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棄“唯論文論”助推個性發展

  20xx年年底,湖北省首次在省內高校推行職稱分類評審,構建多元化複合型評價體系,把教師分爲教學爲主、科研爲主、教學科研並重、社會服務與推廣4種類型,新評審標準對教師的評價不再“唯論文論”,潛心教學、科研推廣做得好的,也同樣可以評上教授。

關於棄“唯論文論”助推個性發展

教師和教師是不一樣的,其特長也各異。硬性地將論文和課題作爲不能或缺的“指標”,這隻會讓一些教師對職稱失望。而這邊要潛心教書,那邊要將科研搞出名堂,這不太現實。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於是課堂教學就成爲了“良心活”,有些教師爲了自己的職稱,不得不違心放棄課堂這塊陣地,過着得過且過的日子,而將剩下的時間放在科研上,最終受傷害的是學生。

高校需要科研型的教授,也需要教學型的教授。而每個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是不盡相同的,偏重點也不同,如果只用一種標準去衡量和評判教師,則不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也不利教師的`個性化發展。湖北省的做法,更有利於教師的專業發展。

教師和教師是不一樣的,高校和高校也是不一樣的,有的高校以科研爲主,比如985、211高校;有的高校科研教學並重,也有的高校以人才培養爲主。不同類型的高校,其評價方式和標準也應該是不一樣的,可我們不難發現,現在國家層面對高校的經費劃撥、考覈考評的標準依然是“唯論文論”,如果這個“導向”不變,高校爲了自身的利益,就仍然會對教師“唯論文論”,可能會在教師評審中設置門檻,或是對科研型偏重,將其比例提高,如果如此,則會削弱了好政策,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校對教師的職稱評審棄“唯論文論”,而國家對高校的考覈更要棄“唯論文論”,如此才能讓高校棄“唯論文論”走得更遠。