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職專業教師隊伍的現狀及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論文

論文摘要:“十一五”期間,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專業教師狀況不斷改善,由於歷史、政策、制度等方面因素,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依舊突出,未來應樹立現代教育理念,以改革創新爲動力,完善相關政策制度,堅持培養和培訓並舉,構建專業教師隊伍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關於中職專業教師隊伍的現狀及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專業教師;現狀;對策

師資是教育發展的首要資源和核心要素,中等職業教育要爲地方經濟發展培養優秀的技能型人才。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實現科學發展的關鍵。然而,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問題日益凸顯,已經成爲中職發展的“軟肋”,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顯得更加緊迫。

一、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專業教師隊伍的現狀

“十一五”期間,安徽省在推進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專業教師隊伍在數量、結構及整體素質方面呈現出可喜的變化,但問題仍比較突出。

(一)規模不斷擴大但數量仍舊缺乏

2010年全省中職學校(不含技校,下同)專任教師24384人,比2005年增加4164人,增長20.6%,專任教師佔教職工比重由2005年68.26%提高到71.49%,但生師比由2005年31.33:1上升至35.79:1,其中普通中專37.35:1,職業高中34.87:1,都遠高於普通高中的19.08:1;專業教師(包括專業課、實習指導教師,下同)12443人,比2005年增加3398人,增長37.57%,生師比由2005年的70.03:1提高到70.14:1。2010年全省17個市中職生師比最高達50.98:l,最低也達25.55:1,其中14個市超過30:1;在校生與專業教師之比最高達123.96:1,最低爲40.05:1,其中12個市超過60:1。由此可見,專業教師缺額不僅普遍存在而且依然很大,教師緊缺已成爲中職規模擴大、事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二)結構得到改善但矛盾依舊凸顯

一是專業教師佔專任教師比重有所改善。2010年全省中職專業教師佔專任教師比重爲51.03%,比2005年高6.08個百分點,但與到2012年“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佔專任教師的比例達65%左右”相差相當大。2010年全省17個市專業教師佔專任教師比重最高爲66.07%,最低只有32.26%,其中8個市低於50%。二是專業教師專業結構有所改善。“十一五”期間,全省中職專業教師專業結構有所變化,從2009年專業大類在校生數與專業教師之比與2005年的比較來看,加工製造、信息技術類下降較大。分別由107.64:1下降到97.96:1和由118.88:1下降到88.07:1;農林類略有下降;許多專業類別上升較大,社會事業由46.98:1上升到91.99:1,醫藥衛生由49.35:1上升到90.44:1,商貿旅遊由54.12:1上升到90.48:1,交通運輸由46.17:1上升到72.09:1。土木工程類由54.87:1上升到78.49:1,財經、文化藝體類有所升高,除財經、文化藝體類外,其他專業類別的在校生與專業教師之比依然過高,其中加工製造類、社會事業類、醫藥衛生類、商貿旅遊類、信息技術類和土木水利類都超過或接近80:1。總的來看。教師專業結構性矛盾依舊突出,已經成爲中職優化專業結構、對接產業發展需求的重要制約因素。

(三)素質逐步提高但差距仍然很大

一是教師學歷合格率有所提高。20lO年全省中職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由2005年70.53%提高到81.46%,專業教師也有所提高,但與到2012年“全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90%以上”的目標相距甚遠,更遠低於20lO年全省普通高中平均水平(94.35%)。2010年全省17個市中職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最高爲93.16%,最低僅爲72.33%,其中12個市低於85%。二是“雙師型”教師有所增加。2010年全省中職雙師型教師達到5270人,比2005年增加3423人,佔專業課和實習指導教師比重由2005年20.42%提高到42.35%,與到2012年“‘雙師型’教師達到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總數的60%”的目標有很大差距,而且許多專業教師源於高校畢業生或由文化課改行而來,對企業生產工藝缺乏瞭解,動手實踐能力普遍薄弱,專業化水平難以適應校企合作的要求。2010年全省17個市中職“雙師型”教師佔專業教師比重最高爲66.41%,最低僅爲24.41%,其中11個市低於50%。總體而言,專業教師素質與教學要求仍然存在差距,教師素質不高已成爲中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技能型人才質量的重要制約因素。

