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教師自主的教師專業發展研究論文

隨後.大量的專家、學者對教師專業化這個議題展開了研究。研究的內容涉及了專業發展的內容、階段、方法、策略等方面。尤其是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理論,很多學者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教師專業發展階段說,這些專業發展階段論豐富了教師專業發展理論,使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教師專業發展的本質,有助於教師的發展。但是這些階段論都有一個預設的前提:可以從許多不同的角度來看待教師的專業發展。而每一種角度所看到的發展又可以分割成數個階段.有時往往是研究者爲了研究的需要把教師專業發展劃分爲幾個階段,後面的階段通常在某一方面比前面的階段要完善。其實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各個發展階段的界限通常是不明顯的,每個人並不一定都是遵從一樣的發展路徑的,而且發展的道路也不都是直線型的。

淺析教師自主的教師專業發展研究論文

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中缺乏對教師個體生命的人性關懷。從教師個體生命意義和生存價值的角度去看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就是教師的自主發展。近年,國際教師教育越來越突出教師的自主發展,並已成爲師範教育“另類範式”(alternativeparadigm)的標誌。甚至有學者指出,在新時期,自主發展是關係到教師是否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葉瀾等提出“自我更新”的教師專業化發展過程.逐漸從教師專業社會化轉向教師個人專業成長,重視教師作爲主體在專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視角發生了變化。研究的視線從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轉變爲關注教師的專業成長.突出教師的主體性,彰顯教師在專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師自主提出的緣由

縱觀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歷程,都是教育理論專家先提出理論框架,教師作爲執行者學習理論,把理論運用於教育實踐。教師是以被動的執行者身份參與教育教學改革的。但是,教師培訓也好,教師發展也好,沒有教師的主動參與,往往收效甚微。

傳統的教師專業發展主要包括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和傳遞,以及職前、職後的培訓。這種專業發展的方式,根本沒有意識到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說教師只是一個教育的傳聲筒,按照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規定及要求按部就班地開展。隨着教師專業發展教育改革研究的不斷深入。這種教師專業發展方式的弊端越來越明顯。

教師自主使教師從原來的教育工具恢復到人的本質,使教師逐步實現自我,不斷超越自我。顯然,教師自主專業發展模式與傳統的專業發展模式相比,實現了三個轉變。

1.觀念上的轉變。實現從“教師培訓”向“教師專業發展”的轉變。“訓練一詞帶有補救缺陷的意味,而發展一詞則意味着:所有教師都必須在其專業生涯中持續維持終身學習”。

2.思維方式上的轉變。工具理性的思維方式轉向了人本主義思維方式。使教師從處於教育改革的邊緣成爲教育改革的主體,從把教師看作需要改造的對象和有缺陷的存在及教育的工具轉向把教師首先作爲人的發展,關注教師的命運,關心教師的生命意義和生存價值。

3.研究視角的轉變。羣體視角轉向個體視角。人是有意識的存在。這也是人區別於動物的特徵。人又是社會性的存在,存在於各種關係之中。淹沒了人的個性,人也就失去了存在和發展的主體性。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因此,應該拋棄“標準件”式的發展標準意識框架,轉而去發展教師個體的個性和特長,使個體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

二、教師自主的內涵

人是實踐的存在。實踐也是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只有在實踐活動中才能賦予人的存在的意義。動物的生產活動從屬於對身體需要的滿足,而這種需要僅僅只是刺激,而不是挑戰。馬克思說:“動物的創造物很快就歸其身體所有,而人可以自由地面對其產品。”人類的實踐具有創造性.人通過實踐活動可以創造出文化與歷史的天地。因此,我們立足於教師的日常實踐活動來考察教師自主及其影響因素。

(一)在課堂教學中能獨立探究,靈活運用知識。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享有一定的自由。“教師的自由是指教師在教育中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教育內容,按照自己的理解對學生講解教學內容.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涉及教育過程和選擇教育方法,對學生的品行和學業成績進行獨立的評價等”。

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自主指教師應具有進行批判性反思、探究性決策和獨立教學的能力。它要求教師採用有效的教學方式,能對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改進策略提供明晰的理論解析,進而創生出基本的教學原則。這時,教師的思維和行動是不受外界壓力干擾的,但是此時.教師需要承擔一定的角色身份和社會責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的自主是教師在明確國家賦予的權力範圍內,發現制約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併爲學生髮展提供更好的環境支持,以在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中履行教師的社會義務。

(二)在日常學習中能獲取資源,創生知識。

按照終身教育的理念,學習是貫穿於人一生的活動。大部分時間教師是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出現的。教師作爲學習者。也需要在教學工作之外進行持續的自我學習,以促進自我的生命成長。教師在學習上的自主指的是教師能通過多種途徑獲得各種學習資源,也能通過系統的調查、反思和研究性實踐等方式檢驗專業知識的合理性並創生新的專業知識。在這裏,教師是學習者、意義的解讀者和教學研究者。

(三)在平時活動中能自我規劃,自我管理,自我超越。

教師在平時活動中的自主就是教師在平時對自己的專業發展的一種自覺和自律行爲。自覺指的是教師能自覺地對自己的發展負責,自覺地對過去、現在的狀態進行反思,對自己的專業發展進行規劃、設計、實施、評估和反饋.並能自覺地遵循自己專業發展的目標、計劃、途徑,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自律指的是教師通過實施自我管理,使自己的發展行爲有目標、有組織、有效率。

