障不足,辦公條件簡陋,缺乏交通工具、電子辦公設備及辦公運行費用問題。由於縣級財政困難,普遍沒有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範和推廣經費,農技推廣工作形成了只能依靠省上下達項目,有項目就開展農技推廣工作,沒項目不開展農技推廣工作的局面;二是雖然已經明確了各級農廣校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中的主體地位,但長期以來由於缺少投入,各級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普遍存在培訓場所條件設施簡陋,缺乏多媒體教學設備和交通工具,給進村入戶深入開展培訓和實訓工作帶來很大困難,影響了培訓工作規範實施。

2.3農技推廣服務體制不順、機制不活。一是全省農村牧區綜合配套改革和獸醫體制改革以後,鄉鎮農村經濟服務中心以鄉鎮政府管理爲主,業務工作由縣級農牧行政部門進行指導,從近年運行情況來看,鄉鎮服務中心農技推廣崗位的公益性職能相對弱化,人員呈現兼業化和從屬化傾向,平均投入公益性農技推廣工作的時間僅40%左右,對農業科技的推廣帶來不利影響;二是順應公益性要求的、適合我省不同生態區域和發展程度、體現農牧民滿意程度的農技推廣投入機制、運行機制、考評機制還沒有被普遍建立。尤其是績效考評制度在具體執行當中,由於受各地實際情況、執行者素質等因素影響,隨意性大,很難落實到位。不能把績效工資納入考覈範圍,考覈難度大,獎罰制度難以兌現,不利於提高農技人員積極性。農技推廣人員活力不足,對政府的依賴性較強,創新意識和服務意識薄弱,工作中對農牧民的實際訴求和利益較少顧及,特別是受管理體制因素等影響,縣級農業技術推广部門在鄉鎮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缺少有效支撐和有效抓手,基層科技推廣和普及工作落實難度增大。

2.4多元化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相對滯後。隨着現代農牧業的生產經營主體多元化,新型種養殖大戶、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和農牧業企業等對生產環節中的農資、植保、農機、加工運輸、農產品銷售以及技術、信息、金融、保險、經紀等專項服務方面的需求不斷增長,現有推廣體系在職能發揮和功能定位上的侷限明顯,各類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滯後的問題亟需破解。

3措施和建議

3.1完善多元化服務體系。建立以農牧業公益性服務爲主體、合作經濟組織爲基礎、龍頭企業爲骨幹、其他社會力量爲補充,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科技服務體系,逐步構建起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銜接有序的多元化農牧業技術服務體系。

3.2建立多元化的農牧業推廣機制。創新農牧業技術推廣模式,以全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爲載體,大力提升現有農技體系的服務能力;實施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條件建設項目,增強基層站所的履職能力和推廣服務支撐能力。提升現有農技推廣機構和涉農科研院所、教育機構等推廣主體能力建設,加快構建農牧業科技企業、專業協會、技術中介組織、農牧民合作經濟組織等非公服務組織農技推廣職能,積極培育各類市場化技術推廣主體,建立多元化農技推廣機制。

4建立高效的農牧業服務機制

立足全省農牧業科技一盤棋的總體思路,打破人才等科技資源的地域、單位、學科和專業等界限束縛,將省級農牧業科技創新平臺覆蓋到全省主要農牧產業,突出制度建設,進一步充實農牧科技研發、推廣隊伍,加大人員培訓力度,切實改善基層農技人員工作條件,解決職稱評聘等問題,全面落實農牧業科技平臺各項工作制度,鞏固和提升基層農技體系改革與建設成效,加大農牧業科技創新力度,構建農科教、產學研緊密銜接的科技創新機制,加快農牧業科技成果轉化,切實提高良種良法的研究、推廣、應用水平。完善基層推廣體系與改革建設補助項目運行機制,嚴格落實《項目合同制》、《農技推廣負責制》、《農技人員定期培訓制》、《三方績效考評制》和《多元化推廣服務制》等五項制度,改革考覈辦法,運用現代化的服務手段,通過在線反饋等多種交互形式,不斷完善激勵機制,提高農技推廣服務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