綜上所述,“十一五”安徽省中職專業教師狀況進一步改善,但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依舊突出,難以很好地適應職教發展的基本要求和特殊要求,專業教師隊伍成爲制約中職發展的“軟肋”。

二、中等職業教育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的癥結

專業教師隊伍成爲制約中職發展的“軟肋”,存在數量緊缺、結構矛盾、素質不高等突出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

(一)歷史性缺陷

2010年安徽省中職學校523所,其中普通中專108所、職高344所,成人中專71所;職高校數、在校生佔65.8%和55.7%。絕大多數職高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等教育體制改革或是新世紀以來各地高中階段教育佈局調整中由原來辦學基礎較爲薄弱的普通中學改制而成的,特別是許多農村職高既無辦職教的基礎設施,也缺乏專業師資,專業教師隊伍存在着先天性不足。許多專業教師是由文化課教師改行轉型而來的,他們在專業理論知識上雖然學習了一些,但企業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實踐經驗非常欠缺,加上專業基礎設施建設上的“硬傷”,造成專業教學上頻頻出現“黑板上開機器、教室裏種稻谷”的現象,教學與企業生產要求之間存在較嚴重的脫節現象。與此同時,許多學校在改制轉型的過程中,教育觀念、辦學思想、育人模式、教學方式等方面都難以實現華麗轉身,職教意識比較淡薄,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得不到足夠的重視。普通中專專業教師隊伍狀況相對較好,但也存在因不少優質學校升格爲高職或併入到高校而造成的影響。成人中專與職高相比,專業教師隊伍建設也沒有什麼優勢,更比不上普通中專,先天不足也相當明顯。

(二)政策性瓶頸

一是在教師入口上不暢。現行政策強調教師編制管理,教師入編重視學歷和職業資格證書,並規定年齡界限;更有一些地方規定,非師範類高校畢業生、企業身份的專業技術人員不能入編任教師。由於政策規定的限制,中職專業教師仍依賴從師範類高校畢業生中招考,一些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技能人才因學歷不達標,或沒有教師資格證以及受到年齡限制,難以進入專任教師崗位。安徽師範類高校相當多,而培養中職專業教師的能力卻相當弱,原有一所技術師範學院,現也改爲去掉“師範”的科技學院,“國家級中職師資培訓基地”的培養功能大大削弱。二是在師資培訓上不力。現行教師繼續教育和培訓政策多是針對普通中學制定的,對中職教師尤其專業教師培訓缺乏有力的政策,對企業參與教師培訓和提供教師實踐缺少政策支持,企業參與缺乏動力機制,中職專業教師主要是通過院校培訓,培訓內容及方式方法上還缺少針對性,參與培訓的涉及面還不寬,培訓層次還不高,影響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的提高。三是在雙師型教師培養上無爲。雙師型教師資格認證尚無有力的政策,雖然實施統一的認證制度,但地方教育部門對認證標準執行不一、把握不嚴,而且雙師型教師認證制度缺乏相應的配套政策,很多地方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僅僅是根據自已的理解完成上級教育部門的任務,“資格認證制度的缺失使得‘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難以實現完善化和規範化操作”。四是在專業教師職評上缺失。中職尤其職高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定一直採用普通中學標準,許多地方還把中職專業教師職評與普通中學放在一起,而且存在重論文發表、輕實際應用研究的傾向,難以引導教師重視動手實踐能力的提高。此外由於不同行業間的專業技術職務轉換困難,政策缺乏彈性和可操作性,企業、生產一線人員入中職任教很難取得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五是在兼職教師管理上不爲。由於專業教師嚴重不足,許多學校大量招聘兼職教師,而對兼職教師管理缺乏有效的政策,兼職教師處在沒有編制和財政撥款、沒有固定的工資和社會保障下工作,教育部門也未將其納入到教師隊伍管理,統計時列入“另類”,學校對他們管理也僅限於業務。六是在政策執行上不嚴。近些年來,國家和地方出臺了一些加強中職師資隊伍建設政策意見,《安徽省中等職業學校機構編制管理暫行辦法》(皖政辦[2007]23號)和省教育廳、人事廳、財政廳《關於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等文件相繼出臺,但許多地方由於思想認識不到位、財政經費有限等原因,未能較好地執行有關政策,從而使有限的政策失去應有的效用。