教師首先要正確、客觀認識自己專業發展的過去和現在的狀態和水平,確定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建立合適的長期或短期目標,如學歷進修、職稱晉升、學科帶頭人等更高層次培訓。其次,要利用內外環境,整合一切可用資源以實現自己的目標。教師要了解學校、學科團隊等各個層面的規劃佈局,主動融入其中,使自己與學校、學科的規劃同步,以取得更多的再教育或訓練等機會,促使自己的發展目標得以實現。最後,在目標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進行自我檢查、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及時掌握髮展狀態,發現問題並找出原因,制訂解決方案,積極採取措施進行補救。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相輔相成。在發展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總結經驗,發現不足,對自己的狀況進行階段性的評估.並將評估結果及時應用於自主發展過程,以實現自我超越。

三、提升教師自主促進教師自主發展的策略

長期以來。我國廣大中小學教師在專業發展上處於一個被動的情境之中,缺乏自主發展的意識,也缺乏自主發展的動力和能力,更缺乏自主發展所必要的策略。爲有效地促進教師的自主發展,教師必須學會運用一些有效的自主發展策略。

(一)提升教師人格。正確理解教師職業。

教師自主發展首先是教師人格的淨化與提升,是教師對世俗事務的逐漸超越.進而進入到一種新的精神境界,即能夠把教職當作個人生命價值實現的處所,而不僅僅把教職當成是謀生的手段。只有提升了教師人格,教師纔會關注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懂得教育的真諦。教師與學生纔不會被理解成傳授知識的工具。

教師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健康人格意味着人把自己看作是一個人.一個擁有自由和責任的人,而不是一個感情衝動的消極工具或他人所期望的人。對他人方面,健康人格也把他人看作是一個人,而不是物或工具。像布伯指出的那樣,他們生活在與同等地位的…我與你’的對話關係中,而不是‘我與它’的關係”。"

教師還要有高尚的人格,要求教師在知識、情感、態度、意志等方面獲得統一,真正做到愛教育、愛學生。這樣在教育中他就會關注學生成長的內在需求和完整人格的形成,教師擔當了提升學生人格的任務,從而充當了道德指導者的職責。

(二)提升自主意識,制定自主發展規劃。

教師自主是普遍存在的,人作爲不完善的存在,意識到自身的不完善,並試圖變得更完善。人在任何活動中必須首先要具有主體意識,能夠清楚地認識到自已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同時具備一定的主體能力,並且主動地、自覺地開展活動.這時人才能真正地成爲活動的主體。自主意識,即教師的主體性意識,是教師對自己作爲獨立主體的意識,是教師對自己所應該擁有的自主權利的意識.是教師對自己的教育行爲和專業發展負責的意識,是教師對過去、現在的工作及專業發展的反思意識,是教師對未來工作和專業成長的規劃意識。

教師的自主意識是由教師的需要、信念等構成的一種豐富而穩定的內在世界,是教師能動地認識和改造教育教學的內部資源。自主意識是教師專業活動和行爲的動力。它涉及教師的.職業理想、對專業的熱愛程度、工作的積極性能否維持和專業動機能否繼續等問題。教育部長袁貴仁在《馬克思的人學思想》一書中對人的主體性進行了充分的論述:“只有當人具有主體意識、主體能力並現實地作用於客體的時候,他纔可能成爲活動的主體,具有主體性。

提升自主意識,使教師成爲專業發展的主體,在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客觀認識自己專業發展的過去和現在的狀態和水平,制定自己的發展規劃,建立合適的長期或短期目標。

(三)自我超越,追求教育的幸福。

教育活動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教師發展的本質是發展的自主性.發展是教師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不斷實現自我的過程。更是教師作爲主體自覺、主動、能動、可持續的建構過程。

費希特認爲,完善是人不能達到的最高目標,無限完善是人的使命。“人的生存目的,就在於道德的日益自我完善,就在於把自己周圍的一切弄得合乎感性;如果從社會方面看人.人的生存目的還在於把人周圍的一切弄得更合乎道德,從而使人本身日益幸福”自我超越是一個不斷創造的過程.也是一個完善自我的過程.是突破極限的自我實現。這是在一種召喚驅使下在沒有盡頭的日常生活中經受磨難,付出代價,磨鍊自我意志的過程,也是挖掘自我潛能的過程。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提出“追求卓越”(stirvingforsu.periority)的看法,指出自我發展的重要性。他認爲人在目標導向的生活活動中,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內在動力,驅使個體持續發展。教師既然屬於人類社會的一員,就有其潛藏未露的良好品質,因而教師在生活的歷程中,積極尋求自我發展,追求卓越,使其潛能於現實生活環境中充分展現出來,尤屬當然。很多教師在其職業生涯中追求的是一種幸福和滿足。超越是人所獨有的一種精神。

(四)不斷反思,完善自我

反思是一個探究的過程。首先要有針對性,及時發現問題,並且切中要害,不是泛泛之談。其次,反思是指向行動的,反思並不是單純的思考,而是與具體的歷史情境相關的行動趨向。反思的目的是對現實進行不斷的改造,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無論是反思被剝離了行動,還是行動被剝離了反思.兩者都造成了不真實的存在形式,同時也造就了不真實的思想形式.而這種思想形式又反過來強化原先的反思與行動的分離”。

完善自我不能在孤立狀態或個人主義思想下進行,而應在夥伴關係合作學習氛圍中進行。反思包括了自我反思和在對話中反思。人是唯一既能將自身的行動也能將自身作爲反思對象的存在。教師自我反思,就是指教師立足於自我,批判性地考察自己的行爲進行深層次的質疑、評論和重構,並進行理論解釋的過程。它強調教師要檢查自己的教學實踐,回顧、診斷、監控自己的行爲表現,以改進教學反覆和策略,適應教學需要。反思的內容涉及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在對話中反思則是指教師通過與他人(包括其他教師和學生)的對話交流、溝通,審視自己的行爲.不斷作出調整.改進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