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課的課堂教學論文

一、創設生活情境

思品課的課堂教學論文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植根於生活、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脫離生活的教學枯燥無味,學生學習動機不強,不能真正理解知識,只能是機械地記憶,這樣的學習是枯燥而繁重的,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只有將教學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才能使思想品德教學生動活潑,符合該學科的內在規律。而且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將學科教學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實施生活化教學策略。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善於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並從現實生活中提取相關的生活素材,創設生活情境,將學生帶入熟悉的生活場景之中。這樣,更能拉近學生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探究熱情,使學生調用生活經驗主動學習。如此教學能提高學生教學參與度,更加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創設問題情境

南宋哲學家陸九淵曾說:“爲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創設問題情境,可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誘發學生探究動機,也能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新知。這樣,一方面改變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真正發揮了教學的作用,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另一方面改變了傳統的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在探究中學習新知。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把握好提問的時機,拋出富有挑戰性與探索性的問題,將學生帶入特定的問題情境中,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三、創設表演情境

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內容都是切實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爲了激起學生參與的熱情,讓學生能夠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我們可以爲學生創造一些表演機會,讓學生用表演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解,讓學生在表演中掌握知識。這樣的教學符合初中生的心理,能夠使學生主動參與,更加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在學習了《做情緒的主人》這一內容後,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再根據自己的理解,編出了非常精彩的小品,又積極參與到表演中。看到學生繪聲繪色的表演,不得不爲學生的聰明才智讚歎。這樣的表演情境不僅讓整個教學過程充滿了無窮的樂趣,讓學生快樂學習,而且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爲重要的是,對學生來說,這是一次綜合性訓練,能展現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能夠快樂地學習。

四、創設實踐情境

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讓學生記住所學,而是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這也正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學以致用。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只是讓學生背誦理論條款,學生並不能將其運用於學習與生活之中,這樣的教學是低效的,自然也偏離了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目標。思想品德課肩負着培養學生情感,提高學生道德修養的重任。我們要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真正運用於生活與學習中,指導學生實踐,這纔是思想品德課所追求的教學目標。爲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善於爲學生創設實踐情境,讓學生走進現實生活,走向社會,充分將所學運用於實踐中。這樣,能夠使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如開展實踐調查,讓學生走入社會,走入生活,通過觀察、分析與提煉,提取與主題相關的生活素材。

五、結語

總之,採用情境教學法可以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寓於生動、形象的情境之中,以直觀而形象的事物與實例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感性信息,進而上升爲理性認知。這樣,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利於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