(三)制度性障礙

一是編制傳統難以改觀。近些年中職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招生、在校生數每年在變,而許多地方中職教師編制數卻多年未變,甚至有的還是按本世紀初職教最低谷時期的編制數執行,還有的行政編制佔用學校事業編制,而且中職教師配置仍按普高模式要求確定數量,未能充分考慮職教的特點。二是“綠色通道”難以暢通。爲解決中職專業教師短缺問題,安徽前些年專門開闢高技能人才進入職校任教的“綠色通道”,但在實際操作中,許多地方因涉及人事編制和財政經費等問題,“綠色通道”難遇“綠燈”,適應經濟發展而設的新興專業的專業教師更是難以尋覓。三是教師進出難以流動。許多職校由於歷史原因造成文化課教師和因專業調整產生專業教師結構性過剩需要流動,而教師實行“身份管理”和學校“所有制”難以流動;許多地方學校缺乏人事自主權,招聘教師採取統一考試製度,因地域小、可選範圍狹窄以及程序複雜又難以選招到合適的專業教師。四是教師培訓難以合作。許多地方教育部門的人事科室多是爲基礎教育而設,組織中職教師特別是專業教師培訓往往成了職教科室的事;中職不僅沒有教研機構而且許多地方還沒有專職教研人員,中職教研工作也成了職教科室的“分內之事”或是無人問津,教研培訓功能難以有效發揮。五是運行機制難以有效。目前國家和地方還缺乏諸如專業帶頭人和名教師培養評選機制、雙師型教師激勵機制、專業教師企業實踐機制以及兼職教師聘任機制等,運行機制和激勵機制的不配套、不完善,使得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制度的有效落實大打折扣。六是學校改革難以推進。學校內部人事制度改革由於受到大環境的影響,校長負責制、全員聘任制、績效工資制等很難真正落實,學校辦學活力尚未有效激發出來。同時,許多學校評價制度缺乏激勵手段,管理模式刻板缺少人文關懷,對專業教師隊伍建設也產生不利的影響。

三、中等職業教育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的對策

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解決中職發展的“軟肋”問題,要樹立現代教育理念,以改革創新爲動力,完善政策制度,堅持培養和培訓並舉,構建教師隊伍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一)更新觀念是先導

一是樹立以師爲本的理念。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是學校最基本的建設,是中等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關鍵。要改變學校發展“建大樓而不育名師”的現象,建立以人爲核心、依靠教師辦學的理念,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擺在突出的位置。二是樹立人本管理的理念。對教師要由以事爲中心的人事管理轉向以人爲中心的人力資源開發,由單純的管理控制職能轉向教師資源的開發、保障和利用,體現人文關懷和人的價值。三是樹立“價值引領、目標定位、制度規範、文化和諧”的理念。着力塑造教師主體認同的核心價值觀,優化文化環境,引導教師圍繞學校發展目標,自覺、有序、高效地按制度教育教學,把有形的硬管理轉變成無形的軟約束,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執行力和發展力。四是樹立以技能爲核心的理念。職業技能和教學水平是專業教師隊伍的內涵所在。要讓專業教師走進企業,更多地獲得推進課程改革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提升師資隊伍建設的質量和效益。

(二)加強培養是前提

要根據中職需求選擇專業建設基礎好的師範類或綜合性高校作爲中職專業教師的培養基地,並加強面向中職教師的`專業碩士點建設。安徽省未來要依託實力較強的綜合性本科院校和同城市的省屬師範本科院校聯合培養中職專業師資,如安徽工程大學與安徽師範大學、合肥學院等院校與合肥師範學院以及安徽科技學院建設中職專業師資培養基地,根據全省中職專業師資需求情況,選擇一些重點骨幹專業減少學術性教學內容,增加綜合性、技術性、技能性和師範類教育理論課程。培養院校要與企業合作,增加企業崗位實習內容,組織學生參加技能等級鑑定以及教師資格證和相應專業資格證考試,使畢業生走上教師崗位就具有雙師素質。爲保證培養質量,實行教育認可制度,建立權威性的評估機構,對申請承擔中職專業教師培養任務的院校進行質量評估。此外,可以在綜合性院校相關專業增加專業技能課程和師範類教育理論課程,或作爲選修課程,爲一些樂於從教的畢業生進入中職任教提供知識、技能儲備。爲中職增加師源。

(三)把握入口是關鍵

一要根據中職在校生數的年度變化及時覈定教師編制,針對專業設置的調整與優化,設固定編制和流動編制,流動編制用於學校聘任緊缺的專業教師,財政部門應按照編制覈撥學校人員經費,實行經費總額包乾制度。二要改革專業教師招聘辦法,編制內招聘專業教師可在教育、人事部門指導和監督下由學校自主招聘。拓寬非師範類高校相關專業畢業生進人中職任教的通道,對未取得教師資格證的畢業生可允許在進校任教的一定期限內取得教師資格;對於招聘的企業技能型人才也可以類似的辦法辦理。三要完善兼職教師聘任與管理辦法,允許學校聘請急需的專業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兼職任教或指導實習,允許兼職教師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並免於個人所得稅,在編制內聘任兼職教師的勞動報酬由財政支付,符合條件的兼職教師可評審教師專業技術職務。加大緊缺專業特聘兼職教師的資助,鼓勵理論知識豐富、專業技能精湛的專家和技術人才到職校任教。四要逐步實行國家層面中職專業教師資格考試和持證上崗制度,參照醫生、律師、註冊會計師等考試辦法,開展中職專業教師資格國家考試。

(四)強化培訓是基礎

制定中職教師培訓規劃和完善政策制度,確定骨幹企業作爲教師實踐基地,對培訓項目實施跟蹤管理,建立培訓質量評價制度,改革培訓內容和方式,以能力爲本位設計教學方案,以實體化爲手段完善實踐教學,聘請企業經理和高級專家、高校骨幹教師、行業業務負責人等進行專業培訓,逐步形成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出國深造、短期培訓、基地輪訓、專家培訓及教師互訓等有機結合的、富有職教特色的培訓體系,培訓基地要與企業進行有效的合作,把教師培訓課堂拓展到企業生產車間,使教師深入瞭解掌握企業生產實際、管理過程和企業文化等,參加企業崗位實踐和職業技能鑑定,切實解決教師動手實踐能力薄弱的問題。骨幹教師的培養和成長並非簡單的兩三個月集中培訓就能達到的,延長專業骨幹教師的培訓時間,制定相關的對參訓教師跟蹤指導的計劃和措施,建立長效的聯繫機制,從時間和地點等方面將培訓過程延伸到“集中培訓”之外,以達到更好的培訓效果。此外,在重點綜合性院校開展中職教師專業碩士學位教育,出臺優惠政策鼓勵專業教師在職攻讀相關專業碩士學位,提升專業教師隊伍的教學研究水平。

(五)打造“雙師”是核心

培養雙師型教師是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任務。建立完善雙師型教師資格認證制度,使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科學化、規範化。省級教育部門要完善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爭取與人社部門聯合推進認定工作,市級教育部門開展認定工作嚴格把關。同時,應出臺相應政策提高雙師型教師的待遇,如給予在聘的雙師型教師一定的崗位津貼,並在職稱評聘、評優評先、出國培訓等方面予以優先。完善中職教師職稱評審制度,把技能考覈、是否雙師型教師作爲專業教師職評的重要條件,充分發揮職評的導向作用,以激勵專業教師成爲雙師型教師,走專業化發展之路。提高雙師型教師工資起點,擴大中職教師工資津貼在國家專項撥款中比例,使其達到國民經濟行業中較高水平,縮小職業聲望與收入之間的差距。此外在住房、醫療、退休制度等方面改革,從根本上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和工作環境,使專業教師真正成爲受人尊敬和羨慕的職業。

(六)改革管理是動力

結合當前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推動中職學校全面推行校長負責制、全員聘任制和績效工資制,擴大學校用人自主權,打破教師學校“所有制”和“身份”管理模式,實行固定崗位與流動崗位相結合、專職和兼職相結合、長期聘用和短期聘用相結合以及項目聘用、人才派遣等新型用人方式,建立吸引人才、穩定人才、合理流動的制度,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學習激情,不斷追求自身素質提升和專業化發展,在實踐中創造成功、體驗快樂和實現自我價值。教師的內生動力是學校改革和發展的最大動力,只有教師內生動力的有效激發,學校纔會充滿辦學活力和走上持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